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成為繼保定之後的又一出臺「十年限售」的城市,究竟是這個昔日的「小漁村」之前房價被嚴重低估,還是該城市樓市太火爆?
繼河北省保定市出臺最嚴限售措施後,廣東省珠海市也在嘗試「十年限售」的土拍模式。
與保定相比,珠海市「十年限售」的情況有幾個特點:
第一:數量多。目前所知保定執行所謂「十年限售」的地塊只有一宗土地。而珠海方面前前後後有三宗。最早的兩宗土地是5月2日,最近的一宗是5月17日。
第二:類型多樣。保定方面十年限購的土地用途主要是居住用途,而珠海方面則既有居住用途也有商業用途。
截至5月24日,珠海市國土資源局共掛牌出讓15幅地塊,其中3幅住宅地塊給出「十年限售」的規定。按照地塊的出讓公告,三幅住宅地塊除了限定十年內不得轉讓以外,還把購買人的購買範圍進行了詳盡的限定。三塊地塊的出讓公告皆要求,需用於企業員工生活配套項目建設,項目所建住宅僅限銷售給珠海高欄港經濟區轄區範圍內註冊的工業企業員工,員工所取得住宅自核發《不動產權證》之日起10年後方可轉讓。
除了住宅地塊,商業地塊亦要求嚴苛。
珠海市國土資源局官網上顯示,多幅出讓的商業用地也在出讓要求中給出諸多限制,包括要求競得企業自持10年內不得抵押、轉讓及銷售。
舉例而言,國土儲2017-23號地塊的規劃用途為商務、商業。該地塊要求競得者自項目竣工驗收之日起10年內不得抵押、轉讓及銷售。同時對地塊項目的稅收貢獻等也有要求,一旦考核不達標還需每年向珠海保稅區管委會支付上百萬元的違約金。
這樣的限售政策是以往的調控政策中不曾有過的。顯然,「十年限售」一方面讓開發商的持有成本日益增加,而這個強烈的信號所產生的餘波很可能會讓開發商在拿地的時候心有餘悸,讓土地拍賣市場——這一住房初始市場像購房市場一樣逐漸冷卻下來;另一方面,可看出政府調控的決心,讓房子的居住功能成為房地產的唯一功能,強調房子是「拿來住的」,而不是「拿來炒的」,同時,也將實力不強的小型開發商擠出市場。
保定、珠海相繼出現的「十年限售」不僅讓人產生疑惑,且不論這樣的調控政策今後是否會在全國鋪開,或是否將成為調控的一種常態,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珠海這樣僅擁有165萬常住人口的三線城市,樓市究竟有多火熱,需要用「十年限售」的狠招來平息樓市?
一直以來房地產的調控政策都要嚴於同級別的二三線城市。從2011年開始持續限購5年, 2016年4月放開限購後房價瘋漲,投資需求不斷湧入,無奈,10月又重啟「限購、限貸、限價」的政策,如今將10年內限售納入調控範疇,這個曾經的「小漁村」樓市調控的強硬態度可見一斑。
「2016年珠海房價漲的太厲害了,從去年到現在,樓房均價幾乎翻了一倍。」一位在珠海樓市混跡十餘年的資深地產策劃劉洋(化名)說。
「以金灣區的中海左岸嵐庭項目為例,2016年4月的開盤價格是13000元/平方米起,而到了2017年1月,漲到了24000元/平方米,4月由於限購升級政策該項目回落至21000元/平方米。並且開盤當月就銷售了519套,成為當月的樓冠。」
據珠海市統計局的數據,珠海住宅的銷售均價由2016年1月份的14732元/平方米漲到2017年3月份的22580元/平方米,上漲幅度為53%。而據百城房價指數顯示,2016年8月,珠海住宅均價為17922元/平方米,環比上漲6.40%,漲幅居全國第二。
「過去幾年,珠海的房地產市場一直被打壓,房價嚴重被低估。」一位地產從業人員說。「2016年4月放開限購之後,大量投資需求湧入,使房價在短期內翻番。」
2015年和2016年,一線城市的房價連續上漲兩輪,一般經濟實力的投資者很難再有投機炒房的操作空間,他們將目光投向二三線城市。珠海作為休閒度假城市,不僅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優美,近兩年頻繁的政策性利好也源源不斷。
珠海橫琴自貿區與澳門一河之隔,被國家層面定位為休閒旅遊健康、商務金融服務、文化科教和高新技術產業相結合的國際示範區,深度融合粵港澳。而於今年年底開通的港珠澳大橋更是將珠海到香港的車程從目前的3小時縮短為半小時,進一步將粵港澳聯繫為一體。
今年兩會期間,「粵港澳灣區」概念被提到國家層面,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瞄準「世界級」格局。珠海作為灣區粵港澳9大核心城市中的一員,又是一個重大機遇。
抑制炒作,一直是房地產調控的終極目標。對於近兩年注入太多政策利好的珠海樓市而言,打壓政策一直唱主旋律,而珠海版的「十年限售」政策雖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規定該限售地塊的購房人需是企業員工生活配套項目的建設,但也能從中看出珠海樓市已經成為吸引投資資金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