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精準,決戰決勝,金昌大地脫貧攻堅碩果纍纍。
伴隨著「決勝全面小康」的嘹亮號角,全市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始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貧困村為主戰場,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強力推進各項政策措施落實落細,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徵程中,交出了一份脫貧與發展互促共進的亮眼答卷。
2018年,永昌縣「插花型」貧困縣脫貧摘帽,15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2019年底,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市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1550元,較2015年翻了一番。
發展特色產業 全力助農增收
金昌,地處河西走廊蜂腰地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高品質特色農產品的最佳產地之一。
依託獨特自然稟賦,金昌市把產業發展作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立足地多人少、地多水少實際,突出高效節水現代農業方向,著力培育高原蔬菜、優質草畜「雙百億」現代農業產業鏈,打造高品質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
今年,通過招商引資,金昌市引進了一批有實力、有技術、有經驗、有市場的投資者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先後與廣州江楠、新疆潤豐、山東壽光、內蒙古蒙牛等知名企業籤訂合作協議。推進市場對接、冷鏈儲運服務、農產品加工等體系建設,開通順豐速運高原夏菜冷鏈直供專線,建設畜牧飼草交易中心,全力推動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菜草畜產業成為引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黃金產業」。
截至目前,全市共謀劃實施祁連山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範區項目40個,完成投資23.86億元。建設永昌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優質牧草生產加工基地和奶綿羊良種繁育、優質奶源供應等精品產業基地10個;落實中央和省級農業財政補助資金2.85億元,撬動實施涉農重點投資項目40個,完成投資19.47億元。
2015年,廣東從玉集團在金昌市成立了金從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金川區雙灣鎮九個井村專門發展直供港澳地區的高端綠色蔬菜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蔬菜基地的種植面積已超過1萬畝。「村民把土地流轉給企業,流轉費就能保住原本地裡的『收成』,而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後,又能幹其它的工作。」九個井村黨支部書記張吉成說。2019年,九個井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基本上家家都有小汽車、戶戶城裡有樓房。
九個井村僅是金昌市蔬菜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蔬菜種植已覆蓋全市12個鄉鎮的大部分村社,全市擁有種植面積千畝以上的集中連片蔬菜生產基地12個。蓬勃發展的蔬菜產業,不僅滿足了本地市民的「菜籃子」,而且成為全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的高原夏菜主產區之一。胡蘿蔔、洋蔥、娃娃菜、花椰菜等14類38個蔬菜產品獲「三品一標」認證,成為全省叫得響的農業新品牌。
甘肅楊柳青牧草飼料開發有限公司是金昌知名的牧草飼料研發龍頭企業。走進該公司廠區,廠房裡的飼草散發出濃鬱的草香味,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打包專供動物園的牧草。
「河西走廊是國內最主要的優質苜蓿生產區之一,而金昌又是河西地區苜蓿種植最為集中的區域,是國內優質牧草的重要產地。」甘肅省草產業協會秘書長、楊柳青牧草飼料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賈涪鈞說。金昌市光熱充沛,特別適宜牧草種植,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高達18%至22%,位居國內優質苜蓿草前列,得到國內各大奶牛養殖企業的普遍認可。
近年來,金昌市引進和培育了包括楊柳青公司在內的20餘家草產品加工生產龍頭企業,扶持龍頭企業與周邊農戶展開合作,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導、政策扶持、企業運作、農戶參與的牧草產業發展格局,形成了成熟的收儲運生產體系和先進的技術模式,牧草產業整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吸引多個知名乳品企業來此「搶」草,將小牧草做成了大產業。
截至目前,金昌市牧草種植面積已達25萬餘畝,年產優質牧草20萬噸,年產飼草總量達65萬噸以上,年產值超4億元,成為國內優質牧草重要產地和我省最大商品苜蓿種植基地。
位於永昌縣的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綿羊養殖基地。在元生農牧的羊舍內,肥壯的奶羊在特製的擠奶隔檔內依次排開。「擠奶、加工約需1個小時,運輸約需1個小時,最多2個小時,金昌人就能喝到最新鮮的羊奶。」該公司總經理張希雲說,元生農牧是國內首家批量引進東佛裡生奶綿羊的企業,公司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展「乳肉兼用」奶綿羊新品種培育工作,市場前景很好。目前,公司已形成了牧草種植—飼草加工—奶羊養殖—糞汙處理—乳品加工銷售的草畜全產業鏈。
在大企業和養殖基地的輻射示範帶動下,金昌市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牧產業園1個、肉羊養殖龍頭企業3家,肉羊飼養量達135萬隻,年產羊肉1.2萬噸,建成了養殖技術水平較高的湖羊、奶綿羊繁育和供應基地。其中「永昌肉羊」被認證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同時,依託金川集團、甘肅農墾、新希望、蘭州莊園等大型龍頭企業資源優勢,建成甘肅農墾天牧乳業、甘肅瑞嘉牧業、新希望永昌牧場3個萬頭以上標準化奶牛養殖場,金昌居佳生態牧場1個千頭以上標準化奶牛養殖場,存欄奶牛2.57萬頭,年產奶量達6萬餘噸。
向美而行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新農宅。
六年前,地理位置偏僻的永昌縣新城子鎮毛家莊村因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村民收入低,被確定為貧困村。
六年後,毛家莊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來到毛家莊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動人的美麗鄉村畫卷:白牆青瓦的新農宅、乾淨整潔的村道、一應俱全的配套設施……
一個曾經的貧困村,為何變化如此之大?毛家莊村黨支部書記陳志安介紹說,近年來,毛家莊村成立了精準扶貧小組,制定了「一戶一策」脫貧方案,量身定製幫扶計劃,全力幫助村民擺脫貧困。村裡逐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優化產業結構,將村民土地全部流轉出去,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種植油菜和高原夏菜等。同時,依靠村裡獨特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花田小鎮」「西河風情街」「夢幻小屋」等特色旅遊品牌,促進村民脫貧增收。2018年10月,毛家莊村實現了整村脫貧,摘掉了貧困村帽子。
「今年,村民的土地流轉費由原來每畝600元漲至750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由原來的5000多元漲至11096元。」陳志安說,村民的腰包漸漸鼓了,改變村容村貌的願望也更加迫切了。
2018年,毛家莊村被新城子鎮確定為村容村貌整治的重點村。結合集中居住點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全域無垃圾整治工作,毛家莊村整村推進村容村貌整治。
「為保持村容村貌的乾淨整潔,村裡把環境衛生整治納入村規民約,讓村民逐漸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毛家莊村委會主任徐繼海說。
通過整治村容村貌,毛家莊村大變樣,村民的住房條件、經濟收入、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消除「視覺貧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金昌市部分鄉鎮、村社雖然已於2018年脫貧摘帽,但「髒亂差」現象仍較為普遍。
今年以來,金昌市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區域布局,緊盯農村人居環境方面存在的「十四亂」問題,紮實推進廁所、垃圾、風貌「三大革命」,著力實施生活汙水治理、廢舊農膜回收、畜禽糞汙處理利用等「六大行動」。集中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和村莊清潔行動春夏戰役,對衛生死角和危舊房屋進行了徹底清理。
一年來,全市發動幹部群眾12.08萬人次,清理農村各類垃圾61萬餘噸,清理亂搭亂建、爛牆爛圈8867處,清理河壩溝渠2305.6公裡,拆除破舊房屋1698院,新建住房1216院,實施風貌革命274院。建成衛生戶廁9472戶,創建「清潔村莊」46個;綠化農村居民點76個,完成人工造林5.09萬畝、森林撫育1.15萬畝、義務植樹120萬株;建成農村汙水處理廠2個,累計建成汙水處理站15座;培育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企業6家,設立回收網點15個,聘用村級保潔員262名;建設尾菜處理企業4家,年處理能力達到120萬噸;新建養殖場全部建設了畜禽糞汙無害化處理設施。
同時,金昌市加大宣傳、包幫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微信等各類媒體,通過黨員幹部示範帶頭、進村入戶宣講、舉辦知識講座、典型展示展覽等方式,加強教育宣傳引導,普及健康衛生知識。動員村民積極參與衛生整治,自覺清理房前屋後、院內院外垃圾雜物,不斷提高村民環衛意識,營造「整治環境、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組織開展多項評比創建活動,由表及裡、潛移默化地轉變農民生活方式,幫助其摒棄陳規陋習,讓綠色健康衛生理念化風成俗,增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