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帶你了解海南島的海洋文化和民族風俗

2020-08-27 黑白的觸動

文中照片均為「黑白的觸動」作者所攝,版權所有,未經允許,嚴禁盜用!

前言

提到海南,你能想到什麼?

三亞、博鰲論壇、天涯海角、紅色娘子軍?

亦或是,沙灘、海浪、比基尼?

(三亞蜈支洲島沙灘)


作為我國最南端的島嶼省份,海南地處熱帶,四面環海,在溫潤的熱帶季風吹拂下,這裡全年無冬,就像一首歌上唱的:「三月來了花正紅,五月來了花正開,八月來了花正香,十月來了花不敗。」

這樣的海南,是很多人都嚮往的,尤其是大陸地區進入寒冬的時候,三亞依舊明媚溫暖,南海的陽光沙灘,碧海藍天,散發出無比誘人的魅力。

然而,今天的文章,我們不聊南海的魅力,卻要聊聊海南的歷史和人文,這座被朱元璋稱為「南溟奇甸」的南海島嶼,蘊藏著你想像不到的豐富和浪漫。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你再去海南的時候,會有一些不一樣的視角和感觸。

(海南省博物館中表現疍民生活的畫作)


南溟奇甸

【方外封疆】

「溟」是海的意思,「南溟」就是南邊的大海;「甸」是郊外的意思,「奇甸」就是奇特的遠地。

海南因地處偏遠,且與大陸隔海(瓊州海峽),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化外之地,直到明朝時,因航海和衛戍的需要,海南才受到重視,明太祖朱元璋在《勞海南衛指揮敕》中寫道:「南溟之大,中有奇甸數千裡,地居炎方,多熱少寒。」

朱元璋所說的「奇甸」特指海南北部的瓊州(今海口),後來明朝大學問家丘濬作《南溟奇甸賦》,將朱元璋的一句感嘆擴展為洋洋灑灑的萬字長文。

丘濬是海南瓊山人(今海口東南部),在《南溟奇甸賦》中,他滿懷激情地謳歌了故鄉的山川名勝、風物人情,描寫滔滔汩汩,用詞博大昌明:「......邈輿圖之垂盡,綿地脈以潛通。山別起而為崑崙,水畢歸以為溟渤。氣以直達而專,勢以不分而足。萬山綿延,茲其獨也;百川彌茫,茲其谷也......」

這片賦因文採絕倫而流傳後世,也讓「南溟奇甸」作為海南的代稱為世所矚。

明朝對海南的經略加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讓海南盛極一時,但其實中原王朝和海南的羈絆早至秦漢就已經開始了,而之前的春秋戰國甚至更早,這裡生活著百越的駱越,文明已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了許久......

下面我們就從海南省博物館展出的文物中,進一步了解南溟奇甸的歷史脈絡。


一億年前,海南島與大陸相連,那時地殼運動頻繁,形成了高聳的五指山、黎母嶺等山地;6500萬年前,陸地下沉,海水湧入,古瓊州海峽初顯端倪,此時火山經常爆發,瓊北地區形成了奇特的火山巖地貌;約300到200萬年前,全球出現了大規模的冰川活動,氣候冷暖交替,海平面山下浮動,瓊州海峽路橋時顯時隱,海南島與大陸時連時斷。


60至40萬年前,來自大陸的巨猿、熊貓、劍齒象等20種哺乳動物通過海峽路橋來到海南島,約1萬年前,三亞落筆洞人出現,這是海南島目前發現的唯一化石人種,屬於晚期智人。

(落筆洞人生活場景復原模型:落筆洞人以狩獵、捕撈、採集為生,生活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早期;其命名是因為落筆洞遺址洞頂中央有兩根鐘乳石垂吊,形如巨筆懸空)


(出土於落筆洞遺址的亞洲象臼齒,距今約1萬年)


(新石器時代的雙肩石斧)


時光荏苒,中原文明誕生之時,海南島上也有了文明的火種,先秦時代的百越文化分布於自交趾至會稽的南方地區,其中的駱越族就居於海南島,他們有著鑿齒、斷髮紋身的習俗,喜歡以珠貝作為裝飾,善操舟楫。

(戰國時期的青銅綯紋環形器)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嶺南地區開設桂林、南海、象三郡,海南島為象郡外徼(邊界)。秦末漢初,海南屬南越國。漢武帝時,伏波將軍路博德率漢軍平定南越,在海南設珠崖、儋耳二郡,從此海南正式列入漢朝版圖。

(漢朝的朱廬執刲:銀質漢代官印,漢元帝初元三年(46年)罷珠崖郡置朱廬縣,屬於合浦郡,此印是西漢朱廬縣的官印)


(漢代的銅鼓)


唐宋時大量移民逐漸進入海南島,加快了土地開發,島內初步形成了通往各州縣的道路,促進了土著黎族的封建化和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此時南海航線上的對外貿易活動日趨頻繁,中央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經營管轄不斷增強。海上貿易促進了文化交流,各種信仰交匯,呈現出海納百川的文化盛景。

唐天寶七年(748年),鑑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失敗,漂流之振州(今三亞),被迫停留,在當地興建了大雲寺,弘揚佛法,為海南島帶來了繁盛的佛教文化。


(美榔雙塔模型:美榔雙塔現存于澄邁縣境內,是宋末元初由當地鄉民捐錢修建的石塔,所用材料是當地特有的火山玄武巖,反映了當時海南濃鬱的佛教氛圍)


海南的道教也興起於唐代,唐時,瓊山縣城修建了海南最早的道堂。宋代,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儋耳山被點化,擴大了道教在海南的影響,當時全島城鎮村落大都建有道觀,道教文化甚至滲透到了黎族聚居的中部山區。

(白玉蟾草書《足軒銘卷》:表現了道家樂天知命的思想)


(唐宋時期的伊斯蘭教徒墓珊瑚石碑)


(宋代的青白釉魂瓶)


(宋代的羅漢面像磚)


明朝時朝廷在海南設立瓊州府,便於中央政權對海南島進行大規模開發建設,大量移民遷入,帶來了先進的文化技術,促進了當地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文化教育也隨之興盛。

(明代的各種陶俑)


(明代的褐釉波紋六耳甕)


明代海南島上的黎民因官府暴政而反抗,統治者為了鎮壓,從島外調集廣西苗民弩手防守,明末,苗兵後裔留住海南,與黎人雜居。

(苗族的木弩)


清朝時,朝廷進一步加強對海南島的管轄,建設海防;清末瓊人下南洋,在異地艱苦創業,奮發進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步。

(清代的木雕彩繪龍頭)


(清代的青黃釉香爐、青釉杯、齒狀支墊和瓷權)


歷史就梳理到這裡,接下來我們看看海南千姿百態的風俗。

【仙凡之間】

《南溟奇甸賦》中有這樣的句子:「惟走所居之地,介乎仙凡之間,類乎島彝而不彝者,有如仙境而非仙。」說明海南聚居的民族,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

海南是多元文化交匯之地,融合了漢族、黎族、苗族、回族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是黎族,他們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於3000年前陸續遷至海南島;漢族於西漢時開始遷徙至此;回族多是宋元時期從佔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區)遷來;苗族在明代時作為士兵或被生活所迫從廣西進島而落籍海南。


黎族質樸,苗族深沉,回族精明,漢族實幹,各具特色,加上火山文化、南洋騎樓、黎族織錦、苗族紋繡......縱觀瓊島,有厚重,有豁達,有奇特,有平實,真的是「惟走所居之地,介乎仙凡之間」。

(瓊北地區的漢族文化:石獅、石龜、硯臺等)


瓊北是海南島開發較早的地方,漢代珠崖、儋耳兩郡均設於此。漢代以前有黎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後來陸續有漢人從內地遷入,經過長期的融合發展,逐漸形成了多種語言和不同的民俗文化。

(瓊西北的火山民居)


瓊西北地區分布著距今3萬年至100萬年前的巖漿殘留物,形成了亮麗的火山景觀,當地的居民用火山石製成石門、石凳、石屋、石井等建築和生活勞動用具,火山石已成為一種生命元素,深深植根在古村的肌體中。

(瓊西北人民的日常用具:藤筐、提籃、木枕、木敲棒)


(瓊西北臨高人的烤乳豬:以皮脆、肉細、骨酥、味香聞名)


(瓊東的閩粵傳統民居)


瓊東地區受到閩粵文化的影響,主要以傳統的農耕文化為主,還有衍生的華僑文化、海洋漁業文化等。

(印尼華僑舞)


(石狗信仰:海南的很多地方在村口、巷口都立著石狗,狗被作為守護神、吉祥物加以敬奉)


瓊中南分布著黎族,黎族因居住、服飾、紋身的差異有分為哈、杞、潤、賽和美孚五大方言。

(哈方言婦女服飾)


(杞方言婦女服飾)


(潤方言婦女服飾)


(賽方言婦女服飾)


(美孚方言婦女服飾)


黎族依山(五指山)傍水而居,以稻作為業,擅長歌舞,民風淳樸。

(黎族婦女收割場景)


(黎族青年捕魚場景)


(黎族民居)


(黎族的生活用具:渡水葫蘆和獨木鏟)


(黎族龍被:史書上叫「崖州被」,是黎族織錦中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文化品位最足的織錦工藝品,在民間為祭祀和喪葬所用,也是自西漢以來黎族向歷代封建王朝進貢的珍品之一)


(黎族的佔卜用具:黎族村寨的村口或大榕樹下常可見到一間小石屋,屋中擺著一個象徵土地神的天然石頭,沒有香爐也沒有神位;黎族人佔卜時用一根繩子拴住一塊圓石,懸於一根竹竿或筷子上,看石塊擺動方向定吉兇)


海南的回族起初分散在全島各地,後由於同一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逐漸融為一體,如今主要集中在三亞鳳凰鎮的回新村和回輝村。儘管深受伊斯蘭文化的薰陶,但與周邊民族的交往中,形成了區別於內地回族的不同風俗。

(回民住宅:保留有伊斯蘭風格,正門牆上鐫刻著阿拉伯文的「平安」)


(伊斯蘭教經卷)


(回民的新娘頭飾)


海南另一種具有特色的文化是疍家人的文化,疍民即水上居民,他們長年累月漂浮在海上,以舟為宅,以漁為業,形成了獨特的海洋文化。

(疍民的作息大都在船上,甲板上還有紡織工具)


(短暫上岸也只是補充點物資)


在「北海」一文中提到過廣西也有疍民,他們捕魚採珠,地位低下,被禁止在陸上居住,直到清朝時才得赦宥,很多疍民便開始了陸地上的生活。

不論何種民族生活在這裡,四面環海的地理條件都讓島民們參與、浸潤於海洋文明,這裡發了一艘南宋沉船「華光礁I號」,更是再現了古代海洋絲綢之路的航海文明。

下面我們就從華光礁I號發掘的文物開始,感受一下南溟泛舸的風採。

【南溟泛舸】

南海舟船往來的歷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那時南海沿海居民就已經乘著獨木舟航行海上穿越南海諸島,開始了遠洋通商和漁業生產。

歷史上,海南島西部的北部灣漁民從事海洋捕撈、海洋養殖、煮海曬鹽等生產活動,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漁家生活寫照;海南島東部的遠洋漁民最早發現了南海諸島礁並予以命名,世代在此捕魚為生,是開發南海的重要見證。

(漁民織網)


(漁民曬鹽)


帆影綽綽,航路歸處,從原始先民的獨木舟到唐宋元明的遠洋巨帆,一條起於東南沿海,通達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貿易航路逐漸形成,這就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南海海域是古代海上絲路最重要的航段,1996年在華光礁發現了沉船遺址,經鑑定是南宋中期的貿易商船,從中發掘的豐富遺物再現了東方航路上繁盛的貿易歷史。

(位於西沙群島永樂群島中的華光礁)


(華光礁I號的發掘過程:華光礁I號出水文物以陶瓷為主,數百年的海水浸泡和生物侵蝕,瓷器大部分被貝殼、海泥等包裹,為瓷器修復帶來了難度)


(華光礁I號沉船復原模型:此為福船,即福建沿海建造的木帆船,與廣東造的廣船、浙江造的浙船邴成偉宋元時期三大海船;福船的特點是上平如衡,下側如刃,破浪而行,善走深海遠洋;另外此船下部設有水密隔艙,一個艙進水不影響其他船艙,歐洲直到十八世紀才開始有這種結構)


(部分已修復的文物)


從這些文物中印證了中國的制瓷業在宋代達到高峰,擁有廣闊的國內市場和海外貿易需求。華光礁I號沉船中以青白瓷居多,器型主要有碗、盤、瓶、粉盒、執壺、軍持等,大部分來源於閩南德華、南安、晉江等民窯,有少量是景德鎮白瓷。東南亞地區在陶瓷傳入後,逐步改變了「以葵葉為碗,不施匙筋,掬而食之」的飲食習俗。

(南宋的青白釉劃花卉紋菱口盤)


(元朝的青釉雙耳小罐)


(西沙北礁出水的錢幣)


(西沙群島海域出土的石雕)


與海洋打交道,不論是近海漁業還是遠洋航行,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相反,常常與危險為伴,所以海南島的沿海居民大都有九死一生的冒險精神,在與大海的博弈中,發展出了形形色色的信仰和文化,比如內地過節會舞龍,海南島上的居民過節舞的是鯉魚燈:


海南島上的潭門漁民自古就有拜公祭海的民俗,每年出海時,漁民們都會準備祭祀用品去兄弟廟中祈求平安,祭祀儀式叫作「108兄弟公」,舞鯉魚燈是祭祀儀式的傳統習俗,此外,「鯉魚燈鬧春」也是潭門漁民慶祝春節的熱鬧活動。

(文教村兄弟廟:兄弟廟是遍布南海的建築,漁民出海往往會發生以命相搏才的危險,兄弟廟是漁民的一種精神寄託,廟中供奉著「兄弟公」,漁民們祈禱兄弟公能保佑平安,也在廟中祭祀未能歸來的遇難兄弟)


(更路簿:潭門鎮的漁民最早開發經營南海,《更路簿》是他們留下的寶貴航線圖)


「方外封疆」、「仙凡之間」和「南溟泛舸」為我們展示了海南的歷史風雲、民族風情和海洋風採,接下來將要觀賞的是海南的手工藝品,其中包括著名的黃花梨和沉香。

瓊工坊

原始熱帶雨林覆蓋下的海南島,佳木遍布,心靈手巧的海南人用木、椰、貝、竹等材料,或雕刻,或編織,造成了各具特色的工藝品,美輪美奐,賞心悅目。

在眾多佳木中,黃花梨得天獨厚,木質堅韌,有溫潤、內斂、沉靜的秉性,加上色澤典雅,紋飾華美,氣味沁人,被譽為「木中皇后」,成為了製作家具的首選木材。瓊州人就地取材,用於建造房屋、製作農牧工具和器皿等,形成了最具海南特色的瓊作花梨。

(黃花梨標本)


(黃花梨家具:海南製作的黃花梨家具風格拙樸、莊重,造型典雅,在古代受到文人士大夫和皇室貴族的青睞)


(黃花梨牛軛)


除了黃花梨,海南的另一名特產是沉香。海南歷史上就以貿香聞名海內外,從宋朝開始,海南沉香通過各種途徑源源不斷銷往內地,蘇軾謫居海南時寫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貿香為業」,說明當時海南居民多以沉香貿易換區生活所需。歷史上,沉香也因「香品高雅,十分難得」被作為貢品。

(沉香標本)


(明朝的掐絲琺瑯花卉紋雙耳三足香爐)


(明朝的銅鎏金壽星騎鹿大香薰)


再來看看其他的海南手工藝品:

(真武大帝神像木雕)


(甜甜蜜蜜貝雕)


(黎族樂器雙管嗶噠)


(椰雕:雙仙供壽圖盒)


結語

「請到天涯海角來,這裡四季春常在......」

「天涯海角」的海南不止有碧綠的海和蔚藍的天,從鑑真東渡到海上絲路,從花梨沉香到歌舞民族,從採珠疍家到遠航潭民,這裡孕育了豐富的文化,誕生了精彩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帶你了解我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京族
    文旅廣西【帶你了解我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京族】在祖國大陸的最西南端,在風景如畫的北部灣畔居住著我國唯一一個既沿邊又沿海的,整體以海為生的,海洋民族——京族。大約在五百多年前,京族祖先在塗山(今越南海防一帶)海面捕魚,追蹤魚群來到巫頭、山心、澫尾島上,發現這裡魚場優良,風景優美,四季如春,便定居下來,成為這裡最早的拓荒者。
  • 一分鐘帶你了解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
    7月11日,農曆六月初九,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在廣西防城港東興萬尾舉行特有的民族傳統盛典——「哈節」,來自中越兩國的京族民眾和遊客共同歡慶京族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三月三上巳節:這些民族風俗,你了解多少?
    三月三上巳節:這些民族風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03-26 09:3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月三上巳節:這些民族風俗,你了解多少?今天是農曆三月初三 相傳這一天是軒轅黃帝的誕辰 同時,這一天也是漢族 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而不同地區 對於三月三的定義是不同的 節日的叫法和風俗自然也大相逕庭 三月三,生軒轅 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   原標題:三月三上巳節:這些民族風俗,你了解多少?
  • 海南島的奇觀和電影,你其實從未了解!
    ▲海南北部火山熔巖地貌。攝影/謝墨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又像一塊碧綠色的琥珀,鑲嵌在藍色的汪洋之上,一如擁有豐富內含物的琥珀,海南島也是一座奇觀與激情並存的寶島。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
  • 博悅旅行社帶你了解探訪基諾山寨了解我國第56個民族的獨特風俗
    博悅旅行社帶你了解-探訪基諾山寨,了解我國第56個民族的獨特風俗基諾山寨門票原價160,如果是民宿的人買的話只要120。山寨門口有免費停車場,建議早些到,晚些來就得停外面國道邊上了。還有一點需要特別說一下,基諾山寨要上午來,因為下午就沒有表演了。
  • 帶你了解中國各民族的文化及民族風情
    我們許多人不可能走訪到每一個民族,現在就給你一個機會,一天時間來了解各民族的風情。北京中華民族園是以五十六個民族的民俗文化為重點,集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民俗風情、歌舞表演,以及民族美食為一體的大型民族文化基地,也是一座收藏、陳列和研究56個民族文化、社會生活的大型人類學博物館。
  • 海南島上的原住民:黎族歷史起源於何時?有哪些獨特的民俗文化?
    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的歷史淵源是什麼?民族習俗有哪些在我國眾多少數民族中既有,被世人所熟知的壯族、彝族、苗族,也有被遮住光芒的布依族、哈尼族和黎族。這些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習俗獨特的,曾在古代中國發展史中留下過足跡的民族,都應該被世人所銘記和推崇。
  • 帶你了解世界上神秘的民族——長頸族
    現在只單單在咱們中國就有56各民族,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那在往大了說,整個世界上又有多少個民族呢?其中他們的風俗習慣,文化特徵又有什麼奇特之處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種生活在泰國北部湄宏順的山窩裡的民族——長頸族。
  • 海南島諸多美食特產【一文多圖了解】
    特簡單介紹如下,內容包括海南四大名菜、著名粉面和知名小吃。註:本文較長,希望能為您帶來參考價值。另文末附有海南特色產品購物連結,如需可點,特此提示。和前面三種名菜一樣,和樂蟹也是敢於清蒸,不依賴佐料的。
  • 海南印象:海南島基本介紹及相關資料
    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裡,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裡,面積3.39萬平方公裡,是我國僅次於臺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裡,是海南島和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
  • 【京族風情】帶你了解我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京族
    在祖國大陸的最西南端在風景如畫的北部灣畔居住著我國唯一一個既沿邊又沿海的整體以海為生的海洋民族京族文化保護和傳承中心京族獨弦琴文化培訓基地等機構京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東興市利用這些京族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民族風情旅遊使得村民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是名副其實「最富有的海洋少數民族」
  • 關於加拿大特有的風俗文化,你了解多少?
    這些移民在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的同時,也帶來了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文化,包括自己民族的著裝風格、飲食愛好和風俗習慣。在20世紀初,加拿大開始向世界各地的移民敞開大門,並於1988年通過了《多種文化法案》。也正是因為這個法案,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才會得到承認。
  • 【京族風情】帶你了解我國唯一一個海洋民族——京族
    在祖國大陸的最西南端在風景如畫的北部灣畔居住著我國唯一一個既沿邊又沿海的整體以海為生的海洋民族——京族京族文化保護和傳承中心京族獨弦琴文化培訓基地等機構京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東興市利用這些京族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民族風情旅遊使得村民的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是名副其實
  • 民族文化保留至今,苗族姑娘載歌載舞,歡迎大家欣賞獨特風俗文化
    我們中國通常都是由眾多少數民族組成,而每個民族又有各自不同的風俗習慣,這都是大家所知道的。而其中有一些民族的風俗習慣非常獨特,通常喜歡旅遊的人們都會去一些獨特的少數民族聚集之地,了解對方的風俗習慣,這些地方創造都會成為一些著名的旅遊景點,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一年四季都喜歡穿短裙的民族,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都有所猜疑,沒錯就是苗族。
  • 民族團結一家親丨民族團結小知識,你了解多少?
    民族團結一家親丨民族團結小知識,你了解多少?民族平等主要是指:一、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發達程度如何,風俗習慣和宗教的異同,都一律平等,都是祖國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員,都擁有同等的地位,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二、各民族在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一律平等,各民族都享有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任何民族在任何方面都不能擁有特權。
  • 「文」與「化」成文化,那麼你是否了解什麼是文化呢?
    今日昨天時間河,時間河裡尋人文。今天我就來講講什麼是文化,文化在生活又是怎麼表現的。看上面這個圖,圖裡便是「文」字。「文」字的本義是「錯畫」,也就是花紋,。在上古時期,文字出現的時候是把它刻在有一種載體的上面,從而它也引申出了「文」是後天的培養的,所以有著「文治」的說法,主張教化,與「武功」相對。
  • 去印度尼西亞旅遊,這些當地風俗文化,讓你了解不一樣的印尼
    去印度尼西亞旅遊,我們在出發前,要了解一下當地的風俗文化,這樣我們在旅遊途中,就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1.了解當代印度尼西亞文化印度尼西亞的傳統性與現代性融合在一起,這麼多的文化在歷史上和今天的生活中都發揮著作用。即使在印度尼西亞這一個國家,我們也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文化體驗。在一些偏遠地區,人們仍然像過去一樣生活。
  • 帶你了解各具特色的葬式風俗
    我國福員遼闊,民族眾多,由於生存環境,生產生活以及心理素質諸方面的差異,各地各民族形成了不同各具特色的葬式風俗。
  • 多元的民族文化,獨特的風俗傳統,讓人戀戀不忘的吉隆坡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首府,這裡民族文化多元,風俗傳統獨特。可以看到馬來人、華裔、印裔和其他多民族和諧共生的畫面,也可以聽到馬來語、粵語、閩南語、英語等多種語言縈繞耳根。吉隆坡的景點分布集中,人文歷史性很強,合理安排的話參觀起來也比較省時省力,現在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馬裡亞曼印度廟這座寺廟因其作為十九世紀吉隆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寺廟而聞名,非常值得一遊。通過它可以了解構成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宗教。
  • 海南島諸多美食特產「一文多圖了解」
    和樂蟹和樂蟹,是四大名菜中唯一的海味。海南島四面環海,海味眾多,和樂蟹能異軍突起,有其獨到之處。和樂蟹獨到之處是,它住的不是大海,是小海。在萬寧和樂鎮附近,造化之功,海南島伸出一隻小手指,從大海裡圈進來一小塊成為小海,專供和樂蟹休養生息。這獨特的棲息之地,也造成了和樂蟹獨特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