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馬鈴薯的秋收季節。金華市農科院的種植大棚裡收穫了一批五顏六色的馬鈴薯。
「馬鈴薯每年可以收兩次,4至5月份為春收,11月底至12月初為秋收。現在收穫的重量一般在100克至半斤左右,春天會更大。」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程林潤一邊說著,一邊從大棚的盆栽裡挖出了一個個紫色、紅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小馬鈴薯,襯著盆栽的綠葉顯得格外誘人。
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十多年前,市農科院就引進了彩色馬鈴薯,只是當時的彩色馬鈴薯跟本地一些品種相比,在品質、口感和產量上都存在劣勢,所以本地種植戶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考慮到這些缺點,市農科院近年來一直在探索引進更優質的品種,今年就從中國農科院引進了一款新品種的紫色馬鈴薯(NFJ5),在口感、種植效益方面都大有改善,目前準備擴大面積示範推廣。
在市農科院的研究基地裡,不止馬鈴薯,番薯也有五顏六色的。「橙紅色的口感比較潤,紫色的中等,白色的吃起來比較乾粉......」程林潤指著大棚裡一批留種存放的番薯種薯告訴記者,今年還新引進了首款機械番薯幹加工專用品種,並明確了加工工藝,下一步計劃開展薯幹加工試驗示範。
「很多老百姓都有這樣的誤區,覺得五顏六色的農產品就是轉基因,但其實是因為種子自身的特性決定了果實的顏色。比如,農作物呈現紫色是因為含有花青素,花青素含量越高,紫色就越深,而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對人體保健大有益處。」程林潤說,後期的種植環境和技術水平雖然會對顏色產生一定影響,但也只會改變深淺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農作物本來的顏色。所以大家大可放心食用,這些都是純天然無公害的食品。
雖說彩色的番薯和馬鈴薯很好看,但程林潤還是建議種植戶在引種時仔細考慮。「一斤普通的馬鈴薯種薯市場售價大概一兩塊錢,但彩色的可以賣六到九塊錢。但這類農產品最大的特點是銷量較小,一般適合局部範圍種植,且需有比較穩定的市場銷路。」 程林潤說。
據了解,市農科院課題組正在參加省裡的糧食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公關項目,承擔馬鈴薯、甘薯(番薯)的新品種選育工作,目前選育出的烤乾薯和薯幹專用品種已經得到較大面積推廣應用。研究基地裡還有300多個甘薯品種和200多個馬鈴薯品種正在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