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大竹海景區農旅融合實現1+1>2

2020-12-25 湘湘愛旅行

背靠萬畝竹林資源,浙東大竹海景區戰略轉型農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王嵐 張昊樺 攝)

浙東大竹海景區農旅融合實現1+1>2

浙東大竹海景區農旅融合實現1+1>2

海曙區委報導組 孫勇

「天雷一聲響,毛筍三尺長。」往年四月春筍季,是浙東大竹海景區最為熱鬧的時候。來自寧波及上海、江蘇等地區的遊客在景區踏青、嘗鮮,還能動手參與挖筍。但是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遊客量僅為去年同期的兩成。寧波大竹海農業開發公司負責人汪宏良說:「再靠門票和園內遊樂設施二次消費收入顯然行不通了,必須開發新的增長點。」

浙東大竹海景區位於有「中國竹筍之鄉」之稱的橫街鎮大雷村,當地5萬畝竹山孕育的春筍味道鮮美,以「黃泥拱」雅號著稱。疫情下,汪宏良的選擇是發揮當地林業優勢開發林下經濟,使一產和三產融合,實現1+1>2的效果。

疫情發生後,海曙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吳永華找到汪宏良,建議他結合當地竹林特色,大膽嘗試林下種植菌菇及藥材,當全村農業轉型帶頭人。吳永華的建議與汪宏良發展農旅融合項目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海曙區農業農村局指導和支持下,汪宏良完成了110餘畝林下種植,經濟作物主要有竹蓀、黃精、白芷、重樓等藥材。

汪宏良說,今年他種了12畝竹蓀,計劃配合遊客採摘,推出鮮竹蓀菜品,銷售鮮和幹的竹蓀等,為農戶「探路」。「這裡的生長環境堪比野生,對未來收益我很有信心。」汪宏良說。

林下經濟還豐富了旅遊產品。「我們面向單位客戶推出的『認領』項目,一年收取管理費1萬元,認領單位可隨時來景區休閒採摘。」汪宏良說,目前,已經有3家單位認領了10多畝園地。

未來營收可期,景區當下收入「活水」從何而來?

藉助景區微信公眾號裡的「商城」雲平臺,以及員工網上「帶貨」,大雷村特色食品烏米飯、灰汁團、瓦片雞等賣出了不俗業績。「銷售好時一天有6000多元營業額,有點出乎意料。」汪宏良笑稱。

針對大雷村賣筍難實際情況,今年汪宏良還將推出筍罐頭產品。「這種製作手藝可以讓毛筍保持新鮮口感12個月。」汪宏良透露,他們已生產了3萬多瓶筍罐頭,就等筍季過後供應市場。

浙東大竹海景區,沒有名山大川、沒有文化古蹟,背靠幾萬畝竹林及辛勤勞作的農民,才是旅遊產業發展最大資源與優勢。

事實上,旅遊景區興盛與鄉村振興、農民增收早已成為命運共同體。疫情下,遊客銳減,不僅旅遊產業亟鬚生產自救,依靠傳統低效益農業的農民也面臨轉型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與旅遊業的融合是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路徑,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成為當務之急。

旅遊與林下經濟有機結合,被譽為生態型的「黃金產業」。但林改需要技術和投入,有一定風險,特別需要帶頭人率先示範。

疫情將旅遊開發企業推向臺前,成為推動林下經濟的「生力軍」。藉助網際網路經濟,我們相信,農旅融合文章必將越做越深,在一產與三產融合中實現1+1>2的效果。

【來源:寧波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浙東大竹海打造浪漫竹海賞花節
    寧波浙東大竹海景區於9月28日-12月15日推出了「首屆浪漫竹海賞花節」,帶遊客探秘浙東大竹海百花谷。  百花谷作為浙東大竹海2013年全新打造的賞花基地,內有五彩繽紛的百花叢、幽靜迷人的夢幻長廊、層層依偎的花海梯田和浪漫的夢之緣薰衣草園。  百花谷總佔地面積40餘畝,全年共有104種不同類型的花供遊客觀賞。
  • 浙東大竹海「聖誕狂歡周」啟動
    一年一度的聖誕來臨之際,浙東大竹海景區特別推出
  • 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竹林集中地,就在浙江寧波的浙東大竹海景區
    此次分享的主題是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橫街鎮大雷村的浙東大竹海景區,它也是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竹林集中地。竹子自古以來就是高潔的象徵,也被認為是不屈不撓和堅韌不拔的代表,很久以前就被古代的文人墨客所喜愛。
  • 秭歸泗溪村 農旅融合慶豐收
    11月24日,秭歸縣茅坪鎮泗溪村內的三峽竹海風景區與當地50戶居民聯手,開展農旅融合豐收節活動,為當地居民找到就地生財之道。據介紹,三峽竹海進行4A級景區升級改造後,在景區內建成了50個農副產品門店讓當地村民經營,還將農產品就地加工成旅遊快銷品,解決了當地居民就業問題。
  • 中國旅遊勝地之一的浙東大竹海漂流
    旅遊和旅行的最大區別在於:旅遊僅僅是用雙腳與眼晴,而旅行還要帶上靈魂和夢想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835字,閱讀約2分鐘浙東大竹海漂流全長2.3公裡,落差40米。總漂流時間約1小時。景區位於「竹筍之鄉」橫街鎮,擁有5萬畝竹海。
  • 這是春天才有的鮮味,浙東大竹海的「黃泥拱」就要破土,來挖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唐旭鋒 通訊員 張昊樺 徐璐瓊又到春筍上市的黃金時節,近日,寧波海曙區橫街鎮大雷村的春筍在筍農們的鋤頭下紛紛破土而出。預計一周後可大面積上市,產量將達280萬斤。要挖到春筍還得靠「老師傅」出馬。
  • 逛「大竹海」,吃「黃泥拱」去浙東海曙橫街吃筍最好的季節到了
    境內有鳳凰谷、四明山居、浙東大竹海、紅色古道、橫街革命史跡陳列館等景點。綠色竹鄉,文旅桃源。橫街境內有竹林5.32萬畝,是全國單片竹林面積最大的鄉鎮,被稱為「中國竹筍之鄉」。橫街四季產筍,筍年產量可達1.2萬噸,街角院落隨處可見的曬筍,手工編織的竹製品,令人驚豔不已。其中「黃泥拱筍」筍體深埋在黃泥之下,在將出未出之時,泥土被拱出一個小包,故而得名,是橫街竹筍中的精品。
  • 【浙東大竹海】39.9元起搶夏日1大1小親子套票,含極速滑道,超長有效期!吸氧、清肺好去處,快來開啟養生之旅~
    小夏日套票(含景區門票+1.2公裡急速滑道+水上項目+衝關我最棒+斯巴魯勇士)1小指1.5m(不含)以下,1.2m(不含)以下只免景區門票,1位成人僅可攜帶1名免票兒童營業時間:9:00-16:00地址:寧波海曙區橫街鎮大雷村浙東大竹海景區1、購票限制:每個手機號限購5張。
  • 傳統農業鄉鎮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隨著人們對旅遊的消費觀念逐步多元化、個性化,農業良好的景觀生態價值、休閒遊憩空間,為農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市場需求的動力引擎。因此,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將農業產業鏈某一環節賦予旅遊功能,實現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有利於新業態形成,提升農業產業價值,促進傳統農業鄉鎮經濟增長。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池州市東至縣:交通旅遊融合發展實現「1+1>2」效果--安徽頻道...
    該縣以此為契機,規劃建設沿堯渡河兩岸(一級公路)縣城至東流入江口的觀光綠道,以堯渡河綠道串聯堯渡公園、大曆山景區、小七裡湖、東流老街、陶公祠等景區景點和歷史古蹟,綠道內設供行人和騎行者進入的景觀遊憩線路,打造「快進慢遊」交通旅遊新模式。 堯東一級公路修建帶動沿線旅遊景點開發,是該縣近年來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 浙東大竹海木板路面突然塌陷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昨天下午,市民張先生致電本報87777777熱線說:「周日在浙東大竹海玩,看到前方一塊木地板地面突然塌陷,變成1米多深的大坑,十幾個家長和孩子掉了進去。」情況究竟如何?記者昨日進行了採訪。    擁堵路面突然發生塌陷    記者了解到,上周日,一家幼兒園組織集體春遊活動,一大早,小朋友和家長、老師共70多人到達浙東大竹海,他們先按計劃玩了幾個項目。下午2點半,大家準備轉移到景區另一個項目遊玩。一人行道過事發路段時,非常擁堵。隨著「嘭」一聲巨響,路面地板突然斷裂塌陷,十幾個大人和孩子掉進了1米多深的大坑。「當時大家都嚇懵了,孩子們嚇得直哭。
  • 文旅+農旅,鐘山探索融合發展之路
    「十三五」以來,鐘山縣以「靈秀鐘山 水墨畫廊」為全域旅遊發展定位,通過龍頭企業推動產業融合、提升城鄉環境檔次、加快文旅項目建設等舉措,爭創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文旅融合發展為當地群眾奏響了小康曲。現在,中共廣西省工委紀念園景區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靈丘:農旅融合拓展脫貧攻堅路徑
    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5萬元。車河村級有機農業扶貧模式登上中國扶貧國際論壇,入選中外減貧案例庫及在線分享平臺。一條旅遊帶:綠色唐河峽谷如果說車河有機社區是一個農旅融合的點,放眼唐河大峽谷就會看到一條農旅融合的經濟帶。
  • 美麗鄉村丨宣恩:農旅融合讓鄉村變景區
    每到節假日,沙道溝鎮的一個個鄉村旅遊景點便迎來大批州內外遊客,這是沙道溝鎮農旅融合發展帶來的成效。」二臺坪村跑馬場二臺坪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當地村民多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今年5月,宣恩縣佳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沙道溝鎮政府籤訂木籠寨田園綜合體項目開發協議,計劃投資1.08億元,分三期建設民宿、農耕博物館、農副產品交易區、四季果園、溫泉度假村等項目。建成後,當地村民既可獲得土地流轉收益,又能就近就業獲取勞務收入。
  • 沐川:建農旅融合產業園 創生態康養旅居地
    近年來,沐川縣積極融入樂山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建設,堅持園區變景區建設理念,依託現代農業園區,加快農旅融合,著力打造農旅融合觀光園、體驗園,加快建設中國西南生態康養旅居地。據悉,總投資1.22億元的沐川縣沐溪河流域富硒茶現代農旅融合產業園項目,核心示範區佔地3萬畝,建設內容包括茶葉基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品牌建設和產品加工,項目於今年3月開工,分兩期建設,預計2021年底建成。「土地整理、地力培肥、水渠、水溝、提灌站、產業路等工程已基本完成。」項目施工方負責人許高明告訴筆者,目前,一期工程中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接近尾聲。
  • 大石頭河南村農旅融合實現「雙豐收」
    大石頭河南村農旅融合實現「雙豐收」 2020-06-28 1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巫溪:農旅融合發展 紅池壩鎮變身氣候養生地
    人民網重慶4月2日電 「這個房間才298元,最大的套房,環境很好!」近日,在重慶市巫溪縣紅池壩鎮茶山村雲中客棧,龍大姐一邊整理客房,一邊推薦著自家民宿。紅池壩鎮地處大山深處,緊臨紅池壩AAAA景區,2019年獲評「重慶氣候養生地」及「網友最想去的十大氣候宜居宜遊鄉鎮」稱號。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便為其中之一,二者有機融合衍生出了新的產業業態,充分增加了各自的附加值,帶來了更多利潤和升值空間,也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產生了巨大的帶動作用。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泰寧:農旅融合 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
    ,以農促旅、以旅強農,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產業持續發展。在景區沿線、旅遊特色村、森林改造互動體驗型旅遊設施、農業觀光園,圍繞優化「三際三園一街一夜遊」文旅康養線路,打造崇際漁旅小鎮、際溪文旅康養小鎮、水際湖濱民宿全面改造完成,開工建設湖濱休閒步道,九龍潭夜遊建成營業;仁壽堡觀光旅遊家庭農場、上青鄉閒趣園家庭農場、開善鄉康慄家庭農場等被列入省級家庭農場,新發展狀元茗舍、閱山水舍、星空民宿等16家中高端特色森林民宿並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