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心目中的大師是饒宗頤

2020-12-19 鳳凰網讀書

季羨林先生心目中的大師是饒宗頤

作者:白巾

季羨林、任繼愈逝世後,92歲的饒宗頤身在香港,哀痛不已。香港潮州會館林楓林先生告訴記者,大家本不想讓饒宗頤太快知道此事,「希望能慢慢地,讓老人逐漸接受」,但饒公還是很快就在電視上看到了這個消息。饒公步杜甫詩韻,遙寄悼季老深情。(7月21日《廣州日報》)

饒宗頤與季羨林相識數十年,兩人在語言學、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研究頗有交集,惺惺相惜。「北季南饒」已成學界佳話。季羨林盛讚饒宗頤:「近年來,國內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語言學家許嘉璐這樣評價饒宗頤:「中華文化什麼樣子?就饒公這樣!饒公是中華傳統文化呈現於20世紀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說:50年之內,不會再出第二個饒宗頤!」香港特首曾蔭權說:「國學大師饒宗頤以曠世之才,文通六國,學富五車,堪為一代鴻儒。」文化名人餘秋雨雲,「香港能出一個饒宗頤教授,香港就不是一個文化沙漠了。」

饒宗頤1917年8月出生於潮州一個書香門第。潮州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沃土、甘甜的韓江水,孕育出眾多的文化名人,饒宗頤先生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根在潮州,情系潮州,治學之路始自潮州。饒先生是海內外著名的漢學家、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和書畫家,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伊拉克語等6國語言文字,是德高望重、人所共仰的國際漢學大師,被譽為曠世奇才,學界泰鬥,一代宗師。

近日,記者問饒公:「現在還帶徒弟嗎?」他說:「我不帶徒弟,我幹嗎要讓人辛苦?我自己折磨我自己,但我不想讓別人辛苦,做學問真的很辛苦。」言辭帶笑,意味深長。饒先生治學從藝七十餘載,始終堅守清貧,甘於寂寞,嚴謹治學,務實創新,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學問之深,古今一人。然而,饒先生一生清苦,沒有私家車,不久前才有自己的住房。2000年6月,香港特區政府授予饒宗頤大紫荊勳章殊榮,他是在女兒陪同下坐計程車前往領獎的。90高齡的饒先生才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住宅,這套住宅也來得太遲了!我慶幸老天給予饒公高壽,世上幾個男子能活到90歲以上?像饒宗頤這樣的人,誰在經濟發達的年代無房無車?

從季羨林淡薄以明志,任繼愈「不敢從心所欲」,到饒宗頤笑大師虛名,我們領略到學界泰鬥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風範。他們堅守操守,默默無聞,在喧囂浮躁的世風中,保持清醒頭腦,聚精會神做學問,淡泊樸實,遠離浮華,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誘,襟懷坦蕩、甘於奉獻。他們嚴謹治學的態度,高風亮節的精神,值得後來學者效仿。相比之下,那些急功近利、追名逐利、造假剽竊的學者顯得多麼渺小啊!

本文原發表在2009-07-23南方網上

獎品:iPod nano 16G(3部),若干明星籤名CD海報等你拿!

參與方式:
點擊左側圖片,下載您喜歡的歌曲,即有機會參與抽獎活動,獎品月月更新,趕快參與吧!

相關焦點

  • 饒宗頤作品亮相故宮 季羨林:我心目中的大師
    饒宗頤作品亮相故宮 季羨林:我心目中的大師 2008年10月30日 09: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一代「漢學泰鬥」饒宗頤的「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術藝術展」,成為紫禁城的一大文化盛事,吸引了世界上關注中華文化的目光。  料峭寒風中,身著深色大衣、戴格子圍巾的92歲的饒宗頤在旁人的攙扶下,步履穩健地走上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城樓的甬道。各界嘉賓由於饒宗頤的到來而騷動起來,紛紛湧上前來,向這位國學大師致意。  國學大師季羨林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表達對饒宗頤的敬意。
  • 國學大師饒宗頤,學貫中西,享年101歲,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饒宗頤先生與季羨林先生神交已久,80年代開始,饒宗頤先生經常拜見季羨林先生。兩人就學術問題互相補益,開啟一段學術佳話。從此,「南饒北季」喊得更加響亮了。饒宗頤先生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成就,靠的就是多年的學習和積累,如果沒有人生前三十年的苦學與沉迷,饒宗頤斷然不會取得那麼大的成就與成功。做學問是苦功夫,饒宗頤與生俱來和家庭所帶給他的影響使得他對國學雜家充滿了興趣與好奇,這才是支撐饒宗頤一生研究與論述的不竭動力,也是饒宗頤成為大師的源泉。
  • 港人痛悼國學大師饒宗頤:是國際文化巨擘,也是國寶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與季羨林並稱為「北季南饒」的國學大師饒宗頤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香港社會深切悼念。據香港星島日報網報導,國學大師饒宗頤6日凌晨1時左右安然離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她有幸認識饒公多年,並在擔任發展局局長期間直接參與 「饒宗頤文化館」的設立,多年來得到他老人家的親自教誨,獲益良多。她說,饒宗頤教授博古通今,超過80年的學術和藝術成就非凡,對傳揚中國傳統文化貢獻良多。饒宗頤曾任教的香港大學發表新聞稿說,今天「哲人萎地」,令人十分難過;國學大師饒教授是國際文化巨擘,亦是國寶,更是香港大學大家庭的靈魂人物,一直以來備受港大人敬重景仰。
  • 清逸飄灑,自成一家:國學泰鬥饒宗頤書畫欣賞
    饒宗頤字伯濂、固庵,號選堂,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 ,於2018年2月年辭世,享年101歲。饒宗頤先生精通六國語言,著作逾千萬言,在經學、宗教學、佛學、文學、詞學、甲骨學、敦煌學、考古學、史學、目錄學等領域均取得極高成就,在詩詞、書法、繪畫、音樂諸領域也均有極高造詣,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鬥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現當代國學家先後有錢鍾書、季羨林與之並稱,稱「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
  • 饒宗頤先生溘然長逝,我們拿什麼紀念?
    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6日凌晨於香港逝世,享年101歲。    2月1日,饒宗頤先生書畫作品展在華僑博物館正式開展,由國內個多位資深藏家所貢獻的100幅饒宗頤書畫作品集中亮相,吸引著各方人士前來參觀、品鑑,誰料這一書畫界饕餮盛宴剛剛開啟,卻傳來了饒宗頤先生溘然長世的沉痛消息,國學界又一顆巨星隕落,怎能不令人無比痛惜、扼腕長嘆!
  • 北有錢鍾書、季羨林,南有國學和書畫大師饒宗頤!一個頂倆?!
    國學大師饒宗頤不在了,但是他的學問和國學及藝術貢獻卻留了下來,大師的一生幾乎涉及了所有的人文、社科領域,不僅有書法,繪畫,音樂,佛學和道家,還有不少學術論著,這些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供後人們學習和敬仰。
  • 【快評】饒宗頤先生溘然長逝,我們拿什麼紀念?
    &nbsp&nbsp&nbsp&nbsp著名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6日凌晨於香港逝世,享年101歲。(2月6日 新華社)&nbsp&nbsp&nbsp&nbsp
  • 以一己之身證明國學的可能 國學大師饒宗頤辭世
    新華社發  錢鍾書先生稱他為「曠世奇才」,季羨林先生說他是「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2018年2月6日凌晨,被譽為「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的國學大師饒宗頤辭世,享年101歲。
  • 饒宗頤:學藝融通,天人互益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主辦的「學藝融通——饒宗頤百歲藝術展」於 4月 28日下午在北京開幕。今年,適逢饒宗頤百歲華誕,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學藝融通——饒宗頤百歲藝術展」表達對其的敬重與感謝。此次展覽也是歷年來饒宗頤眾多展覽之中最具規模及展品種類最為齊全的一次。  饒宗頤,字固庵、 伯濂、伯子 ,號選堂, 1917年出生於廣東潮安。
  • 國學大師饒宗頤簡介資料 去世時間享年101歲
    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去年8月,饒宗頤剛剛過完百歲生日。【新聞多一點】  饒宗頤出生於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號選堂,又號固庵,廣東潮州人。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
  • 走進饒宗頤先生詩詞世界 香港泉州書法家迎春展開幕
    昨日,「走進饒宗頤先生詩詞世界——香港·泉州書法家迎春展」在市區威遠樓拉開序幕,此次展覽至15日結束。香港和泉州兩地的書法家以此慶祝著名國學大師、泉州歷史文化中心最高學術顧問饒宗頤先生一百周歲。
  • 港媒:饒宗頤博學精深 在多個領域有極重要貢獻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網站報導,國學大師饒宗頤於6日凌晨在香港逝世,享年101歲。饒宗頤從事學術研究80餘年,以博學精深見稱,在甲骨學、古文字學、宗教史、歷史學、古典文學、詞學和目錄學等多個領域都有極重要的貢獻,迄今已出版學術著作70多種、學術論文900多篇,是國際上影響深遠的國學泰鬥。資料圖:饒宗頤生前出席畫展開幕禮。
  • 一代通儒饒宗頤
    如此算來,生於1917年的饒宗頤,今年已經100歲了。    作為當下中國最受尊崇的學者之一,饒公一直被人們尊稱為「國學大師」「漢學泰鬥」,我國學術界曾先後將饒宗頤與錢鍾書、季羨林並列,稱之為「北錢南饒」和「北季南饒」。在錢鍾書心中,饒宗頤是「曠世奇才」,季羨林則直呼「我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對這一切,清瘦的饒宗頤,總是拱手致謝,藹然鄭重。
  • 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北流緣
    2014年,由嶽麓書院和鳳凰衛視及鳳凰網聯合主辦的「致敬國學」大典,把最高規格的「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頒給了97歲的饒宗頤先生,頒獎詞讚譽他是「當代最偉大的漢學家,一代通儒」。饒宗頤先生像。2004年饒宗頤以北流勾漏山勝景為題材創作的國畫。
  • 饒宗頤高分作品推薦,你看過幾本?
    饒宗頤(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男,漢族,生於廣東潮安,潮州人,祖籍梅縣銅琶村,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鬥和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
  • 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廣東風物繪畫展12日東莞開展
    人民網東莞8月12日電 12日上午11時,「吾粵風光——饒宗頤教授廣東風物繪畫展」在東莞市文化館開幕,展出他描繪廣東風物的作品真跡共56件。該展覽將持續展出至8月28日。據了解,此次畫展是饒宗頤教授藝術作品在東莞市區的首次亮。
  • 饒宗頤 | 一個人改變了一座島的風水
    說的是2010年7月11日,季羨林先生逝世一周年,我前往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參加老人部分骨灰的安葬儀式。在那兒,幸遇青年雕塑家紀峰,他是季先生銅像的創作者,季老生前跟我談過此事,對他頗為高看。紀峰告訴我,他也為饒宗頤塑了像;下月8號,饒先生將在敦煌過九十五歲生日(此是按虛歲計算,饒公的年齡有時比虛歲還要超出一歲——筆者),到時,他會飛去祝壽。
  • 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逝世 享年101歲
    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2018年2月6日,國學泰鬥饒宗頤先生於凌晨子時時分在睡夢中安詳逝世,享年101歲。其茹古涵今之學,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金石,無一不精;他貫通中西之學,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臘楔形、楚漢簡帛,無一不曉;人謂「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在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譽,被譽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鬥」「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與錢鍾書、季羨林並稱為「北錢南饒」和「北季南饒」。
  • 「饒宗頤的學術與藝術」研討會 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
    書法方面,則包括甲骨、金文、簡帛、篆、隸、楷、行、草等各體書法,以及晉、唐、宋、元及明遺民諸家筆意的作品。此外,還包括由他的書畫所衍生的各種藝術品,如古琴、紫砂壺、端硯、明清式家具等。「學藝融通——饒宗頤百歲藝術展」展廳
  • 饒宗頤:大隱於市一鴻儒
    核心提示        饒宗頤———對這個名字陌生的,恐怕不僅僅是老百姓。他是誰?    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說:「近年來,國內出現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    饒宗頤先生為廣東潮州人,長期定居香港,今年是他90壽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