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七夕節,8種特色「巧食」,寓意心靈手巧生活美,動手做起來

2020-12-15 琦哥說美食

明天七夕節,8種特色「巧食」,寓意心靈手巧生活美,動手做起來。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

明天是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也稱為「乞巧節」,每到這一天,各地人們會用不同形式祭拜織女,還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七夕飲食風俗,一般稱之為「巧食」。這些食俗蘊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和靈巧雙手的嚮往,真是浪漫又充滿趣味性。下面,大家就一起跟隨琦哥來看一看吧!

吃乞巧果子

作為一種時令麵食,乞巧果子是最為普遍的七夕美食了。乞巧果子並沒有統一的款式和形狀,簡單來說,就是用麵粉為主料,製成各種小物狀,然後油炸或爐烤一下。巧果的最傳統做法為:先把白糖加熱,融化成糖漿,加入麵粉、芝麻拌勻,攤在面板上。晾涼後切成一個個長方形,再折為圓形或梭形,油炸至金黃即可。手巧的人還會將面捏成各種花樣,都是與七夕傳說相關的,更增添了許多趣味性。

吃巧芽湯/面

七夕節有做巧芽湯的習俗。需要提前將穀物浸泡在水中,七夕節穀物發芽了,把芽剪掉做成湯。

還有的地區,七夕節要吃巧芽面。一般只用豆芽,把豆芽提前發好。七夕節剪掉長芽,麵條煮好後,將長芽蓋在上面即可,順滑又爽口,朋友們也可以試試哦。有種美好的說法,小孩子吃了巧芽,會更加聰明活潑。

吃五子

人們在七夕節這天,要祭拜織女,準備的供品一定要有「五子」,即紅棗、龍眼、榛子、瓜子、花生,禱告後再把這些供品吃掉。五子的營養價值很高,現在是秋季過渡時期,同時又是七夕節這麼美好日子,大家可別忘吃些哦,對身體很有益處。

吃石榴

七夕這天晚餐過後,一些地區還要把買來的石榴全家分食。石榴營養豐富,七夕期間又是石榴成熟的季節,吃石榴成為了七夕節的習俗。

吃江米條

一些地區過七夕節還要吃江米條。江米條可是80後童年的美味零食之一,現在超市和糕點鋪子也有賣得,一般半斤裝的需要是十幾元錢,還是蠻貴的。其實江米條在家做也不難,用糯米粉和麥芽糖和面,切成條狀,再冷鍋冷油小火煎炸,最後裹上一層糖漿,撒些糖就可以了。

吃巧酥

在七夕節這天,人們會製作一些織女、牛郎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或「巧酥」,出售時稱為「送巧」或「送巧人」,這個習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存在。吃了這些酥糖,意喻越來越手巧能幹,愛情婚姻美滿。吃巧酥飽含著人們祈求幸福的美好心願,甜蜜感十足。

吃花瓜

在七夕節,人們會挑選形狀各異的瓜果,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是象徵吉祥的各類奇特圖案,把這種瓜果稱為「花瓜」。在七夕節吃了這些花瓜,希望自己也變得靈慧手巧起來,這就是七夕吃花瓜的寓意所在。

吃餃子

在七夕節這天,吃餃子也是吃巧食的一種。很多地區會把有一定寓意的銅錢、紅棗等包到水餃裡,然後大家一起吃水餃。如果誰吃到了銅錢,會發財有福氣,吃到紅棗的會有好的姻緣。七夕節,大家不妨在家中也進行這樣的包餃子活動,浪漫又有趣呢。

明天七夕節,8種特色「巧食」,寓意心靈手巧生活美,動手做起來。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每天分享美食菜譜與烹調技巧,精挑細選價廉質優的食材,節省您的選購時間。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對我來說是創作的動力噢。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七夕】七夕時節話「巧食」
    【網絡中國節·七夕】今天是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國傳統節日七夕。自古以來,七夕就有「乞巧」的習俗,與之相關的節令食品中也都透著一個「巧」字,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巧果。中國民協副秘書長、歷史學博士侯仰軍告訴光明網記者,在甘肅省西和縣,作為祭祀巧娘娘的貢品之一,巧果一般是梅花、菊花、石榴等鮮花蔬果形狀;在山東地區,人們將和好的面放入棗木或梨木製成的模具中,卡出的造型一般是薄厚均等的菱形小塊,做熟後,還會用傳統的高粱杆、布條、針、線等物把巧果串起來。「雖然形狀各異,但最早的巧果都是由面製成後蒸熟或烤熟的,油炸的很少,畢竟實用油在過去很珍貴。」
  • 七夕節情侶們都在吃什麼?5種中國情侶應該了解的七夕節美食!
    巧克力花朵好了,以上便是單身狗的憤怒吐槽,下面我們步入正題,5種中國特色七夕節美食(很多小情侶們都不知道的)!巧果巧果又名七夕果,乞巧果等,是我國山東地區的特色傳統糕點。每逢七夕節,一些地區的糕點鋪便會製作一些織女樣子的酥糖,售賣時又稱為「送巧人」,在我國許多地區的傳統文化中,吃了這種樣子的酥糖的女生,便會變得心靈手巧。巧巧飯
  • 七夕指南|乞巧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明天就是八月中情侶最期待的日子了——七夕節!」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是中國傳統表達愛意的節日,傳說有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互表愛意,那麼七夕的由來有多少人知道呢?#穿針比巧古時女子,擅長女紅,穿針比巧就成了乞巧節上女子的社交活動,「穿針乞巧者,或穿七孔針,或穿九孔針,用一根彩線連續穿過為巧。」看誰能得到織女的恩賜,也變得心靈手巧,成為受人尊敬羨慕的好姑娘。
  • 七夕節六種食物習俗,你知道哪幾種?
    七夕節有吃巧食的風俗。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各地習俗不一。其中多以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七夕節的食物。也有的地方吃雲面,此面得用露水製成,據說吃它能獲得巧意。還有許多民間糕點鋪,喜歡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可謂意蘊豐富。
  • 七夕如約而至,吃什麼好呢?七夕節的10種傳統食物,你吃過幾種?
    餅乾七夕節最應景的10種傳統美食,你吃過幾種?1、吃巧果巧果是七夕節的應節食品之一,又叫七夕果、乞巧果子。它並不是一種水果,而是用麵粉、油、糖、蜜製作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再用油煎炸而成的糕點。古代女子出嫁前都希望自己心靈手巧,就用吃巧果的方式「乞巧」,希望織女能賜自己一雙巧手。
  • 古人過七夕節也下館子嗎?才不是,人家更喜歡親手做
    其實古人過節,無論是飲食還是活動,背後都包含著古代的某種文化傳承,古人過節,更喜歡做一些有寓意的事情,吃飯自然也不例外,跟我一起看看古人七夕節喜歡吃什麼吧。除了人們熟知的除夕夜,其實還有七夕節,在七夕節吃餃子來源於一個有趣的古代故事。相傳,古代有7個女子,在七夕節這天一起包餃子,並將錢幣、銀針、紅棗包在餃子當中,這些物件分別有不同的寓意,吃到錢幣的會得到福運,吃到銀針的會乞到「巧」,心靈手巧之意,吃到紅棗的寓意婚姻幸福,早日覓得佳婿。
  • 七夕節只是情侶之間的節日?了解之後才知道,七夕節還有這些寓意
    很多人都認為,七夕節是情侶之間的節日,我們這些單身汪只有默默吃狗糧的份,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古代,七夕節有著多種寓意和習俗。我們都知道,七夕節也被稱為「乞巧節」,這一日年輕女子會去拜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那時的七夕,多與女子有關,因此七夕又叫「女兒節」。在農曆七月七日這一天,年輕的女子還會進行穿針乞巧的活動,女子們手執五彩絲線和排列整齊的針孔,趁著月光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得巧」。
  • 七夕節,情侶們到底該做什麼?
    因為古時候女子無才便是德,以心靈手巧,明事懂理為女子身價的評判標準,於是女子在七夕節要比一比誰更巧。女子尋求心靈手巧,就叫「乞巧」。所以七夕節也叫七巧節,女兒節, 古時候的七巧節的時候,未婚姑娘們穿針引線乞巧。親手做些精美的小物品賽巧,勝者成為巧姑娘,身價倍增。
  • 七夕節是什麼節?七夕節是中國情人節嗎 七夕名稱有哪些
    七夕節是什麼節日為什麼七夕節是情人節嗎 七夕名稱有哪些  七夕是我國的情人節,那麼大家知道七夕是幾月幾日嗎?相信大家都知道七夕是在什麼時候吧,那麼什麼是七夕節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內容。
  • 七夕節的由來及習俗有哪些?
    乞巧節,顧名思義就是家裡的姑娘向織女乞求心靈手巧。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區各有不同。穿針引線,小物品競巧是最常見的乞巧方式。現在的七夕節已經被包裝成了「中國的情人節」,那麼七夕節是不是情人節呢?七夕節的由來又是什麼呢?下面為大家重新介紹一下七夕節的相關知識。
  • 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七夕節你怎麼過?有美食還有傳統習俗!
    七夕吃什麼?七夕節作為傳統節日,南北各地都有吃巧食的風俗,隨著食物商品化,一些原本寓意著美好的風俗逐漸被人們簡化與淡忘。關於各地七夕巧節的吃食風俗,今天部長就帶你去看看那個有趣又特別傳統的七夕節!3.糖塔北宋時期,沙縣人認為七夕節是保佑孩子的節日,每年七夕節,即將入學的孩子都會得到長輩贈予的一副糖塔,沙縣人稱為「做七夕」,糖塔寓意將來孩子能登科高中,福祿長壽。
  •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古代七夕乞巧節吃那些特色美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以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流傳至今,有不少傳統的七夕美食,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七夕到底吃什麼食物。諺語說七夕吃過巧鍋,能使人巧。  巧酥  在七夕節期間,民間糕點鋪喜歡制一些織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此風俗在一些地區流傳至今。  索餅  索餅是以前人們在七夕食用的食物。後來演變成了吃掛麵的習俗,可以說,掛麵的祖先就是索餅。索餅是奈良時代傳入日本的,長得很像我們中國的麻花。
  • 「七夕節」拜七姐神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文化節日。
  • 關於七夕節的風俗,你了解哪些
    七夕的習俗剪彩繩在七夕這天,人們會把之前端午節手腕腳腕上系的彩繩剪掉,然後把它們放到屋頂上綁好,想著為牛郎他們搭鵲橋,幫助他們兩人相見。七夕節的習俗淘井,七夕的時候人們會掏井。因為農村的人喝水,用水基本上是用井水,所以井水對於他們來說非常重要,而在北方高原,如山西、陝西等地,人們尤其要依賴水井生活。
  • 「七夕節」:從「女兒節」到「中國情人節」
    小時候的七夕,就是媽媽、外婆講的牛郎織女的美麗神話。七夕這一天,仰望星空,遙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那時的我頓覺生活浪漫而美好。如今的七夕,也是屬於「有情人」的節日,買買買、送送送,表愛達意。自從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始,「七夕節」逐漸坐實了「中國情人節」「東方情人節」的席位。
  • 別再被騙了,七夕不是情人節!廣東人傳統七夕節是這樣過的
    眨眼間七夕就要來了,各大購物平臺早就打出了七夕情人節的稱號讓大家買買買。你是不是也在準備如何跟對象過一個甜甜蜜蜜的七夕節了呢?但是!其實七夕它從來都不是中國正統的情人節!七夕節最早開始是漢朝時期就有的節日,但是漢朝時期的七夕節跟情人沒有一點點關係!
  • 七夕的乞巧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七夕節叫乞巧節
    今天是2019年的七夕節(8月7日),你可知道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七夕的乞巧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七夕叫乞巧節。  為什麼七夕節叫乞巧節  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是七姐誕(七月七)的一項習俗。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 頤山大家庭相會七夕 世界醉美幼兒園如此有「愛」(組圖)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這個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裡,頤山公學的園長媽媽邀請頤山大家庭的家人們相會七夕,共度佳節。  七夕的形狀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頤山寶貝們準備做七夕巧果咯……
  • 關於七夕節的七個民俗活動,你知道幾個?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等等。七夕節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這個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在小時候我們就不知聽過多少遍了。乞巧活動是七夕節最傳統的民俗活動。乞巧,就是乞求智巧,乞求織女能夠賜給自己技巧,讓自己也變得心靈手巧。在山東濟南一帶,人們陳列瓜果乞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意味著乞巧成功了。或者捉一隻蜘蛛,放在盒子裡,第二天打開盒子,如果蜘蛛已經結網,就稱為得巧。
  • 中國的情人節是七夕嗎?七夕節的由來起源\七夕的傳統習俗活動
    中國的情人節是七夕嗎?2019年8月7日是中國的七夕佳節,也是被中國人稱之為中國情人節的日子,那麼,七夕是情人節嗎?七夕的由來起源是什麼?古人在七夕這一天做什麼呢?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七夕,這個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