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臨終前,為何點名要1個男人陪葬?雍正繼位後才知父親的深意

2020-12-14 有知社

孩父母永遠是疼愛愛子的,虎毒尚且不食子。雖然確實有一些父母不同尋常的,但更多的父母還是愛自己孩子的。雖然經常說皇家是沒有父子只有君臣的,可他們到底也是人,也是有感情的。康熙雖然經歷了慘烈的九子奪嫡,但是對於孩子和經營一輩子的王朝還是很放心不下的,在去世之前,曾秘密地點名讓一個男人給他陪葬。只是雍正在登基之後才知道原因,而這個人就是隆科多。

佟佳·隆科多出生年月不詳,他的出身不低,先輩早年的時候就在跟隨努爾哈赤。在入關之後也是顯貴之家,而隆科多的姑母孝康章皇后是順治的嬪妃,更是生下了未來的康熙皇帝。隆科多的姐姐佟佳氏還是康熙的第一位貴妃,也是他的第三任皇后。顯赫的家族自然給了隆科多不少助力,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時候隆科多就被冊封為一等侍衛。

他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下屬犯錯被罰,不過那時康熙皇帝其實還是很關心他的。康熙五十年(1711年)給他的一大段硃批就能顯示出來,另一方面也警告他不要參與接黨。康熙對他的信任應該要從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來看,這時候大阿哥跟廢太子已經被幽禁了起來,而看押他們的正是隆科多。

後來還讓他秘密地去監視京師內的宗室王公,不過這時的信任是這時的。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去世的時候只有隆科多在旁邊,也是隆科多傳令康熙立四阿哥為下一任皇帝的。這事被許多人懷疑,不過古代來說,聖旨是沒有那麼好改的,這事也不是作假。可其實康熙皇帝也沒有多信任他,還給了一道密令給雍正,下令讓隆科多陪葬。

只是隆科多本來就是雍正的人,他能登基跟隆科多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也沒有照辦。康熙皇帝要殺隆科多並非因為傳聞他跟德妃有一腿,因為隆科多其實在歷史上有一個十分受寵的的小妾。他的這位小妾名叫李四兒,隆科多痴迷了她至少三十年。而且,當時來說,大臣跟宮妃之間還是不太可能的。

康熙皇帝之所以要殺他是因為他當時的地位實在是太高了,而且權利比較大。在清朝來說,隆科多也是唯一一個被皇帝以舅舅稱呼的。不久之後,雍正就明白了康熙為什麼要下這道令了。雍正登基之後,隆科多越來越跋扈,仗著扶持皇帝的功勞恃寵而驕。雍正三年(1725年),被皇帝撤掉了步軍統領的職務,他的小兒子也因為品行惡劣被罷官。雍正四年(1726年),更是結黨營私,跟年羹堯關係十分好,這下,兩個人都得除了。

康熙想要教雍正的大概是臣子的性命是握在皇帝手裡的,別讓臣子逾越了那道界線。雍正五年(1727年),隆科多因為結黨營私和私藏玉牒被雍正抓回京城抄家。就此幽禁在了暢春附近外圍築屋三楹,雍正六年(1728年)去世。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康熙臨終前,為啥點名1個男人來陪葬?雍正登基才知道父親煞費苦心
    康熙帝是順治的第三個兒子,清軍入關後的第二個皇帝,康熙帝在少年時期挫敗了權臣鰲(áo)拜,奪回了朝廷大權,成年後又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清朝逐漸強盛,康熙帝晚年時曾兩次下詔書,點名1個男人在康熙帝死後陪葬,這是為什麼?
  • 康熙駕崩前,為何點名1個男人陪葬?雍正繼位才明白父皇煞費苦心
    《雍正王朝》是非常經典的一部電視劇,在1999年播出後廣受好評,並獲得了各項大獎。在劇中康熙帝臨終前給重臣隆科多賜下的兩道聖旨,讓很多劇迷印象深刻,隆科多是康、雍兩朝皇權爭奪中的關鍵人物,兩代帝王對這位堪比臂膀的股肱之臣的態度,也十分耐人尋味。
  • 康熙之死!病死前寢宮被隔離,雍正繼位後連下數道聖旨
    在野史中,康熙臨終前召見朝中大臣,可惜無人前來,御榻前只剩下四兒子一人,康熙覺得其中有詐惱怒之下向四皇子扔出一串念珠洩憤。 這段到了《永憲錄》中又有了較為含蓄的表達,說康熙只是將念珠授予四皇子,並非洩憤,而是有囑託之意。 各種跡象表明康熙的死可能不像歷史上記載的那麼簡單。
  • 雍正帝繼位之謎:5處疑點,或能證明雍正皇帝的「繼位不合法」
    箇中原因,自行猜測!更重要的是,上述官方文獻中記載的康熙皇帝臨終,於康熙皇帝身邊近侍的人員是不是屬實?《上諭內閣》中記載了雍正二年,雍正皇帝的一段話:前歲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別有道理。皇考賓天之後,(隆科多)方宣旨於朕。
  • 安排雍正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康熙最想把皇位傳給誰?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富有「神秘感」的帝王,直到今天,在他身上還有這許多尚未破解的歷史「謎團」,而這其中,影響最大、爭論也最為激烈的,便是所謂的「雍正繼位之謎」。那麼雍正到底是繼承的皇位,還是篡奪的皇位,他是不是康熙最為心儀的繼承人,而的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這裡為大家進行了一個的梳理和解讀。
  • 停靈37年才下葬,孝莊太后真不願陪葬皇太極?孝莊臨終,給了說明
    但康熙皇帝卻並未這樣做,只是下令「於孝陵近地、擇吉修建暫安奉殿」,用以暫時停放孝莊太后梓棺。雍正三年,在孝莊太后崩逝37年以後,接過康熙皇權的雍正皇帝才下令於孝莊太后停靈原處修建陵園,將孝莊太后入土為安。孝莊太后,為何停靈37歲才得下葬?
  • 《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何要痛罵老八是「阿其那」?
    其實歷史上弘曆不算是最受康熙喜愛的孫子,康熙最喜愛的孫子其實是廢太子胤礽的長子弘晳,也就是長孫。康熙臨終前遺命雍正善待大阿哥和廢太子以及弘晳,並且一再叮囑雍正要加封弘晳為親王爵位。雍正繼位後遵照父親遺命,確實對廢太子胤礽父子很好,弘晳也是雍正繼位後弘字輩裡第一位被封為親王爵位的人,比雍正的年長的三個親生兒子弘時、弘曆、弘晝待遇都好得多。而且弘晳一直稱呼雍正為「皇阿瑪」,甚至都有傳聞雍正想將皇位傳給侄子弘晳,而且當時朝廷上下也都猜測康熙是不是遺命雍正將來必須傳位給弘晳。
  • 康熙駕崩後,留下58歲的愛妃宜妃,其為何會遭到雍正多次當眾羞辱
    按理來說,宜妃作為康熙的妃子,若按照輩分來說算是雍正帝這個後繼之君的長輩。再加上她生育了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這三個兒子(雖然後來只有胤祺、胤禟長大成人),也算是給皇家立下了「汗馬功勞」,於公於私雍正都應該對她善加安置才對,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 康熙皇帝為何猝死?義大利畫師記載了當晚宮中反常異象,雍正好狠
    但是新君的登基,並沒有做到普天同樂,因為此時的雍正皇帝,很難通過一份「難言權威」的遺詔,來證明自己帝位的名正言順。康熙臨終前只有雍正一人在其身邊,當夜的暢春園究竟發了什麼,為何康熙皇帝會毫無徵兆突然猝死?從偶感風寒到駕崩僅僅6天11月6日,處理完政務的康熙皇帝對外宣稱自己「偶感風寒」。
  • 雍正臨終前,遺詔中為何要求善待果親王?現在來看,雍正是真英明
    然而,因為雍正長期透支身體,他知道自己身體不好後,就開始下詔書,除了一些必要的內容外,還加了一條,就是特別強調一定要善待果親王。那麼雍正為何在頒布詔書時強調要善待果親王呢?果親王的出生背景果親王是康熙十七世,也是最小的兒子,康熙當政時,他對果親王的態度不冷不淡,他雖然聰明懂事,但康熙沒有給他任何獎勵。
  • 雍正王朝:隆科多已位極人臣,為何還要背叛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臨終,隆科多被召到御前,成為顧命大臣,由他宣讀繼位詔書,可見康熙帝對他的信任,雍正繼位後,隆科多這位「娘舅」可謂風光無限、位極人臣,官至一等公、太保、吏部尚書、領侍衛內大臣、九門提督、步軍統領。
  • 康熙的三子胤祉一直潛心學術,為何還會被雍正褫奪爵位圈禁起來?
    因為老三胤祉是廢太子胤礽的的死忠,胤祉的兒子弘晟與老八胤禩一黨比較親近,所以雍正對他不是很喜歡,而且胤祉在「九子奪嫡」時並未在明面上支持過雍正,看雍正繼位後對待老十三胤祥的待遇就能看出如果胤祉支持過雍正,他就不會被罷官奪爵圈禁起來了。
  • 《康熙王朝》為何省略雍正?只因《雍正王朝》珠玉在前要揚長避短
    《雍正王朝》上映於1999年1月3日,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大劇,對於古代的宮廷政治鬥爭可謂刻畫的是入木三分,蘊含很多人生道理,劇情是一環扣一環,也是相當精彩,所以經久不衰,直到今天也是好評如潮,某瓣評分高達9.2分。
  • 《雍正王朝》中雍正是個憋屈的好皇帝,那歷史上雍正到底如何?
    1999年1月3日《雍正王朝》電視劇上映,上映以後可謂是好評如潮,創下了收視率新佳,並且斬獲了多項大獎。在劇中雍正帝雖是孤臣,雖是性格急躁,但是對手下還不錯,對於與他處處作對的兄弟,因為父親康熙帝的臨終囑託,也是一忍再忍,忍無可忍了才出手,對於江山社稷,也是盡心盡力,為了實施新政,不惜得罪了天下讀書人,結果被很多人所不理解,甚至被說成是十惡不赦之人,可謂是相當委屈,乃至是憋屈的,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是一個被誤解的委屈皇帝,也是一個被人誤解的好人。
  • 雍正登基後除掉了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什麼張廷玉沒事?
    毫無疑問四阿哥胤禛能夠繼位,完全就是得益於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其中年羹堯對穩定西北局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雍正登基後,也很重用和信任年羹堯。可惜的是年羹堯太不懂得「伴君如伴虎」這幾個字了,所以僅僅三年,年羹堯於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一甲戌日,被雍正皇帝賜其獄中自裁,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 雍正繼位後是怎麼對待皇八子胤禩的?
    沒過多久,衛氏就晉升為良妃,是當時除貴妃外的五個妃子中,資歷最淺、生皇子較晚的人。胤禩生母雖是良妃衛氏,不過胤禩小的時候卻是由皇長子胤禔的母親惠妃撫養。所以胤禩和惠妃的感情很深。比如雍正繼位後,因為惠妃的親子胤禔已經被圈禁,惠妃就遷居到了胤禩府中(那時雍正還沒有圈禁胤禩)。
  • 康熙臨終前:天牢還有幾個人,雍正:明白!登基後全部官復原職
    文/康熙臨終前:天牢還有幾個人,雍正:明白!登基後全部官復原職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之中,有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都處在封建社會時期。而在封建社會時期,我國誕生了八十多個王朝,以及近五百位的皇帝。
  • 雍正王朝:張廷玉,為何能得康熙、雍正兩代帝王信任?哭出來的
    注意,此時的張廷玉還只是排位第三的上書房大臣,而排位第二的上書房大臣——馬齊,此時也在康熙皇帝的病榻前。就算是聖躬有恙,隨侍身旁的上書房大臣要承擔責任,也應該是馬齊承擔主要責任才是;更何況,康熙皇帝昏倒的主要原因乃係諸位皇子所致,說到底也只是皇家內部矛盾,和張廷玉乃至上書房的關係都不大。
  • 為什麼剛繼位的新皇帝,都要除掉一些前朝權臣?看乾隆帝就知道了
    雍正臨終前特意將乾隆,也就是弘曆召來,語重心長的囑咐道:「張廷玉和鄂爾泰兩位大學士滿腹經綸,博學多才,忠貞不渝,恪守盡職,將來之際,這二人可以享有太廟之禮,以昭天恩。」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剛剛繼位的乾隆皇帝,每天面對著這兩位前朝舊臣,心裡總感覺不舒服,甚是煩惱。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只不過,當時的王掞並沒有充分理解康熙的意思,直到後來再行勸諫之事,進而遭到康熙責備並被罷黜的時候,王掞才最終理解了康熙賜予他「續斷」這劑藥的真正含義,而王掞也就此下定決心,以自己的犧牲來換取雍正的順利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