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傳統糕點的遙遠馨香

2021-02-17 大婺鄉

點擊上方藍色「大婺鄉」,關注大婺鄉微信(JHdawuxiang)

結帳時出示微信信息,即可參加優惠1元購活動:

祝您用餐愉快!

大婺鄉(水靈雅集)餐廳地址:

金華八一北街334號

預約電話:0579-82322016 / 400-100-5590

地方傳統糕點,是華夏飲食文化中精美獨特五彩繽紛的奇葩,它和琳琅滿目的地方風味小吃、品種繁多的各菜系餚饌、特色鮮明的各民族食品,共同構築成馥鬱醉人的華夏大食苑,不僅為歷代中國人所喜愛,也為世界各國人民所珍視。地方傳統糕點歷史悠久,淵源各異,特色鮮明,而且還蘊含著歷史典故、人生禮儀、民風習俗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

宋代市場上的糕點就有200多種

具有1800餘年悠久歷史的名城婺州,在遙遠的年代,曾是戰國黍粽,秦時餅餌,漢代胡餅,南北朝爐餅、齋點,唐代醍醐餅、糕團,五代果子酥、五福餅等糕點果子流行的地域。至宋代,特別是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後,婺州水陸交通發達,行業猛增,市場繁榮,專業糕點作坊、南貨店、糕團店林立於婺城東市街、西市街,大江南北糕餅甜品交流活躍。據浦江《吳氏中饋錄》一書記載有製作方法的「甜食」,就有雪花酥、灑孛你、油夾兒、酥兒印、五香糕等近20種。據南宋史籍記載,當時,婺城市場上的糕點品種有200多種。

明清時期,南貨糕點行業有長足的發展。清代後期,婺城已出現做府衙官員和府學考生糕點生意為主的南貨店,如東市街口的老店「唐恆豐」、梅花門裡的「汪森泰」。前者從蘭溪縣城遷來,後者自徽州徙居婺州。他們都禮聘糕點名師,選料考究,精工細作,自創品牌,又以「官禮茶食」、「南北糕點」、「婺州糕餅」等為店幌,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清道光年間,八詠樓重建,唐、汪兩店捐銀相助,如今八詠樓上矗立著的古碑可以為證。舊縣衙以西,具有一定規模的南貨店則有「餘泉」、「升號」、「汪啟源」、「萬通」等。清末民初,農村大集鎮如義烏佛堂,金華鞋塘、孝順、曹宅,蘭溪遊埠、永康芝英,東陽巍山、南馬,武義宣平,浦江黃宅等地都有一家或幾家甜食作坊,有的還創出了特色名品,銷往縣城。抗日戰爭爆發後,杭州百年名店「五味和」遷至婺州市中心開業,除了傳統名點外,西式蛋糕、麵包、布丁、吐司、餅乾也登陸婺州市場。

傳統糕點精美得像藝術品

婺州四季分明,自然條件良好。衝積平原主產水稻,丘陵地帶種植豆、麥、芝麻、雜糧等,糕點甜食的生產原料十分豐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婺州人民風淳樸,勤勞肯幹,尤其善於手工藝,精工細作,又刻苦研究,細心琢磨,能工巧匠輩出。據說,以前不少從事糕點製作的工人,以切文旦皮來苦練切片的真功夫。

傳統糕點崇尚品質,特別講究選料和工藝。有不少品種,要經過10多道工序才能出成品。比如細潔雲白的葷芙蓉糕,秋後即要選當年精白糯米磨成細粉,製成糕坯,晾硬後用梯刨刨成半透明的薄片,曬乾,再在起凍天讓其露天凍透,然後在特定溫油中浸氽至酥糯綿口,最後用白糖汁拌勻黏合,拍壓成大方塊,鋪上細糖粉和紅綠絲,切塊、包裝,才可上市。工料要求嚴格,產品才能白璧無瑕,晶瑩可愛。傳統糕點師傅,從拜師學藝到出師立業,至少得九年之久。學就數百樣糕餅甜食手藝,才能立足江湖。可以說,當時的許多糕點,比現在的藝術品還要精美,像百子壽桃(見上圖),一個五彩上色的大壽桃中,竟裝了99個小壽桃,且個個有精美可口的餡芯,芬芳香甜,象徵多福多壽、兒孫滿堂。其造型莊重又美觀,色彩鮮豔,技藝之精巧,令人嘆為觀止。

唐代以後,婺州人興起了「茶之為飲,無異米鹽,上下競啜」的「吃茶」風。飲茶必上甜食,嘗點心又必先泡茶,於是,糕點又有「茶食」之美稱。後來,供客、筵宴、饋禮也多用糕點了。飲茶之風推動了婺州糕點的發展,功不可沒。

花色品種繁多,人文內涵豐富

婺州傳統糕點,是在漫長的特定歷史、社會和地域環境裡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婺州傳統糕點,從工藝上分大致可歸納為油酥、混糖、漿皮、酥皮、蒸製、烘烤、炸制及其他等八大類。從歷史和地域上分,婺州糕點屬江南蘇揚風味,曾叫「南果業」,後諧音叫「南貨業」。

婺州傳統糕點較馳名的有:粉紅雅麗的荷花酥、蟠桃酥;綠似翡翠的玉簪酥、菜葉酥;杏黃如玉的綠豆糕、小杏仁餅;潔白似雪的桂花球、眉毛酥;油黑閃亮的墨子酥、黑麻糕;玉白粉嫩的燈芯糕、蜜香條;晶瑩透亮的百果糕、桂花豬油糕;五色斑斕的五禽酥、百子糕;還有薄如蟬翼的澆切片、糖薄脆;焦香可口的開口笑、糕乾;鬆脆爽甜的巧果、油棗;綿糯潤口的棗泥麻餅、橘紅糕;層次分明的鳳尾酥、玉帶片;清涼爽口的薄荷糕、陳皮酥;嬰幼兒專用的雲片糕、乳香糕;滋補養生的核桃片、養胃酥;敬老祝壽的百子壽桃、百壽糕;婚嫁賀喜的龍鳳餅、百子石榴;更有紅印顯赫的狀元糕、酥皮月餅等,堪稱花團錦簇,春色滿園。

婺州傳統糕點,不少還與地方典故有關,寄託著婺州人的情操和理想。如太史餅與太史第地名有關;狀元餅和狀元坊有相同的故事;金錢餅相傳源於唐經幢所在的金錢寺;進士餅與唐代東陽舒進士參與著名的「甘露之變」相關……此外,不少糕點的裝飾圖案常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國泰民安」、「美滿如意」等,反映出了老百姓美好的追求和嚮往。

歲月流逝,蹤影難覓

婺州傳統糕點的實用性特強,反映在應時應節、禮儀、日用三方面。輪番製作應時應節上市,如春節過年的紅回回、寸金糖、麻酥糖,端午的綠豆糕,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餅,九月九的重陽糕,冬至的麻餈等。禮儀方面,如拜年的紅包糕餅,婚嫁的連環糕、龍鳳餅;探親訪友的小雞卵糕、乾果、蜜餞,壽禮用的壽桃、眉毛酥,還有祭供特製的多彩細點茶食。當然,大量的是日常食用的品種,如麻條、擦酥、糕乾、酥糖、椒桃片、火炙糕、花生糖、炒米糕(印有車馬炮等象棋字樣的兒童食品)、豇豆糖、杏仁酥、佛手酥、糖榧等糕點。

歲月流逝,在簡單到以烘焙為能事的「洋」糕點的衝擊下,如今市面上婺州傳統糕點作坊和品種已越來越少了,南貨店也難見到,著名的精細傳統糕點,如百果糕、糖薄脆、澆切片、太史餅、進士餅、百子石榴、百子壽桃等,幾乎已絕跡。傳統糕點的文化內涵也逐年衰退,一個看似簡單的生活變遷,實則關係文化承繼的課題,正等待我們去重新認識、關注和探討。

關注大婺鄉(微信號 JHdawuxiang)

喜歡就點 贊 哦~

相關焦點

  • 婺州窯尋夢
    懷揣一份痴迷,我走近婺州古窯尋夢,走進漢灶村撫摸婺州古瓷迷幻的肌膚與神採。  漢灶村位於金華市東南部,距市區15公裡。漢灶村最早建村於西漢年間,距今兩千兩百多年歷史,漢灶村婺州窯在唐、五代時曾經興隆一時,達到高峰。到宋代時村中的窯工、原住民卻又離奇消失,現在居住的大多是五六百年前從外地過來的移民。漢灶村現時共有499戶,人口1296人。
  • 金華開發區蘇孟鄉文化旅遊周暨首屆金華傳統糕點節將於1月8日開幕
    新年伊始,一個好消息從金華開發區蘇孟鄉傳來,為期5天的金華開發區蘇孟鄉文化旅遊周暨金首屆華傳統糕點節活動將於2021年1月8日在蘇孟村拉開序幕。這是蘇孟鄉以傳統糕點製作技藝為文化基石,不斷挖掘和創新蘇孟傳統糕點的商業文化產品價值,為打造蘇孟鄉旅遊新名片而在推出的舉措之一。
  • 婺城傳統糕點煥發活力 花樣玩轉中秋市場
    相傳宋時婺州,中秋有祭祀先祖之儀。在祭祀活動前,人們會用米粉做一隻巨大的餅,沒有餡兒,然後用特殊容器蒸熟。而後,宗族會邀請畫餅師傅,在餅上繪製相關圖騰。中秋夜,人們用這隻大餅祭祀先祖。祭祀結束後,族長會將大「宋月」切成小塊,分給族人,分享團圓與祥瑞。「糖古」保留了「宋月」的米粉選料和蒸熟工藝,但將其個體縮小,並在裡面填進了餡料。
  • 一方糕點喚醒婺城「味覺記憶」
    在每一個土生土長的婺城人記憶裡,都存在著一種甜蜜的滋味,那便是傳統糕點的香甜。婺城糕點歷史悠久,品類繁多,味道各異。走親探友提上兩盒傳統糕點,一塊小小的點心寄託著人們最真摯的情感。  「我們那個年代,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上一口糕點,嘗上一口酥糖,那味道酥酥甜甜的,別提有多開心了。」66歲的徐根榮回憶起兒時的酥糖味道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 「婺州郵局」落戶金華保寧門
    「婺州郵局」落戶金華保寧門 把金華故事寄出去】  11月18日,「婺州郵局」主題郵局授牌儀式在婺州古城保寧門舉行,「婺州郵局」正式開業。這是一家融合了古城內涵、藝術氣息、郵政特色的主題郵局。   保寧門、八詠樓、萬佛塔……一個個金華文化地標,濃縮在一枚枚紀念郵戳裡,你可以在「婺州郵局」的信封上蓋戳,將它塞進郵局門口墨綠色的郵筒裡,寄給遠方的親朋好友。
  • 傳統糕點•吃出慈谿人的年味
    小時候過年的零食可少不了金棗啊。麵粉和雞蛋混著,揉成小團,沒下鍋前都是白嫩的小瘦子,一到油鍋,個個都成了金黃的小胖子,很是香甜可口。三北豆酥糖是典型的寧式茶食,寧波傳統糕點之一,名揚江浙地區和海外。香甜可口,鬆脆無渣,進口酥而易化,具有濃鬱的黃豆香味。
  • 北京傳統糕點
    2015年七夕,北京稻香村將七夕巧果做成文創禮盒,將包裝造型設計成帶有傳統梅花紋樣的粉色禮物盒,顛覆消費者心中對傳統中式糕點樣式粗糙的既定印象。 北京稻香村在保留傳統食品的同時,一直在開發與時俱進的產品,在不破壞傳統技藝、配方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融入現代技術,以順應社會發展潮流。
  • 婺州窯文禮生活館入駐婺州古城
    除了著名的雙龍洞景區,如今,婺州古城成為排名不斷靠前的金華遊選項。這裡不僅有吃遍八婺餅的——特色餅一條街,還有火腿館、酥餅館、婺劇館、金華酒·道情館等特色館。今天,久負盛名的婺州窯文禮生活館也入駐了婺州古城酒坊巷。
  • 中國地方傳統糕點糕餅
    皖之雲片糕、棗泥卷酥、玫瑰酥、蟹黃酥、黃山燒餅、芙蓉糕、徽墨酥、頂市酥、白切、寸金、烘糕、麻餅、薄荷紅糕等傳統糕點。魯之蜜三刀、蜜食、桃酥、鳳尾酥、龍眼酥、江米條、鴨尾酥、乳山囍餅、周村燒餅、老五仁、油果、濟南油旋、煎餅、鹹方酥、孔子餅等傳統糕點。
  • 「瓷」名古婺|婺州文化傳承地 失落文明今復興
    說起婺州窯,只要是愛瓷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了解。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重要意義。婺州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扮演著舉重若輕的角色,英文CHINA的翻譯就來源於中國瓷器。
  • 金華的「大唐不夜城「:婺州古城夜景
    【金華版「大唐不夜城」婺州古城夜景】五彩斑斕的燈光照射在小巷的地上,時而旋轉,時而飛舞,行人漫步其中,仿佛走進夢幻般的世界。(陸建富攝)【金華版「大唐不夜城」婺州古城夜景】五彩斑斕的燈光照射在小巷的地上,時而旋轉,時而飛舞,行人漫步其中,仿佛走進夢幻般的世界。
  • 回放 傳承| 復原古法燒制技藝 婺州窯首次開窯
    回放 傳承 | 復原古法燒制技藝 婺州窯首次開窯
  • 馬來西亞傳統人氣娘惹糕點
    娘惹糕點主要材料有新鮮椰奶,班蘭葉和糯米,並巧妙地運用這幾種材料製作出各式各樣的深受歡迎的傳統娘惹糕點。娘惹糕點的特色是五彩繽紛,色彩鮮豔,甜度適中,口感軟糯。五彩繽紛的糕點除了讓糕點看起來賞心悅目以外,每吃一口都能感受到娘惹飲食文化的獨特之處。今天就來看看幾款受歡迎的傳統娘惹糕點。
  • 老北京的傳統糕點
    北京城歷史最悠久的糕點鋪是正明齋,鋪面原在前門外的煤市街,據說始建於明代中葉。它是北京糕點鋪的「四大齋」(正明齋、九龍齋、聚慶齋、明華齋)之首,至清朝鹹豐年間,其所制糕點為宮廷貢品。正明齋的糕點品種繁多,做工精緻,原料所用的芝麻都須去皮才能用。它的精品糕點有數十種之多,比如奶皮餅、乾菜月餅、黃酥月餅、杏仁乾糧、桃酥、蜂蜜蛋糕等。
  • 被忽視的金華婺州古城,其實還不錯
    眾人眼中的金華似乎都與火腿有關,但除了火腿,金華可吃可玩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其中最被人忽視的可能就是婺州古城景區了。婺州是金華的古稱,也是金華幾千年文明的象徵。從公元前222年的建縣到隋朝婺州的設立,再到2000年金華市區的完整設立,這座古城曾經幾易其名,最終以金華聞名全國,而婺州古城卻被歷史的塵土衝刷的零零散散,一直到今天,金華再次把婺州古城奉獻給了世人。
  • 荷花酥喚起了中國傳統糕點的熱潮,這些傳統糕點你吃過幾種
    荷花酥喚起了中國傳統糕點的熱潮,這些傳統糕點你吃過幾種一道網紅荷花酥火了起來,把常年購買西式甜點的人們的視線拉回到了傳統的糕點上面
  • 五彩繽紛的馬來西亞特色人氣傳統糕點
    在馬來西亞除了可以吃到不同種族的特色美食以外,還有許多富有馬來西亞傳統色彩的傳統糕點值得大家一嘗。(圖片來源:Just Run-lah)馬來西亞的傳統糕點特色是五彩繽紛,色彩鮮豔的糕點除了讓糕點看起來賞心悅目以外,吃起來也沒那麼沉悶,無形之中也為平淡的生活中添加了一點點的活力色彩。
  • 品鮮營口|記憶中的傳統中式糕點——金水塔清真糕點
    第十四期:金水塔清真糕點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一個獨特的味道,每每聞到,記憶和情感就會被喚醒,這一塊塊糕點的背後隱藏的是我們營口人歡樂的童年記憶,也是我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嚮往......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回味一下營口的傳統中式糕點——金水塔清真糕點。
  • 浙江日報丨雨疏風驟過婺州
    婺州是東南著名風景勝地,州府所在,又有李擢在這裡任婺州知府,你的不少親友、晚輩均居金華,可以朝夕相處,親情融融。這一年正是紹興四年十月,你自富春江逆舟而上,一路曉行夜宿,風塵僕僕。雖為逃亡之路,但遠離戰火,輕裝便服,從容自如,心身自安。更有富春江、新安江、蘭江的壯闊遼遠,汪洋肆恣,山高水長,氣象萬千,賞不盡的絕佳美景,看不完的江南秋色。
  • 全長30公裡 能從婺州公園一路騎行到蘭溪
    |這條環形綠道 不光配套齊全景色還很美 全長30公裡 能從婺州公園一路騎行到蘭溪 |這條環形綠道 不光配套齊全景色還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