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使赫本所愛的羅馬原來真的這麼美!

2020-12-25 饕餮小娘子

兩千多年前,寫過《變形記》的古羅馬著名詩人奧維德還曾在羅馬寫過一部《愛的藝術》,被公認是西方情愛的寶典,男女戀愛的「聖經」。兩千多年後,人間天使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城裡上演了一部轟動世界的《羅馬假日》。

羅馬這個看似雄性十足的古城,卻不斷散發著浪漫迷人的魅力,就像他的名字一樣Roma,如果倒過來拼,Amor,在義大利語中是愛情的意思,也是羅馬神話中的愛神,誕生最早的五大創世神之一。所以在羅馬,除了那些輝煌的歷史和恢宏的戰爭,浪漫與愛的氣息也浸透在了每一個角落裡,融進了這座老城的氣質中。

穿行並不寬闊卻歷史感十足的羅馬街巷,想起赫本在《羅馬假日》中與記者喬開著小摩託穿越在其中。如今佳人已去,但記憶永恆。有時候覺得「沒有什麼會永恆不朽」,可羅馬這座「永恆之城」、赫本的微笑、「羅馬的假日」又算不算一種永恆呢?

從萬神殿(上一篇我們欣賞了聖天使堡、納沃納廣場和萬神殿,感興趣的親可點擊陽剛的「永恆之城」與天使的《羅馬假日》)步行到因《羅馬假日》大火的許願池只需要7分鐘,羅馬遊用暴走的方式其實是最方便的體驗。

「許願池」原本並不是這座噴泉的名字,只是大家的愛稱,義大利語叫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拉丁語Trinium,意思是「三岔路噴泉」,因為它剛好在一個三岔路口上。

通往許願池的路上有許多街頭藝人裝扮成各種花樣,朝他拍照,他會像你要錢,不過在這大太陽下裝扮一天也真的蠻辛苦。

許願池是羅馬最年輕的一座巴洛克式噴泉建築,1732年開始建造,用了30年完成,也是目前羅馬最漂亮的噴泉。噴泉前永遠擠滿了人,如果不是一大早或晚上很晚去,擠到最前面真的沒法把整個背景建築塞到鏡頭裡,而在後面的話,前面就會是數不盡的人頭。

《羅馬假日》中安妮公主就是自己溜達到這裡,然後找了個理髮店剪了皇室必須要留著的長髮,從此有了經典的赫本式短髮。

之所以說許願池是羅馬城裡最漂亮的噴泉,其實有一半的功勞屬於它身後的波利宮(Palazzo Poli)。設計師尼科洛·薩爾維(Nicola Salvi)巧妙地把噴泉的雕像和水池融合在了這個恢宏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築前。

噴泉中央,古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內普提恩(Neptune,即希臘神話中的波塞冬,海王星也以此命名)站在貝殼做的戰車上,前面由特裡同(海神的信使)牽引著兩匹駿馬,左邊狂放不羈,右邊溫順安詳,分別象徵了大海的洶湧和平靜。傳說內普提恩住在海底的金宮裡,這個以波利宮為背景的手法,就好像是海神真的正從自己的宮殿中出發一樣。

波利宮的頂上,是兩位天使託起教皇的三重冕和兩把交叉鑰匙的雕像,咱們在梵蒂岡聖彼得教堂中講過,那象徵著開啟天堂的金鑰匙和人間的銀鑰匙。雕像下,刻著教皇克萊蒙特十二世的名字(Pope Clement XII),因為這個噴泉就是他招標興建的。

海神的兩邊各有一位女神,分別代表了源源不斷的水源和健康。四根漂亮高聳的科林斯式柱子頂上各站著一位拿著不同神器的女神,她們代表了羅馬神話中的四季女神。她們的下方有兩幅浮雕,左側講述了古羅馬市政官阿格裡帕審查水渠的情景,右側講述一位少女在離羅馬13公裡的地方為羅馬士兵找到了乾淨水源的情景,而特萊維噴泉的位置就是公元前19年把水源引到城中的水渠終點,所以這條水渠也叫少女渠,而特萊維噴泉也叫少女噴泉。

特萊維噴泉除了因為《羅馬假日》火起來,還被叫做許願池,全因世人所渴望的愛情。羅馬人說許願池是力量的象徵,如果向池中拋入一枚硬幣許願便可以重回羅馬,拋兩枚許願將有豔遇,拋三枚許願愛情的夢想將會成真。

但拋的方式也有要求,要背朝噴泉,右手持硬幣通過心臟一側的左肩向後拋。據說現在每天平均有3000歐元的硬幣被拋到噴泉池裡,可見愛在世人心中的份量。

走在羅馬的街頭,到處都是漂亮的古建築,或許是教堂,或許是曾經的什麼宮,什麼殿,它們與那些名字響噹噹的大眾景點比,完全沒有名氣,但當你經過它的時候,必定會被它所吸引,這就是羅馬,有著你知道的和無法預計的魅力。

從許願池到羅馬市的中心威尼斯廣場步行也只需要幾分鐘,這個廣場就像我們國家的天安門廣場一樣是羅馬最大的廣場,當然沒有一個國家的廣場面積能比得過我們的天安門廣場。

廣場正面這個像「結婚蛋糕」一樣的白色建築,是義大利的第一人國王維託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的紀念堂,不過國王的遺骨並不在這裡,而在我們前面講到的萬神殿中,這個新古典主義樣式的紀念堂是為慶祝1870年義大利統一而建造的,耗時25年。

紀念堂前,是維託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的騎馬雕像,我們在米蘭、威尼斯的時候都見過他的青銅雕像。雕像下,是為義大利獨立戰爭而陣亡的士兵豎立的無名英雄墓,所以這裡又稱「祖國祭壇」。

《羅馬假日》中,喬帶著安妮公主就從紀念堂右手邊的瑪契羅劇場大街去往「真理之口」的。

在去往「真理之口」的路上,會看到很多殘存卻不失壯觀的遺蹟,它們比我們之前看到的任何一座建築都修建得早,比之後我們要看到的羅馬最著名的鬥獸場也要早。比如這座被鬥獸場當做藍本設計的馬切羅劇院(Teatro di Marcello),以至於我剛一看到它時竟以為規劃到最後一站的鬥獸場提前出現了。

比鬥獸場早建了90年的馬切羅劇場當時是一座圓形露天劇院,以當時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侄子馬庫斯·馬切羅命名,它落成於公元前13年,可容納11,000名觀眾。

不過馬切羅劇場可沒有鬥獸場那麼幸運,漫長的歲月裡,它經歷過火災和戰爭,還被人為拆走石材挪作他用,到了16世紀已經殘缺不已,結果奧爾西尼家族把它修成了自己的豪宅,便成了今天這個兩面看起來完全不同的樣子。

劇場右側是只剩了三根柱子的阿波羅神廟。在羅馬真的不用特意去看古蹟,因為處處是古蹟,根本看不過來。

建於公元前75年的波圖努斯神廟(Tempio di Portuno)很像一座縮小了版的古希臘神廟,長方形、愛奧尼亞柱式、三角形山牆。最早神廟中供奉著河港之神波圖努斯,因為這裡是臺伯河的一個急彎處,後來神廟被改做過教堂。

波圖努斯神廟的南側,那個由科林斯柱圍成圓形的建築是勝利者海克力斯神廟(Tempio di Ercole Vincitore),這種形狀的神廟希臘和羅馬都不多見,倒是像個中式的涼亭,但它不是木頭做的,依舊是石頭,可見那時的設計真是百花齊放,文明程度可見一斑。不過後來的命運和波圖努斯神廟一樣,也被改做過教堂。

這兩座公元前建造的神廟所處的位置在古羅馬是牲畜市場,所以這裡也叫屠牛廣場(Forum Boarium)。

勝利者海克力斯神廟的斜對面就是《羅馬假日》中,把赫本嚇得花容失色的「真理之口(The Mouth of Truth)」所在地。

這個雕刻著特裡同(海神的兒子和信使)的圓石頭有人說是井蓋,也有人說它是1世紀羅馬噴泉的一部分。不過從中世紀開始,它被賦予了測謊儀的功能,傳說把手放在「真理之口」中,如果說過謊,就會被咬斷手臂。還有一種說法是,只要將手放入「真理之口」中,心中默念七聲愛人的名字,如果手沒被咬,就說此人的愛情是忠貞的。

17世紀,「真理之口」在科斯美汀聖母教堂的牆外被發現,人們把它挪進了教堂的門廊中。相比如今眾多知名的大教堂,建於6世紀的科斯美汀聖母教堂並不出眾,面積也不大,但在中世紀,它的鐘樓可是羅馬最高的鐘樓。即便是今天,站在羅馬城稍微高一點的地方,依舊可以看到這座棕色的方鐘樓。

教堂裡的人並不多,因為遊客們大多是朝著「真理之口」來的,排隊拍照的人相當多,特裡同的下巴早已被摸得油光鋥亮。如果它真具有測謊儀或測愛情忠貞度的功能,不知道還會有幾個人敢去試呢?

下一篇我們去看看相當震撼的古羅馬廣場。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相關焦點

  • 「誤落人間的天使」:奧黛麗赫本的傳奇一生
    奧黛麗·赫本幾乎被全世界所有媒體推崇為20世紀最完美的女明星,她甜美的笑容,如同陽光般溫暖;出塵的氣質,猶如墜落凡間的天使。直至今日,赫本依舊是一個傳奇的女子,她身上所凝聚出的真善美,令人嚮往。當赫本頂著一頭清新短髮,身著簡潔到極致的衣裙,拿著冰淇淋信步走下羅馬廣場臺階時,似乎古老的羅馬也為之傾倒;錦衣華服的赫本在外交舞會上迎來送往,翩然起舞時,沒有人會懷疑她是真的公主;而在露天舞場與暗探周旋時的赫本,則將小鹿一樣的輕靈活潑體現得淋漓盡致。她也憑藉該片獲得了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 去往羅馬的路上,重溫赫本的《羅馬日記》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梧桐樹喇叭,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重溫赫本的《羅馬假日》。梵蒂岡位於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面積僅有0.44平方公裡,人口不足千人,國內最著名的景點是聖彼得廣場和大教堂,以及梵蒂岡博物館等。
  • "飄落在人間的天使" 尋訪奧黛麗·赫本故居
    >   "飄落在人間的天使  在瑞士生活多年,一直想探訪僑居瑞士30多年的奧黛麗·赫本故居,不僅僅為她在《羅馬假日》、《窈窕淑女》中扮演的眾多角色所傾倒,更為她晚年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在世界各地為貧困兒童奔走呼號的義舉所感動。
  • 楊冪造型撞臉「奧黛麗赫本」,雅痞短髮原來也可以這麼可愛!
    真的是算得上少女殺手。而接下裡的照片中顯得楊冪酷似奧黛麗赫本。其實仔細觀看,在眉宇之間真的有奧黛麗赫本的韻味。其實楊冪和奧黛麗赫本都有著立體的五官和小又精緻的臉龐。而奧黛麗赫本的眼睛大而又神,似乎就像會說話一般,能夠直勾勾的吸引住人。楊冪和她一樣,都擁有著這樣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
  • 赫本和派克一世友誼:止於朋友,勝於朋友,很幸運,在羅馬遇見你
    派克在拍這場戲之前和導演商量,打算假裝把手咬掉嚇唬赫本。導演同意保密,這樣的設計果然收到了非常逼真的效果。派克回憶道:對她保密當然是為了更真實。果然,她那驚恐的表情躍然銀幕,先是尖叫轉而又大笑,這無疑是《羅馬假日》中最逼真可信的鏡頭。」在派克的幫助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赫本和派克完美的演繹了一個發生在浪漫之都羅馬的愛情故事。
  • 奧黛麗赫本瑞士的永恆情緣之二《寧靜樂園—日內瓦湖畔的莫爾日》
    赫本一直希望自己能早點當上母親,這次流產對她的打擊很重。1958年年底,已經接近三十歲的赫本終於再次懷孕,然而,可能因為拍攝《恩怨情天》時騎馬被摔,娩出的竟是一個死胎! 又一次失望,又一次打擊。想儘早成為媽媽的心願這麼艱難。四個月後,赫本再次懷孕。
  • 「秘密天使」即將揭面 盤點掉落在人間的天使
    搜狐娛樂訊 (徐小樣/文) 《聖經》中的天使頭上帶著閃閃的光圈,揮動潔白的翅膀降臨人間,向人類傳遞愛與溫暖。這部人氣漫畫改編的電影中,萌妹子天使一襲白色輕紗飄飄欲仙,肩上一對小小的翅膀可愛無比,下凡來到人間撒播愛的種子。  這個天使被設定為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倫家只用飛的~),只能用肢體語言和眼神來表達自我。她喜歡坐在東京塔的頂端俯瞰人間,有時像小貓一樣窩在超市貨架上,有時又坐在教室櫥櫃頂上。
  • 奧黛麗 赫本墓地 寒酸卻如仙境 硬幣是美好祝願 3個天使詮釋一生
    奧黛麗·赫本大家都聽說過吧!如果大家感到陌生的話。,我說一個電影的名字羅馬假日,這回大家就知道了吧,她就是《羅馬假日》裡的女主角,而且因此榮獲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她生於1929年5月卒於1993年1月,出生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是英國的電影和舞臺劇演員。
  • 奧黛麗·赫本風格檔案
    點擊播放 GIF 1.0M墜入凡間的天使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為表彰她為全世界不幸兒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將1988年奧斯卡人道獎頒授予她。她的愛心與人格猶如她的電影一樣燦爛人間。在今天,赫本被認為是古典美的極致, 當這位英國女演員在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成為明星時,她的短髮、濃眉和嬌小的男孩子氣造型為當時豐滿的性感尤物提供了一種新的女性理想替代品。
  • 情迷義大利羅馬,有時間可以出去轉一轉,感受一下異地的美!
    提到義大利,首先要考慮的是首都羅馬,推進羅馬走向國際的是經典愛情電影《羅馬假期》。「這部電影與其說是由格雷戈裡·派克和奧黛麗·赫本主演,不如說是由帕克、赫本、羅馬三人主演的!羅馬,這個風格無限的古都,見證了他們浪漫的愛情,也向國際展現了最美麗的景色。
  • 愛和愛將永遠停留在羅馬的夏天
    你這個小夥伴們,今天小A推薦一部老電影,由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經典愛情電影《羅馬假日》。我之所以想到《羅馬假日》,是因為A今天又看了《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當我看到結尾時,我突然想起這兩部電影似乎都有夏天羅馬。因此,羅馬似乎更適合於法國這個名稱。
  • 煙火女人——墜落人間的天使
    煙火女人——墜落人間的天使「理雲鬢,著素裝,不畏濃煙燻顏色,為君洗手做羹湯……"當女人們挽起長發的那一刻,她們把自己嫁給了愛情,為了心愛的人,她們心甘情願盤起如雲長發。為了愛情,為了能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哪怕不再穿漂亮的衣服,哪怕每天煙燻火燎,她們也心甘情願。那時的她們把自己交給了愛情。愛情,為他們描繪出一幅浪漫美好的圖景,生活,在她們眼裡是瑰麗多彩的。有人把奧黛麗.赫本比作墜落人間的天使,其實,這世間的女人,哪一個不是墜落人間的天使。結婚之前,每個女人都是天使。
  • 跟我隨赫本的腳步遊覽羅馬吧~
    電影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在義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年輕的時候看了這部電影,就再也忘不了赫本,就夢想著能有一天也去羅馬,把赫本去過的地方都走一遍。這個願望終於在退休之後實現了。 出遊羅馬之前,我又看了一遍《羅馬假日》,重溫一下故事情節,熟悉一下遊覽路線。
  • 羅馬遊記 | 一場短小而又精緻的旅行
    老豬真的慕名羅馬很久很久了!這一次能到羅馬玩,一路上一直忍不住念叨:「羅馬假日羅馬假日羅馬假日」hhhhhh。沒錯,就是因為赫本那部最有名的電影《羅馬假日》,讓我這一次的羅馬之行,各種打卡,也像度過了一個短小又精緻的假日一樣,很開心! 羅馬被稱為「永恆之城」,是因為它的歷史底蘊非常非常濃厚。
  • 奧黛麗·赫本生前護照曝光,證件照美得窒息,果然是從小美到大!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我的百家號,歷史小名堂,小編會不定時的為大家帶來有趣的新鮮的歷史故事,喜歡的話請關注小編哦~今天跟大家要說的是《奧黛麗·赫本生前護照曝光,證件照美得窒息,果然是從小美到大!》這個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小編慢慢道來。
  • 跟隨《愛在羅馬》 暢遊浪漫羅馬不眠夜
    當我第二次看完《愛在羅馬》這部褒貶不一的電影後,幾乎按耐不住胸中的激動想要再次前往這座多彩的古城,這裡每個角落都稱得上是文明流落在人間的掠影。《愛在羅馬》這部褒貶不一的電影後,幾乎按耐不住胸中的激動想要再次前往這座多彩的古城,這裡每個角落都稱得上是文明流落在人間的掠影。
  • 看完奧黛麗赫本的故事,才知道天使來過人間
    1619年撒尿男孩小於廉「降生」在歐洲最美麗的城市布魯塞爾,他用勇敢和善良讓世人看到了天使的模樣。300年後的1929年,又一位精靈降臨在這座城市,用她的愛徵服了全世界的心。她的名字叫奧黛麗·赫本。她向世界展示了一位女性的開朗、自信、優雅、高貴、才華和美貌,集世間美好詞彙與一身。
  • 陽剛的「永恆之城」與天使的《羅馬假日》
    漫步在街巷中,隨時可以和2700年間的輝煌文明不期而遇,這座「永恆之城」就有如一座巨型的露天博物館、一臺真實的時光穿梭機、一個陽剛十足的男人在講述一部波瀾壯闊的羅馬史詩。當然,作為女生,更期待的是可以像一樣天使奧黛麗·赫本一樣,在這座曾經雄性十足卻又性感無比的城市中,過一天浪漫的《羅馬假日》。
  • 周末去羅馬城最著名的豔遇之地,走赫本走過的路
    你可能會問,這裡明明是在義大利的羅馬,那麼為什麼叫做西班牙廣場呢?這個問題可以追溯歷史,在十七世紀的時候,西班牙廣場所在地屬於西班牙的領土範圍,但是到了十八世紀的時候,這裡成為了羅馬的中心。西班牙廣場有兩個,一個是義大利羅馬聖三一教堂的西班牙廣場;一個是舊時西班牙總督舊址的西班牙廣場。
  • 羅馬聖天使堡沒有天使,他是一座陵墓一座宮殿一座堡壘一座監獄
    聖天使堡在兩部電影中都曾出現,赫本在羅馬假日最後一個遊玩景點,天使與魔鬼的光明教總部便在聖天使堡。據說聖彼得大教堂與聖天使堡之間有條地下通道,當教皇遇到危險時可通過地下通道來到聖天使堡。聖天使堡看著非常古樸,是我喜歡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