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七夕節,8種特色「巧食」,寓意心靈手巧生活美,動手做起來。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
明天是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也稱為「乞巧節」,每到這一天,各地人們會用不同形式祭拜織女,還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七夕飲食風俗,一般稱之為「巧食」。這些食俗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和靈巧雙手的嚮往,真是浪漫又充滿趣味性。下面,大家就一起跟隨琦哥來看一看吧!
吃乞巧果子
作為一種時令麵食,乞巧果子是最為普遍的七夕美食了。乞巧果子並沒有統一的款式和形狀,簡單來說,就是用麵粉為主料,製成各種小物狀,然後油炸或爐烤一下。巧果的最傳統做法為:先把白糖加熱,融化成糖漿,加入麵粉、芝麻拌勻,攤在面板上。晾涼後切成一個個長方形,再折為圓形或梭形,油炸至金黃即可。手巧的人還會將面捏成各種花樣,都是與七夕傳說相關的,更增添了許多趣味性。
吃巧芽湯/面
七夕節有做巧芽湯的習俗。需要提前將穀物浸泡在水中,七夕節穀物發芽了,把芽剪掉做成湯。
還有的地區,七夕節要吃巧芽面。一般只用豆芽,把豆芽提前發好。七夕節剪掉長芽,麵條煮好後,將長芽蓋在上面即可,順滑又爽口,朋友們也可以試試哦。有種美好的說法,小孩子吃了巧芽,會更加聰明活潑。
吃五子
人們在七夕節這天,要祭拜織女,準備的供品一定要有「五子」,即紅棗、龍眼、榛子、瓜子、花生,禱告後再把這些供品吃掉。五子的營養價值很高,現在是秋季過渡時期,同時又是七夕節這麼美好日子,大家可別忘吃些哦,對身體很有益處。
吃石榴
七夕這天晚餐過後,一些地區還要把買來的石榴全家分食。石榴營養豐富,七夕期間又是石榴成熟的季節,吃石榴成為了七夕節的習俗。
吃江米條
一些地區過七夕節還要吃江米條。江米條可是80後童年的美味零食之一,現在超市和糕點鋪子也有賣得,一般半斤裝的需要是十幾元錢,還是蠻貴的。其實江米條在家做也不難,用糯米粉和麥芽糖和面,切成條狀,再冷鍋冷油小火煎炸,最後裹上一層糖漿,撒些糖就可以了。
吃巧酥
在七夕節這天,人們會製作一些織女、牛郎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或「巧酥」,出售時稱為「送巧」或「送巧人」,這個習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存在。吃了這些酥糖,意喻越來越手巧能幹,愛情婚姻美滿。吃巧酥飽含著人們祈求幸福的美好心願,甜蜜感十足。
吃花瓜
在七夕節,人們會挑選形狀各異的瓜果,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是象徵吉祥的各類奇特圖案,把這種瓜果稱為「花瓜」。在七夕節吃了這些花瓜,希望自己也變得靈慧手巧起來,這就是七夕吃花瓜的寓意所在。
吃餃子
在七夕節這天,吃餃子也是吃巧食的一種。很多地區會把有一定寓意的銅錢、紅棗等包到水餃裡,然後大家一起吃水餃。如果誰吃到了銅錢,會發財有福氣,吃到紅棗的會有好的姻緣。七夕節,大家不妨在家中也進行這樣的包餃子活動,浪漫又有趣呢。
明天七夕節,8種特色「巧食」,寓意心靈手巧生活美,動手做起來。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每天分享美食菜譜與烹調技巧,精挑細選價廉質優的食材,節省您的選購時間。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對我來說是創作的動力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