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會是女權社會嗎?這跟好好學習有什麼關係?

2020-12-17 諸侯燃烽煙

女權社會到底存不存在,想要知道這個咱們得看一下早期的男權社會,這樣說其實不太準確,姑且用易中天先生的「準權利社會」來形容父系社會。原始社會的一大特點是崇拜,尤其以動物崇拜居多,但是崇拜的其實不是動物本身,而是其背後的象徵意義,比如蛇和鳥象徵的就是男性的生殖器官,趙國華先生的《生殖崇拜論》裡有這方面的內容,我簡略的說一下,首先在形象上確立是因為人們在看到鳥的卵生之後想到男性的睪丸,都是蛋,其次在生殖的時候睪丸會收緊,所以原始社會的人就認為人的生殖其實是睪丸注入了子宮,鳥也就成了父系社會的崇拜對象。

母系社會有崇拜對象嗎?有,青蛙。為什麼是青蛙呢?因為青蛙多子,且大腹便便的樣子和孕婦很是神似,而母系社會為什麼會產生?因為生育的主權在女人手裡,山頂洞人的壽命也不過30歲左右,環境惡略醫療條件又差,高死亡率就怎麼對抗?答:高生育率。所以女人或者說孕婦在原始社會就是族群發展和留存下去的希望,而孕婦的身材往往是不好看的,但是她代表了生命和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各地的死亡女神像,大多身材纖細。而纖細的身材對生育來說是很危險的,只有豐臀肥乳才能夠好好的哺乳和臨盆。

白夫人,象徵著死亡

母系社會就這樣確立了。那麼為什麼問有沒有女權社會呢?因為早期的父系社會也不是完全的男權社會,母親在社群的地位還是很重要是一點,最重要的是權力並沒有完整的體現,堯舜時期並沒有統治,最高地位的男性是負責治理,這和皇帝的統治地位有本質區別。咱們看獅子和鬣狗,雄獅在獅群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不參與捕獵但是享有優先進食權,同時雄獅負責獅群的對外禦敵,這就需要力量和戰鬥力,所以說在戰爭沒有太嚴重的時候政治和軍事並沒有為男性帶來太多的權力。鬣狗群的女皇是有統治力的,但是鬣狗是雌性體格大,所以在掌握生殖主動的時候還掌握的對外禦敵的職責,有職責就有權力,那麼相對的,這和母系社會不一樣,因為對力量還是掌握在男性手裡,那時候是簡單的力量,現在有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表現力量的方式,所以現在是一個「沒有性別」的社會。

所以說,有女權社會嗎?很大可能是沒有的。掌握力量就能主導社會關係,現在掌握力量的途徑和方式這麼多,已經幾乎沒有性別之分。知識就是力量,所以好好學習就能有力量,有力量就有地位,但是有地位就有責任,「力量越大責任就越大」,這是亙古不變的。加油吧各位,好好學習才是王道!咱們下次再見,祝大家身體健康,聖誕快樂!

相關焦點

  • 最後的母系社會:在這個鄉村,我找到了真正的女權?
    上世紀90年代,導演周華山在摩梭山區生活了一年多,進行母系文化研究,並拍成紀錄片《三個摩梭女子的故事》。長期以來,摩梭人一直被人所誤解。母系氏族的生活方式,走婚文化……讓他們不斷被議論、被質疑、被惡意揣測。然而當周華山走進摩梭人的生活中後,卻收到了巨大的衝擊和啟迪。
  • 隨著女性地位的提升,會進入母系社會嗎?
    之前看到一個帖子,說被女友的觀點弄得很無語,因為她覺得男生會洗碗做飯洗衣掃地曬衣服收拾做家務這些是普通人的必備技能,不抽菸不喝酒是理所當然,不玩遊戲還每天記得充電學習是必須的等等,她覺得是個普通的男性應該都有以上的內容,這還不是全部。
  • 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換,究竟是何原因?恩格斯認為是奪權?
    在母系社會,男人們的出走,加快了向父系社會的轉換的進程。總而言之,一直到今天我們生存的都是在男權社會當中的。我們這個現在基本上世界上的主流的這個趨勢還是屬於男權社會的,那是有一定的根據的。雖然說我們紐西蘭號稱這個女權主義者,但是女權在盛行,文明過程它是不可能逆轉的,因為現在即便是男女平等,它是一種一種新時態的一種文明的形式,它不可能回到過去那個完全原始的平等的那個時候,是不可能逆轉,這是另外一回事。人們是如何從這個母系氏族公社轉化到父系氏族,這個時候的這個歷史啊是沒有人知道。
  • 華夏的前生今世之母系社會
    母系社會又稱女系社會、母系氏族制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對於母系社會,從繼承權、氏族制度、社會管理、社會分工等各方面,都是以女性為主,簡而言之,就是女權社會。
  • 當今社會女性地位的提高與早期母系社會形成的原因
    男女平等,這是大家現在一直強調的話題,然而現如今的社會實質上仍是一種男女的不平等。所謂過猶不及,現在的社會,恰恰是一個女權主義較強的社會。當前社會有一大群大齡單身男,並不是不想結婚生子,而是苦於找不到對象。
  • 我們會重回母系社會嗎?
    人類社會早期是存在過母系氏族社會的,但那個時候女性的社會地位並不明顯高於男性,母系氏族社會的出現,其實是氏族向部落過渡的結果,並不能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來解釋,因為人類族群的主要勞動力自始至終都是男性,這是生理特徵決定的。
  • 仰韶文化時期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關係是什麼樣的?
    感謝閱讀,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仰韶文化時期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關係。母系氏族社會的婚姻實行的是「彭那魯亞」群婚制度,這是一種外族群婚。什麼是群婚呢?小編在這裡跟大家解釋一下,通俗的說,一個女人有很多的丈夫,同時她的丈夫有很多的妻子。
  • 揭秘公元前7700年,伏羲氏結束了最後一個母系社會古國
    原始社會原始社會初期,處於母系社會,比較典型的就是女尊男卑。早現代人時期,人們進入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也就是母權(女權)社會,典型的就是用母系的氏族來區別各部落,具有壓迫男性的社會等級制度。女尊男卑的等級制度早現代人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也就是母權(女權)社會。比較典型的就是除了母系姓氏來區分部落,還具有社會等級制度,用以壓迫男性。
  • 「母系氏族社會」也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謊言
    一說到「母系氏族社會」,大多數人都會說:原始社會先有的「母系氏族」,然後才是「父系氏族」。母系氏族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是人類社會最初的存在形式。然而,事實也許並非如此。後世學者雖屢有著作,但猜測推理成分過重。也許有人會說,有些學者研究發現很多現存的原始部族是母系氏族社會,足以證明人類社會早期一定是母系氏族。然而,以此為證過於片面和蒼白。
  • 女兒國其實是母系社會的原型?我國還有母系社會的殘餘部落嗎?
    隨著社會進程的發展,這個地區至今仍舊保留著母系社會的痕跡是為了適應當地生產環境的需要,這個地區處於高山峽谷之中,生產條件差,土地、物產稀少。如果實行一夫一妻制,兒子娶妻結婚後要分家,重新建立一個小家庭,以當地的經濟能力根本無法承受,生產資料分配不過來。而且由於地處封閉的深山峽谷和外界交流幾乎隔絕,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
  • 揭秘:人類到底有沒有過「母系社會」?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說母系社會是因為婦女更能採集呢?這種很明顯的鬼話,知乎還一堆人看不出來?用腦子想想女性有可能比個人更大,體力更好的男性會採集?這解釋太過牽強。母系社會是因為女性壟斷了生育權,一個部落裡孩子都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說,女人生的孩子一定是她自己的,女性就是家族的裙帶關係的中區。而男性不能辨別子嗣。說通俗點就是一個當媽的跟一個男的吵架了,她能叫來她的孩子們替她出氣,而男的不行,他只能回家找他媽叫人,而他哪天被親生兒子打死都不知道。
  • 《聖杯與劍》結合女媧傳說,淺談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轉變過程
    《聖杯與劍》:「劍」是統治、毀滅的隱喻,「聖杯」則象徵著向神聖和諧秩序的回歸,劍對聖杯的取代,正表明了人類文明由母系社會跨向了父系社會。《聖杯與劍》是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者理安·艾斯勒的一部作品,其用「聖杯」和「劍」來分別譬喻女權和男權,分析了歷史上男性女性對於權力的爭奪,合作並最後走向和諧的過程。
  • 在原始社會,人們的認識是如何發展的?為什麼會有母系社會呢?
    今天小編為大家講的是在父系社會和母系社會,因為有了財產,所以才會有爭端。所以各個原始部落之間呢,就開始有摩擦了。那麼,這個時候,既然是這個神農氏不能徵討了,那就需要類似黃帝這種人,需要用武力來解決了。原始社會呢在那個時候呢,其實也就快進入解體的階段了,因為即便你是一個母系氏族的一個部落啊,這個公社啊,跟誰都不爭啊,跟誰也不打架。
  • 人類最早的社會形式居然是由母系主導的社會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社會。氏族社會的早、中期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
  • 張惠妹的《母系社會》,告訴我們積極樂觀面對生活,面對一切困難
    但是,現在的社會其實是男權社會,雖然男女平等,但是那也只是倡導而已,倡導男女平等。在比較大的比較先進的城市還好,而在有些落後的地方,男女還是不平等的。其實有些男人就覺得,女人頂不起什麼家,也辦不了什麼事情,這是十分不正確的。這是對女性的一種歧視,但是張惠妹唱的一首歌是特別的霸氣的,張惠妹的霸氣可以震撼到所有的人,而且這首歌也是維護女權的。
  • 母系社會中人們為何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姓氏跟母系氏族有關?
    孩子母親不知道父親是誰,這種事在原始社會的時候,它是一件非常平常非常簡單的事,因為母權嘛對吧,至於誰是他爸,這事不重要。這事呢,他到了父權時代呢,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呢,它成了一件什麼呢?不可饒恕,不可理喻,而且是不道德的事情,怎麼可能不知道他爹是誰呢?這是非常不道德嗎對吧?所以呢,就算是知道是怎麼回事,他也不能明說。
  • 父系社會為啥能取代母系社會,一直長存至今?
    母系社會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母系社會,母系社會也被叫做母系氏族制社會。這種社會制度下,是以母系也就是媽媽、外婆為關係紐帶組成氏族,已經和動物有了很大的區別。動物版的,依然是看誰拳頭大誰就是老大的團體。母系社會中,以宗族為紐帶、以子孫眾多的中老年女性為核心,當時的婚姻制度也是實行的是群婚、外婚制度。但是社會的財富、糧食等是屬於母系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女性的權利高於男性,相反,氏族裡權力最大的仍舊是那些有著守衛領地安全的男人們(後續發展成了女性權利高於男性),只是由於群婚制度的原因,小孩的父親並不知道是誰,所以當時的小孩也就只能跟著母親生活,這也是母系社會產生的一個背景。
  • 所謂的「母系社會階段」其實並不存在
    一般情況下是在植物茂密的森林地區採集比狩獵更有優勢,但在植物稀疏的草原狩獵無疑是主要食物來源,尤其是在沙漠和冰原地區更是如此,今天生活在北極圈的愛斯基摩人就是完全靠狩獵為生,因為他們基本就沒有什麼野果塊根可採集,「愛斯基摩」一詞即「吃生肉的人」的意思。
  • 男權社會的特徵什麼時候才能消除?可能還要點時間
    《男權社會的特徵什麼時候才能消除?可能還要點時間》 蘭翎笑笑生我們有點無奈地看著這個社會,不得不說,這仍然是一個男權為主的社會。但在社會最深層的運轉機制裡,並不完全買帳。在很多層面上,男權仍然處在明顯的控制地位。 對此,有些女權主義者多少表現出一點心浮氣躁和急不可待,所以就有了女權主義的泛濫。越是弱勢的人越表現出斤斤計較和高度敏感。以致某些時候我們有一種感覺,好像女權已經佔了上風,比如在家裡很多男人得聽女人的了,比如有些女人已經開始對男人家暴了,比如在某些行業女人被捧得高高在上。
  • 上古時代是由女性當家做主,但母系氏族社會到底出現過嗎?
    原始人類不斷進化,為了抵禦自然災害,防止其他同類的攻擊,便漸漸有了氏族部落的產生。在舊石器時代,人們通過血緣維持著家族內部關係,一個家族就是一個小社會團體,家族中男性負責漁獵,女性負責採摘和哺育後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慢慢轉為定居生活,人口數量也快速增長,便出現了氏族公社,人們認識到氏族內部的繁衍對後代體質影響極大,於是產生了兩個氏族之間通婚,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氏族世系只能按母系計算,被叫做母系社會。這一時期,女性在社會中地位很高,掌握著氏族的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