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總是一個人出發往陌生的旅途,朋友同事們總湊不上同行時間。然而,實際每段旅途上,我都沒有孤單過,總會遇到不同的人一起結伴相行,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去藍毗尼亦如此。
藍毗尼Lumpini,梵語可愛之意。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光聽到這個,明白了吧,為啥名聲會這麼響亮都大有來頭的,所以是佛教的主要聖地之一。地理位置在今尼泊爾境內西南處。離印度僅距30公裡,在魯潘德希縣境內,距加德滿都360公裡。為尼泊爾政府保護的文化遺址。2500多年前,即公元前563年5月,懷孕的摩耶夫人想回娘家迦毗羅衛國(也叫天臂國)生子,去往的路上,在藍毗尼娑羅雙樹下生下釋迦牟尼佛。
晨光中摩耶夫人廟(佛祖出生之地)
藍毗尼園裡釋迦牟尼出生像,對著不遠處有一束聖火永燃
據北傳佛教推斷,釋迦牟尼誕生於公元前565年,去世於公元前485年,約與中國的孔子同時。
叨一下聖地歷史!
這是一個神聖的地方,卻因政治宗教鬥爭等等原因,在歷史變遷的洪流中荒蕪了兩千年,不要說印度或尼泊爾忘記了它,就連當地人都忘記了它的所在。近代若不是用圍牆圈起一片大園林作佛教聖園保護,恐怕伊斯蘭教寺院也建進來了,即使現在你去聖園,仍能聽到圍牆外的伊斯蘭教寺院用擴音喇叭的誦經聲在響。而100年前能準確考證這裡是佛祖出生地,全靠我無比崇拜的「偉大背包客」——玄奘法師,他的《大唐西域記》發揮了重要的貢獻!
公元403年,也就是佛祖涅槃後800多年,距今1500多年前,曾有中國高僧晉代法顯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蔥嶺,經印度來到藍毗尼,成為訪尼外國人士中有真實記載的第一人。法顯在藍毗尼曾見過佛陀誕生處的無憂樹和摩耶夫人沐浴過的水池,但他沒有提及阿育王石柱。當時的藍毗尼周圍也多是荒地,根據《法顯傳》云:「迦維羅衛國大空荒,人民希疏,道路怖畏,白象獅子,不可妄行。」,也就是說那時已經荒涼到野象獅子出沒,普通人們還敢去嗎?
兩百年後,我崇拜的偶像來了——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到印度瞻禮取經,636年來到藍毗尼聖地。他當時在藍毗尼見過無憂樹和摩耶夫人沐浴過的水池,更重要的是他還見過阿育王石柱以及石柱上所刻文字,只是石柱的頂部斷了一部分。《大唐西域記》第六卷有記載,大家可以網上查詳細記載。
玄奘法師雖然記載了藍毗尼,但藍毗尼還是由於國家政治與宗教紛亂爭鬥等原因,繼續埋在荒涼中1200年無人重視、無人問津!
直到1896年,尼泊爾西部城鎮官員Khadga Sumsher和著名考古學者A.Feuhrer博士發現了藍毗尼的阿育王石柱。他們根據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的所載,並經多次勘查發掘,證實了藍毗尼園的地點,從此荒廢千年的藍毗尼園又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1899年,印度考古學家P.C.Mukherji對藍毗尼作了進一步的考古和發掘,又發現了不少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時期的遺物。在藍毗尼園內有摩耶夫人廟,廟內有釋迦太子誕生浮雕,人物輪廓尚可辨認,但有的地方亦被毀壞。我們現在進去能朝拜到這塊釋迦太子誕生浮雕。但是在廟內也有印度教的神像,多麼的和諧共處啊!
人們排隊頂禮摩耶夫人(因為摩耶夫人廟內不給拍照,借用網上的圖片)
摩耶夫人廟的建築遺址
1970年,尼泊爾王國政府正式開始對藍毗尼的開發,並同時成立了藍毗尼開發委員會。後來更名為藍毗尼開發基金委員會。
1976年,第四屆世界佛教和平大會將1979年定為藍毗尼年。
1998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二十一屆大會在藍毗尼召開。
2000年,中國在藍毗尼建造的中華寺隆重舉行寺院落成、佛像開光、方丈升座慶典。
聖園門票好像是200盧比,有效期好像是7天。進入聖園,一座白色方型兩層建築就是摩訶摩耶夫人廟,這就是確切的佛祖出生地點了。建築莊嚴典雅。
在摩耶夫人廟室內,嚴禁拍照。我們能朝拜到遺留下來的釋迦太子誕生浮雕。慚愧如我雖然十幾歲開始接觸佛教,總覺得佛祖神奇得很遙遠,當我頂禮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出生的浮雕,直到這一刻,我才真正開始認知釋迦牟尼佛不是神話,不是傳說,不是遙不可及,而是真真實實、活生生的跟我們一樣,曾作為一個人類的存在、到過這個世間,從這裡才真正開始感覺到他有一種「如父」般觸動著我的內心!
廟外面南是一長方形水池,此池乃摩耶夫人沐浴之地,裡面有放生的魚和龜。
四方聖池
池邊原長著娑羅雙樹,法顯法師著作中曾有記載,唐玄奘來此取經時已經"枯悴"。現今池邊是一棵大菩提樹,相傳是斯裡蘭卡公主從印度金剛座菩提樹取枝而栽。現在每天有後人守護這棵樹,每天樹下供香,遊客可隨喜上香。樹下有大小乘修行人靜坐修行,外道印度教的也有,等著遊客供養的大多是印度教的。後來有一次殊勝因緣,一位老師父送我一小截這棵菩提樹的樹根,至今供在家中佛堂。
廟北聳立著一根著名的阿育王石柱,上面刻著「佛祖誕生之處」的銘文。阿育王石柱是189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在此後多次的勘查發掘中,又發現了不少孔雀王朝、貴霜王朝、笈多王朝時期的遺物。
引用杜娘信息: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地是後人朝聖的地方。印度君主阿育王就是朝聖者之一,他是虔誠的佛教信徒,不僅下令免除了佛祖誕生地附近的所有苛捐雜稅,佛教書上還記載阿育王在佛祖誕生的確切地點上立了一塊石碑作為標記,並以示紀念。考古學家才在一個七層磚壘起的平臺上發現了該紀念石,它埋在神殿舊址下面5米處,1993年在掘進開路時被毀壞。阿育王還於公元前250年在此立下一個紀念自己的石柱,阿育王石柱柱高6米,有一半埋在地下。在摩耶夫人廟的正北,是著名的阿育王石碑。碑是圓柱形,是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來此朝拜時所建,刻在碑上的文字確鑿無疑地證明了藍毗尼是佛祖降生之地。阿育王石碑也因此成為藍毗尼最重要的歷史文物。廟南有後人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內有釋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的牆壁上繪有反映釋迦牟尼生平的五彩繽紛的壁畫。此外,藍毗尼還建有文物館和馬享德拉紀念碑等。
摩耶夫人廟左邊是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石柱(照片又不正了,公眾號平臺功能缺陷的錯,澄清一下)
摩耶夫人廟周邊以前寺廟遺址
遺址
這裡屬熱帶氣候,我從ABC高寒地方來到這裡,時正2月,我卻已經感受到夏天溫度穿著短袖,據說這裡夏天最高氣溫可達50攝氏度左右。沒幾天我就要經歷最冷與最熱,衣服行李真不好帶哇!
在佛祖出生地方,雖然我不知道描述得很美的當時藍毗尼花園到底有多美,但我真真實實看到了大自然中如仙境般美麗的藍毗尼早晨!
一組藍毗尼仙境,手機拍的,懶人不P圖:
早晨河面氳氤飄渺
這條河一邊是大乘寺院,另一邊小乘寺院
晨霧中赤腳去拜聖園的妙雲師父
藍毗尼園的日出
連日出都很有仙味,我喜歡!
飄渺如仙
藍毗尼園的仙鶴
藍毗尼園的流浪狗很多,討吃的時候很纏人,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