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農旅,鐘山探索融合發展之路

2020-11-16 長壽賀州

返鄉創業的邱家其不僅脫了貧,旅遊旺季的時候每月營業額還有2萬多元。這一切都源於家鄉旅遊事業的發展。

△ 鐘山縣公安鎮大田村舉行百人旗袍秀活動。 廖超文 攝

邱家其是鐘山縣清塘鎮英家村人。這幾年,英家村藉助紅色旅遊資源,將紅色文化與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有機融合,不斷完善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設施,打響了革命老區紅色旅遊品牌。

看著越來越多遊客來村裡玩,2019年底,邱家其就在英家老街開了一家餐飲店,現在他掙的錢一點不比在廣東打工少。

「十三五」以來,鐘山縣以「靈秀鐘山 水墨畫廊」為全域旅遊發展定位,通過龍頭企業推動產業融合、提升城鄉環境檔次、加快文旅項目建設等舉措,爭創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文旅融合發展為當地群眾奏響了小康曲。

現在,中共廣西省工委紀念園景區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共廣西省工委歷史博物館自2016年7月1日在英家村建成並免費向社會開放以來,每年接待前來參觀的黨員幹部群眾20多萬人次。

目前,進駐英家老街的固定商鋪有12家,流動攤點有10個。在英家村,遊客可以盡情享受逛老街、購特產、品美食、看大戲、賞民俗、尋古蹟及體驗紅色文化所帶來的旅遊樂趣。

英家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只是鐘山縣文旅融合發展帶動第三產業快速增長的一個縮影。

隨著旅遊設施不斷完善,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遊泳衝浪、水果採摘、餐飲娛樂、健身養生於一體的紅花峰江生態園人氣越來越旺,生態園自2015年在鐘山縣紅花鎮開園以來,共接待遊客超過20萬人次,輻射帶動紅花鎮鄉村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紅花峰江生態園還先後與鐘山筋骨康養生館等多家公司結成旅遊扶貧產業聯盟,推出「賀美香雞」「生態泥鰍」等品牌美食,以及「鐘山瑤藥」等養生保健項目,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旅遊扶貧產業鏈。

鐘山縣紅花鎮麥嶺村村民莫春鳳在紅花峰江生態園工作4年多,她兒子從部隊退役後,也被聘為生態園遊泳池水上救生員。現在,莫春鳳一家不僅脫了貧,住上了兩層半的小洋樓,還購買了小轎車,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自紅花峰江生態園成立以來,20名員工在生態園長期就業,38戶貧困戶入股。據統計,「十三五」以來,生態園共發放貧困戶入股分紅資金36萬元,支付村民人工及員工工資700多萬元。

楊珍也是紅花鎮鄉村旅遊產業的受益者。2015年,楊珍在紅花街開了一家油茶店,憑藉餐飲店的收入,家裡不僅建起了四層半的小洋樓,還購買了挖掘機、貨車等設備承攬土石方工程。

「有機農夫」鐘山基地也是農旅融合的一個典範。基地依託鐘山百裡水墨畫廊景區優勢,成立「有機農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稻魚共生、智能化水產養殖、水果標準種植、名貴珍稀中草藥種植、休閒觀光農業等有機產業,吸納社員231戶967人。目前,基地順利通過都樂(中國)基地品控認證,產品銷往全球各地。今年以來,基地與歐盟籤訂有機農產品訂單銷售金額達980萬元。

鐘山縣公安鎮大田村則採用「飛地經濟」模式,不僅成立了村民合作社,還建成扶貧車間,發展牛蛙養殖和優質稻、果蔬等特色產業,僅牛蛙養殖一項,今年可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文旅+農旅」,鐘山縣探索融合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目前,鐘山縣建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家、AAA級旅遊景區1家;四星級鄉村旅遊景區6家、三星級鄉村旅遊景區2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家;五星級農家樂3家、三星級農家樂2家;三星級酒店5家、知名連鎖酒店3家;旅行社6家,旅行社網點6家。

前三季度,鐘山縣接待國內遊客173.25萬人次,總消費額19.14億餘元。

記者:賴文藝 通訊員:廖超文 雷華慶

編輯校對:陳灝

審核:黃月新

總監製:唐正軍

相關焦點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來到位於長泰縣巖溪鎮的玫瑰農莊,記者看到,遊客們正在興致勃勃地體驗鮮花壓花技術,一幅美麗的壓花作品在遊客手中慢慢呈現出來。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加快構建農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活動舉辦地通州的葡萄生產正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品種向大粒、無核、帶香氣、色澤飽滿、酸甜適口方向發展;種植由露地向設施栽培發展;銷售由零售、批發向商超、電商等方式發展,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提供了新路徑。 葡萄已經成為農旅融入的「使者」。
  • 泰寧:農旅融合 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發展
    近年來,泰寧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模式,以農促旅、以旅強農,全力推進鄉村旅遊產業持續發展。在景區沿線、旅遊特色村、森林改造互動體驗型旅遊設施、農業觀光園,圍繞優化「三際三園一街一夜遊」文旅康養線路,打造崇際漁旅小鎮、際溪文旅康養小鎮、水際湖濱民宿全面改造完成,開工建設湖濱休閒步道,九龍潭夜遊建成營業;仁壽堡觀光旅遊家庭農場、上青鄉閒趣園家庭農場、開善鄉康慄家庭農場等被列入省級家庭農場,新發展狀元茗舍、閱山水舍、星空民宿等16家中高端特色森林民宿並投入運營。
  • 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武漢6月4日電 題: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記者劉紫凌 俞儉 袁志國  「清明,點瓜豆」「穀雨,進茶園」……湖北鍾祥市客店鎮明燈村的「農時路」,一溜形態各異石頭刻著二十四節氣,遊人一路仿佛讀著一首農事詩。
  • 巫溪:農旅融合發展 紅池壩鎮變身氣候養生地
    近年來,紅池壩鎮堅持實施以「旅為龍頭、農為基礎」的旅遊扶貧戰略,走深走實「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九坪-茶山農旅融合示範片,成功創建「紅池雲鄉」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 傳統農業鄉鎮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既能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新業態形成,又能創造地區經濟新增長點,改變財富聚集方向。本文以農旅融合發展視角對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進行研究,通過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遊發展框架與策略,對農旅融合產業發展重新規劃,可為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提供理論借鑑。
  • 文旅產業如何融合發展?
    ——文化旅遊相關概念及特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是指在推動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方面具有示範、支撐、帶動作用的區域。1、文旅產業融合示範區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具有文化和旅遊產業基礎;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良好;文化和旅遊產業融合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和特色。
  • 四川省汶川縣:農旅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按照「南林北果+綠色工業+全域旅遊(康養)」的總體思路,大力推行農旅融合發展,從多領域、多角度出發,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實現景鎮合一,依託龍溪羌人谷康養旅遊景區的綜合開發,汶川農旅融合發展再上新臺階。
  • 柴達木文旅融合發展高峰論壇舉辦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7月24日,柴達木文旅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舉行,專家學者共聚柴達木,圍繞鄉村旅遊、區域規劃旅遊、大數據助力全域旅遊發展等話題展開交流分享,為海西文旅融合創新發展「建言獻策」參加論壇的專家們分別作了《全域旅遊背景下文旅產業如何融合創新發展》《旅遊大數據助力全域旅遊發展》 《柴達木不僅僅是用來穿越的》等主題演講,演講將理論知識與實操案例緊密結合
  • 農旅融合謀發展——生態農業土地認耕體驗觀光旅遊項目落戶清溪
    4月28日,2020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文旅項目招商籤約儀式舉行,益陽高發投、清溪文旅集團成功籤約「清溪耕心園」生態農業土地認耕體驗觀光旅遊項目。「清溪耕心園」項目以「以農促旅,以旅促農」為宗旨,將重點圍繞種養結合生態農業、農事體驗與觀光鄉村旅遊,科學開發和利用清溪景區現有土地資源,通過引進巨稻、五彩稻、禾花魚等特色種養殖品種,生產中高端原生態農產品,建設集旅遊、觀光、採摘、土地認耕於一體的農旅生態體驗觀光園區,打造清溪農旅特色品牌。本次籤約將拉開清溪農旅融合發展新序幕,是清溪文旅集團打造特色產業的新探索。
  • 建德航頭鎮:農旅融合促振興 基層治理樹品牌
    在建德航頭鎮,各村幹部正通過挖掘本土特色,帶領村民走上農旅融合促發展道路,而人數已超千人的「建德鋒平義警」志願服務隊更是奏響了基層治理樂章。  「農旅融合」激發鄉村新活力。在航頭鎮靈棲村,西紅花產業為壯大當地集體經濟作出不凡貢獻。現今,為了進一步增強鄉村振興動力,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這裡開始探索農旅融合之路。
  • 國慶中秋長假,江蘇文旅交出精彩答卷——文旅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
    文旅融合讓旅遊更有「詩意」,讓文化走向「遠方」。一條條精品線路表明,復甦不是回到疫情之前,而是適應新需求的提質升級。9月17日,第十一屆江蘇省鄉村旅遊節開幕,50條鄉村旅遊精品路線中有不少是熱門「打卡地」:徐州馬莊村原本是採煤塌陷區,通過修復生態、優化環境發展文旅產業,實現資源枯竭到綠色馬莊的蝶變,「馬莊經驗」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溧陽慶豐村藉助色彩斑斕的「1號公路」推出「金色慶豐、藝術田野」農旅項目,從貧困村變為詩意田園「網紅村」、旅遊富民「樣板村」;即將上演的2020百戲(崑山)盛典,是我省與文旅部創新舉辦的戲曲活動
  • 燃龍點鳳農旅:盤點國內外農旅融合成功案例
    農旅融合是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是實現產業融合的新手段。今天,讓點鳳帶您一起走進農旅融合的那些成功典型案例吧~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農業旅遊休閒聚集區。
  • 「文旅融合」提升城市能級 寧波海絲之路文旅博覽會上海推介會今舉行
    主辦方 供圖線上線下聯動辦展根據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今年海絲之路文旅博覽會將延至9月25日—27日舉行,採用線上線下聯動的新型數位化協同辦展形式,線下展覽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線上擬打造 「雲上展廳」,通過搭建直播平臺、引入網紅達人等舉措,探索開闢文旅融合展示銷售新渠道,
  • 「文旅+教育」開啟文旅融合發展新篇章
    為全面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探索「文旅+教育」的發展新模式,推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我縣積極組織開展了民族舞蹈、哈薩克文書法、哈薩克鐵爾麥、繪畫、口才、哈薩克式摔跤、電鋼琴、百人冬不拉、籃球等哈薩克族民俗文化親少年暑期個人興趣培訓班,促進民族非遺文化傳承和青少年教育相結合。
  • 稻田公園為農戶增收助力 探索農旅融合新道路
    日前,內蒙古興安盟的敖包山稻田公園推出一畝良田認購活動,並開發了星空帳篷、稻田小火車、農家樂、火車餐廳、火車帳篷等遊玩項目,大力發展休閒觀光鄉村旅遊經濟,把興安盟的水稻種出了亮麗風景、種出了更高效益。稻田公園不僅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創新發展的致富之路。
  • 大縱湖度假區農旅融合走出綠色小康之路
    12月14日,記者在鹽城市鹽都區採訪時,大縱湖旅遊度假區倪楊村蟹農陳良順介紹說,由於搞農旅融合,村子美了,農家樂和民宿多了,遊客絡繹不絕,他養殖的80畝螃蟹也賣出了好價錢,令他十分開心。據悉,這是大縱湖湖區資源開發公司與倪楊村結對搞村企共建脫貧奔小康的一個縮影。
  • 廣西農墾:農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原標題:廣西農墾:農旅融合激發新動能   在這裡,您可以在桂北風格的院子裡品茗暢談,在果園菜田採摘有機食品,還可以參與橘林騎行、河邊垂釣、田園嬉戲等農業體驗活動
  • 賓陽縣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原標題】賓陽縣做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大文章 強根基 顯特色 樹品牌  每逢節假日、休息日,國內外的遊客會來到賓陽縣體驗別樣的「風光」,這裡不僅有古辣鎮大陸村的巨型稻田藝術畫作、武陵鎮綠留村的百畝香水蓮等景點,還有露圩鎮壯族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陳平鎮名山村的旅遊登山梅花節等特色活動,為遊客奉上農文旅融合的全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