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堡風光,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和聖索菲亞大教堂

2020-12-12 百家號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筆大如椽原創並發布。

安迪 安德魯斯在《上得天堂,下得地獄》一書中曾說過:「人生至少要有兩次衝動,一次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另一次是一場奮不顧身的愛情。」我羨慕有的人愛情旅行雙豐收,而我則是既然沒有愛情的眷顧,不如就保持自己在路上,去體驗全世界的微風。今天帶大家領略的就是伊斯坦堡風光。

剛剛有說到伊斯坦堡,最先回憶起的是那抹藍色,你一定聽說過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也是人們俗稱的藍色清真寺,這個暱稱其實是因為牆壁上的伊斯尼克瓷磚反射的太陽光線,使整個清真寺內顯示出藍色光彩而來。伊斯蘭教在土耳其是絕對的主流,國民有96.5%是穆斯林,基督教信徒僅僅佔到0.3%,剩下的人口要麼信奉其他宗教,要麼就沒有信仰。

寺內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聖龕,聖龕右邊有一個美輪美奐的講道壇,在星期五午間及宗教節日,阿訇會在此講道。無論清真寺內多麼擁擠,任何人都能夠看到及聽到阿訇講道。前面提到藍色清真寺,建起了外形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它就坐落在藍色清真寺對面,兩棟宏偉的建築遙相呼應,成為伊斯坦堡落日餘暉下的壁紙美景。聖索菲亞大教堂現在被稱為阿亞索菲亞博物館,有近1500年的歷史了,是唯一一座由神廟改為教堂,由教堂改為清真寺,後又改為教堂的建築。

教堂內的馬賽克壁畫更是不可錯過的亮點,這些馬賽克描繪了聖母瑪利亞耶穌、聖人、帝王及皇后,還有其他純粹裝飾性的幾何馬賽克,布置的相當華麗。聖索菲亞大教堂由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間都是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徵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還將中林、祭壇、聖章、祭典用的器皿一句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日後又逐漸加上了一些伊斯蘭建築。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1934年該教堂失去了宗教意義。

1935年2月1日,這座見證了數個帝國興盛衰亡的建築以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對市民開放。從這兩座偉大的宗教建築的歷史變遷,我們也瞥見幾句伊斯坦堡宗教文化的嚴格。從東正教轉為伊斯蘭教宗教在伊斯坦堡,或者說是君士坦丁堡的變化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成分。然而特別的是,經過了幾百年的變革和洗禮在伊斯蘭教統治下的伊斯坦堡,依然是一座自由奔放的城市,很少會在街頭看到女子包頭巾、蒙面紗。

在這座城市中你可以感受到來自人心的熱情,也可以感受到源於宗教的克己,這不是矛盾,而是一種歷史的沉澱。伊斯坦堡是一個很值得去的城市,除了威嚴的宗教文化,還有它獨特的美食魅力,下一期,我將繼續帶大家領略伊斯坦堡風光,繼續為你解釋這一抹藍色之美。

感謝您的閱讀,我們會繼續為您提供優質的原創內容。該文章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採用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結構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採用了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結構,內部建有4個周長10米的粗壯圓柱,支撐著中央那座懸空而起的大穹頂,大穹頂離地50多米高,直徑約有22米。在它的四面還分別建起一個直徑 5.5米的半圓穹頂,每個半圓穹頂的外部又有三個更小的半圓穹頂。
  • 藍色土耳其——如詩如畫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蘇丹艾哈邁德(1603-1617)命令賽德夫哈爾•穆罕默德•阿加建造的這座宏偉的清真寺建築是伊斯蘭世界最著名的遺產之一,同時也是也是伊斯坦堡市最大的蘇丹清真寺,又名藍色清真寺。殿內 4 座高達5米的巨大的大理石圓柱支撐著高43 米,直徑為 23.5米的中央大圓穹頂,與採光極佳的260扇窗一起,仿佛土耳其音樂中的合奏般美妙和諧。
  • 蘇丹艾哈邁德老城區,可以把伊斯坦堡的幾個主要景點,一網打盡
    酒店望出去,聖索菲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遙相呼應對於到達伊斯坦堡的遊客來說,如果時間有限,又想在短時間內把最具特色的景點都看到,推薦住歐洲老城區,蘇丹艾哈邁德老城區。集中了主要的清真寺和皇宮 (不同時辰的建築美感)這裡集中了有名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託普卡帕大皇宮、羅馬時期的地下水宮等。
  • 伊斯坦堡藍色清真寺,逾矩擁有六座尖塔,卻成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藍色清真寺,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始建於1609年。該清真寺因大量使用一種名為伊茲尼克的藍色瓷磚而被世人形象地稱為「藍色清真寺」,它是當今世界唯一擁有六座尖塔(即宣禮塔,伊斯蘭的標誌性建築)的清真寺,該清真寺更以其獨特的風格,雄偉的規模而被譽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 組圖:做了86年博物館,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終被改成清真寺開放
    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土耳其伊斯坦堡歷史悠久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做了80多年博物館後,被埃爾多安政府一紙命令改成清真寺。本周五,它以清真寺的身份,第一次對祈禱者重新開放。土耳其國家電視臺的畫面顯示,周五早上,大批穆斯林在清真寺內和周圍祈禱。
  • 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再次成為清真寺
    土耳其將標誌性的伊斯坦堡博物館變成清真寺。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籤署法令,正式將聖索菲亞大教堂再次變成清真寺。這座紀念碑是在公元537年作為希臘東正教大教堂建造的,但在1453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城市後變成了一座清真寺。1934年,它成為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統治時期的博物館。
  •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奧斯曼的榮光,藍色的明珠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奧斯曼的輝煌持續了一百五十年,在奧斯曼——薩法維戰爭中首次失利,時任蘇丹的艾哈邁德一世為了穩定民心,鞏固政權,決心在以前拜佔庭帝國皇宮的遺址上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恢弘清真寺。氣勢恢宏的清真寺但是蘇丹艾哈邁德一世依舊我行我素,他命當時奧斯曼最偉大的建築師希南的徒弟建築師馬哈茂德和穆斯塔法·阿迦負責設計。
  • 感受土耳其——伊斯坦堡藍色清真寺值得一去
    藍色清真寺可以稱之為伊斯坦堡的地標式建築,修建於奧斯曼帝國時期,氣勢恢宏、造型奢華獨特。之所以稱其為藍色清真寺是因為清真寺內部的牆體貼滿了一種藍彩釉瓷磚。其實,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這裡也是伊斯坦堡舊市街的中心。
  • 土耳其藍色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17世紀初由伊斯蘭世界著名古典建築師錫南的得意門生Mehmet Aga設計建造,因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瓷磚裝飾故名,是伊斯坦堡最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 藍色清真寺,伊斯坦堡最不能錯過的清真寺
    伊斯坦堡的蘇丹阿赫邁特廣場周邊是老城景點最集中的區域,除了大名鼎鼎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還許多值得參觀遊覽的地方。藍色清真寺在伊斯坦堡450座清真寺中最有名氣的就是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Sultanahmet Mosque),這座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鼎盛時期最傑出的清真寺是蘇丹艾哈邁德一世下令建造。由建築設計師阿赫邁特在1609年—1616年間建造完成,打算以此與伊斯蘭聖地麥加媲美,目前仍為伊斯坦堡佔地最廣清真寺。
  • 聖索菲亞大教堂: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座建築才逐漸改建成博物館,並成為土耳其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聖索菲亞大教堂: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座建築才逐漸改建成博物館,並成為土耳其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聖索菲亞大教堂,世界上宏偉建築之一,名字意思是「聖潔的智慧」
    聖索菲亞大教堂作為世界上宏偉的建築之一,名字的意思是「聖潔的智慧」。聖索菲亞大教堂現已矗立在伊斯坦堡超過1400年,現在以博物館的形式供遊客遊覽。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殿座落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西南方,這個地下儲水池內矗立著無數根大理石柱支撐著。
  • 聖索菲亞大教堂: 穿越時空的建築瑰寶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這座比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還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佔庭風格建築,曾經是東正教牧首的駐地,也在十字軍東徵期間成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後,奧斯曼帝國在滅亡了拜佔庭帝國後,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了清真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座建築才逐漸改建成博物館,並成為土耳其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三十多座圓頂層層升高!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又叫藍色清真寺,伊斯坦堡的地標式建築,地處舊市街的中心,始建於1609年奧斯曼帝國時期,花費了七年時間建成,氣勢恢宏,造型奢華獨特,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清真寺外有由36座大小不同的墳墓構成的陵墓,中間一座是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的。陵前是一座19世紀的大理石石面的鐘塔,後面為圖書館。 在拍之前不知道,所以還是不放的好。聖索菲亞教堂建於拜佔庭時期(6世紀),後來改成伊斯蘭風格。而藍色清真寺是在聖索菲亞教堂屹立了一千年後(17世紀初)修建的。據說,那時候蘇丹想修建一個和聖索菲亞教堂一樣宏偉的清真寺。
  • 聖索菲亞大教堂改清真寺後首次禮拜,埃爾多安現身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兩周前土耳其宣布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引發了歐美俄的眾怒。但埃爾多安無視了國際社會的壓力,將他的決定付諸實現,再次引起國際社會震動。據路透社當地時間7月24日報導,當天,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參加了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舉行的穆斯林禮拜,這也是這座教堂時隔近90年後首次舉行宗教活動。埃爾多安還聲稱,大教堂未來將作為清真寺繼續為信徒服務。
  • 聖索菲亞大教堂官宣改回清真寺!和它同命運的還有誰?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身份將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穆斯林信眾可將於7月24日在此舉行祈禱。消息一出,震驚世界。1204年,十字軍第四次東徵攻陷了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改為羅馬天主教會的主教座堂。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大教堂在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命令下改為清真寺,移去基督教的器皿,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一座恢弘的清真寺就此誕生。
  • 組圖:做了86年博物館,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終被改成清真寺開放
    美國有線新聞網報導,土耳其伊斯坦堡歷史悠久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做了80多年博物館後,被埃爾多安政府一紙命令改成清真寺。本周五,它以清真寺的身份,第一次對祈禱者重新開放。土耳其國家電視臺的畫面顯示,周五早上,大批穆斯林在清真寺內和周圍祈禱。
  • 土耳其藍色清真寺「美麗的城堡」
    土耳其一個「美麗的城堡」耗時七年建成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又稱藍色清真寺。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伊斯坦堡的地標建築,土耳其著名清真寺之一。牆壁使用了土耳其瓷器名鎮燒制的藍彩釉貼瓷,以白色為底,刻有豐富的花紋圖案,使得整個清真寺內都充滿了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堡最大的圓頂建築,四周建有六座宣禮塔,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六座高塔的清真寺。
  • 伊斯坦堡藍色清真寺,逾矩擁有六座尖塔,卻成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藍色清真寺,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原名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始建於1609年。該清真寺因大量使用一種名為伊茲尼克的藍色瓷磚而被世人形象地稱為「藍色清真寺」,它是當今世界唯一擁有六座尖塔(即宣禮塔,伊斯蘭的標誌性建築)的清真寺,該清真寺更以其獨特的風格,雄偉的規模而被譽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