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燭、錢紙不知源於何年,從生下來記憶就有,無論是家中拜佛,還是祭祖、逢年過節,都有可能會用上這些…小時候不懂,故而沒多問,但這種習俗潛移默化,如同紮根於腦海中。
如同過節,已經形成了傳統。中國是禮儀之邦,對禮儀這方面尤其看重。
說到香燭,就讓想起背後的制香手藝人。因為是他們的辛苦,將一根根香製作而成。
今天就讓我們把視線轉到黃師傅
黃師傅,是一位制佛香的老手藝人,居住在施加嶺,制香已經有很多年,聽黃師傅說:做香手藝最早源於福建,到現在有一千多年歷史。制香工藝雖然看似簡單,但極其繁瑣,要經過重複工藝,反覆操作,才製作而成。
在制香時,夏天不可以吹風扇,因為全是配製的香粉,一吹就飄散到處都是。所以再熱,也只能忍著。
黃師傅,每做一次香出來,就如同鶴髮老人,身上和頭髮上到處沾滿了香粉。
我問及黃師傅做香的原料和製作方法。黃師傅說:「先制香骨(亦有無骨佛香),香骨多用竹籤。
然後配香料,將研磨的粉末中,摻一定比例的木屑,以利於燃燒。
手拿香骨一端,放進滷水缸裡,讓香骨的三分之二,都沾滿含有膠質的榆樹皮滷水。
再放案臺上,往上淋香粉,如此反覆數次,使香粉均勻地附在香骨上,一把香初步就算做成了!
黃師傅,邊講解邊操作。只見,香在黃師傅熟悉操作下,尤如綻放的煙花,快速變換不同形狀,甚是好看。
做好,再擔到樓上鋪開讓曬乾。
曬乾後,再進行一次染色,就變成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佛香了!
等曬乾,再進行一次染色工序,才算完成。
制香,雖然說起來,工藝相同,但其中有一定的秘方和訣竅。如果沒配好,制好的香容易乾裂,甚至燒到半途中熄滅。
黃師傅,他做香手藝好,許多人都聞名而來,貨供不應求。許多寺廟還專程來訂購,我家用的香,也是出自黃師傅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