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塘濱江公園治理提升後效果圖。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供圖
二塘濱江公園治理提升後夜景效果圖。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供圖
人民網重慶12月25日電(胡虹) 在明清時期,重慶到成都要從江北城旁邊的溉瀾溪出發,到成都有72個塘,「二塘」就其中第二個驛站。25日,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公布了「兩江四岸」中二塘濱江公園治理提升方案。
方案將深挖「二塘」作為江州古道川渝第二驛的文化脈絡,以生態水岸、江灘記憶為設計出發點,打造集市民運動休閒、觀景打卡、集會交流、親子科普等功能於一體的濱水公園,再現人與江岸和諧共生的自然狀態。
據介紹,二塘濱江公園位於長江南岸,起點始於蚧螞石(南岸區與巴南區交界處),止於南濱西路(重慶市警備區大門處),全長1.13公裡,治理提升面積約19.7公頃。
「場地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沿江界面生硬,且缺乏綠化景觀和護岸美化,沿線景觀效果較差;城市與濱水空間缺乏有效的步行系統連接,親水江灘的可達性較差;場地功能單一,使用體驗較差;景觀特色缺失。」重慶市南濱路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徐勝說。
項目設計方、重慶市水利院聯合體主任設計師關浩博表示,針對二塘濱江公園存在的問題,其改造升級將圍繞「四帶」的目標定位,並緊密結合場地現狀條件進行升級和改造,充分發揮二塘濱江公園的景觀功能和社會效益。
關浩博說,方案結合場地分級的高差不同,優選主題樹種,增加沿線1.1公裡多層擋牆護岸的垂直綠化,打造山清水秀生態帶。同時構建場地內立體慢行系統,並優化與濱江路和相鄰地塊的交通串聯。
利用現有濱江帶與江岸灘地的近30米落差,全線構建連續的不同標高的自行車道和健身步道,除增加梯步加強豎向聯繫外,還設置6處斜坡坡道及3處螺旋坡道連接上下場地,保證自行車道和健身步道的舒適連通,並利用防洪堤岸形成的地下空間形成公共停車區域,打造便捷共享遊憩帶。
此外,利用濱江路上蓋空間,擴寬現有綠地,打造以江灘記憶為主題的市民休閒廣場,以及層次豐富的臨江觀景平臺和活動空間,體現歷史記憶和現代風貌的交融。
新增兩處公共服務配套建築,優化現有人工化的直線堤岸形象,結合江水石岸的元素,打造富有韻律的多層臺地廣場,並形成高低錯落、多重視角的觀景空間,與九龍外灘互為對景,形成整體形象,打造立體城市景觀帶。
(責編:胡虹、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