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當代終南山隱士生活真相 紀錄片《隱士》成都放映

2020-12-12 紅星新聞

作家、漢學家比爾波特,是美國人,10多年前,深入終南山,尋訪隱士的書籍《空谷幽蘭》在中國引起轟動。也讓「隱士文化」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討論。

2011年,《空谷幽蘭》的影視版權花落峨眉電影頻道。一級編劇,著名導演,原峨眉電影集團董事長何世平帶領團隊14次深入終南山,走訪了近百位隱士,甚至和比爾波特再次回到終南山。

9月15日晚,何世平帶著這部紀錄片《隱士》在詩人翟永明的白夜酒吧舉行對談以及放映會。何世平在接受成都商報客戶端採訪時表示,隱士們的生活讓他感悟,現代人的人生被忙碌的生活填得太滿,「希望我們的生活像隱士一樣,像宋代水墨畫,有三分之一的留白,不要填得太滿,應該靜下來,不要浪費時間和生命去關注太多和自己無關的話題和事情。」

外國人寫中國隱士讓隱士為更多人所熟知

中國的隱士文化由來已久,小隱隱於山林溪野、大隱隱於繁華市井。《辭海》對「隱士」的解釋是「隱居不仕的人」,就是隱居起來不當官。並舉例《荀子·正論》「天下無隱士,無遺善。」隱士被稱為「遺善」,也就是人君在挑選才士時所遺漏的賢達。

漢學家比爾·波特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生活在臺灣和香港,並在一個山村裡過了三年「天亮前起來誦經,夜晚聽鐘聲」的隱居生活,對中國古代隱士文化產生濃厚興趣。上世紀八十年代,比爾波特踏足中國旅行,撰寫了大量介紹風土文物的書籍和遊記。

他與攝影師史蒂芬一道,踏上了去往終南山的路途,尋訪當代中國隱士。最終,他將這段經歷寫成了《登天之道》,讓西方世界了解到當代中國的「隱士文化」。2001年,此書的中文版《空谷幽蘭》出版,讓許多中國讀者「見識」到了藏匿於浮躁日常之外的「隱士們」。

拍攝3年多比爾波特再上終南山

何世平的《隱士》同樣拍攝的是終南山的隱士們。在這部紀錄片中,最重要的一條主線就是比爾波特時隔25年後再次探訪終南山。在影片放映前的對談環節,白夜的主人,詩人翟永明就表示,中國知識分子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對「隱」的文化有一種嚮往,何世平對此很有研究,拍出這樣的片子也是情理之中。導演何世平回憶,早在年,機緣巧合下在成都見到了比爾波特,雙方經過商量,最終峨眉電影頻道花費一萬美元取得《空谷幽蘭》影視作品的創作改編權。

為了拍攝這部作品,2012年和2013年,何世平帶領團隊數次進入終南山,探訪其中的隱士。但隱士的生活並不願被打擾,走幾小時懸崖峭壁吃閉門羹的「尋隱者不遇」情況經常遇到。「完全進行不下去,當時版權期是5年,我想完了,肯定沒法繼續。」

拍攝最終峰迴路轉。2014年,比爾波特來到中國,何世平決定以比爾波特再訪終南山作為主線拍攝。那時,比爾波特右腿粉碎性骨折剛剛恢復,最終是拄著拐杖走上終南山。因為有了前期近3年和隱士們的溝通,一些隱士被何世平的誠意打動,接受了採訪和拍攝,這才順利完成拍攝。

值得一提的是,《隱士》的拍攝成本僅40多萬人民幣,使用非專業的佳能5d2照相機拍攝。何世平給拍攝團隊制訂了「十三條清規戒律」,其中一條就是「用低成本拍攝表現低成本生存。不使用專業攝影機……」其中還有諸如「面對隱士,低角度固定機位。最高位置不超過拍攝者跪著的高度。儘可能不出現俯視鏡頭。

《隱士》拍成之後,獲得了不少國內外大獎,諸如2015第13屆「金熊貓」獎國際紀錄片人文類最佳導演提名獎,亞特蘭大焦點紀錄片電影獎銀獎,20172屆法蘭克福金樹國際紀錄片節「評審團特別獎」……從舊金山到巴黎,從阿姆斯特丹到維多利亞,從特拉維夫到成都,受到觀眾好評。

真正隱士說隱士沒大家想的那麼神秘

隱士們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在當晚的對談環節,何世平也邀請了來自終南山的兩位隱士宗鏡和昌志。宗鏡說,自己在山上住了20多年,「我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就住在山上,當時身體不好,想找安靜的地方恢復身體,結果慢慢地得到沉澱。在山上就看書打坐,自己種菜自給自足。」值得一提的是,宗鏡當初在終南山的房子外,出門就是兩尺高的坎,她硬是每天挑土來填,花了多年時間填平,「愚公移山」般改造成菜地。

昌志則住在山頂,四周都是懸崖,而且沒有水源,他平時就採集雨水。對於外界對隱士的各種猜測,昌志表示,隱士只是外界對他們這些駐山群體的稱呼。他還表示,之所以選擇終南山,原因在於這裡氣候乾燥、不潮溼,更適合居住而已。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邱峻峰攝影報導

編輯楊渝彤

相關焦點

  • 《隱士》現身鬧市 成都紀錄片驚豔首發
    原標題:《隱士》現身鬧市 成都紀錄片驚豔首發   根據美國當代作家、漢學家比爾·波特《空谷幽蘭》拍攝的人文紀錄片《隱士》,昨日在「世界最美書店」的太古裡方所成都店舉行首發籤售會,比爾·波特、《隱士》導演何世平與現場觀眾分享了《隱士》的創作歷程。
  • 終南山隱士之謎,終南山真的有隱士高人麼?
    終南山是位於陝西省,有天下第一山之稱,而我們經常看到的武俠小說裡也有很多是以終南山為背景的,比如神鵰俠侶,裡面寫的終南山下住的都是武林高手,都是隱居起來,不問世事的人,還有就是像王重陽,這在歷史上是真有此人,也是在終南山隱居,哪歷史上這麼多的人為什麼都選擇終南山隱居呢?現代還有人在終南山隱居麼?
  • 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
    雖沒有陶淵明的那種境界,但後世許多來到終南山地區隱居的人士,他們大多都是發自內心的追求心中的理想,想要於此淡泊名利的過完一生。然而,終南山原本靜寂充滿神聖感的景象,卻被一群「跳梁小丑」打破。終南山隱士:萬人上山的真相是為逃避工作,一場雪讓其原形畢露。當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的生活壓力倍增,許多年輕時不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開始嚮往古人隱居山林的生活。
  • 終南山千年隱居生活真相 驢友觀光影響隱士修行
    終南山隱士居住的一處茅棚(圖片來源:新華網)數千年來,全球百萬計隱士在終南山居住過。隱士的生活是不是如大家想像的那樣清風明月、閒適悠然?普遍認為的「逃離紅塵」式修行又是怎樣一番狀況呢? 山中清靜的環境利於修行人靜思,張劍峰稱,修行的本身其實是為了更好地入世,終南山的修煉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山中修煉完後,隱士們最終還是要回到紅塵中,經過修煉,他們更圓融通透,抵達人生更高境界,只有極少數人會一直在山中,隱士的入世與出世是一個辯證的過程。 終南山作為隱士的天堂,山中修行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過程。
  • 終南山隱士
    圖片說明  十幾年前,美國著名漢學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在中國出版,塵封了幾千年的終南山隱士面紗被漸漸揭開;六年前,一個終南文化行者張劍峰再次沿著比爾·波特的路徑,深入終南山訪道遊學,所著《尋訪終南》風靡一時。隨著大眾傳媒的廣泛關注,隱士、修行、山居,逐漸成為一個時尚的話題。
  • 探訪終南山隱士,揭秘千年前的生活
    終南山道士打坐當今的終南山一如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為修煉者的聖地,從古至今,哪怕到今天,仍有眾多的隱士在這裡過著千年前的生活。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的作品《空谷幽蘭》的問世讓人們了解到在終南山中還保留著隱居的傳統,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過著和一千年前一樣的生活。在主流社會之外,這一群人的生活遠離都市,與群山、清風為鄰。
  • 揭秘生活在終南山上的隱士
    他們被外人稱為「隱士」或是「逃客」。位於陝西的終南山是一個空氣清新、景色優美的地方,這裡有著一種「脫俗」的美,因而成了隱士們居住的地方。隱居於此的人過著「清心寡欲」、「精神至上」的生活,他們不追求「功名利祿」,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
  • 終南山隱士只是標籤?也有隱士下山聚會泡酒吧
    讀書是隱居者每天的生活之一(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攝影:肖歡歡)百名隱士山中清修,行家稱當前隱士風有炒作,疑終南山實無真正隱士冰雪籠罩下的終南山,白皚皚的一片。隨著外界對隱士生活的好奇,連日來大批尋訪者前往終南山尋訪,山野的平靜終被打破。究竟是哪些人在終南山隱居?他們為何要躲進山林過著清貧的與世隔絕的生活?隱士生活背後究竟蘊藏著怎樣的文化現象?記者近日前往終南山,實地踏訪並體驗了隱士生活。而有內行指出,當前已不具備產生隱士的條件。如今社會上風傳的終南山隱士風,有炒作嫌疑,終南山實際上並無真正意義上的隱士。
  • 終南山租金猛漲,3000修行「隱士」下山回家,終南山終於又清淨了
    需求大了,生活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如今,終南山土地租金開始猛漲,山上的一間土坯房都要好幾千租金,條件更好點的房子,起碼要上萬的租金。對於山上修行的人來說,平時沒有工作和收入,巨額的租金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了。
  • 終南山「隱士」多達上萬,是真的看破紅塵,還是譁眾取寵?
    在這樣的思想下,中國出現了一大批隱士,他們或仕或隱,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在普通人的眼中,隱士是通透,達然,胸懷寬廣,又富有智慧的代表。受到玄學思想的影響,有很多人都具備著「隱士情結」。希望能夠像陶淵明,劉伶一般沉飲頌酒,悠然見南山,超脫於塵世之外。 到了現代,人們對於隱居的生活其實更加嚮往。
  • 終南山志第一刊丨張劍峰:「終南隱士」是中華道統的堅守者
    他們隱居但並不消極,他們也熱愛這個社會,熱愛生活,他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選擇傾向精神的生活。我尋訪過的「隱士」,他們有的是佛教的僧人,有的是道教的道士,有的是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居士,有的是一些做研究的學者,有的是搞藝術的,彈琴的、畫畫的,還有的是習武、學醫的,等等。「隱士」是一個很寬泛的群體名稱。
  • 終南山為何多隱士?堪比希臘的奧林匹斯山
    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發祥地。終南山為世人所矚目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的「隱士文化」,終南山自古就有隱逸的傳統。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過「終南隱士」。四點原因:一、青城山幽,峨眉山秀,黃山奇,華山險,泰山雄偉,終南山王者之氣。王者之氣為道氣。天下修行,終南為冠。二、終南山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這對修行很重要。三、終南山」精氣神「俱足。四、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隱士傳統,許多人是『慕道』而來。」  終南山觀音禪寺住持悟宣法師曾在終南山石砭峪的梅花洞修煉三年,可謂是當代終南隱士的一個代表,對於隱居修行,他有著自己切身的體會。
  • 終南山「隱士」多達上萬,有多少是在作秀
    正是因為壯麗的景色與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終南山便是人們隱居地點的首選,在這裡可以真正不被世俗打擾,過上歸屬自然的生活。然而,也正是自身的魅力,才導致了它遭受的無妄之災。但是實際上的隱士,只是在一處人跡稀少的地方過上一陣貧困清苦,但卻不必為他人所累生活的普通人。隱居的生活未必就比世俗生活清閒,但是真正的隱士對於這種遭受風吹雨打的生活甘之如飴。他們並非是被生活所迫才會隱居,恰恰相反,很多隱士正是有名有利,但只是為了遵從內心真正的願望才選擇如此生活,這是真正難得的。
  • 仙翁洩天機:探秘終南山隱士,深入最神秘群體的,隱居生活與傳統
    而隱士們最嚮往和青睞的地方,便是「修行聖地」終南山了。終南山裡的隱士傳統,至少已經延續了三千年了,但是隱士有幾種:道教隱士、佛教隱士和知識分子隱士。然而這只是大體上的分類,因為即使在佛教裡,也有不同類型的隱士。
  • 終南山上幾千名隱士,一般人見不到,老梁說他們在修仙,真相是?
    可能很多人還無法想像,終南山,一座具有傳奇色彩的仙山,有位叫比爾波特的美國人,聽說了終南山的傳奇名聲後,對終南山很感興趣,於是波特來到終南山,遍訪終南山的各個」隱士「,後來波特將這些採訪和交流集結成集,叫做《空谷幽蘭》。據書中記載,有些人信奉道教;有些人潛修佛法;有些人厭惡了都市生活喧囂忙碌的生活,大徹大悟,選擇歸隱;有些人來終南山研讀學問等。
  • 終南山的隱士,為何寧願租房待在終南山,也不願去空置的崖洞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人們生活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太多壓力無法釋放的時候,很多人想遠離找個安靜的地方鬧的隱居生活,說起這個隱居的風景地,不是終南山,南山自古就有隱居者,這是老子和漢鍾離、姜子牙等隱居修行之地,正是這樣,南山的名聲與日俱增,現代有些人為了逃避世俗之爭,選擇在這裡定居
  • 人人仰慕終南山隱士,真實的秦嶺山居生活到底什麼樣?
    前文提要: 中國自古就有隱逸文化,從陶淵明修籬種菊、歸鋤南山開始,隱士們的山居生活總被人們寄予了某種詩意、美好的想像,令人心嚮往之。陶淵明歸鋤的「南山」並非今天的秦嶺終南山,但倚靠著帝都長安的秦嶺終南山一帶,自古便是隱士的天堂。
  • 揭秘隱士生活來源:有的採藥賣錢,有的吃野菜
    今年2月,一篇名為《終南山5000隱士:過著千年前的生活》的報導將一個編輯出身的文化學者張劍峰推至輿論的浪尖潮頭。之前,張劍峰的身份還是青春文學圖書編輯。但在2008年看過美國漢學家、翻譯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後,他毅然走上尋訪終南山隱士的道路。他的身份也變成《問道》雜誌的主編,一篇篇有關隱士神秘離奇的探訪長文出爐,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 秦嶺終南山隱士並不遙遠,在西安附近爬山,一天遇見好多隱士
    隱士,一直是西安神奇的存在,在網上也有大量關於終南山隱士的視頻,其中,有些是真隱士,也不乏跟風商業炒作的「隱士」。以前,總覺得隱士都藏身山野,和我們普通人的距離很遙遠,直到最近愛上了登野山,才發現,終南山隱士並不遙遠,他們就在我們身邊,西安人周末隨便出門爬個山,就有可能遇見好幾個隱士。
  • 揭秘神秘在終南山上的隱士,厭倦了生活繁瑣,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那就是關於隱士。大部分的人對於隱士的概念通常第一反應就是深山老林之中,有那個一間茅草屋,然后里面住著一個人,獨自生活,獨自思考等等。而這樣的思考,通常可以讓人從生活中悟出什麼道理。因此那些在人群中有很大的疑惑,覺得已經生活不下去的人,想不通的人就會到山上,去過歸隱的生活。而我們的古代就有非常多的隱士,有的是名人,也有的普通人,有的是因為厭倦了生活中的繁瑣和勾心鬥角,也有的是因為想要逃離現實的壓力,總之隱士一詞,對於國人來說,還是具有很強的神秘氣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