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靠譜嗎?病毒多久會感染整個歐洲?

2020-12-16 騰訊網

如今,新冠肺炎正在全世界蔓延,歐洲成為重災區。我們似乎正面臨著10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傳染病全球大流行。3月12日,英國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不會採取停課、取消大型集會等方法來應對病毒,但每一個英國人都要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

英國首席科學家派屈克也說:也許新冠肺炎會感染英國60%的人口,才能讓英國人獲得群體免疫。那麼,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英國的這種措施能奏效嗎?點開李永樂老師的科普視頻,和小會君一起了解下

01

基本傳染數R0

在流行病學中,有各種各樣的數學模型來解釋病毒的傳播。為了讓大家理解群體免疫,我們首先來講講最簡單的病毒傳播模型。這涉及到基本傳染數R0和世代間隔T兩個概念。

為了衡量病毒的傳染力,流行病學家設計了基本傳染數R0的概念。它是指:如果不對傳染病做任何控制,每個感染者平均會將病毒傳染給幾個人。例如R0=0.5,就表示每個感染者平均會感染0.5個人,這0.5個人又會把病毒傳染給0.25個人…如果R0=2,就表示每個感染者平均會感染2個人,這2個人又會傳染給4個人… 基本傳染數是病毒傳播的關鍵要素,劃分為三個檔次:

R0

病毒會逐漸消失。這是因為每次發生感染時,下一代的感染者人數都比上一代少,於是病毒最終會消失,不會成為流行病。

R0=1

病毒會成為地方流行病。這是因為下一代的感染者和上一代的人數幾乎一樣多,隨著患者的痊癒和病毒的繼續傳播,感染者人數既不會變多也不會變少。例如水痘就是英國的地方性流行病。

R0>1

病毒會成為流行病。這是因為每個感染者都會把病毒傳染給更多的人,造成感染者越來越多。理論上講,這樣的病毒或早或晚,一定會感染全世界的每一個人。

除了少數傳染病會轉化成慢性病以外,多數感染者都只有兩種可能:死亡或者免疫。如果患者患病後痊癒了,免疫系統就會記住這種病毒,下次病毒再來的時候,免疫系統就會立刻行動起來消滅病毒,這時候我們就說這個人已經對病毒免疫了。

各種傳染病的基本傳染數

顯然,基本傳染數越大,病毒的傳染能力越強。最厲害的傳染病是麻疹,它的基本傳染數在12到18之間,白喉在6到7之間。新冠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科學家們估計它的基本傳染數在3左右。

02

世代間隔T

除了用基本傳染數衡量病毒的感染能力,我們還需要用世代間隔來衡量病毒感染的快慢。例如一個病毒的R0=3,那麼上一代的感染者是花了1天、1個月還是一年傳染給下一代的3個感染者?這顯然是有所不同的。世代間隔越小,病毒傳播的就越快。

我們以新冠病毒為例:從患者被感染,到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潛伏期有長有短,最短有3天,最長有20多天,有專家指出平均潛伏期在8天左右。在潛伏期內,雖然患者沒有症狀,但是依然具有感染力,可以感染下一代患者。

潛伏期和世代間隔

如果有一個患者A,他在感染期內感染了患者B,那麼A和B就會相繼發病。我們把兩代患者發病的平均時間間隔叫做世代間隔,它就代表了上一代感染者傳染給下一代所花費的時間。有專家研究得出:新冠病毒的世代間隔大約在4天左右。

03

病毒多久會徵服歐洲?

無論是基本傳染數還是世代間隔,都是在完全不對病毒進行控制的條件下估計出的。如果我們採用中國這樣嚴厲的隔離檢測措施,傳染數就會下降,世代間隔就會拉長。不過,在今年年初中國開始全民抗疫的時候,許多國家並沒有對這種疾病有足夠的重視,例如1月24日,歐洲出現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歐洲各國卻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遏制病毒的蔓延。我們不妨做一個簡單的計算:假如不做任何管控,病毒多久會徵服整個歐洲呢?

最初只有1名病人,我們稱他為0號病人,他會感染3個病人,稱為第一代感染者,然後第一代感染者又會把病毒感染給第二代的9名感染者… 我們把n代感染者都加起來,就是總感染人數:

歐洲一共有7.4億人,我們通過計算就能得到病毒需要感染的代數:

每一代需要4天的時間,這樣一共需要的時間是

從1月24日開始,如果不加控制,到4月10日左右,新冠病毒將感染每一個歐洲人,無一倖免。

面對這種病毒,英國政府表示:我們既沒有藥物,也沒有疫苗,別無他法。也許我們只能讓病毒感染大部分的人,當這些人痊癒後,就會獲得免疫力,從而切斷病毒的傳播,這就叫做群體免疫。

04

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這個概念早在一百年前就被人提出了。醫生們發現:當一個地區裡大部分的人都感染過一種疾病後,這種疾病給的傳播就會被延緩。我們用數學模型解釋一下:

設有一個基本傳染數是R0的病毒在一個人群中傳播,在某個時刻,已經有P的比例的人因為感染過某種疾病而具有了免疫力,餘下的人沒有感染過這種疾病,不具有免疫力。

免疫和不免疫的人群比例

此後,病毒只能在那些不具有免疫力的人群中傳播,所以1個感染者不再能感染R0個人了,而是只能感染R0(1-P)個人。如果這個數字比1還要小,那麼傳染病最終就會消失,這就叫做群體免疫。群體免疫的條件是:

可見:基本傳染數越高的病毒,就需要更多的人具有免疫力,才能獲得群體免疫。對於新冠肺炎來講,R0=3,所以只有P>66.7%時,即2/3以上的人群具有免疫力,群體免疫才能生效。在此時,感染者會被免疫者包圍隔離,也能同時保護那些未免疫者。

群體免疫

不過,英國有6600萬人口,按照66.7%的感染比例,要達到群體免疫,至少要感染4400萬人。中國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大約4%,義大利大約7%,即便假設英國具有世界上最頂尖的醫療條件,死亡率僅為1%,也會造成44萬人死亡。相比來講,2018年英國全年死亡人口也只有63萬,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軍隊和平民死亡人數之和也只有45萬。

05

群體免疫能奏效嗎?

英國一些科學家說:要消滅新冠病毒,只有兩種方法:第一,消滅每一個病毒。第二,讓多數人感染,實現群體免疫。因為如果採用嚴格的措施——例如封城來控制病毒流行,那麼解封之後病毒還是會擴散,而且以後,病毒就會像流感一樣每年都來一次。

反對者認為:沒有理由認為新冠病毒會成為季節性流感,就好像SARS病毒在2003年之後就銷聲匿跡了。而且,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如果英國真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群體免疫了,當病毒變異免疫失靈後,難道我們還要再來一次嗎?

那麼,歷史上究竟有沒有一種病毒依靠群體消失呢?我們不妨來談談麻疹。

麻疹

麻疹是一種感染能力非常強的傳染病,它以人為唯一寄主。感染麻疹後,一部分人會引發肺炎和腦炎,但大部分會痊癒,在經過良好治療的情況下,死亡率為0.3%。而且麻疹病毒基本不變異,一次感染終身免疫。如此說來,麻疹病毒非常符合英國科學家所說的群體免疫條件。那麼,麻疹是否因此而消失了呢?

事實上,從公元10世紀開始,麻疹在地球上傳播了上千年。90%的人都會在10歲以前感染麻疹,甚至有人估計99%的人都會在一生中感染麻疹,所以有一種說法:麻疹就像死亡和稅收一樣逃避不了。一直到1980年,每年依然有260萬人因為麻疹而死亡。實際的傳染病與模型是有差別的,即便全世界絕大多數人感染了麻疹具有了免疫力,麻疹依然能找到自己傳播的途徑

06

制勝法寶——疫苗

針對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疫苗。麻疹就是通過疫苗才被控制住的。1980年開始,在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的努力下,麻疹疫苗開始大範圍使用。麻疹的基本感染數在12到18之間,如果我們取R0=15,那麼需要注射疫苗的人群比例需要:

考慮到疫苗有效性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需要疫苗的接種率達到95%以上,才能像消滅天花一樣逐漸消滅麻疹

可是,疫苗的推廣並非一帆風順的。1998年,英國醫生安德魯·維克菲爾德在《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注射麻疹疫苗會導致兒童自閉症,在世界上引起軒然大波。

安德魯·維克菲爾德

從那時起,英國麻疹疫苗接種率一路降低, 從95%下降到81%,麻疹感染人數暴增20倍,2006年,一名13歲的小男孩死於麻疹。

後來經過記者的長期調查,發現維克菲爾德與反疫苗訴訟律師存在利益交換,而且在研究過程中人為修改過數據。2010年,維克菲爾德被取消從醫資格,他的論文也被《柳葉刀》雜誌撤回。

《柳葉刀》撤回稿件

儘管在科學界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得到公認,但是讓所有人接受這一點並不容易,疫苗注射有一定的不良反應率,嚴重的甚至會引發死亡。一個家長在社交媒體上對疫苗聲淚俱下的哭訴,勝過千百位科學家反覆的勸說。

上個世紀妖魔化疫苗的漫畫

許多家長認為:既然大部分都注射了麻疹疫苗,自己就無需注射,可以搭便車成為群體免疫的被保護者。如果人人都這麼想,那麼麻疹就永遠不能被消滅。近年來,世界麻疹疫苗接種率在86%上下徘徊,麻疹總是能找到自己傳播的土壤。接種疫苗,是每一個免疫系統健全的人的權利和義務

話說回來,就是政府和各種衛生組織天天宣傳的疫苗,依然有人不願意接種。讓大部分感染一種可以致命的病毒從而獲得群體免疫,又談何容易?

07

許個願——新冠疫苗

疫苗的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愛滋病疫苗經過40年的研究,依然沒有什麼進展。然而,它的確是我們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手段。在新冠肺炎病毒在全世界蔓延的今天,全世界的科學家和科研機構都在全力以赴的研究疫苗。

疫苗研究大概分為這樣幾個步驟:實驗室培養和改造毒株——動物實驗 ——人體臨床試驗——工業生產和應用。以中國為例,中國科技部組織了8家研究機構,從五條路向新冠疫苗展圍攻,這五條路分別是:滅活疫苗、基因重組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疫苗、和核酸疫苗。目前,前四種疫苗都已經進入了動物實驗階段,據2020年3月16日消息,由陳薇院士領導的基因重組疫苗組已經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我們不妨許個願:祝新冠疫苗能在很短的時間出現,這才是我們的制勝法寶。

陳薇院士

有人把這一次的瘟疫大流行比喻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它一定會像100年前的西班牙大流感一樣載入史冊。希望在幾十年之後,人們翻開教科書,看到的是世界各國人民放下意識形態、宗教信仰、貧富差距的不同,協力對抗病毒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不是互相推諉、指責和甩鍋。畢竟,在這一次的世界大戰中,我們的敵人並不是彼此。

相關焦點

  • 英國「群體免疫」不靠譜?機票高達18萬留學生也要回國
    在接受BBC採訪時,瓦倫斯解釋,如果用非常嚴厲的措施來抑制病毒,疫情就會在錯誤的時間反彈。英國的抗疫目標是讓整體社會產生「群體免疫」,而不是完全抑制疫情。他同時指出,為了獲得「群體免疫」,需要有三分之二的英國人感染病毒,以防止其在未來爆發。這很快在全世界引發爭議。
  • 圖解|實現「群體免疫」?英國民眾和醫療資源準備好了嗎?
    彭博社解讀為:減緩病毒在英國的傳播速度,但並不消滅它。大多數英國人會患上新冠肺炎,其中許多人會病的十分嚴重,但他們幾乎最終都會康復。目標是「群體免疫」,讓足夠多的的人患上疾病並且獲得免疫。什麼是「形成群體免疫」群體免疫並不是現今英國政府創造出的概念,2017年出版的第7版醫學專業書籍《Plotkin’s Vaccines》裡,使用插圖的方式,說明了形成群體免疫後會產生的效果。群體免疫的獲得方式,通常是在自然人群中保持較高疫苗接種率。
  • 英國稱該國可能需要60%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 以建立群體免疫
    來源:新浪財經英國政府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後果的直白表述,及其遠遠跟不上其他國家的應對計劃,都在給該國政府招致批評。在首相鮑裡斯·詹森說會有「更多」家庭失去摯愛後,首席科學顧問Patrick Vallance周五接受廣播採訪時表示,英國可能會有60%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官員們稱,政府採取的做法旨在確保在正確的時間採取正確的幹預措施,以應對將持續數月的疫情。3月12日,Patrick Vallance。
  • 「群體免疫」爭議背後:還原英國抗疫邏輯
    英國政府並非直接舉雙手投降、「0舉措」,首席醫療官明確表示在延遲階段,為了延緩病毒傳播,會採取更多行動。英國政府也不是不隔離,而是選擇在最合適的時機進行隔離3. 「群體免疫「的核心主張是如果絕大多數人(60%)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那麼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過分抑制可能會在之後造成疫情反彈。
  • 英國已經獲得群體免疫?牛津大學最新研究英國過半人口可能感染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倫斯早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感染人口達到)60% 是獲得(新冠肺炎)『群體免疫』 所需的數字」。模型預測結果顯示,在缺乏幹預措施的情況下,兩國的疫情從發生到結束會持續大約 2-3 個月,而在第一起死亡病例報告被之前,兩國的疫情已經持續了至少 1 個月的時間。截至 3 月 19 日,英國可能已經有 36%-68% 的民眾感染新冠病毒;而義大利到 3 月 6 日可能有 60%-80% 的民眾感染新冠病毒。
  • 英國要用60%人口感染換取群體免疫,女王怕了怕了西狩溫莎
    和歐洲其他幾個大國的感染曲線做一下對比,英國是最陡、上升速度最快的。未來兩周,可能歐洲疫情的最大焦點,會從歐洲本土轉移到英倫三島。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根據英國的醫學顧問瓦蘭斯說群體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一種疾病免疫時,他們就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護。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而且他會縮短傳染病的整體時間,減少疾病對生產力的影響時間。這個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少爭議。
  • 英國提出群體免疫後,海外華人加緊回國,單程機票價格暴漲數倍
    如今疫情傳播速度之快令人驚訝,海外各國多數正在被病毒「任意」肆虐中,累計確診人數也即將超越中國,特別是重災區歐洲大陸,除了黑山之外,基本上被病毒「全覆蓋」,現在的國內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不得不感嘆中國的偉大。
  • 「群體免疫」,英劇《是,大臣》的魔幻現實主義!
    緊接著,英國主持人特別問道:「為了達到所謂的英國『群體免疫』,需要多少比例的英國人口感染病毒呢?」派屈克·瓦朗斯脫口而出:「大概60%吧!」是的,你沒有看錯。這位英國首席科學顧問非常明確地告知,要主動讓百分之六十的英國人感染病毒,以達到英國「群體免疫」。這還不是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更讓人震驚的是。
  • 瑞典「群體免疫」成功?英國開始嫉妒起來,專家:疫情遠沒有結束
    在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擴散初期,英國曾針對疫情提出一種「群體免疫」的疫情應對策略。其基本的邏輯是通過較大的民眾基數,從龐大的基數中產生可以對新冠病毒免疫人群,當這個免疫人群足夠多時,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阻斷病毒在社會中的傳播。
  • 東京日新增感染人數大幅回落,日本式「群體免疫」終於見到曙光?
    自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家派屈克·瓦倫斯爵士在BBC上接受採訪時,提出了「群體免疫」的概念。1英國敢說不敢做的事日本已經實施了按照我們常人的理解,「群體免疫」應該就是指:不看病、不治療,硬生生用自己的免疫力打敗病毒,而因感染病毒而死的人不具備存在二次傳染的可能性。
  • 第一個實行「群體免疫」的瑞典怎麼樣了呢?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瑞典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公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真香」了?疫情在歐洲爆發之初,其他國家還在爭議究竟要不要帶口罩時,瑞典這個小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群體免疫的國家。
  • 白宮「擁抱」群體免疫宣言,美國距離群體免疫還有多遠?
    宣言中提出,任由新冠病毒在低風險的年輕群體中傳播,同時加強保護年長者和弱勢群體,以達到所謂的「群體免疫」效應而不需要依賴疫苗。但另一方面,也間接說明川普政府的疫情防控措施乏力,且這種做法暗藏巨大風險,是把整個美國當成「實驗室」。 世衛:不科學不道德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網站的定義,當有足夠比例的人口對傳染性疾病產生免疫(通過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從而使病毒不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時,就達到了群體免疫。
  • 孫曉:瑞典「群體免疫」的「成功」,沒什麼值得吹捧的
    其實,這已經不是世衛組織第一次對「群體免疫」這個概念作出表態了。自從英國鮑裡斯·詹森政府在3月份推出英國版的「群體免疫計劃」開始,世衛組織就一直對「群體免疫」這個概念持不支持的態度。當時的鮑裡斯詹森政府計劃要讓60%的英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達到群體免疫的目的,這個瘋狂的計劃一旦實施,也就意味著4000萬英國人將被感染,120萬英國人將被新冠肺炎奪去生命。
  • 專家稱1/3斯德哥爾摩居民已感染新冠病毒,5月達到群體免疫,你認可嗎?
    >斯德哥爾摩大學數學統計學教授湯姆·布裡頓(Tom Britton)對新冠病毒的傳染計算,大約三分之一的斯德哥爾摩居民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但是,如果政府關閉所有學校並禁止所有公共運輸工具,則感染人數可能會急劇下降。有多少人會感染,以及病毒的傳播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局的建議以及人們的遵守程度。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保持一定的射角距離,多多呆在家裡。
  • 美國佛州開放海灘,大量人群湧入,這是準備實施群體免疫嗎?
    佛羅裡達州政府開放海灘導致大量人群聚集的做法,讓美國各界驚詫不已,一些知名人士紛紛對其提出批評。「佛羅裡達州現在還沒脫離危險,重新開放海灘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已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邁阿密市長蘇亞雷斯說道:「這樣大量聚集的人群,一旦新冠病毒在其中散播開來,結果將非常可怕,如果我們疏忽大意,將會迎來另一個大爆發。」
  • 「免疫護照」、「群體免疫」有用嗎?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抗體「壽命...
    文 | 財聯社 吳斌周四(18日)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感染新冠肺炎後,抗體可能僅存在2到3個月。這也讓「免疫護照」、「群體免疫」等政策的效果蒙上了一層陰影。中國重慶萬州區37名無症狀感染者從未出現過症狀,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抗體反應與37名有症狀感染者進行了比較。
  • 英國封城的無奈,群體免疫被徹底打臉,最初的擔心成為現實
    導讀:英國突然宣布的封城的無奈,是群體免疫這個偽科學辦法被徹底打臉,最初的擔心還是成為了現實!對這個大規模流行的病毒來說,如何抗擊它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因為病毒天生自帶一種技能:那就是變種,或者說是變異。沒錯,英國如今正是出現這種變種的新冠病毒,這種新的病毒在9月份已經出現在英國,如今已經過去了三個月的時間,這種新的變種新冠病毒,傳染性比原先的還要再高70%。它更容易讓人感染。正是這個突然的變種,讓歐洲多國瞬間宣布對了英國關閉邊境。
  • 英國「群體免疫」應對疫情引恐慌,華人一張機票18萬也要飛回國
    但如果絕大多數人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那麼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這樣我們就能夠減少傳播,同時保護那些脆弱的群體」。他強調,沒有任何一種措施可以讓所有人滿意。這只是從科學的角度上出發,目前階段我們能做的,最合理、最恰當的措施。瓦蘭斯甚至提出,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