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榆林:善待自然的回報 毛烏素沙地變綠洲

2020-12-16 西部網

拼版照片左圖:1998年8月,榆林市靖邊縣郭成旺老人帶著曾孫行進在沙漠中。老人的希望是:子子孫孫植樹造林,直到沙漠都變成綠洲;右圖:2020年5月22日,99歲的郭成旺老人(左)與孫兒郭建軍抱著當年栽下的第一棵楊樹,向參觀者介紹當年植樹的情景。1984年,郭成旺承包了離家10公裡處的荒沙地,帶領全家常年吃住在沙地的簡易房裡,為4.5萬畝沙漠披上了綠裝。如今,他家一年的生態補償及林下經濟收入達40餘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拼版照片上圖:1985年春,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牛玉琴一家人肩扛背馱樹苗行走在沙地中。 新華社發 田捷 攝;下圖:2020年5月23日,牛玉琴(左)與兒子張立強在查看十年前嫁接成功的樟子松林。牛玉琴1985年起帶領全家治沙11萬畝,目前,她們一家一年獲得的生態補償及林下經濟收入達80餘萬元。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毛烏素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積在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

在榆林,種樹成為一種信仰。榆林人民與浩瀚無垠的荒漠和肆虐無情的風沙進行艱難抗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治沙樂章,湧現了以牛玉琴、石光銀、郭成旺、張應龍以及榆林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為代表的一大批先進人物與集體,這些「治沙英雄」用行動詮釋了「不畏艱難、敢於鬥爭、矢志不渝、開拓創新」的榆林治沙精神。經榆林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境內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創造了「林進沙退」的綠色奇蹟。

今年4月22日,陝西省林業局發布數據,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毛烏素沙地即將退出陝西版圖,標誌著陝北地區從「生命禁區」到「塞上綠洲」的逆轉。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治理後的毛烏素沙地開始向人們回報生態、產業與社會效益。

榆林市中心城區外圍打造100多公裡的環城生態圈,全市建成了以榆林沙地森林公園等為主的16個城郊森林公園;在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及鐵路沿線、河流沿岸、水庫周邊建成綠色長廊2000多公裡。2019年,榆林市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 「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在良好生態防護屏障的庇護下,榆林市「草、羊、棗、薯」四大主導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市各類經濟林面積達400萬畝,架構起獨具特色的經濟林果產業主框架,帶動了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生態旅遊發展。榆林市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人民富裕的和諧發展之路,現代特色大農業、大生態產業與能源工業,已成為當地經濟快速崛起的主要力量。

拼版照片左圖:1998年7月,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幫助入股治沙的群眾在沙地裡打出多眼多管井。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右圖:2020年5月30日,石光銀在自己治理的林子裡撿到一根野雞翎。他以聯戶治沙的方式,帶領村民將25萬畝沙地變成了綠洲。目前,他的治沙集團有限公司一年的生態補貼及林下經濟年收益達340多萬元。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拼版照片上圖:1974年,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在沙地裡挖坑栽柳(資料照片);下圖:2020年5月26日,遊人在榆林市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參觀。40多年來,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先後在14任連長的帶領下,380多位姑娘前赴後繼累計推平沙丘800多座,營造防風固沙林帶35條。如今,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一邊護林,一邊開展生態旅遊。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新華社發

拼版照片上圖:2003年,張應龍辭去工作回到家鄉榆林市神木縣(今為神木市),帶領群眾在沙丘上植樹(資料照片);下圖:2020年5月27日,張應龍在觀察長柄扁桃果實生長情況。2003年始,張應龍累計承包毛烏素沙地中42.8萬畝荒沙地,開始科學造林、治沙。如今,滿眼青翠的人工林覆蓋了曾經的荒漠,周邊群眾的生活環境改善了,「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榆林市北郊的鎮北臺見證著毛烏素沙地從由黃變綠的逆轉和榆林城的變遷(5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6月4日拍攝的晚霞中的榆林市榆溪河生態長廊(無人機照片)。榆溪河畔,處處綠樹成蔭,呈現出一派「塞上森林城」的美景。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晚霞中的榆林市高新開發區一角(5月26日攝 無人機照片)。20多年前,這裡曾全是裸露的沙丘。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榆林市榆陽區古塔鎮的村民在灌溉農田(5月26日攝 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5月26日拍攝的榆林市榆陽區黃家屹嶗村居民新居(5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今日榆林鄉村,已難尋人們傳統印象中的窯洞,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新村與新舍。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群眾在採摘大棚西紅柿(5月29日攝)。東坑鎮目前已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東坑鎮伊當灣村村民將大棚芹菜裝車,準備送往甘肅市場(5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遺鷗在紅鹼淖的鳥島上飛翔(5月28日攝)。位於陝西省神木市的紅鹼淖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近年來隨著周邊生態環境改善,紅鹼淖水位逐年提升,水域面積不斷擴大。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在榆林市的毛烏素沙漠沿線,鄉村道路實現了綠樹成蔭(5月2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一群雞鵝穿行在榆林市榆陽區古塔鎮趙家茆村的杏樹林裡(4月7日攝)。當地群眾在發展杏產業的同時發展林下經濟,成效顯著。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一家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的技術人員在組培室裡查看馬鈴薯苗(5月30日攝)。近年來,定邊馬鈴薯走上了良種化、集約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發展路子,更好地推動了當地馬鈴薯產業的品質改善和產量提高,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毛烏素沙地下遊的黃河壺口瀑布逐步變清(2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退耕還林、禁牧、能源結構變化等原因,黃土高原的植被已經大大恢復,入黃河泥沙大幅減少。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被綠色包圍的榆林市靖邊縣統萬城西南角城臺遺址(5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統萬城是匈奴遺留下的一座都城遺址,一度掩埋於沙漠之下,如今這裡已成為綠意盎然的「大漠名勝」。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深度觀察)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深度觀察)陝西神木市錦界鎮圪醜溝村,張應龍(左)在查看水量平衡觀測設施。新華社記者 陶 明攝陝西榆林市鎮北臺裸露土地全面綠化,樹林環繞。新華社記者 陶 明攝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蘇米圖蘇木,當地群眾正忙著插柳條打沙障、防沙治沙。
  • 防治荒漠化丨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
    陝西神木市錦界鎮圪醜溝村,張應龍(左)在查看水量平衡觀測設施 新華社記者 陶明攝 陝西榆林市鎮北臺裸露土地全面綠化,樹林環繞 新華社記者 陶明攝 困難面前不低頭,誓把沙地變綠洲。在毛烏素沙地,一場抵禦風沙危害的攻堅戰打響了! 殷玉珍所在的烏審旗,正是主戰場之一。「毛烏素沙地近1/3的面積位於烏審旗境內。」旗委書記額登畢力格說,上世紀50年代,烏審旗荒漠化、沙化土地達90%以上,森林覆蓋率僅為2.6%,漫漫黃沙無情地吞噬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的
    陝西神木市錦界鎮圪醜溝村,張應龍(左)在查看水量平衡觀測設施。新華社記者 陶明攝陝西榆林市鎮北臺裸露土地全面綠化,樹林環繞。新華社記者 陶明攝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蘇米圖蘇木,當地群眾正忙著插柳條打沙障、防沙治沙。
  •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人沙和諧」 毛烏素沙地是這樣變綠...
    困難面前不低頭,誓把沙地變綠洲。在毛烏素沙地,一場抵禦風沙危害的攻堅戰打響了!殷玉珍所在的烏審旗,正是主戰場之一。「毛烏素沙地近1/3的面積位於烏審旗境內。」旗委書記額登畢力格說,上世紀50年代,烏審旗荒漠化、沙化土地達90%以上,森林覆蓋率僅為2.6%,漫漫黃沙無情地吞噬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一定要讓綠色趕走黃沙!」
  • 70年使不毛之地變「人造綠洲」,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4月22日,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中國的防沙治沙是從榆林走出來的,榆林成功的防沙治沙經驗,正在引領著中國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工作的走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這樣評價。
  • 中國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4月22日,年近古稀的全國治沙英雄石光銀一如既往地在定邊縣狼窩沙忙活著,他見證並參與了陝北「綠進沙退」的歷史進程。如今,他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同日,記者從陝西省林業局獲悉: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榆林市榆陽區孟家灣鎮中營盤水庫旁的植被。(圖片來源:陝西日報記者 李羽佳 攝)「中國的防沙治沙是從榆林走出來的,榆林成功的防沙治沙經驗,正在引領著中國乃至世界防沙治沙工作的走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這樣評價。
  • 史無前例:曾被稱為中國8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地綠化率達25%!
    史無前例:曾被稱為中國8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地綠化率達25%!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面積約4.22萬平方公裡,與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和呼倫貝爾沙地一起被稱為四大沙地。歷史記載,毛烏素沙地大約在唐代時開始有積沙,到明朝和清朝時已經形成了沙漠,至今約有千年歷史,曾經榆林被迫3次遷城。現在的毛烏素沙地,多少有點名不副實。榆林市政府經過幾十年持續不懈的生態治理,至今,原來約有860多萬畝的流沙如今約有600多萬畝流沙種上了固沙的植被。
  • 我和我的家鄉回鄉之路拍攝地一日遊
    國慶假期最火的電影莫過於《我和我的家鄉》其中回鄉之路拍攝地就是在陝西榆林雖然《我和我的家鄉》的定義是一部喜劇,但是在喜劇的外衣下,它展現的陝西榆林人的治沙故事,更應該被大家關注和了解。曾經,作為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地,是接天連地的"黃色",黃沙一眼望不到頭。大風來了,沙土飛揚,隨口說句話,仿佛嘴裡都能溜進一嘴沙子;種地吧,卻又往往是十耕九不收,逼得當地村民不得不離開家鄉,另謀生路。
  • 陝西沙地變遷:毛烏素沙漠的歷史演變
    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曾是「老榆林」們揮之不去的記憶。毛烏素沙地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4.22萬平方公裡,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積在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風沙肆虐、土地貧瘠曾長久困擾著當地。20世紀50年代以來,大規模的生態治理在這裡展開。
  • 我和我的家鄉,沙漠變綠洲
    毛烏素沙漠在蒙古語中意為「壞水」,一般來說將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和陝北長城沿線統稱為「毛烏素沙地」。這裡是中國的四大沙地之一,總面積約為4.22萬平方公裡,滿天飛沙,大漠蒼茫,曾使得榆林被迫三遷。1959年以來,人們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
  • 陝西榆林: 黃土高原上創造綠色奇蹟
    榆林市地處毛烏素沙地南緣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由於過度墾殖、氣候變化等原因,這裡的植被一度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日趨惡化。新中國成立初期,榆林市僅殘存60萬畝天然林,林木覆蓋率只有0.9%,面臨沙進人退的窘況。  70餘載滄桑歲月,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曾經的沙漠之都變成了大漠綠洲。2019年,榆林市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 「中國的科威特」陝西榆林啟動「沙地避暑旅遊月」活動
    陝西榆林啟動沙地避暑旅遊月活動。   紅網陝西榆林7月29日訊(時刻新聞特派記者 楊斌)29日,2017「清爽榆林」沙地避暑旅遊月活動,在有著「中國的科威特」之稱的陝西榆林正式啟動。活動旨在通過「暢玩榆林」「激情榆林」「風尚榆林」「樂享榆林」四個主題周活動,以體育運動類、文化演出類、休閒娛樂類、美食餐飲類、商品貿易類五大板塊80多個單體項目,讓來自海內外的遊客認知、感受塞上名城榆林的風採。
  • 是什麼,讓這些地方正慢慢消失?
    告別風沙之痛是世世代代沙地人的夢想毛烏素沙地、科爾沁沙地呼倫貝爾沙地、渾善達克沙地作為一直困擾我們的四大沙地近些年在生態建設項目下得到有效治理逐漸實現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01毛烏素沙地從「生命禁區」到「塞上綠洲」毛烏素沙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
  • 榆林,綠色版圖在延展
    新華社記者 陶 明攝核心閱讀林木覆蓋率從0.9%增加到34.8%,沙化土地治理率達93.24%,曾被黃沙包圍的榆林,千年沙地終於變為綠洲。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當地人民持續的接力、科學技術與奮鬥精神的結合、生態與經濟的並重,讓榆林變得更加美麗。從飛機上俯瞰,綠是這裡的主色調:2248萬畝蔥鬱的綠林,將連綿起伏的毛烏素沙地擁入懷中。
  • 《人民日報》整版聚焦:毛烏素是這樣變綠的→
    困難面前不低頭,誓把沙地變綠洲。在毛烏素沙地,一場抵禦風沙危害的攻堅戰打響了!殷玉珍所在的烏審旗,正是主戰場之一。「毛烏素沙地近1/3的面積位於烏審旗境內。」旗委書記額登畢力格說,上世紀50年代,烏審旗荒漠化、沙化土地達90%以上,森林覆蓋率僅為2.6%,漫漫黃沙無情地吞噬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一定要讓綠色趕走黃沙!」
  • 跟著《我和我的家鄉》回鄉之路,領略「沙漠綠洲」塞上榆林
    ——陝西榆林影片在清澗、靖邊、榆陽等地也分別了取景,一部電影帶火了取景地,讓人們對陝北有了新的認識。」,榆林藍、榆林綠成了閃亮的榆林名片。鏡頭之下,奔騰的黃河、蜿蜒的長城、綿延的黃土地、成片的蕎麥花海、秀美的水上丹霞、綠化的毛烏素沙地……一處處美景既有歷史厚重而古韻悠悠,又有時代更替而如詩如畫。
  • 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沙化治理率超過93.24%
  • 中國這個即將消失的沙漠:面積大過海南島,今80%黃沙面積變綠洲
    這個沙漠就是毛烏素沙漠,雖然這個沙漠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也沒有塔克拉瑪幹沙漠沙漠的名聲大,但是這片沙漠確確實實是我國四大沙地之一。 一千多年前的時候,毛烏素沙漠地區還有一座美麗的城市,甚至還有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但是因為戰火,這裡的土地遭受了嚴重的破壞。
  • 穿過毛烏素沙地匯入黃河的無定河,農耕與遊牧民族必爭的「界河」
    在陝北的黃土高原上,有這麼一條河流,它的河道軌跡與它的歷史一樣飄搖無定,它在詩詞中總是「邊塞」的代名詞,在它的河畔,曾有匈奴鐵弗部建起屹立千年的統萬城,還曾是數萬兵馬慘烈拼殺的修羅戰場……這就是無定河,穿過毛烏素沙地
  • 陝西的「螞蟻森林」,六十年將百萬畝沙漠變綠洲,現變成旅遊勝地
    所以今天就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城市---榆林。榆林,位於陝西,這個城市有一半的面積都是沙漠,光是毛烏素沙漠就佔到了榆林面積的三成,可想而知,沙漠對榆林的影響是多麼的大。在中國的眾多治理沙漠的歷史當中,最成功的就是將榆林的這片毛烏素沙漠變成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