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2020-12-07 閩南網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出人意料」的應對措施

  英國政府此前發布的應對疫情規劃包括4個階段:遏制、延緩、研究以及緩解。隨著本土病例數達新高,英國政府在12日宣布從「遏制」進入「延緩」階段。

  在「延緩」階段,政府的目標是儘可能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並儘可能把疫情高峰期出現的時間延後,錯開流感季節,以降低衛生系統的接診和治療壓力。

  在英國政府宣布防疫進入新階段前,本地一些媒體預計政府會像部分國家那樣宣布更嚴格的隔離措施。但英國政府卻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案:要求那些出現症狀的人士,不管是否有疫區旅行史,都自覺在家中隔離7天;只有症狀惡化的人才被建議與當地醫院聯繫;目前不需要臨時關閉學校,也沒必要全面禁止大型活動,但這些措施會根據情況變化隨時考慮調整。

  對此,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解釋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讓疫情儘量延後達峰,讓病例數增長曲線更趨平緩,避免醫療體系不堪重負,並希望最終能在「更多人群中產生對這一疾病的一定程度免疫力」。

  本來是科學顧問為解釋政府做法的合理性而提及的概念,但「群體免疫」的說法引來了更大的爭議。

  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不得不對此澄清。他15日在《星期日電訊報》上發表評論文章說:「我們的防疫計劃是基於科學家的專業意見來制定,群體免疫並不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那只是一個科學概念,不是一個目標或者一個策略。」

  有待商榷的「群體免疫」

  那麼「群體免疫」是指什麼?

  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的馬丁·希伯德教授說,越來越多人被新冠病毒感染,也會有越來越多人患病後痊癒,不少證據已顯示他們會對病毒產生免疫力。獲得免疫力的人越多,病毒越不容易傳播。當人口中約70%的人被感染並康復,疾病暴發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這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

  相對希伯德的解釋,瓦蘭斯給出的實現群體免疫的人口感染預估比例更低一點,大約是60%。

  利物浦大學的馬修·貝利斯教授說,在沒有可用疫苗的情況下,實現群體免疫的過程讓人「非常擔憂」——若以新冠肺炎病亡率1%這一較低水平數值來估算,即便是英國只有50%的人群被感染也會帶來「難以想像」的病亡水平。

  英國病毒研究機構珀布賴特研究所的西蒙·格賓斯博士說,群體免疫對病毒來說就是一種「進化壓力」,迫使它們不斷適應新變化以便擺脫免疫系統束縛,如流感病毒就經常變異來產生人們免疫力無法應對的新菌株,「而對於新冠病毒來說,目前還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確認類似狀況會否發生」。

  帝國理工學院的實驗醫學教授彼得·奧彭肖也指出,由於科學界目前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它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還有未知的方面,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來明確。

  持續發酵的爭議之聲

  目前,英國政府的「抗疫」措施引起的爭議還在持續發酵中。截至15日,英國已經有超過400名來自各大院校、科研機構的學者籤署了一份公開信。信中內容說,「群體免疫」在這個階段並不是可行選擇,因為這反而會讓英國的公共衛生體系承受更大壓力,毫無必要地給更多人的生命帶來風險。

  英國議會請願網站的統計數字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4日上午,已有超過10萬人在請願書上簽字,呼籲英國政府採取更加積極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按照英國相關規定,一旦請願人數超過10萬,議會就應考慮對相關議題進行辯論。

  期刊《柳葉刀·呼吸醫學》13日發表的一篇社論說,英國有關實施延緩疫情策略的決定應該基於科學,並且應該通過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多種信息傳播平臺向公眾清晰地闡釋有關決定背後的依據,從而抵消不實信息的散布,避免加劇公眾恐慌。

原標題: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根據英國的醫學顧問瓦蘭斯說群體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一種疾病免疫時,他們就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護。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而且他會縮短傳染病的整體時間,減少疾病對生產力的影響時間。這個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少爭議。
  • 「群體免疫」,英劇《是,大臣》的魔幻現實主義!
    一個只是剛剛宣布的所謂「群體免疫」,都沒有實施,根本沒有經歷治療過程的分析觀察,也沒有看到治療結果的科學報告,憑什麼就知道「群體免疫」這麼厲害?英國這個所謂的「群體免疫」到底是個什麼新鮮的抗疫新式療法呢?2、關於到底什麼是「群體免疫」。
  • 鍾南山稱群體免疫行不通怎麼回事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
    群體免疫行不通針對新冠肺炎的防控,鍾南山表示,現在應該考慮迅速發展疫苗。疫苗是人為的,接種免疫的辦法不能靠大多數人得了這個病以後產生群體免疫,這個方法行不通,付出的代價和犧牲太大,所以要進行人為幹預。無症狀感染者主要來自兩處,大多數有傳染性鍾南山介紹,中國重視外來輸入,特別重視沒有症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 白宮「擁抱」群體免疫宣言,美國距離群體免疫還有多遠?
    宣言中提出,任由新冠病毒在低風險的年輕群體中傳播,同時加強保護年長者和弱勢群體,以達到所謂的「群體免疫」效應而不需要依賴疫苗。為了在達到群體免疫的同時平衡風險與收益,最體恤民情的做法是允許死亡風險最低的群體繼續正常生活,通過自然感染來建立對病毒的免疫,同時加強對高風險群體的保護。我們稱之為『重點保護』。」 這份請願書出自美國經濟研究所,由英美高校的頂尖流行病學家起草,獲得了來自全球9000多位專家的籤名,但多數專家未公開姓名。
  • 孫曉:瑞典「群體免疫」的「成功」,沒什麼值得吹捧的
    【本文是作者孫曉向察網的獨家投稿】「群體免疫」,簡而言之就是一個群體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種病毒的抗體後,就具有了群體免疫效應,進而抵禦病毒入侵,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間,這個概念一度成為熱點話題,最近針對此概念,世衛組織的一番表態引起了筆者的注意
  • 圖解|實現「群體免疫」?英國民眾和醫療資源準備好了嗎?
    彭博社解讀為:減緩病毒在英國的傳播速度,但並不消滅它。大多數英國人會患上新冠肺炎,其中許多人會病的十分嚴重,但他們幾乎最終都會康復。目標是「群體免疫」,讓足夠多的的人患上疾病並且獲得免疫。什麼是「形成群體免疫」群體免疫並不是現今英國政府創造出的概念,2017年出版的第7版醫學專業書籍《Plotkin’s Vaccines》裡,使用插圖的方式,說明了形成群體免疫後會產生的效果。群體免疫的獲得方式,通常是在自然人群中保持較高疫苗接種率。
  • 這個發達國家首都,下個月就「群體免疫」了?
    瑞典駐美國大使:最早下個月我們在首都斯德哥爾摩就能實現「群體免疫」。全球首個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家將是瑞典?瑞典駐美國大使奧洛普斯多特26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宣稱,斯德哥爾摩已有30%的人達到「免疫」,5月就可以實現「群體免疫」。此前一天世衛組織剛宣布沒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治癒者可「免疫」,瑞典人真的能實現「群體免疫」嗎?
  • 東京日新增感染人數大幅回落,日本式「群體免疫」終於見到曙光?
    自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家派屈克·瓦倫斯爵士在BBC上接受採訪時,提出了「群體免疫」的概念。多方媒體在還沒有搞清楚什麼叫做群體免疫時,就開始閉著眼睛歪曲成「英國放棄抗疫,任由40萬國民死亡」、「英國政府的無能才會出此下策」……逼得英國衛生大臣連忙出來闢謠,說這項計劃並不是目標或者政策,而僅僅只是一種科學概念。可憐的英國政府就這樣被戴上了「無能」的帽子,但是科學家口中的「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意思?
  • 世衛組織謹慎「認可」瑞典群體免疫模式,群體免疫可行嗎?
    但是新冠病毒可以作用於我們的免疫系統,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愛滋病。還有現在很多新冠病毒患者被「治癒」,但這種病毒一旦出現併發症,有沒有復發的可能?是否對人體造成永久性傷害?等還在驗證中。換一種說法如果我們本身身體素質很好,那麼新冠病毒對我們沒有啥殺傷力,但如果我們本身身體不夠健康,有高血壓、心衰腦梗等疾病,那我們就危險了。這也是新冠病毒的死者老人居多的情況的原因。
  • 英國提出的「群體免疫」靠譜嗎?病毒多久會感染整個歐洲?
    英國首席科學家派屈克也說:也許新冠肺炎會感染英國60%的人口,才能讓英國人獲得群體免疫。那麼,群體免疫究竟是什麼?英國的這種措施能奏效嗎?點開李永樂老師的科普視頻,和小會君一起了解下 01 基本傳染數R0 在流行病學中,有各種各樣的數學模型來解釋病毒的傳播。為了讓大家理解群體免疫,我們首先來講講最簡單的病毒傳播模型。這涉及到基本傳染數R0和世代間隔T兩個概念。
  • 這個國家或將現首個群體免疫地區
    鍾南山:群體免疫是最消極的做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在4月12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待疫情最為消極的做法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時人類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任由病毒感染,感染後活下來的人自然獲得抗體。現在再用這種方法應對新冠病毒我不贊同。在過去一百多年裡,人類取得很大進步,有很多辦法預防,不需要再用自然免疫、群體免疫。
  • 堅持群體免疫政策,瑞典現在怎麼樣了?
    疫情下,瑞典民眾享受好天氣/英國《衛報》這是瑞典堅持群體免疫政策的景象。堅持不封國的瑞典,目前無法對大多數人群進行檢測。自3月12日起,瑞典宣布對輕症和疑似患者不再檢測,只檢測已收治入院的患者或危險群體患者。截至4月27日,瑞典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8649例,死亡2194例。
  • 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孟買實現群體免疫,貧民窟超半數人產生抗體
    真沒有想到西方都沒有做到的"群體免疫",印度人竟然做到了,成為了全球第一!一個普通的平民窟中竟然超半數的人都產生了抗體。新冠"群體免疫"這個概念,最早是英國人提出的,就通過讓60%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從而建立"群體免疫"的抗疫策略。當時英國所謂的"群體免疫"在國際社會引發了廣泛熱議,紛紛認為這是英國政府不作為,給自己找理由而已。
  • 「群體免疫」爭議背後:還原英國抗疫邏輯
    「群體免疫「的核心主張是如果絕大多數人(60%)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那麼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過分抑制可能會在之後造成疫情反彈。反對者認為,新冠病毒的很多特性還不知道,究竟感染多少病毒才產生免疫力,免疫力獲得後能維持多久都是未知數,風險太大4. 英國之所以會給我們一种放任自流、聽天由命的感覺,是因為英國是由簡單樸素個人主義主導的。
  • 科學顧問竭力遊說群體免疫
    川普政府科學顧問四處遊說「群體免疫」,讓人們迅速感染新冠!美國政治家網站今天曝光了內部郵件,內容令人瞠目結舌。嬰兒、孩子、青少年、年輕人、沒有其它病症的中年人,他們的風險微乎其微,我們利用他們來建立群體免疫,我們想讓他們感染新冠。
  • 福奇再提美國群體免疫,但這次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
    說起群體免疫,很多網友都不陌生,它的英文是herd immunity,意思是群體對傳染病產生的抵抗力,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人或動物感染了病毒產生了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美國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此前曾多次警告,群體免疫是無稽之談,如果美國允許新冠病毒不受控制地傳播,試圖實現所謂的群體免疫,那麼「死亡數字將是巨大的。」
  • 「深度」拿公眾安危「玩輪盤賭」的群體免疫,在歐美還有多少信徒?
    【環球時報記者 紀雙城 陳雪霏 張蕾 李司坤 張松】「用群體免疫來阻止新冠肺炎疫情是『不道德的』」「採取群體免疫這種做法被證實是不可行的」「與群體免疫相比,疫苗才是安全得多的辦法」。連日來,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還是各國主流防疫專家,都對群體免疫的說法進行了全新的批駁。
  • 第一個實行「群體免疫」的瑞典怎麼樣了呢?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瑞典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公開實行群體免疫的國家「真香」了?疫情在歐洲爆發之初,其他國家還在爭議究竟要不要帶口罩時,瑞典這個小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公開群體免疫的國家。
  • 何時群體免疫?
    林賽屬於美國「醫療工作者和養老院住戶」優先接種的群體範圍,而她牙買加裔的身份和紐約在今年三四月曾是美國疫情中心等因素也極具象徵意義。全球什麼時候可以達到群體免疫?毫無疑問,只有當整個社會獲得針對新冠病毒的足夠保護之後,生活才會恢復正常。至於公眾何時可以大規模接種疫苗,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曾明確表示英國至少要等到明年;負責美國疫苗分發的該國陸軍裝備司令部司令佩納(Gustave Perna)則透露,可能要到明年4月,美國人才能普遍接種新冠疫苗。
  • 研究剛稱巴西馬瑙斯市或已「群體免疫」,該地疫情出現反彈
    研究剛稱巴西馬瑙斯市或已「群體免疫」,該地疫情出現反彈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郭佳伊 2020-09-2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