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宗風不磨意」——香港送別國學大師饒宗頤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2月28日電 題:「宗風不磨意」——香港送別國學大師饒宗頤

  中新社記者 楊喆

  巨星隕落,國學大師饒宗頤2月6日與世長辭,享年101歲。

  28日,公眾致祭和追思送別儀式在香港殯儀館內靈堂舉行,供人們作最後的告別。

  各界致送的花圈滿滿排列於殯儀館內外,寄託著人們的哀思與敬意。主色白色靈堂內,臺上鋪滿白花,在燭光下更顯肅穆。容納數百人的廳中,陸續有各界人士前往致祭,親友壓低啜泣的聲音,不時以手帕拭去眼角的淚水。

  靈堂遺照兩側,輓聯分別寫有「宗風不磨意」「頤德自在心」,這源自饒宗頤詩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其中「不磨」正意指「不朽」。

  追思送別儀式上,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說,古人曾為「不朽」定下了三個標準:立德、立言、立功。饒公完全符合這些標準:他高尚的品德行誼,一直是學人楷模;其治學勤奮專注、不旁騖、不掛礙,因此成就頗多,論文逾千,專書過百;他一生致力於推動中華文化的復興,中華文明與世界諸文明的對話、互鑑、共融。

  這也著實貫穿了饒宗頤的一生,生於潮州的他從孩童時的秉承家學、飽覽群書、自學成家,到不斷觸類旁通,鑽研文、史、哲、藝各個範疇,精通詩、書、畫、樂,造詣高深。一直以來,學界、公眾贈予其的讚譽無數,他始終不改初心,淡然處之。

  饒宗頤喜畫荷花,筆下荷花自成一格,有「饒荷」之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在她看來,饒公與荷花,同樣是君子的象徵。饒公一生獻身學術文化的不朽精神、謙遜敦厚的真摯品格、誠禮待人的高尚情操,正是君子的完美寫照。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黃蘭發說,饒宗頤先生一生致力於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成就非凡;對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貢獻顯著;貢獻國家和民族,品格高潔。他並表示,為失去這樣一位文化大師而深感惋惜。

  90歲高齡的法國漢學家汪德邁上世紀60年代被派往香港大學學習,師從饒宗頤。他在追思會上坦言,自己一生中最幸運的就是拜饒公為師。饒先生身上帶著中國人文思想中最珍貴的那部分東西:文學方面,用表意文字書寫內涵豐富的文獻;道德方面,有著君子人格的修為。

  大殮儀式隨後舉行,親友依次瞻仰饒公遺容,鞠躬以寄哀思。棺木中的他面容依舊清瘦,表情詳和,仿佛只是安睡。

  封棺過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黃蘭發等8人扶靈。在公眾不舍的目光下,靈柩被移放至靈車,橫跨他居住數十年的香港,送往昂坪寶蓮禪寺舉行荼毗儀式。

  遺體入爐,最終告別的時刻到來。高僧大德誦經過後,人們手持白花,肅容列隊,依次行過,鞠躬作別一代國學大師。

  寶蓮禪寺不遠處的心經簡林,是由38條木柱組成的大型戶外木刻群,每根木柱上都刻有饒宗頤所書的《心經》經文,自然不工,令人感到平靜祥和。治喪委員會一位委員告訴記者,喪禮安排親友行於簡林之間,讓他們得以共同向饒公作最後的致敬。

  決定在天氣潮溼的大嶼山選用易腐的木柱,饒公生前曾如此解釋:這世界上有甚麼是不會壞的?人也會朽邁,況且木條。

  然而百年悠悠,饒宗頤卻以自己的一生留給世間「不磨」的背影。斯人已逝,風範猶存。簡林四旁,哀痛的親友肅立,細細傾聽李焯芬追憶饒公的人生哲學。或許此刻在他們心中,世界上有些事真的可以不朽。(完)

相關焦點

  • 北有錢鍾書、季羨林,南有國學和書畫大師饒宗頤!一個頂倆?!
    國學大師饒宗頤不在了,但是他的學問和國學及藝術貢獻卻留了下來,大師的一生幾乎涉及了所有的人文、社科領域,不僅有書法,繪畫,音樂,佛學和道家,還有不少學術論著,這些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供後人們學習和敬仰。
  • 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北流緣
    成年之後,他更是孜孜不倦,學貫中西,「業精六學,才備九能」,無論甲骨文、簡帛學、敦煌學、佛學、道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乃至印度梵學、西亞史詩、藝術史、音樂、詞學、書畫,學無不涉,涉無不精,因而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金庸曾說,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是國際漢學界公認的文化巨匠。
  • 饒宗頤:萬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2月6日凌晨,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逝世,享年101歲。  饒宗頤,字伯濂、固庵,號選堂,廣東潮州人。他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被譽為「當代中國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  他出身書香名門,自學而成一代宗師。
  • 萬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本報廣州2月6日訊(通訊員 黎鑑遠 記者 劉盾)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今天凌晨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天喪斯文、國失重寶!選堂教授,一路走好!」噩耗傳來,韓山師範學院原院長林倫倫在朋友圈發布了悼詞。
  • 以一己之身證明國學的可能 國學大師饒宗頤辭世
    新華社發  錢鍾書先生稱他為「曠世奇才」,季羨林先生說他是「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2018年2月6日凌晨,被譽為「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的國學大師饒宗頤辭世,享年101歲。
  •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貫中西,享年101歲,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國學文化燦若星河,但是這些年西方的文化和藝術大肆侵入華人文化生活,已經很難產生傳統意義上的國學大師。2018年一代國學宗師饒宗頤去世,中國傳統國學失去了最後一位學究天人的大宗師。讓我們捋一捋饒宗頤先生的治學脈絡,看一看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的成名史,也許足以借鑑。
  • 香港國學大師饒宗頤荷花書畫巡展內地首站黑龍江開啟
    香港國學大師饒宗頤荷花書畫巡展內地首站黑龍江開啟 2016-06-16 18:38:48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哈爾濱6月16日電 (記者 劉錫菊)「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展
  • 港人痛悼國學大師饒宗頤:是國際文化巨擘,也是國寶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與季羨林並稱為「北季南饒」的國學大師饒宗頤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香港社會深切悼念。據香港星島日報網報導,國學大師饒宗頤6日凌晨1時左右安然離世。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致送唁電錶示深切哀悼,並登門慰問其親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她有幸認識饒公多年,並在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直接參與 「饒宗頤文化館」的設立,多年來得到他老人家的親自教誨,獲益良多。她說,饒宗頤教授博古通今,超過80年的學術和藝術成就非凡,對傳揚中國傳統文化貢獻良多。
  • 在香港心經簡林追憶國學大師饒宗頤:胸懷慈悲 為人有擔當
    【解說】香港大嶼山鳳凰山麓,有一處由38條木柱組成的大型戶外木刻群——心經簡林。這裡的每根木柱上都刻有國學大師饒宗頤所書的《心經》經文,行至此處,令人感到平靜祥和。饒宗頤生前很喜歡心經簡林寧靜清幽的環境,去年2月於香港逝世後,他的一部分骨灰被撒在了這裡。清明將至,記者跟隨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一起來到心經簡林,傾聽他回憶饒公其人。
  • 國學泰鬥饒宗頤: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饒宗頤2018年2月6日凌晨,饒宗頤先生去世。一代國學大師,人稱「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和季羨林齊名,學界稱「南饒北季」。他博古通今,融貫中西,涉獵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古代歷史、古文字、甲骨文、敦煌學,還有藝術史、音樂、書畫、美術、文學、哲學等,然而這位飽學之士,卻從來沒有進過學堂,也沒有學歷。
  • 饒宗頤與湖湘文博界的深厚情緣
    長沙晚報記者 鄒麟 攝      長沙晚報記者 任波  國學大師饒宗頤2月6日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湖南文博界和文化界均感無比嘆惋。饒宗頤研究專業中有「簡帛學」,因湖南為簡帛文物大省,饒宗頤生前曾頻頻來往於湖湘山水之間。他與湖南這片土地深情相擁,湖南這片土地回饋給他以文物的滋養;反過來,饒宗頤又以其學問啟發一輩又一輩湖湘學人。
  • 國學大師饒宗頤書畫作品首展 眾多粉絲慕名而去
    國學大師饒宗頤書畫作品首展 眾多粉絲慕名而去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3日,「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一年一度的秋季雅集在西子湖畔盛大揭幕。本次西泠印社壬辰秋季雅集以「百年西泠。
  • 文章浩氣起太初 饒宗頤先生的啟示
    策劃人語:2月28日,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追悼會在香港殯儀館舉行。至此,這位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走進了中國當代文化史、中國當代學術史。先生的「家學」是「五管齊下」,先生的「華學」是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本土學問,先生的「自學」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無法之法」。
  • 饒宗頤作品亮相故宮 季羨林:我心目中的大師
    饒宗頤作品亮相故宮 季羨林:我心目中的大師 2008年10月30日 09: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料峭寒風中,身著深色大衣、戴格子圍巾的92歲的饒宗頤在旁人的攙扶下,步履穩健地走上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城樓的甬道。各界嘉賓由於饒宗頤的到來而騷動起來,紛紛湧上前來,向這位國學大師致意。  國學大師季羨林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表達對饒宗頤的敬意。有「南饒北季」之稱的兩位國學大師日前在北京會面。
  • 國學大師饒宗頤簡介資料 去世時間享年101歲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去年8月,饒宗頤剛剛過完百歲生日。【新聞多一點】  饒宗頤出生於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廣東潮州人。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
  • 每周聽香港 | 熱點資訊 全景展現
    香港代表團於第十九屆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贏得16個獎項香港代表團11月19至22日在越南下龍舉行的第十九屆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中成績驕人,奪得六個大獎和十個優異獎,得獎數目冠絕15個參賽成員經濟體。
  • 香港郵政將推出「饒宗頤教授畫作及書法」郵票
    新華社香港8月21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郵政21日宣布,一套以「饒宗頤教授畫作及書法」為題的郵票及相關集郵品將於9月5日推出發售。饒宗頤素有「國學大師」之稱,在歷史、文學、語文、宗教、哲學、藝術等領域頗有建樹,獲得過多個海內外學術榮譽。他長期致力於學術研究,至今已有著作100餘種、論文1000餘篇。
  • 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逝世 享年101歲
    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2018年2月6日,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於凌晨子時時分在睡夢中安詳逝世,享年101歲。2011年12月13日,饒宗頤先生被推選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長。2013年3月23日,第五屆世界中國學論壇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饒宗頤先生被授予「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4年9月,饒宗頤先生榮獲首屆「全球華人國學獎終身成就獎」。
  • 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廣東風物繪畫展12日東莞開展
    人民網東莞8月12日電 12日上午11時,「吾粵風光——饒宗頤教授廣東風物繪畫展」在東莞市文化館開幕,展出他描繪廣東風物的作品真跡共56件。該展覽將持續展出至8月28日。據了解,此次畫展是饒宗頤教授藝術作品在東莞市區的首次亮。
  • 季羨林先生心目中的大師是饒宗頤
    季羨林先生心目中的大師是饒宗頤 作者:白巾季羨林、任繼愈逝世後,92歲的饒宗頤身在香港,哀痛不已。季羨林盛讚饒宗頤:「近年來,國內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語言學家許嘉璐這樣評價饒宗頤:「中華文化什麼樣子?就饒公這樣!饒公是中華傳統文化呈現於20世紀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說:50年之內,不會再出第二個饒宗頤!」香港特首曾蔭權說:「國學大師饒宗頤以曠世之才,文通六國,學富五車,堪為一代鴻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