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疆軍區有這樣一支英雄的部隊,駐在中印、中尼千裡邊境線上,前身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現役步兵第2團。該部所駐紮區域應屬西藏地區,但屬新疆軍區管轄。駐紮喀喇崑崙轄區內有30多座冰峰哨卡,世界第二高峰,K2就在其中。班公湖亦在該部轄區。該部神仙灣哨卡海拔5380米,為全軍最高的軍事哨卡。
行走於喀喇崑崙,總會看到該部寫在山體上的很多宣傳口號,其中最為激動人心的一句便是:訓練不怕苦,打仗不怕死。事實也是,這句口號與這支英雄的部隊有著密切的歷史出處:1962年11月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勝利。1963年2月19日,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赴北京中南海向毛主席匯報勝利戰況。當他談到參戰部隊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時,毛主席高興地說:「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八個字就這樣在毛主席那裡「掛了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號的「前世今生」》,解放軍報,2018年2月11日)。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號最早產生於奉命進軍西藏的張國華將軍率領的第二野戰軍第18軍。1949年12月,毛主席在出訪蘇聯的專列上,提出要儘早進軍西藏。時任西南局負責人經過反覆權衡,把這個重任交給了當時駐紮四川的第二野戰軍18軍。1950年3月29日,軍長張國華率領3萬大軍告別了四川的父老鄉親,向西藏開拔。
面對諸多困難,張國華將軍說:「補給問題中最大的就是糧食問題,歷史上治藏成敗與否,就看這個問題解決的好壞,因此,我們可能一面進軍、修路,還要生產」,他後來又提出:「公路是入藏部隊和工委的生命線」。
當時,修的公路叫康藏公路,現在一般指成都-拉薩公路,簡稱川藏線,由318國道、317國道、214國道、109國道的部分路段組成,是中國最險峻的公路。當時的康藏公路起點和終點分別是西康省的省會雅安和西藏的拉薩。西康省,簡稱康,設置於1939年,省名來源於境內的康巴藏區,省會曾設於康定、雅安等。新中國成立後,曾保留過這個省的建制,管轄範圍包括如今的四川甘孜州、涼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及西藏昌都市、林芝市。1955年9月,西康省撤銷,所屬區分別併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今西藏自治區),金沙江以東併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併入西藏。
1954年春,康藏公路東西兩線的施工在波密、工布地區全面展開。當地自然條件惡劣,築路官兵不但要翻越數座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雪山,還需打通30多公裡長的雪域天塹,不少指戰員犧牲在雪域高原。負責康藏公路西段施工的第155團2連看著一個個戰友在施工中倒下,不但不退縮,反而更加奮勇直前,莊嚴地喊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決心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將路修通到拉薩。
今天,重述這段歷史時,我們更願意引用一首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歌:「二呀麼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古樹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羊腸小道那難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擋。」二郎山位於四川省天全縣西側50公裡左右,海拔3437米,是川藏線上重要的一段。當年,我們的戰士就這樣登上了川藏線上的一座座高峰,硬是靠著一鏟一錘修通了長達2255公裡的康藏公路,改變了兩千多年來西藏不通公路、沒有汽車的歷史。有人做過這樣一個計算,為修通這條公路,解放軍付出了4963名戰士犧牲的代價,即康藏公路每經一裡,就有一名英雄倒下。他們沒有二郎山的歌,只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用生命徵服了雪域高原,也用生命在雪域高原唱響了一首屬於解放軍的讚歌。
1965年5月1日,原濟南軍區坦克第2師工兵營1連5班班長王傑在日記本中寫道:「我們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個大無畏的人。」王傑(1942~1965年),山東金鄉人。1961年應徵入伍。曾任副班長,榮獲模範共青團員稱號。1965年7月14日,在江蘇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訓練時,炸藥發生意外爆炸,為掩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的生命安全,王傑奮不顧身撲到炸藥包上,英勇犧牲。
英雄隕落後,全國掀起向王傑同志學習的熱潮。《人民日報》1965年11月8日第一版發表社論「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學習王傑同志一心為革命的崇高精神」;《解放軍報》也在當年11月8日、11月10日、11月23日、12月18日連續發表社論,呼籲學習王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一意為革命」的精神。從此,英雄王傑的光榮事跡在基層落地生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也成為解放軍官兵忠實信奉的精神信條。
如今,幾十年時間過去了,作為一句口號、一種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仍然一直被解放軍踐行。最初提出它的18軍進藏後一直擔負了守護西藏地區的社會安定,保衛國家領土完整的重大任務。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更是立下了卓卓戰功。駐守喀喇崑崙山的南疆軍區某部硬是在被醫學界稱為「生命禁區」的地方站住了腳,牢牢地守住了祖國的西大門。同樣,在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中,這支英雄的部隊打得印軍丟盔卸甲。
今天,當人們翻看世界各國軍隊的資料,不難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即:某些國家的軍隊在出戰前常會寫好投降書,而解放軍從來也沒有這樣過。中國軍人,一向把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吃不飽,六月雪花飄」的喀喇崑崙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一代代邊防軍人珠璣般的心,塑造著巍巍喀喇崑崙的戍邊精神,也抒寫著解放軍牢記初心、履行使命的不變軍魂。
(本文根據相關資料編寫,圖片亦來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