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八點半,帶你360°看上慄
今年43歲的黎汝友是上慄縣桐木鎮楚山村的花炮老闆。除了對花炮產業的熱愛,黎汝友還是一名藏酒愛好者——從去年上半年至今,他用各種糧食釀製了美酒3萬餘斤,裝進罈子、用泥巴封口後全部藏於山頭上的地窖裡。7月22日,當又一壇剛剛釀好的美酒抬入地窖時,前來參觀的楚山村村主任歐陽輝花說,上慄縣與湖南瀏陽市相連,黎汝友將成為贛湘邊界私人藏酒最多的人。
黎汝友品嘗剛釀出的酒
放酒的地窖
黎汝友有三兄弟,兩個哥哥都是普通村民。上慄是花炮之鄉,從18歲開始,黎汝友正式進軍花炮行業,經過20多年的摸爬滾打,目前黎汝友創造了自己的花炮企業。
當地人除了懂得花炮製造工藝外,很多村民還學會了傳統釀酒工藝,一些富庶的家庭每年都會挑幾擔紅薯、稻穀釀製美酒。
黎汝友的父親每天習慣喝點小酒,只要在家,黎汝友總會陪著父親小酌幾杯。黎汝友告訴記者:「喝酒的人都知道,市場上很多高檔酒都是酒精勾兌,稍微過量便會上頭,遠遠比不過採用糧食釀製的原漿美酒。」
去年上半年,黎汝友一邊從安徽等地收購了用於釀酒的大量糯谷、高粱、小麥和普通稻穀,一邊請來挖掘機,在自家房屋後面的山頭上,建造了3條寬和高約2米、長約百米的地窖,他要釀製5萬斤美酒埋在這個「地下藏酒長廊」。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這種天氣卻是釀酒的好季節。
來到黎汝友的釀酒作坊,記者看到,室內有一個燒煤的大爐子,爐子上面架著一口大鐵鍋,鐵鍋上面是一個大木甄。除了這些釀酒器具以外,作坊裡面還有很多蒸熟發酵的糯谷、小麥、高粱等物品,而作坊外面到處擺放著裝酒的罈子。
釀酒師傅曾招軍一邊將塑料桶裡已經發酵的糧食倒入熱氣騰騰的木甄,一邊向記者介紹釀酒的基本工序。他說,首先要將各種糧食均衡配製,用清水浸泡一個晚上,再放進木甄后用猛火蒸5個小時左右。蒸熟的糧食出籠之後,又要將糧食灑開鋪在地上進行冷卻,再拌上自家製作的酒藥子,發酵一個月後,這些糧食開始散發出濃濃的酒香。這個時候,糧食裡已經產生了大量的酒液。最後,將這些發酵的糧食再次裝入木甄,再用猛火蒸酒……不出半個時辰,清澈的美酒便從連接木甄的管子裡流進瓦質罈子裡。
曾招軍出生在村裡的釀酒世家,他是家裡第二代釀酒師傅。他說,從糧食運進村裡,要經過大大小小几十道工序,才能將醇香的美酒釀製出來。
據悉,因為用糧食釀製的美酒香味醇厚、天然綠色、入口綿軟等特點,一些外地的客人老遠聞到酒香後會慕名前來品嘗。
據了解,黎汝友的釀酒作坊每天可以釀出1壇美酒,每壇美酒的重量在120斤左右,酒精度在55~60度左右。截至目前,黎汝友已經釀製了3萬餘斤,並全部藏於自家屋後山頭上的地窖裡。
為了將當天釀製的這壇美酒放入地窖,釀酒師傅與另一名男子找來一根長棍,兩人合力抬起這壇美酒走了10多分鐘後,最後到達山頂。
經過一條露天地道,記者隨同釀酒師傅進入了光線暗淡的地窖,頓時感覺非常涼爽,再抬眼望去,發現地窖裡早已擺滿幾十壇美酒,在手機燈光的照射下,現場甚為壯觀。
釀酒師傅告訴記者,山頂上一共有3條長約上百米的地窖,這裡只是其中之一。
為了保證美酒長時間儲存不變質,師傅們找來到了一塊厚實的塑料布,封住壇口並用繩子環繞壇脖。塑料布封閉遠遠不夠,釀酒師傅又弄來了溼軟的泥巴抹在壇口的塑料布上,形成真正的無縫密封。
黎汝友說,因為用糧食釀製美酒口感綿軟、不上頭,一些城裡居民前來購買,但都被他婉拒。「我只是愛好藏酒,並不是靠賣酒賺錢。」既然不是為了賺錢,自己也喝不了這麼多,那到底為了什麼?
黎汝友表示,他藏酒於山頭地窖,確實沒有想過要出售,但是,如果幾十年之後自己的經濟遭遇困難,不排除搬出幾壇美酒換成貨幣養老。
村主任歐陽輝花說,上慄縣與湖南瀏陽市相連,瀏陽市有一個老闆藏酒1萬斤左右,在成了當地獨一無二的藏酒大戶。黎汝友已釀酒3萬餘斤,不久他的藏酒可達5萬斤,那時,他就是贛湘邊界藏酒最多之人。
有關人士表示,用糧食釀製的美酒,相對來說成本較低,但酒品質量卻很好,所以這些原漿美酒不僅保值,而且升值很快。從這方面說,美酒也算是一種「硬通貨」。
【版權說明】
本平臺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責任。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處理。
小編微信號:hq_jxpx 商務QQ:3301672770
合作電話:139 7990 9857(黃)
▼
本土 | 政商 | 文化 | 生活
讚一個,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