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談一個書法審美的問題,當代的人的書法審美跟古人是不同的,不同時期因為社會文化以及認知層次和教育環境的不同,從而產生的書法審美亦有所不同。
而當代書法界的審美已經逐漸由一種實用性而轉向一種藝術性的審美,這可以說也是某種程度上的回歸,但是這種回歸卻是一種不太徹底的回歸。
而在當代民間,大家喜聞樂見的並不是什麼「藝術體」,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賞的作品,而這種作品也並不會因為「雅俗共賞」而顯得俗氣,而是更親近百姓的作品。
我們今天介紹一位大人物寫的字,他的字骨力雄強,氣魄瑰偉,是「館閣體」當中的代表作。
他就是林則徐。
眾所周知,林則徐是民族英雄,他一生致力於民族的救亡圖存,抗擊侵略者,後來虎門銷煙,立下了赫赫戰功,就是這樣的一位英雄人物,他的書法之名為英雄之名所掩。
林則徐的書法取法於唐人,這與許多清人學書者一樣。在中國書法史上,每一個時期代的審美意趣多有不同,魏晉時期由於社會動蕩,天下大亂,一批士族學人又崇尚五鬥米教,從而形成了一種恬淡虛和的風尚,那個時代許多人消極避世,將全部的精力與自己對於人生的體悟融匯在了書法當中,造就書法史上的一個巔峰。為啥書協的人都看不上「館閣體」?網友:他們寫不好楷書!
到了唐朝國力強盛,書法的面目也為之一新,開始變得較為開張,在筆法上也取代了晉人的「一搨直下」和「篆籀絞轉」為主的用筆範式。這個時代是一個極為崇尚法度的時代。
到了宋朝,一批文人開始追求個人意趣的表達,其中以「宋四家」為代表,這種追求到了元朝開始改觀,元朝以趙子昂為首開始「崇古」的追尋,而到了明清時期,書法的意趣逐漸表現為了一整飭美和裝飾美的書法追求。
當然這種審美的追求倘若展開來講,需要篇幅,我們不多談。明清之際流行的「館閣體」是一種較為實用的字體,這種字帖一般通用於官場或者考場當中,成為了一種公文式的字體。
而能將真正的「館閣體」寫好殊為不易,需要有許多年的刻苦訓練方能達到。而林則徐則是其中的佼佼者。看看真正的館閣體吧,這字鐵畫銀鉤,沒30年功力寫不出來!
林則徐的楷書受唐楷影響較重,我們能從他書法的間架結構當中看出歐體楷書的影響,在他用筆的轉折處能看出柳體楷書的用筆痕跡,林則徐是唐楷的集大成者,他在唐楷上功力在整個時代都是別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林則徐最著名的小楷作品乃是《林文忠公小楷無量壽經》,《額彌陀經》又稱之為縮小版的《無量壽經》,這部經書通篇以金粉寫成,乃是林則徐書法成熟之時,寫給他的上司陶澍的一件壽禮, 所以寫得極為精到。
這件作品從未在市面流傳過,如今,我們三餘書社經過多方整理編修,終於將其編修成冊,以供大家學習臨摹。同時有別有用心之人將本社辛苦編修的作品盜用出售,粗製濫造,令人不齒。
欲購此帖,請認準三餘書社店鋪,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