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年底,這個公司以110元/股上市發行,受到各方機構追捧,易方達基金更是報出140元/股的高價。湯臣倍健募得14億資金,成為當時創業板最貴發行新股。
董秘梁水生笑言,「這確實出乎我們的預料。」
折騰
湯臣倍健的創始人大多出身於太陽神,算是涉足健康產業較早的一批人。相信很多人至今對那首「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們的愛天長地久」的廣告歌曲依然耳熟能詳。中國保健品行業曾在90年代興盛一時。
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曾任太陽神江蘇省經理,並取得過年銷售額上億的業績。就在那時,他與在白雲山製藥廠工作的梁水生結識了。兩人都是韶關人,又都姓梁,好多人還以為他們是兄弟。
1995年,梁允超離開了太陽神,他同梁水生和幾個朋友一起,決定試水保健品行業。
起初,他們嘗試了蜂王漿凍乾粉、西洋參膠囊、蟲草膠囊等很多產品。和大多傳統保健品一樣,這些產品曇花一現,沒做多久就虧本了。
1998年,湯臣倍健的創業團隊牽手太陽神,合作開發了一款風暴減肥膠囊,並第一次投入很多資金在廣告上。結果發現,廣告一播出,銷量就上漲,廣告停放時,銷量又下降。也就是說,單靠廣告來拉動銷售不是長久之計。當時的保健品市場,似乎都逃不出這個怪圈,很多產品都依靠廣告來維持生命,但幾乎都不「長壽」,三五年光景就銷聲匿跡了。
2001年,湯臣倍健終止了與太陽神的合作。
儘管初期產品銷售不成功,但幾年的打拼也為日後湯臣倍健的發展打下了根基。梁允超團隊思考的是「怎樣才能走得更長遠」。
2002年,梁允超的愛人出國讀書,他也跟著一起去了美國。到了那兒他發現,美國的商店、超市等都在銷售膳食營養補充劑,而且像GNC這樣的牌子都是從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發展起來的,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為何美國的保健品業就可以做長久?」在隨後的三年裡,梁允超每年都會去國外待一段時間,參觀廠家、拜訪前輩,並對GNC、NBTY等企業進行研究。他終於得出一個初步的判定:「也許膳食營養補充劑在中國是行得通的。」
取自全球
其實,膳食營養補充劑也不完全算是新生代產品。早在1998年,安利紐崔萊就已經以直銷模式進駐中國市場。雖然總體市場空間巨大,但對於新涉足的湯臣倍健來說,贏得一席之地並非易事。
2004年,湯臣倍健決定走產品差異化路線,喊出「取自全球、健康全家」的口號。其產品主要原料的採購均來自紐西蘭、挪威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做膳食營養補充劑,質量控制的核心在於原料的控制。」梁水生認為,營養健康品的配方是清晰的,依據的都是中國居民膳食營養指南,企業能做的就是控制好產品的源頭。
不過,「取自全球」似乎稱不上所謂的競爭力,有分析人士指出,「這點只要有錢就可以做到。」
「取自全球並不是隨便說說」,梁水生說,公司需要先考察這個地方環境適不適合原料的生產,拿到原料以後再在公司內部進行評審、試樣等。「當然並不是說國外的原料一定好,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質量上進行控制。」
就像當時決定進口巴西綠蜂膠,雖然巴西綠蜂膠是國際公認最好的蜂膠,但湯臣倍健對蜂膠的審核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為了避免價格波動,防止缺貨,公司一般採取年底就提前訂貨,梁水生稱,「目前在中國的保健品企業中,只有湯臣倍健在巴西進口綠蜂膠,而且是他們最大的客戶。」
從國外進口的蜂膠價格是國內蜂膠的5倍,但做成的保健品價格只比同類產品高出20%~30%。「很多人無法理解我們為何用那麼貴的原料。我們相信,時間一長,消費者一定能感受到品質的不同。」
經過六七年的發展,目前湯臣倍健的進口比例達到了54.06%。中山大學公共傳播研究所教授林景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湯臣倍健憑藉『原料取自全球』,已經在行業中形成差異化優勢,如何將品質穩定化,是湯臣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
做得好不如賣得好
上市後,走向公眾視線的湯臣倍健也引來了爭議。有投資者認為,「湯臣倍健自己沒什麼核心技術,所謂的屬於自己的專利就只有一項,企業未來成長性不大。」
梁水生說,湯臣倍健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渠道和品牌,不僅是保健品行業,很多行業也都是如此。
創立初期,產品不為人知。為了儘快打開市場,2003年,他們不惜血本,採用「終端專櫃+營養顧問」的方式,向消費者傳授健康理念。
有了一定知名度後,湯臣倍健開始採取區域經銷,以城市或地區為單位,選擇一個或多個有資金實力、網絡覆蓋能力強,並認可公司經營理念的團隊作為區域經銷商。湯臣倍健給出的數據是,目前區域經銷商的銷售量已經佔總銷量的80%。
此外,公司還在國內200多個城市設有12000多個零售終端銷售點,但這些終端銷售點會同時銷售好多個品牌產品,並不為湯臣倍健所獨有。
除了傳統的區域營銷和直供終端,他們還設有連鎖專賣店。自2006年起,公司就開始授權並支持一批經銷商開設品牌專賣店,2008年下半年,又借鑑美國膳食營養補充劑老牌企業NBTY、GNC的銷售模式,在傳統銷售渠道模式的基礎上增加連鎖經營模式。如今,湯臣倍健在全國主要城市已有200多個專賣店。興業證券在報告中指出,這種連鎖經營的銷售模式,為豐富公司營銷拓展做出了貢獻。至此,湯臣倍健在非直銷領域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營銷網絡。
同為保健品企業,湯臣倍健和安利總被人拿來比較。湯臣倍健做膳食營養補充劑時,安利紐崔萊已經在中國站穩腳跟,湯臣倍健能有多大實力與之競爭呢?廣發證券的敖小敏也指出,湯臣距離安利紐崔萊的市場規模的確有較大差距。
湯臣倍健倒是挺樂觀。他們認為,美國有2/3的人在吃保健品,而中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吃,市場潛力巨大,「安利等大型直銷企業培養了很多國內消費者的健康觀念,他們是老師,是標杆企業,但兩者還不存在競爭。」
兩者最明顯的區別是,一個是直銷,一個是走渠道。其實,湯臣倍健面臨的不僅僅是安利,還有NBTY、GNC等國際品牌及其他國內品牌的競爭。毫無疑問,未來競爭的焦點是品牌。
湯臣倍健先是籤約奧運冠軍劉璇,2010年8月,又籤約姚明。鑑於之前的教訓,湯臣倍健認為,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做廣告或許能帶來短期效應,但對企業長遠發展不利。
梁水生告訴記者,公司從2008年起,決定每年拿出收入的10%作為廣告費用。同時強調,「投廣告只是宣傳的一個方面,形成品牌粘度還需要很長時間。利用好募投資金才能對得起我們的投資者。」
2010年湯臣實現營業收入3.46億元,同比增長68.59%。興業證券給出「推薦」評級,並認為企業會繼續受益於行業的高增長以及「品牌+渠道」戰略的貫徹,未來幾年中成長確定性較高。梁水生透露,湯臣目前正在尋找一些好的募投項目和一些上下遊可以併購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