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溝通,讀書時,要和老師同學溝通;工作中,我們要和領導、同事溝通;生活中,我們要和父母、子女、親朋好友溝通。可是,工作、生活中的溝通並不是事事順心,同事之間的誤會,親友之間的隔閡,都讓人感嘆活得累。
溝通障礙帶來的矛盾,小的可能就是鬱悶一下,大的可以發展到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可以說工作、生活中的各種矛盾都是由於溝通障礙造成的。
為什麼溝通會遇到障礙?我們來看一下《溝通聖經》是怎麼說的。本書的作者尼基·斯坦頓是英國資深管理培訓師,他總結了多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用最恰當的溝通方式,運用溝通技巧,達到預期的效果,提升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
《溝通聖經》在英國暢銷了三十多年,闡述了溝通的障礙、方式和技巧。從語言溝通到非語言溝通都有技巧,從打電話、面談到求職面試都有規則,演講、會議、撰寫報告都需要溝通。可以說,溝通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Noise.
一、溝通有障礙,都是有原因的。
感受不同
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取決於我們的國籍、文化、教育、地位、年齡等,同樣的情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感受不同,是溝通障礙的根源。比如,同樣一部電影,有的人認為好看,有的人認為不好看,觀點相反的人溝通起來就有障礙。
妄下結論
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並沒有完整地接受整體信息,就會妄下結論,撲風捉影。比如,盲人摸象,每個人摸到的部位不一樣,對大象的認識就不一樣。
刻板印象
我們常常把認知歸納在特定的框架內。比如,「天下烏鴉一般黑。」一說到烏鴉,大家都認為烏鴉都是黑的,其實,烏鴉不僅有黑色,還有黑白兩色和全白色,烏鴉雖然要吃穀物,但是也要吃害蟲。
缺乏興趣
我們感興趣的事情,對方不一定感興趣。在溝通過程中,從對方的興趣和需求出發,會使溝通更順利。
比如,你喜歡美食,以為同事也喜歡美食,然後,你講了一大堆好吃的東西,結果對方漫不經心,毫無興趣,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然後,問題就出來了,你認為同事心不在焉,沒有聽你講話,而對方也感到很委屈,要忍受無聊的談話。而如果你和一個喜歡美食的人討論,對方會興趣盎然,越聊越有趣。
缺乏知識
如果對方接受的教育背景與你有較大差別,或者對溝通的內容不了解,都會對溝通造成障礙,唯一的方法就是了解雙方的認知差,調整溝通的方式。比如,你熱愛音樂,你和一個五音不全的人討論民謠的特點,溝通就沒法進行。
表達困難
表達困難是因為自信心不足和詞彙量不足造成的。比如,你向領導匯報工作時,因為不知道對方的想法,心理緊張,會造成表達困難,還有詞彙量不足,邏輯混亂,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會造成溝通障礙。
情緒
在溝通中,適當地帶點情緒能夠感染對方,產生共鳴,使溝通更有效果。
但是,人在情緒特別激動的時候,往往會喪失理智,無法正常地接收信息,因此我們要避免在情緒激動的時候與人溝通,先冷靜一下,以免說話不經過大腦,口無遮攔,禍從口出。比如,
個性
個性不合是溝通失敗最常見的原因,不僅是個性,我們的行為也會影響對方的行為。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對方的個性,但是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個性,改變一下說話的語氣和方式,使雙方溝通起來更和諧。
對平常的人,我們要謙和有禮;對執迷不悟的人,我們要好言相勸;對傲慢霸道的人,我們要不卑不亢。
比如,《紅樓夢》中的女子個性各不相同,賈寶玉為什麼心裡只有林妹妹,而不是寶姐姐?因為林妹妹和寶姐姐的個性不同,寶玉和寶釵溝通有障礙,寶玉不聽寶釵的勸誡,寶釵也不懂寶玉的心,而黛玉雖然會和寶玉生氣,但是他們心心相惜,個性相投。
既然溝通這麼多障礙,怎麼辦?不管進行怎樣的溝通,在溝通之前,要先動腦子想一下。溝通並不是想到哪裡說道哪裡,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是收不回來的,很多時候,禍從口出就是這樣來的。
二、克服溝通障礙,怎樣說話別人才會聽?
在 央視《詩詞大會》的節目中主持人董卿的風格贏得了眾多觀眾的稱讚,董卿在個人特質和聲音特質上都有獨特的魅力。
首先,聲音要清晰,正確表達觀點。
不要語無倫次,別人不知道你到底要說什麼,更也不要以偏概全,這樣說話不客觀,而且容易引起聽眾的敵意,受到攻擊。
去年11月,俞敏洪就說了一段話:所以實際上,一個國家到底好不好,我們常常說在女性,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中國是因為女性的墮落,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墮落。
此言一出,網上輿論炸鍋,俞敏洪因為這段「女性墮落論」的話被罵上了熱搜,後來,俞敏洪又做出解釋,但是越描越黑,女性、男性都在反駁他。
俞敏洪的這段話就是以偏概全,所以,他的話不僅得罪了女人,還得罪了男人,大家紛紛吐槽。
其次,說話態度要真誠,尊重對方。
同樣一句話,說話的態度不一樣,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樣。
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這樣會顯得尊重對方,說話要真誠,具備同理心,聲音要富有感情,這樣說話能促進交流、溝通。
舉個例子,《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能夠請諸葛亮出山,就是因為態度誠懇,三顧茅廬,非常尊重諸葛亮,才得到諸葛亮的全力相助,最後形成了三國鼎立。
再次,注重自我形象。
得體、整潔的儀表,良好的姿勢也是「自我形象」的加分項。不要以為有內在美,就忽略外在美,根據梅拉賓法則:語言留給人的印象是7%,聲音留給人的印象是38%,外表、舉止留給人的印象是55%。
比如,一些職場新人,以為不穿工作服並不會影響工作。其實,你的著裝反應你的態度,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即使上班容易弄髒工作服,也要經常保持工作服的整潔。所以,著裝不僅要得體,符合場所,還要保持整潔,不要標新立異。
三、聽人說話也有技巧。
我們每個人需要聽別人說話,學生時要聽老師講課,工作後要聽取上級和同事的意見,生活中要聽父母的囑託和孩子的傾訴。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聽人說話,傾聽要有四大收穫:獲得信息;理解對方;對方也會專心聽你說話;促成和對方的合作。
做聽眾也有技巧,最重要的是不插話,感覺別人說完了再說自己的觀點積極的回應,對說話者提出的,觀點保持中立而批判的態度,思考內容是否符合邏輯基礎,聽出說話的重點,做好筆記。
四、打電話也有規則,不見面,也能愉快地溝通。
電話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短了,相隔千裡的人可以用電話傳遞信息,開展工作,聯絡感情。有的人可以在電話裡交談甚歡,有的人卻在電話裡怒氣衝衝,遵循電話規則,能使我們的溝通更加愉快。
簡短
打電話是說話要簡短,不是不要簡短到對方聽不明白,也不要簡短到唐突。因為無論是工作中的電話還是生活中的電話,都要佔用對方的時間,如果,說的太短,對方不懂是啥意思,如果說的太長,就顯得太囉嗦,廢話太多,浪費對方的時間。說話最好是言簡意賅,用簡練的語言表達清楚就行了。
禮貌
打電話時,你的心情會影響你的面部表情,你的面部表情會影響你的語氣,所以,說話時你的語氣暴露了你的心情。如果你的語氣親切,透著熱情,即使不是視屏電話,對方也是能感受到的,如果你語氣冷淡,對方也能感受到你的冷漠。
清晰
電話裡的聲音傳到耳朵上,效果會打折,而且對方看不到你說話的嘴型,所以,打電話的聲音一定要清晰,吐字清楚,讓對方能夠聽得清楚。
工作上,可能會聽到各種方言普通話,但是,不管別人的語音是否標準、清晰,我們自己說話要清晰,讓別人聽得懂。
我有個同事說話帶有很濃的方言,捲舌音很重,有時,期初,很多時候聽不懂,時間長了以後少誒好些,周圍的人都不怎麼找他閒聊,因為他說話實在是不好懂,大家都說,你不如直接說英語算了,反正我們都聽不懂。
適當緩慢
你有沒有注意到,新聞聯播的語速比我們平常說話的語速要稍微慢一些,因為,聲音經過線路的傳送後,每個字聽起來都像是連在一起,前進的速度更快。所以打電話時不妨把語速稍微放慢一些,不要太快,對方聽不清楚,但是也不要太慢,半天說不出來,會讓人感覺動作遲緩,效率低下。
留下好印象
打電話時,對方看不到你,所以,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說話的內容上,你可以面帶微笑,放鬆地呼吸,知道交談結束,給對方留下好印象。
在打電話時,不要說一些廢話,也不要撒謊,更不要直接掛電話,如果討論的事情不愉快,直接掛電話只會加深矛盾,影響事情的進展,雙方的溝通陷入困境。
不要在公共場所大吼大叫地打電話,這是基本禮儀,無論是私事還是公事,都不適合在公眾場所在公眾場合大喊大叫,一是對旁邊的人造成幹擾,二是可能洩露個人隱私或公司機密。
在圖書館、電影院、開會時,要把手機調成靜音,沒有人喜歡被噪音打擾。
《溝通聖經》就是告訴我們,說話的方式方法,語氣語調以及的內容都體現了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掌握溝通技巧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生活愉快,提升溝通能力,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