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匠,竹製工藝的匠人,平常用的草簍、籃子、竹椅、還有篩子,都是他們製作而成的。可惜上慄最大的篾匠鋪,已經消失不在,雖然尚有售賣。
聽師傅說,挨著鐵匠鋪的,就是竹匠鋪,是上慄最大的一家篾匠鋪,在這間商鋪,所有的竹製用品都應有盡有。常常一車車竹子運過來,在這裡加工編制,場面相當壯觀,一片熱火朝天,工人一片忙碌的景象。可惜,現在只剩一堵斷牆。
對於竹製工藝,其實我還算熟悉,因為有一位認識的朋友,他就是做這些手藝。首先鋸,把竹子鋸成相應的尺寸,然後劈開剖篾,利用篾刀把竹條對剖分開,一根篾條可以分成很多根,不同的篾,然後勻條。
註:其實劈竹子很有講究,如果沒劈好,也只能成廢棄之物。
眾所周知,竹子最好的是韌性,遇重不折,壓其不垮。
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
一輪紅日升,依舊與天齊。
古人也常把人好的品性,打比方為竹,因為竹的氣節「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難還堅挺,任爾東西南北風,如此堅韌不屈,不是其它物可以相比,但你可知,竹子之所以強韌,其實它還是那層表皮,所以砍開竹子時,儘量每一根都要帶皮,做竹製工具當筋骨之用。
若是其它,尚可不太講究。
一根竹子,可以剖成不同的篾,分青竹片和黃竹片或青絲篾。不同的篾,可以製作成不同的物品。
工藝展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再刨光滑,留於編織。
把粗的篾條先做一個底架,然後再按著一圈一圈編織
在製作過程中,還會用到其它工具,如減刀、刨刀、扯鑽等…
篾
總的來說篾匠的基本功包括: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等十幾道功序。
編織的竹製用品外形美觀,不僅環保,也經久耐用,受許多人喜愛。
後語:篾匠,雖然不用穿針引線,但也需要心靈手巧,才做出一件件好的竹製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