蓬萊,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在很多村莊都能見到很經典的老建築。其中,在劉家溝鎮的木基楊家村,就有一座很有名的王家祠堂,這組圖片就帶大家參觀一下。
木基楊家村位於劉家溝鎮的北部,老煙濰公路從村莊南邊經過,村莊的牌子就在路邊,位置很容易找。
王家祠堂在村裡很有名,進村一打聽就知道。走到村辦公室的位置,就可以看到這座祠堂。
這座祠堂如今也已經是煙臺市級文保單位。
在木基楊家這個名稱當中,木基指的是附近的一條河,周邊多個村莊都以此為前綴。楊是村裡的大姓。而除了楊姓之外,村裡的王姓、陳姓也不少。根據《蓬萊地名故事》的記載,這裡的楊、王、陳三姓,是清初從山西小雲南遷來。這座祠堂,則是村裡王姓人建立。規模不僅在村裡堪稱最大,在整個劉家溝地界,也數得著。
圖為大門正對的照壁。
這是大門兩側的磚雕以及門簪,雖然年代已遠,但仍可以看出當年做工之精細。
走進院內,祠堂的正屋就出現在面前,兩側還有廂房。聽村民說,這座祠堂大院,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當作村裡的小學使用,至今在裡面還能看到黑板和課桌的。
根據史料記載,這座祠堂是在民國時期建立。當時修建祠堂的發起人,是兩位在外做生意的王姓族人(這裡離海不遠,歷史上出外闖蕩者不少)。祠堂正屋是五檁房架,做工很是講究。
祠堂的修建,除了傳統的祭祀用途之外,當時的發起人還很有遠見,重視教育,兩側的廂房,主要就是作為學校使用。木基楊家村好幾代人,都曾在這裡讀過書。
這是祠堂的石牆和木柱,都相當有底蘊。
對傳統建築感興趣的朋友,有機會不妨也到這裡參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