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筒存在的紀念意義遠超實用價值

2020-12-17 東方網

  「城市發展越來越快,手寫信的人也越來越少。馬路兩側的大郵筒,日日吃灰。誰曾想,上班路上能偶遇郵政小哥來取件。希望這道美麗的綠色風景能一直被保留。」6月18日,杭州一位市民在街上看到一名郵遞員在郵筒邊開箱取件。他拍下照片傳到網上,並寫下以上感慨。隨後網上掀起一波回憶殺——「郵筒真的還在啊」「我小時候還有過筆友」「下課會去學校傳達室翻信箱的我」……(6月21日《北京晨報》)

  正如新聞所描述的,綠色的郵筒,黑色的郵遞口,加了把鎖的箱門,在手機還不盛行的年代裡,那裡積聚著最濃烈的情感期盼。期盼它能捎來遠方親人、師長、朋友、同學、戀人等的關愛、問候、交流或相思。然而如今,隨著手機越來越普及且智能,不僅能打電話、發簡訊,還能聊QQ、用微信以及視頻聊天,人與人之間的書信往來與期盼,早就成了歷史煙塵。曾經為公眾傳遞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的郵筒,確實被我們忽略了。

  實際上,郵筒也是需要珍視的文化符號,一個小小郵筒傳遞著綿延數千年的大文化——郵文化、書信文化。我國的郵文化源遠流長,自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23年在江蘇高郵築高臺、置郵亭,就拉開了華夏與郵文化抹不掉、扯不斷的千世因緣。歷朝歷代文人墨客也為我們留下無數「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詩詞與典故。無論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還是「獨下千行淚,開君萬裡書」,都表達了收到家人、老友書信時的無比欣喜與激動。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一機在手、一根網線相牽的當代人,雖不再有「雲中誰寄錦書來」的期盼,但郵文化、書信文化仍屬於彌足珍貴的傳統文化,是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在山長水闊、易作別難相見的年代,郵筒以及書信對人們交流情感、互通信息起到了巨大作用,我們理當讓郵筒這個使者不至於成為時代棄兒,消失在滾滾紅塵中。交流情感、互通信息的方式再怎麼變化,我們也不能丟棄這種傳統文化。

  由此而言,儘管使用郵筒的人已經極少了,杭州主城區街頭還聳立著255隻郵筒,郵筒的養護也在繼續,油漆脫落會及時添補,郵筒上有「牛皮癬」會及時清理,郵遞員依然會每天上下午兩次開箱,便是極好的做法。儘管有的郵筒打開空空如也,有的只有少許各類帳單、公對公信件等,裡面不再有最迫切的交流需求,卻依舊承載著最美麗的情感維繫,傳承著書信文化中的纏綿情思。可以說,郵筒存在的紀念意義,遠遠超過其實用意義。

  由讓網友感懷的郵筒,想到當前走紅的一些書信類文化節目,如《見字如面》與《信中國》。在不寫信的時代,這類節目為何仍會走紅?事實上,走紅的不是書信這種表達形式,打動觀眾的也不是書信這種交流載體,走紅與打動觀眾的是書信背後的一種情懷。為呵護這種情懷,當今每個城市千萬別因業務量減少而取消所有郵筒,還是要保留一定數量,讓它成為城市的一道獨特風景、復古的風景。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綠色郵筒該何去何從?
    「書信時代」漸漸遠去,你還記得堅守在街頭的郵筒嗎?那裡是否有你過往的記憶?  「書信時代」  已漸行漸遠  大家是否還記著許多年前,將手中的信件反覆檢查後投入綠色郵筒時的那種心情,忐忑、不安、期許……從那一刻湧上心頭。
  • 智慧型手機普及的現在,你還會寫信,用郵筒寄信嗎
    以前手機不流行的時候,那綠色郵筒,就是人們最濃烈的情感期盼,期盼它能帶來遠方親人,朋友的關愛思念。如今智慧型手機這麼普及,人與人之間聯繫越來越方便,不在寫信郵筒漸漸被人遺忘。其實郵筒是需要珍視的一種文化的符號,它傳遞著綿延數千年的文化,那就是書信文化,郵文化。
  • 郵筒是需要珍視的文化符號
    馬路兩側的大郵筒,日日吃灰。誰曾想,上班路上能偶遇郵政小哥來取件。希望這道美麗的綠色風景能一直被保留。」近日,一名杭州市民在街上看到一名郵遞員在郵筒邊開箱取件,他拍下照片傳到網上,並寫下以上感慨。隨後在網上掀起一波回憶殺——「郵筒真的還在啊」「我小時候還有過筆友」「下課會去學校傳達室翻信箱的我」……  正如新聞所描述的,綠色的郵筒,黑色的郵遞口,加了把鎖的箱門,在手機還不盛行的年代裡,那裡積聚著最濃烈的情感期盼,期盼它能捎來遠方親人、師長、朋友、同學、戀人的關愛、問候、交流或相思。
  • 杭州主城255隻郵筒在堅守 路邊郵筒,還有人用嗎
    隨後,網上掀起一波回憶殺——「郵筒真的還在啊」、「我小時候還有過筆友」、「下課會去學校傳達室翻信箱的我」……  綠色的郵筒,黑色的郵遞口,加了把鎖的箱門,在手機還不盛行的年代裡,那裡積聚著最濃烈的情感期盼。  當我們走在路上低頭看著手機的時候,沉默的綠色郵筒開始被遺忘,而開啟郵筒的郵遞員們,卻依舊風雨無阻地打開它,上午、下午,每天兩次。
  • 路邊的郵筒還有人用嗎?34隻郵筒只有一封公務信
    隨後,網上掀起一波回憶殺——「郵筒真的還在啊」、「我小時候還有過筆友」、「下課會去學校傳達室翻信箱的我」……  綠色的郵筒,黑色的郵遞口,加了把鎖的箱門,在手機還不盛行的年代裡,那裡積聚著最濃烈的情感期盼。  當我們走在路上低頭看著手機的時候,沉默的綠色郵筒開始被遺忘,而開啟郵筒的郵遞員們,卻依舊風雨無阻地打開它,上午、下午,每天兩次。
  • 郵筒已鮮見蹤影,那份書信情懷,會成為記憶的一部分嗎
    拍攝、郵寄明信片是旅遊人經常性的行為,明信片是除照片以外的另一個選擇,旅途中購買當地特色風景或人文的精美明信片,蓋上各種紀念郵戳,丟進當地郵筒,寄給自己、寄給親友,作為收藏、作為一段旅程的紀念,已經成為旅行、集郵愛好者必不可少的一項有意義的內容。
  • 旅行的紀念,日本的郵筒怎麼這麼可愛
    每到一個地方旅遊,有沒有過總是會買一張在當地相當具有代表性圖案的明信片,寄給自己或者是給朋友,紀念這在旅遊這一刻的心情呢?
  • 東京山手線「必逛郵局」,郵筒存錢筒、櫻花郵筒位置一次告訴你
    除了可以辦理郵寄業務,還有許多東京限定郵局小物、特殊的風景印明信片等,此外還要告訴大家超人氣的郵筒存錢筒可以到哪裡買,一起來看看吧!來到東京想寄明信片或包裹!本篇整理出「山手線」沿線徒步7分內可到的好逛郵局,規劃自由行必收!
  • 武漢晴川閣,為紀念大禹而存在,這是個有意義的地方
    武漢晴川閣,為紀念大禹而存在,這是個有意義的地方唐朝的時候有個詩人寫過一首詩,想必這句詩大家應該挺熟悉的,叫做晴川歷歷漢陽樹,後面那句我相信你們也會,但是今天我們講的這個景點只跟前半句有關,因為它的名字就叫晴川閣。
  • 路邊郵筒還有人用嗎 郵遞員:每天開兩次不管有無信件
    馬路兩側的大郵筒,日日吃灰。誰曾想,上班路上能偶遇郵政小哥來取件。希望這道美麗的綠色風景能一直被保留。」鄧亞東打開浣紗路郵筒。6月18日,杭州一位市民在街上看到一名郵遞員在郵筒邊開箱取件。他拍下照片傳到網上,並寫下以上感慨。
  • 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街頭郵筒只剩68隻
    溫州網訊 記憶深處,站在城市街道邊的那種老式郵筒是那麼的親切,那個年代,因為通訊手段單一,來來往往的信箋幾乎成了百姓和外界聯絡的唯一工具。時過境遷,現代通訊工具日新月異的今天,寫信的日子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因為歲月久遠和風雨侵蝕,街上一些郵筒的表層油漆也斑斑駁駁,透著一種蒼涼,成為一道訴說歲月的無言風景。
  • 「書信時代」漸遠 市郵政部門回應未來郵筒不會消失
    市郵政管理局工作人員肖維妙告訴記者,雖然現代化的信息交流縮短了時間,但有些信件還是依舊存在,如介紹信,尤其是單位與單位之間,需要派駐人員往來交流的時候,就需要出具這樣的信函。 此外,生活中常常會寫的信件也許是意見信。在許多公共單位,都會在牆上釘著意見箱,如果來往的群眾有任何意見,都可以用書信的形式寫出並投入意見箱。
  • 一張照片引發網友回憶殺 杭州路邊的郵筒你還好嗎?
    馬路兩側的大郵筒,日日吃灰。誰曾想,上班路上能偶遇郵政小哥來取件。希望這道美麗的綠色風景能一直被保留。」隨後,網上掀起一波回憶殺。「郵筒真的還在啊」「我小時候還有過筆友」「下課會去學校傳達室翻信箱的我」「以為貼了郵票就可以寄出信,結果不知道郵資必須夠。」……綠色的郵筒,黑色的郵遞口,加了把鎖的箱門,在手機還不盛行的年代裡,那裡積聚著最濃烈迫切的情感期盼。
  • 一張照片引發網友回憶殺,路邊的郵筒,你還安好否?
    當我們走在路上低頭看著手機的時候,沉默的綠色郵筒開始被遺忘,而開啟郵筒的郵遞員們,卻依舊風雨無阻地打開它,上午、下午,每天兩次。現在,這些郵筒是否安好?打開它,每天又有多少次的「空空如也」與郵遞員邂逅?
  • 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你還會往郵筒裡寄信嗎?
    原標題:書信時代漸行漸遠 你還會往郵筒裡寄信嗎?   紅網郴州站12月13日訊(通訊員 周慧)在電子郵件、電話、簡訊、QQ、微信、視頻聊天等科技手段的「圍剿」下,曾經承載著厚重情感的信件和郵筒,已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寫信這種與遠方親友溝通的方式,被新潮的年輕一代視為過時、落伍。
  • 臺灣的「郵筒熱潮」折射了什麼?
    圖:臺北有酒店推出「超萌郵筒專案」,住房就送限定明信片和郵筒造型杯子蛋糕/ 中央社  文|朱穗怡  颱風「蘇迪羅」上周橫掃臺灣,暴風豪雨給島內帶來嚴重災情,卻令兩個被颱風吹歪了的郵筒一夜爆紅,歪腰郵筒固然可愛,也充分反映了臺灣民眾的幽默感和想像力,但成為大眾追捧的「明星」,讓人始料不及。臺灣知名作家龍應臺一針見血地指出其中玄機。她說,近幾年臺灣充滿怨戾之氣,在怨戾瀰漫中,幽默是集體所需要的身心調養,是面紅耳赤時突然出現的會心一笑,「小紅小綠(兩個郵筒的顏色)就是我們集體的會心一笑。」原來歪腰郵筒成了洗滌和治癒臺灣民眾心靈的妙藥。
  • 明星郵筒變身「開心果」/朱穗怡
    圖:臺北有酒店推出「超萌郵筒專案」,住房就送限定明信片和郵筒造型杯子蛋糕/ 中央社  颱風「蘇迪羅」上周橫掃臺灣,暴風豪雨給島內帶來嚴重災情,卻令兩個被颱風吹歪了的郵筒一夜爆紅,成為連日來島內坊間的討論焦點
  • 郵筒變身更可愛
    日前,一條「給海牛郵筒打扮」的小視頻成為微博熱門話題。一位國外友人將自家郵筒設計成海牛造型,下雨天給它穿雨衣,過節了為它盛裝打扮。看過視頻後的網友被集體萌化:「這也太可愛了吧?」「路過之後心情都變好了!」「激發了合影的衝動!」     在筆者的印象中,這是繼鹿晗與郵筒合影事件之後,郵筒第二次登上微博熱門話題。
  • 聖誕節送什麼禮物給男朋友最有紀念意義?
    >聖誕節送什麼禮物給男朋友最有紀念意義?聖誕節送什麼禮物給男朋友最有紀念意義?聖誕節送什麼禮物給男朋友最好?這真是個糾結的問題,讓小編來和各位分享一下經驗吧。  聖誕節禮物大家很多女生會送水晶球呀、皮帶呀、情侶杯子或者情侶擺設這些東西,雖然很多東西看著漂亮,卻不是那麼實用,不僅浪費了錢,有時候男朋友還不喜歡。男生都希望在聖誕節的時候收到什麼禮物呢?
  • 郵筒借光明星成網紅 上海郵政將配套發行明信片
    因為與知名藝人合影,上海外灘一個郵筒成為「網紅」。記者從上海郵政獲悉,這個「網紅郵筒」將在4月20日,鹿晗生日當天,戴上兩隻高約15釐米的「鹿角」,當日專屬明信片和紀念戳也將配套發行。上海郵政相關人員表示,這個「網紅郵筒」的具體命名還沒有最後確定,很有可能會以「鹿角郵筒」來命名,這樣更有紀念意義,「這隻郵筒是因為鹿晗才走紅的。」人們排隊和郵筒合影4月8日晚11點09分,鹿晗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與一個郵筒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