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濟南報導
12月30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召開的山東省博物館建設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第四批全國博物館評估定級中,山東省99家博物館成功晉級,其中12家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33家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54家評定為國家三級博物館。新晉級博物館中,包括革命類博物館16家。由此,山東省博物館總量、一級博物館數量、二級博物館數量、三級博物館數量、非國有博物館數量、新晉級革命類博物館數量六個指標,均居全國第一。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副局長王廷琦在發布會上說,全省博物館蓬勃發展,數量質量並舉,山東特色的博物館體系初步建成。與「十二五」末相對比,全省已註冊各級各類各所有制博物館從352家增長到603家,增長71%。其中國有博物館從225家增長到242家,增長8%,非國有博物館從135家增長到361家,增長167%。全省一二三級博物館從「十二五」末的42家增長到127家,增長202%。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圓滿收官,山東省在國務院總結大會上作典型發言。普查共登錄文物286萬件/套、實際數量558萬餘件,居全國第三位。利用「一普」數據建設的全省可移動文物資料庫綜合服務平臺——「文物山東」上線運行,是全國建設最早、體量最大、功能最全的省級可移動文物數據平臺,在全國起到了標杆性、示範性、典範性作用。凝聚普查工作五年心血的普查成果叢書《文物山東》、《博物山東》出版發行,被國家文物局評價為「全國第一套完全體現『一普』成果的書籍,普查中水平最高的書籍」。
王廷琦說,「十三五」末,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531家,佔博物館總數的88%,比「十二五」末增長84%。全省博物館接待觀眾超過8千萬人次,比「十二五」末增長33%。投入博物館免費開放資金8.8億元,比「十二五」末增長129%。免費開放充分發揮了博物館的公益屬性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為推動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文化成果和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省博物館盤活館藏資源,促進文物藏品共享交流,舉辦各類展覽3萬餘個。「禮出東方—山東焦家遺址考古發現展」、「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展」、「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相由心生——山東博興佛造像展」先後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將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級平臺進行展示推廣,社會反響熱烈。在全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推介活動中,山東省先後有16項展覽獲得國家文物局推介。《大哉孔子》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優勝獎」。積極推動文物展覽「走出去」,「十三五」期間舉辦文物境外展53個,展覽文物總數一千多件(組),成為樹立文化自信、提振民族精神、展現山東形象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