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城小區居民樓大部分房間修繕完畢,業主帶著自己的愛犬回遷入住。
海港城小區內工人正在清除綠地內的雜草。
6月30日,天津濱海新區爆炸後的第323天,海港城小區居民樓高層有燈亮了。
這是距離爆炸點最近的小區。2015年8月12日深夜,500米外的衝擊波,瞬間擊穿小區靠北樓房的窗戶。玻璃碎片釘入臥室內牆,也打亂了海港城3200多戶業主的生活。
撕裂生活的「夜奔」
時近一年,業主李晴仍沒能忘記那個夜晚。去年8月12日23時30分左右,李晴穿著格子睡衣,洗漱完剛躺下,「老公突然從床上彈起來,說地震了」。
窗外天空通紅,李晴夫妻倆起身往衛生間走。突然「砰」的一聲,爆炸了。
16號樓開始晃動,她被丈夫撲倒護在身下,「衝擊波穿透身體的感覺現在都記得,第一反應是要逃,不逃就死」。
闖出屋門,電梯轎廂已經傾斜,臺階上到處都是窗框和玻璃碎碴。玩命狂奔下樓的途中,李晴大腿被劃傷。
海港城小區的空地上已經聚集了不少衣不蔽體的居民,倉皇出逃,有的甚至光著腳。
業主吳強逃出34號樓,就站在小區空地上。他供職於濱海新區的一家民營企業,2014年年底剛買下海港城的房子,當時每平方米一萬出頭。
在異鄉獨自打拼數年,他把老婆孩子從老家河南接來,「這裡有配套的小學和中學」。他準備在這裡「踏實安個家」。
34號樓在海港城相對靠南的位置,距離爆炸點較遠。衝擊波擊碎了吳強家中大部分的玻璃,把木質房門砸成兩段。
他安頓好家人,天亮回去拿齊了證件,把妻女送回了老家,自己住進了單位的辦公室。他尋思,房子還能住,最後沒同意1.3倍房價回購。
觸底重生
住了單位半年多,吳強決定搬回海港城,和他作出同樣決定的業主約有200戶。這期間,吳強領了3個月2000元安置費。後來每個月補貼2700元,「給租房用的,發到6月底」。
6月30日,海港城小區內,有工人頭戴黃色的安全帽,正在用橡皮錘敲實地磚。
附近居民樓牆體已經看不出當初牆磚脫落的痕跡。新栽植的樹苗抽芽展葉,網球場、健身器械漆色嶄新,小區南門外,受爆炸影響的商鋪部分也已開始修繕,雖然室內仍然一片狼藉。
海港城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小區業主已經可以拿鑰匙登記入住了。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聯合出具證明文件,確認房屋維修工程竣工。
小區業主張麗說,自己願意回來的原因,是「在這裡美好的記憶太多」,捨不得被回購。
懷孕期間,因爆炸張麗和家人先後搬了6次家。連續奔波讓她更渴望得到「家的安全感」。和家人商量後,她決定把房子重新裝修一下,「現在還在晾味,不會馬上入住」。
這種做法和大多數選擇回購的海港城原業主觀點割裂,後者不願意為了房款16%的修繕費,再回到這裡。
一名業主說,自己一回到小區,就會想起那個恐怖的夜晚,「中間回去了一次,腿都發抖,整夜睡不著」。
剛剛搬進小區的李晴承認被恐懼困擾。她說,家帶給人的應該是安全感,但現在附近高速上的胎噪聲,總是讓她回想起爆炸那天晚上,「聽完很焦慮,不止我,現在很多人聽到打雷的聲音都害怕」。
吳強搬家不費事兒:「家具沒怎麼壞,主要是玻璃,也修了,水電寬帶都恢復了,燃氣馬上就會通。」現在他一個人住一套房,到了晚上,這棟30多層的樓,只有兩層窗戶透出燈光。
海港城附近的小學和幼兒園也已經基本修繕完畢。6月29日晚,附近的小學正在粉刷操場。工人介紹,這個小學可能9月份會開學。
站在小區高樓上向北眺望,再遠一點,天津港消防中隊四大隊和躍進路派出所都沒有了。爆炸產生的百米深坑還在,剛下過雨,積滿了水。根據規劃,這裡未來可能會建成「海港生態公園」。
業主都說,「出了一次事,應該不會再有事情了」。
吳強希望,今年開學前,能夠把家人都接回來。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林斐然 實習生 王曉琳 漆秋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