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死後,選了兩個女人為其陪葬,其中一個耐人尋味

2020-12-20 指點江山

雍正皇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麼,歷史上,他是在哪一年去世的呢?雍正皇帝總共在位十三年,所以,雍正十三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他便去世了,就在那個傳說的圓明園之中,死的時候年僅五十八歲。按照相關規定,當天晚上,他的遺體便被運送到了紫禁城。隨後,他的兒子弘曆指定了喪儀辦理大臣。

第二日的申時,大殮舉行,乾清宮的正中擺上了梓棺。到了八月二十七日的時候,雍正帝的遺詔頒布,九月十一日,他的梓棺被移到雍和宮永佑殿擺放,上縊禮舉行,廟號為「世宗」。直到乾隆元年十月十一日,雍正的梓棺被奉旨轉移到了易州泰陵,擺在隆恩殿正中。

在乾隆二年的三月二日,雍正的梓棺最後被葬入到了泰陵地宮,縊號簡稱為「世憲宗皇帝」。

不過,雍正在泰陵的地宮裡並不孤獨,除他之外還有兩個人陪著他,分別是:敦肅皇貴妃和孝敬憲皇后。

作為原配皇后,孝敬憲皇后在雍正的心裡別有一番地位。她出身高貴,為烏拉那拉氏,在她十幾歲的時候,便被康熙帝指給雍正作為嫡妃,隨後,還生了皇長子。在雍正登基後,她被冊立為皇后,經過正統封建禮教的她,非常的知書達理。在被冊封為皇后之後,她盡職盡責,後宮在她的管理下井井有條。

可惜,天意弄人,在雍正九年九月的時候,孝敬憲皇后不幸染上了重病。不久之後,病情加重,移居到暢春園。而雍正,此時也是大病初癒,他強撐著自己虛弱的身體去探望了她。可是,誰料就在雍正回宮之後,孝敬憲皇后就去世了,此時是雍正九年九月二十九日末。

雍正帝十分傷心,執意要去暢春園親自主持喪辦,怎奈他身體虛弱,最終,在群臣的阻攔下這才作罷。為了表示自己的哀悼,雍正帝五天沒有上朝,每天都穿著素白的衣服,並詔令天下哀悼。當時,紫禁城正在修繕之中,所以,皇后的梓棺暫時停留在了暢春園。

雍正很後悔,皇后陪伴了自己四十餘年,可是,在她死的時候,雍正卻不能陪伴在她的身邊。為了怕別人誤會議論,雍正帝處理好皇后的喪禮事宜後,便召來大臣們向他們做了一番特別的解釋。同時,在十月初四,他發了一道旨意,追思自己的原配皇后,同時,也表達自己的深切悲痛。

十月七日,諡禮舉行,諡號「孝敬憲皇后」 。後來,乾隆皇帝又給孝敬憲皇后的諡號加了十個字。在乾隆二年,孝敬皇后的梓棺被移到了易州泰陵,同時,還有敦肅皇貴妃的金棺,乾隆也是親自護送。為表示對雍正帝的尊敬,孝敬皇后的梓棺被擺放到隆恩殿西邊的蘆殿內。

在乾隆二年的三月二日,與敦肅皇貴妃一同隨著雍正帝的梓棺入葬到了泰陵地宮。在嘉慶時期,她的諡號被加上「莊肅」二字,之後,又加上「安康」二字,最終,她諡號簡稱為「孝敬憲皇后」。還有一點值得一提,那就是:皇貴妃祔葬制度是從康熙帝時期開始的,雍正帝延續了這一做法。

與皇帝同葬,這是一個妃子的莫大榮耀,也是一種對她尊貴地位的認同。當然,這也是有條件的:

首先,要有皇帝的寵愛;

其次,要有棺位剩餘;

最後,要在皇帝入葬前死亡。

敦肅皇貴妃的身份很是特殊,她的親哥哥就是年羹堯。

年羹堯這個名字,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他可以說是雍正帝的頭號功臣,最後,還是被雍正帝下令自裁而死。那麼,敦肅皇貴妃真的沒有因為哥哥的事情受到一點影響嗎?這裡,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年氏的身份非常高貴,她出生於官宦家庭,從小就受到了極為正統的封建教育。在康熙年間,她便被封為了雍正的側福晉,地位僅僅次於皇后。她並不是大家在電視劇裡所看到的那樣飛揚跋扈,相反,她很是賢惠。她為雍正帝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在雍正繼位後,被封為貴妃。

年氏雖然只是一個女人,但是,她的政治頭腦卻很厲害,很擅長察言觀色。她知道自己哥哥的顯赫功勳,容易造成恃寵而驕的結果,而且,她也聽說了這一點,看出了皇上對哥哥年羹堯的不滿。但是,她不願相信哥哥會做出這樣越軌的事情,她也很希望這些風言風語只是誹謗。

可惜,在一次探親之後,她看到了那個被哥哥強佔的蒙古貝勒之女,於是,她就意識到這些傳言很可能都是事實。對此,她十分的忐忑不安,整日裡擔驚受怕。回到皇宮之後,在一番權衡之下,為了整個家族的安危,她將情況如實的告訴了雍正帝,也因此,表示了自己對哥哥做法的不滿。

雖然,雍正對此很是感動,但是,年氏的舉動並沒有使他寬恕年羹堯。相反,雍正對年羹堯的打擊活動,依舊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件事情使年氏倍受打擊,她本就身體虛弱,後來,直接病的臥床不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雍正頒布了一道諭旨,封年氏為皇貴妃。

或許,於他人而言這是莫大的榮耀,但是,此時的進封對年氏而言無疑是一種變相的冷落。雍正保證年氏的生活用度均按照皇貴妃的標準,然而,在她病重的這些日子裡,卻從沒去探望過,每次都是藉口公務繁忙。在年氏被封為皇貴妃的七天後,她便因病重離世,半個月之後,年羹堯也被賜自盡。

可以說,年氏的死,在一定程度上和雍正脫不了干係。

她本來身體就弱,再加上,三子一女的陸續夭亡,丈夫對自己又是忽冷忽熱,還得整天為整個家族擔驚受怕。這麼多的煩心事加在一起,年氏難免會心情鬱結。正所謂,塵埃落盡,終成歷史。後來,年氏也被葬在泰陵地宮內,位於雍正帝的右邊,位置比孝敬憲皇后稍靠後一些,這也算是尊卑有序了。

至於,敦肅皇貴妃為什麼能被葬在泰陵地宮?這究竟是雍正的意思,還是乾隆的意思?年氏為什麼能獲得如此恩寵,甚至,在哥哥被打擊的時候,還能不降反升?我們都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年氏的死亡雍正有一大半的責任。

參考資料:

【《清世宗實錄》、《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清史稿·敦肅皇貴妃傳》】

相關焦點

  • 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古時候實行並非一夫一妻制,一個男人可以有無數老婆,而這之中擁有妻妾數量最多的當屬皇帝,從前就有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來描寫皇帝嬪妃之多,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大後方的規模。但是後宮這麼多人全歸於皇帝一人專享,名義上這些妃子不論是不是受寵,有沒有得到過皇帝的臨幸,身處在什麼樣的位份之上,她們都是皇帝的女人,受道德倫理的束縛,也無法再嫁,那麼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呢?封建王朝帝王之死,牽動天下,舉國上下都需要為之服喪,在一定期限之內都不可進行婚嫁亦或是屠宰等行為的發生,這無疑是皇家之權的體現。
  • 皇帝後宮無數,為什麼雍正皇帝只選擇了這兩個女人與他合葬?
    新石器時代的合葬,常表現為同一家族,或兄弟姐妹,或一男子同其妻妾。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一節有這樣的記載:「在半坡墓地,發現了兩個男子合葬和四個女子合葬的墓葬各一座。」這種現象在皇室之中也極為普遍,皇后、嬪妃能與皇帝合葬,也足矣看出這些女人生前的受寵程度。雍正十三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子時時分,北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享年58歲的雍正皇帝在圓明園逝世了。
  • 康熙皇帝的陵墓裡有五個女人,最後一個是雍正強塞的
    康熙皇帝的陵墓裡有五個女人,最後一個是雍正強塞的文/有內涵的偉 圖/網絡在皇權至高無上的古代社會一般來說,只有皇后才有資格和皇帝葬在一起。也有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孝莊吧,在皇太極死後,她的兒子福臨登基稱帝了。雖然皇太極死前並沒有封孝莊為皇后,但由於兒子成為皇帝,孝莊也就被追封為皇太極的皇后了。在孝莊死後,她可以和皇太極一起埋葬,可孝莊在她臨死之前,孝莊自己多次告訴孫子康熙,她死後不要和皇太極葬在一起。這也是一個特例,她是皇后的身份卻不和皇帝葬一起。
  • 康熙臨終前,為啥點名1個男人來陪葬?雍正登基才知道父親煞費苦心
    康熙帝是順治的第三個兒子,清軍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康熙帝在少年時期挫敗了權臣鰲(áo)拜,奪回了朝廷大權,成年後又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清朝逐漸強盛,康熙帝晚年時曾兩次下詔書,點名1個男人在康熙帝死後陪葬,這是為什麼?
  • 古代皇帝駕崩,陪葬的妃嬪雙腿總是分開的,她們死前要經歷什麼?
    前言古代的殉葬制度是非常殘忍的,仿佛這樣才能體現他們的貴族身份,他們希望死後仍舊可以享受下人的服侍,堅信陪葬的人下去之後就可以繼續伺候他們。
  • 雍正死後竟與囂張跋扈的年世蘭合葬,為什麼雍正陵寢沒有被盜過?
    雍正死後居然和囂張跋扈,心狠手辣,恃寵而驕,心胸狹隘的女人年世蘭合葬在了一起。其實年世蘭是電視劇《甄嬛傳》中的名字,歷史上雍正的年妃並沒有留下名字,她在臨死前被雍正晉封為皇貴妃,死後被追諡為敦肅皇貴妃。
  • 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古時候實行並非一夫一妻制,一個男人可以有無數老婆,而這之中擁有妻妾數量最多的當屬皇帝,從前就有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來描寫皇帝嬪妃之多,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大後方的規模。但是後宮這麼多人全歸於皇帝一人專享,名義上這些妃子不論是不是受寵,有沒有得到過皇帝的臨幸,身處在什麼樣的位份之上,她們都是皇帝的女人,受道德倫理的束縛,也無法再嫁,那麼這些人又該何去何從呢?封建王朝帝王之死,牽動天下,舉國上下都需要為之服喪,在一定期限之內都不可進行婚嫁亦或是屠宰等行為的發生,這無疑是皇家之權的體現。
  • 皇帝後宮無數,為什麼雍正皇帝只選擇了這兩個女人與他合葬?
    新石器時代的合葬,常表現為同一家族,或兄弟姐妹,或一男子同其妻妾。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一節有這樣的記載:「在半坡墓地,發現了兩個男子合葬和四個女子合葬的墓葬各一座。」這種現象在皇室之中也極為普遍,皇后、嬪妃能與皇帝合葬,也足矣看出這些女人生前的受寵程度。雍正十三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子時時分,北京城發生了一件大事——享年58歲的雍正皇帝在圓明園逝世了。
  • 雍正刻薄寡恩,卻唯獨最寵年妃,甚至要求死後與她同葬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皇太極一生最愛的女人是董鄂妃;乾隆皇帝心中最愛是富察皇后;康熙帝最難捨的是赫舍裡皇后等等。那麼,雍正帝一生最愛的女人是誰呢?這就奇怪了,《甄嬛傳》裡,以年氏為原型的華妃不光是囂張跋扈,更是陷害其他嬪妃以及皇家子嗣,最終被賜死。可事實上,陪葬帝陵,這是死了也在一起啊。而且年妃是大將軍年羹堯的親妹妹,當時的年羹堯已經被雍正帝勒令自裁而死。這真是奇怪了,作為年羹堯的親妹妹,這年妃不僅沒有受到影響,死後還有幸跟雍正帝葬在一起,極盡哀榮,這不是很蹊蹺嗎?
  • 雍正皇帝後宮佳麗無數,為何只選烏拉那拉皇后和年妃與其合葬?
    那麼,為什麼雍正皇帝只選擇了兩個人與他合葬呢?我們知道,古代有些君王會在死後選擇讓自己所有的后妃,甚至大臣為其殉葬,這就導致他們的墓穴裡常常是"人滿為患"。到了雍正帝這裡,與其合葬的人卻只有兩位,這一點令不少人都感到疑惑。
  • 皇帝陪葬妃子殉葬全過程
    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殺或自殺後陪葬。  盤點歷史上喜歡讓妃子殉葬的十大皇帝  1、秦始皇——死後創殉葬人數之最  據文獻記載推測,中國歷史上殉葬美女最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在為其老子處理後事時,是如何處決秦始皇生前眾多嬪妃的?這在史書上沒有交代,成了一個歷史謎團,但推測就是坑殺。
  • 古代皇帝死後,陪葬嬪妃的雙腿為什麼總會分開?死前經歷了什麼?
    陪葬是自古就存在的一種風俗,而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時代,陪葬不只有金銀財寶,還有自己的奴婢以及妻妾,特別是皇帝的陪葬,他的賓妃必須全都陪著他,讓他在地下也能享受奢靡的生活。而古代皇帝死後,陪葬的賓妃都經歷了什麼?為何她們的腿都會分開?
  • 古代皇帝死後,陪葬嬪妃的雙腿為何會分開?原因令人唏噓
    陪葬制度起源於人類蒙昧時期,古人認為人死後肉體雖往,但精神長存,因此在此生之外,還想像出一個死後的世界。因此古埃及法老王為自己建造宏偉壯觀的金字塔,用於死後繼續享樂之用。而我國古代也是如此。孔子說,侍死如生,因此古代帝王往往也給自己建造了壯觀的陵墓和豐富的隨葬品,用來保證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依然能享受到帝王的優待。一、陪葬制度的起源但是作為帝王,其欲望則是無窮的,即使能享用最珍貴的器物,死後依然不能繼續享受僕人的侍奉,他們依然是不滿的。
  • 《雍正王朝》裡的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能讓後代皇帝給他磕頭,憑什麼?
    01明清時期的太廟是皇帝家的祠堂,供奉的都是歷代的皇帝皇后,而「配享太廟」是指那些功高蓋世、沒有瑕疵的大臣死後可以以配角身份與帝後共享後世皇族的祭拜。古代的讀書人一貫視身後榮譽勝過生前功名。一個有功之臣死後通常能獲得賜諡號、封公伯、御賜碑匾、入賢良祠等政治榮譽,可都沒有「配享太廟」更能彪炳史冊、光耀門庭。
  • 康熙皇帝最寵愛的宜妃,為何會被雍正皇帝厭惡?
    在清朝後宮裡,一個女人若是得到皇帝的寵愛,那麼她在宮裡就會有權有勢,倘若要是生下了為皇帝生下了皇子,就算皇子沒有機會登上皇位,那麼這個女人也是相當高貴的,不是哪個就是隨便欺負的,哪怕是後來登基的皇帝也要按照輩分來,要將其稱作母妃,相當恭敬地對待著。
  • 雍正恨透年羹堯,為何死後還與他妹妹合葬?她靠什麼打動雍正?
    在歷史上,雍正皇帝雖然信佛,整日拿著一個念珠,還不時對著佛祖念上一段經文。但是,他的心胸可不像佛祖那麼寬闊。對於不聽自己話的人,他從來不吝惜用暴力懲罰。
  • 雍正皇帝繼位後,為何將老八、老九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
    雖然其中有一些的是虛構的故事情節,但是總體而言,所呈現的史實和脈絡是正確的。 為了大清能夠存續下去,他需要的是一個腳踏實地,能夠革除弊病的人。而在長達幾十年的考察和思量之中,他覺得眾皇子之中,只有四阿哥胤禛是能夠擔當重任的人,所以在最後時刻將帝位傳給了胤禛,是為雍正帝。而雍正帝在即位後,心有不甘的八皇子允禩、九皇子允禟等人依舊和雍正作對,最終遭到雍正的嚴酷打擊,被剝除皇族宗籍,還將他們改名為「阿其那」和「塞思黑」。
  • 她是雍正為乾隆指定的側福晉,死後獲諡號,連孝賢純皇后都想要!
    她是雍正為乾隆指定的側福晉,死後獲諡號,連孝賢純皇后都想要!乾隆一生的最愛是原配皇后孝賢純,乾隆和孝賢純皇后的愛情故事也是人盡皆知,乾隆為了富察氏一生未入一座城,這在帝王之中是沒有過的。慧賢皇貴妃是高斌的女兒, 高斌當時朝堂之上的大學士,可以說高氏是在書香門第的家庭出生的,在雍正為弘曆選侍妾的時候,高氏就被雍正相中,點名讓她去侍奉弘曆。在雍正12年的時候,雍正又特意的將高氏提為了弘曆的側福晉,因為高氏的身份不算高貴,能提升為側福晉,這真的是莫大的殊榮了。
  • 他一狀告倒兩個朝廷重臣 死後乾隆皇帝忍不住落淚
    1739年,清廷裡有兩個炙手可熱的重臣。一是掌管機要的大學士張廷玉,此人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深受重用,位極人臣,還被雍正皇帝遺詔死後配享太廟。二是雍正、乾隆時期的名將訥親。可是,就在1739年,這兩個朝廷重臣同時「下課」了:他們被一個人告倒了!這個人叫劉統勳。劉統勳字爾鈍,號延清,於1698年出生於陝西羌州。劉統勳的祖父劉必顯是進士出身,父親劉棨也是進士出身,因此,劉統勳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歲就考取了進士。真是「一門三進士」,好不風光。
  • 康熙臨終前,為何點名要1個男人陪葬?雍正繼位後才知父親的深意
    康熙雖然經歷了慘烈的九子奪嫡,但是對於孩子和經營一輩子的王朝還是很放心不下的,在去世之前,曾秘密地點名讓一個男人給他陪葬。只是雍正在登基之後才知道原因,而這個人就是隆科多。佟佳·隆科多出生年月不詳,他的出身不低,先輩早年的時候就在跟隨努爾哈赤。在入關之後也是顯貴之家,而隆科多的姑母孝康章皇后是順治的嬪妃,更是生下了未來的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