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本報記者 李建芳
核心提示:
今年8月以來,北京發起了新一輪對奧數的聲討,並將這種聲討延伸至全國。北京市教委表示,將在今年秋季出臺推進「小升初」入學的改革辦法。社會對小升初政策調整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自1998年實施初招改革以來,福州公辦初中劃片免試小學、民辦校自主招生的政策已實行多年。然而,隨著民辦校「生源掐尖」越演越烈,不斷擠佔公辦校甚至優質公辦校的拔尖生源,也令公辦校越來越不「淡定」。
今年4月,教育部等部門出臺《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的八條措施》(簡稱「教八條」),直接終結了今年福州公辦校各類特色班的招生。然而,教八條中也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禁止跨區域招生,確保就近上學」、「禁止通過任何考試方式招生」,涉嫌違反這一禁令的民辦校卻毫髮無損,這讓公辦校「頗感不公平」。
一時間,福州小升初變革之聲甚囂塵上,要不要引入電腦派位成為焦點。
現狀
高淘汰率的入學競爭催生「拼孩子」
招生400人,報名人數接近4000人,淘汰率高達90%!這樣殘酷的入學競爭,不是高考也不是中考,而是福州的小升初。
今年,以時代、三牧、華倫為首的三所民辦校招生之火爆,超出了人們的想像。雖然教育局要求民辦校只能通過面試招生,不得採用筆試或變相筆試的方式,但面對動輒上千人的報考人數,「面談招生」顯然不現實,所以,很多民辦校以變相的筆試代替了「面談招生」。
為了讓孩子在這場擇校大戰中脫穎而出,家長們不斷給孩子加壓,奧數、英語、作文培訓輪番上場,擠滿孩子的周末時間。
今年從倉山一所小學畢業的學生家長黃女士告訴記者,為了能夠考上倉山的一所民辦校,她女兒從五年級開始就報了各種培訓班,周末時間都在上培訓班。孩子學得很吃力,父母雖然很心疼,但為了能獲得一張「入學券」,全家人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可是,孩子最終沒能考上這所民辦校,全家人心都涼了,孩子也傷心痛哭。
「讓一個12歲的孩子去參加如此高淘汰率的選拔,我們不是在『拼爹』,而是在『拼孩子』。」黃女士說。
幾所重點民辦校領跑中考升學率
如此火爆的報名,使民辦校擁有了生源的先天優勢。再加上不少民辦校都有著名校扶持的背景,管理較為嚴格,在這種良性循環下,民辦校的中考升學率牢牢地走在所有公辦校前面。
以時代中學為例,自1994年創辦,從1997年開始有學生參加中考,至今已經連續13年蟬聯福州市中考成績第一名。這裡的第一名,包括考取一類校比例、考取「一三附」比例、優秀率等。有著福州一中背景的三牧中學和民辦校後起之秀華倫中學也不甘示弱,兩校以第二、第三的身份交替出現在福州的中考成績榜上。
2011年福州中考,考取一類校、「一三附」比例排名前十的學校,民辦校佔了5所。其中,一類校錄取比例前五名清一色都是民辦校。
重點民辦校領跑中考升學率,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位於倉山區的時代中學,在2012年的新生榜單中,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畢業於鼓樓的小學,其中不乏對口初中為優質公辦校的小學。時代傲人的中考成績,吸引著家長不惜跨江上學。
不堪尖子生源被掐公辦校力主「改革」
每年初一對口生源收上來,鼓樓區一所相對優質的公辦初中校,都要對片內生源進行統計,看看生源流失了多少。「最多的時候一年流失了100多人,今年流失了70多人。」這位校長告訴記者。讓他感到痛心的是,流失的這些生源,主要是幾所對口小學中最優秀一所的最優秀的一撥生源。
「我們是拿著被『掐尖』過的生源,和生源這麼好的民辦校一起競爭,這對我們太不公平了。」這位校長說。
有民間人士對民辦校招收的初一生源進行了統計,發現被民辦校錄取的生源中,不乏福州實小、二附小、鼓二小、錢塘、鼓一等小學的學生,而這些小學的對口公辦初中是福州一中(初中部)、延安、屏東、福州19中等優質初中校。
據悉,前不久,福州市教育局通過內部探討會的方式,分別召集公辦校、民辦校探討小升初變革之事。其中,在公辦校那場探討會上,變革之聲成為主流。
討論
電腦派位VS自主招生?
民辦校招生改革五大焦點
No.1生源不均衡導致公辦校背黑鍋?
「公辦校師資不會比民辦校差,管理也更規範,但升學率為什麼比不過民辦校?」福州一所公辦校校長認為,「本質原因在於,民辦公辦站在不同的起點來競爭。」
福州一公辦校老師認為,民辦校有招生特權,相當於公辦校辦重點班,教育部門明令禁止義務教育階段不允許辦重點班,為什麼卻允許民辦校有這樣的招生特權?
他認為,民辦校目前的招生模式,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種教育不公。因為生源上的優勢導致民辦校受到社會熱捧,而公辦校即使付出雙倍的努力和心血,也會因為升學率趕不上民辦校而受到不公正的評價。
No.2民辦校自主招生加重孩子負擔?
福州一公辦校校長表示,因為升學率的因素,家長對民辦校非常追捧,但卻不知,正是優質生源的聚攏,才導致民辦校的高升學率。而隨著民辦校報名人數的不斷攀升,小學生在報考民辦校過程中,壓力也越來越大。
他認為,如果民辦校通過電腦派位招生,小學生的壓力就會下降,否則,民辦校自主招生的模式,會使考試壓力從中學傳導到整個小學階段,這與上個世紀90年代末取消初考的初衷相背離。
對此,有民辦校校長認為,家長對民辦校考試應該有更多的平和心態,民辦校的考題更多的是檢驗學生的反應速度和知識面,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素養,並不是靠參加奧數培訓班就能訓練出來的。
No.3「搖號」招生民辦校自主性受阻?
「《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校有辦學自主權,如果對目前的招生模式進行限制,是不是違反民促法?」福州一所民辦校負責人認為,如果拉平公辦校和民辦校的生源起點,誰又來拉平民辦校和公辦校的生存空間?
這位校長坦言,目前民辦校辦學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收費的限制,政府應該給予民辦校更多的生存空間,才能促進民辦校的發展。
另一所民辦校校長表示,民辦校就是為百姓提供選擇性的教育,目前最好的三所民辦校所招收的生源,大約佔市區小學畢業生總數的5%左右,對公辦校的影響很小。家長花了比就讀公辦校幾十倍的費用來選擇民辦校,也理所應當享受到更好的學習環境,包括優秀生源的聚集,這也是家長選擇民辦校的考慮因素。
No.4「自主+搖號」學生壓力不減反增?
在國內其他一些城市,對民辦校招生實施的是「自主+搖號」的雙軌招生制度,對此,有民辦校負責人認為,這樣的招生模式恐怕非但不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加重了學生負擔,因為搖號憑的是運氣,家長為了讓孩子擠進民辦校,只好讓孩子更努力地去拿更少的自主名額。
不少家長認為,讓民辦校自主招生,至少孩子憑的是實力,如果改成電腦搖號,最後連拼分數的機會都沒有了。考上民辦校的家長則擔心,一旦實施電腦搖號,民辦校的生源肯定大受影響,教學質量、校園氛圍也相應會受到影響。
No.5公辦校要不要「電腦派位」?
還有人士提出,公辦校對口劃片看起來公平,實則也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因為對口小學生源質量也存在著差異。
「民辦校最本質的生存土壤是因為公辦初中的不均衡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絕大多數的公辦學校都均衡發展(包括生源上和師資上的均衡),家長何必要去選擇民辦校?目前,我省實施的「小片區改革」,如果執行到位的話,將有利於小片區內師資的均衡,但生源的均衡,靠對口升學的方式還不能得以解決。將來,是不是也可以實現區域內公辦初中實行電腦派位招生?
據了解,目前廈門市已實現公辦初中區域內電腦派位招生。福州市在《福州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提出,「積極探索公辦初中學校電腦派位錄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