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皇太極登基,他的皇位真的是從多爾袞手裡搶來的嗎?

2020-12-19 隱夢尤

我是尤尤。

歷史上的今天,1626年10月20日清太宗皇太極登基,十年後,稱帝建國號大清。雖然他爹努爾哈赤為大清奠定了基業,但從從實際創建封建王朝來說,皇太極算是大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不過,皇太極也還是在清軍入關前夕歸西了,沒能完成全國政權盡收股掌的夙願,也是遺憾。

而且,對皇太極的皇位,歷史上有過很多爭執。有說他的皇位是搶來的。我最愛看的《孝莊秘史》裡就把皇太極刻畫成了逼死大妃、給多爾袞下套的心機男。

那麼,皇太極到底是正當繼位?還是以庶奪嫡呢?

在《清實錄》中,皇太極生母葉赫那拉氏*孟古哲哲被稱皇后。她是清代第一位皇后,但是是追尊,因為史書修訂的時間,是皇太極在位的時候。所謂母憑子貴,兒子登基之後,將生母尊為皇后,也是理所應當之事。

在《清代名人傳略》中也記載:皇太極稱帝後,按漢族制度,把自己本是妾的生母,尊為了孝慈高皇后。因為皇太極是庶是嫡關係朝政,又因為皇太極是公推制產生的「汗」(如果這句話成立,就說明在滿族的宗法中,嫡庶無差別,誰都有機會繼承汗位。)

於是,就有人認為皇太極是搶了多爾袞的位置,多爾袞才是嫡子。

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努爾哈赤的正室有四人,其中,就有皇太極的生母孟古哲哲,並稱其為「中宮皇后」,孟古哲哲只有一個兒子,就是皇太極。然而,這本實錄,也是在皇太極登基之後修訂的,說法是否屬實是需要考證的。

皇太極生母排在多爾袞生母之前

不過,史料中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孟古哲哲嫁給努爾哈赤,是在繼妃富察氏與大妃阿巴亥之間,按先來後到排第三,大妃阿巴亥排第四,阿巴亥是多爾袞生母。

1596年,繼妃富察氏似乎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1620年,「妃得罪,死」,這表明,富察氏已經失寵,甚至,連正妃的頭銜都不保了。在《滿文老檔》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皇太極曾回憶,兒時經常將自己的吃穿物品送給莽古爾泰,這可是富察氏的兒子。

在富察氏被廢之後,下一個正室應該就是孟古哲哲。

所以,皇太極得到了父親直接的「養育」。生活條件富足,他才有多餘的物資,接濟他的兄弟莽古爾泰。皇太極深受努爾哈赤喜愛,被養在了宮中,同室生活,照顧皇太極起居的正是他的生母,這說明孟古哲哲也是「同室而居」。

皇太極生母娘家背景雄厚

孟古哲哲的娘家——海西女真葉赫部,是四大部落之一。從娘家的背景來看,她嫁過來的時候肯定不是庶妃,從時間來看,富察氏還在世時,孟古哲哲也不可能是正妃,所以,孟古哲哲她嫁過來的時候,最有可能是側妃。

富察氏失寵被驅除正室,孟古哲哲順理成章成為正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去世的早,做正室娘娘的時間可能不長。但「中宮皇后」這一說法,就是孟古哲哲在努爾哈赤時期的真實身份可信度也是蠻高的了。

除此之外,在孟古哲哲去世的時候,努爾哈赤讓四個奴婢為其殉葬,還殺了牛馬各百頭來祭祀,並齋戒了好幾個月。這還不算,努爾哈赤還把孟古哲哲埋葬在了自己居住的院子裡長達三年之久,後來,才葬在十尼亞滿山岡。之後,遷都遼陽,孟古哲哲的遺骨也被遷到了東京陵。

在皇室家族中,妻子嫡庶的劃分標準,其實挺簡單

一是、門第高貴,母族越是厲害,嫁出去的女子在夫家才會有地位,因為這種聯姻,更多的是結盟;

二是、丈夫的寵愛程度,歷朝歷代,皇帝都有眾多的妻妾,爭寵是很尋常的事;

三是、「先來後到的順序」,這個標準是最容易被推翻的,那些出身略差,又不被丈夫寵愛的女子,很容易就被淘汰。

由此可見,孟古哲哲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那皇太極就是子憑母貴,所以,他才能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一起封為四大貝勒,而且,在幾個貝勒中,皇太極德高望重,政治軍事實力最強。那個時候的多爾袞才15歲左右,無軍功無威望,立多爾袞為嗣不太現實。

這麼看來,皇太極之所以被推舉為「汗」,除了軍事才能之外,完全是以嫡子身份。而滿族的宗法,也重視嫡子,所以那種「以庶奪嫡」的說法,就不攻自破了。

每位帝王在繼承皇位之後,都會做一些美化自己的事,但凡事都有痕跡,在歷史的某個角落,終會有人訴說著其背後的故事。而帝王的故事,本就是一本值得世人思索的史籍。

更多想了解皇太極的朋友,感興趣的話可以在這本書裡了看看。

有其他歷史觀點的評論區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皇太極駕崩後,如果多爾袞不讓出皇位會怎樣?結果會很慘!
    但是清朝沒入關之前,受漢文化影響比較小,還沒有嫡長子繼承制,再加上清朝前期權力都掌握在八旗旗主手裡,這樣就給皇位歸屬問題帶來了很多變數。當時八旗有權力說話的有,睿親王多爾袞、禮親王代善、皇太極的長子豪格、鄭親王濟爾哈朗、英郡王阿濟格、豫君王多鐸。
  • 多爾袞與豪格的叔侄鬥法,卻順水推舟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
    多爾袞將福臨迎至紫禁城後,被加封為叔父攝政王,賜貂蟒朝衣,並且命禮部建碑以紀念其功績。據《清史稿》記載,多爾袞攝政後位崇功高,時時告誡諸臣要尊事主上,說:「等皇上春秋鼎盛,我就要歸政於他。"清兵入關形勢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叔侄鬥法引起的,也就是皇太子豪格和他的叔父攝政王多爾袞的一段爭權歷史。
  • 揭秘:「孝莊」和「多爾袞」真實關係,多爾袞是真的愛孝莊嗎?
    多爾袞的陪伴,使得兩人未完的感情繼續。 皇太極去世之後,孝莊和兒子福臨,在多爾袞的幫助下登上皇位。多爾袞因為深愛孝莊,所以甘願放棄皇位,甚至將福臨當作親子培養輔佐。 順治因為知道自己的母親和多爾袞之間的私情,因此與多爾袞和孝莊產生矛盾。
  • 多爾袞本有三次機會登上最高統治者寶座,為何他都選擇了放棄?
    其實,歷史上的多爾袞曾經有過三次機會可以登上最高統治者的寶座,但是每一次他都與之擦肩而過,特別是後兩次,多爾袞面對近在咫尺的大清皇位,他都是主動選擇了「放棄」,這其中既有實力的因素,同時也有多爾袞的那份顧全大局的責任心。
  • 多爾袞為什麼沒有當皇帝?不是他不想,而是實力不夠
    在皇太極執政時期,多爾袞的政治生涯迎來一個快速的上升期。多爾袞跟隨皇太極南徵北戰,功勳卓著,深得皇太極的器重。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元稱帝,多爾袞被封為大清和碩睿親王,成為清朝最具權勢的人物之一,讓他在日後有機會去爭奪皇位。 時間來到1643年,清太宗皇帝皇太極突然駕崩,然而生前卻未立嗣子,由此導致了一場爭位風波。
  • 多爾袞和孝莊真的是情侶關係嗎?歷史上他們倆的關係是怎樣的呢?
    當皇太極去世、福臨繼位後,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后和叔父多爾袞一同輔政,不僅建立了入關之後的清王朝,兩個人還玉成一段佳話,也就是所謂的太后下嫁。那麼歷史上,孝莊和多爾袞是情侶關係嗎?如果不是的話,兩個人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孝莊13歲就嫁給了皇太極為小福晉。
  • 孝莊太后為何如此痛恨多爾袞?在他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
    多爾袞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弟弟,在皇太極死後順治登基。順治登基的時候才六歲,因為年齡太小。多爾袞作為攝政王之一,輔佐順治皇帝。做了八年攝政王之後,正值壯年的多爾袞薨天。但是因為多爾袞在世的時候曾經做了兩件錯事,早讓順治有了殺他的想法。
  • 豪格為何不與多爾袞爭奪攝政王:不是豪格不想爭,而是真的爭不過
    而豪格之所以會痛失皇位,並且沒能夠出任輔政王,最終被多爾袞迫害致死,除了在心計謀略與政治手腕上遠遜於他的對手多爾袞之外,豪格在絕對硬實力上的明顯不足,也是導致其人生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於是,在如此危急的時刻,鄭親王濟爾哈朗主動提議,讓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豪格和多爾袞對此也均無異議。就這樣,年僅5歲的福臨登上了皇位,這便是歷史上的順治皇帝。與此同時,經由滿洲貴族推舉,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擔任輔政王,共同輔佐年幼的順治。
  • 多爾袞臨死前做了這樣一件事情,證明他反心已現!
    而第1個攝政王指的就是大清最早的時候的攝政王,他就是多爾袞!對於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可以說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非常的具有傳奇性的,對於我們普通人,知道最多的可能就是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當年的各種情史,以至於在很多人的印象之中,多爾袞當年之所以不自立為君,很大的程度上是因為大玉兒的原因,那麼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多爾袞對於皇位真的沒有渴望過嗎?或者說多爾袞真的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坐在那個龍椅之上嗎?
  • 豪格沒能獲得皇位,為什麼還會支持多爾袞攝政,他是怎麼想的
    豪格在和多爾袞爭奪皇位的時候,可以說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為什麼說他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呢?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皇位應該傳給已故皇帝的兒子。這一點是大家共同認可的。豪格和多爾袞相比,豪格就是皇太極的兒子,多爾袞只是皇太極的弟弟。所以我們說,豪格是佔盡優勢的。其二,豪格得到眾人支持。豪格得到的支持是非常大的。他本身擁有正藍旗,正藍旗的絕對支持他。
  • 福臨才6歲,多爾袞為何不直接取而代之?學者:他有個強大的對手
    如果按照中原儒家文化,當依照嫡長子繼位的規矩擁立豪格為帝,當時清朝在皇太極的手上已經進行了一系列封建化改革,所以擁立皇太極長子豪格的呼聲比較高。因此,此時的多爾袞正好有機會「奪回」他的皇位。不管是「嫡長子繼位」,還是「兄終弟及」,當時的滿清親貴們都能接受,所以皇位的爭奪最終就取決於實力的對比了。但最終的結果很意外,成為大清皇帝的既不是豪格,也不是多爾袞,而是皇太極年僅6歲的小兒子福臨,多爾袞則成了攝政王。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後人,多爾袞為什麼不直接自立為帝呢?
  • 多爾袞為什麼2次都錯失皇(汗)位?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是清朝初年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清朝初年的歷史舞臺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多爾袞最為我們後人津津樂道的恐怕就是他與孝莊太后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了,然而多爾袞還有兩件事值得我們探討一下:一是努爾哈赤去世時,是否指定多爾袞為繼任的大汗;二是皇太極突然駕崩時多爾袞是否有能力繼承皇位?
  • 順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嗎?(上)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年幼登基,在位18年,並在其母孝莊太后的幫助下整頓吏治,重視農業休養生息。為清初的穩定打下了基礎,是清朝歷史上頗有仁政的君主,但卻英年早逝,24歲就撒手人寰了。有人說他不愛江山愛美人,因為董鄂妃的離世傷痛欲絕,不久便離開人世,也有人說他並沒有死,只是看破紅塵,去五臺山出家做了和尚,順治皇帝真的出家了嗎?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全名愛新覺羅福臨,母親是永福宮莊妃,姓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為何不趁機造反,真是為了孝莊太后嗎?
    1643年皇太極在盛京駕崩,手握三旗的多爾袞為何支持福臨這個六歲娃娃上位呢?有人說多爾袞是愛美人勝過愛江山,多爾袞為孝莊甘願讓出皇位,有人說多爾袞是權衡利弊後作出退讓後的最佳選擇。1626年對多爾袞來說是最難忘的一年,14歲的多爾袞剛剛失去最疼愛自己的父親接著又失去了母親,兄長皇太極繼位為大汗。
  • 多爾袞為何不做皇帝?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了也沒用
    因為多爾袞一天天的長大,手裡又握有八旗精銳軍隊,再加上多爾袞的聰明才智、武藝超群,很快得到了皇太極的重用,跟著皇太極東徵西討,後來獨當一面,立下赫赫戰功。到皇太極駕崩的時候,多爾袞具備了足夠的實力去爭奪皇位。但在此時,皇太極長子豪格也脫穎而出,軍功威望雖然比不了多爾袞,但是憑著皇太極長子的身份和兩黃旗的支持,絕對有實力與多爾袞一較高下了。
  •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為何最後順治衝齡稱帝?
    就這樣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小娃娃皇帝就出現了。為何是他繼承皇位呢?其中的真相是什麼呢?肅親王豪格但是,皇太極雖然死了,但是他那幫如日中天的兄弟們,卻有人也對皇位垂暮已久。於是第二天,兩黃旗的士兵就包圍了整個宮殿,索尼直接要求立豪格為帝,多爾袞等親王以迴避討論為由帶領眾親王商議,在討論中多鐸和代善均放棄了皇位這一想法,多爾袞面對如此險境,雖然很想得到這個皇位,但是他從戰略的眼光考慮到這時是不適合的,於是在他的權謀之下,選定了年僅九歲的福臨繼承帝位,這可以說是多爾袞折中的選擇,也是他對權術的玩弄。這個結果第一是可以很好的打壓豪格勢力,第二是可以由自己這個叔父攝政。
  • 多爾袞和豪格在進行皇位之爭時,為何多爾袞主動放棄爭奪?
    也正是因為皇太極逝世的非常突然,並沒有對外指定皇位的繼承人,於是接下來由誰坐上皇帝這個寶座就成為了清朝所面臨的重大危機。因為誰來成為繼承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人選稍有不慎,就很容易讓國家產生嚴重的分裂,從而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在皇室子弟中,擁護者最多也是最有可能繼位的人選最終落在了豪格和多爾袞身上。
  • 孝莊與多爾袞做了8年夫妻,為何沒有留下子嗣,和多爾袞有關
    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個兒子,他的生母是大玉兒但並不是皇后因此他也不算是嫡子,在這場皇位爭奪中年幼的他並沒有太高的勝算,但是他最後卻坐上了皇位不得不說這是多爾袞對他的支持。多爾袞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不過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他明白如果自己一意孤行的話,那他和皇長子豪格的爭奪只能是兩敗俱傷,最重要的是她和大玉兒的感情糾葛了。在扶持順治登基之後身為太后的孝莊,後來做出了下嫁多爾袞的決定,不管她是為了鞏固自己孩子的皇位還是出於報恩,都可以讓人看出她個多爾袞之間的關係,確實不是空穴來風。
  • 孝莊與多爾袞到底有無私情?
    說起這段秘聞,多爾袞和孝莊幾乎同時嘆了口氣,海蘭珠則坐了下來,拿出紙筆記錄。孝莊首先開口道,「這件事其實最早是從我兒福臨繼位開始傳出來的,你去世之後,豪格與多爾袞爭奪皇位,兩個人勢力都很大,互不相讓,僵持不下的結果,就是選擇你的另外一個兒子繼承皇位,所以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福臨身上。」
  • 朱標38歲不死的話,朱棣敢篡位登基嗎?朱元璋留給他的資源太多了
    歷史是沒有回頭路可以走的,但是我們可以猜測一下,如果朱標在38歲的時候不死,大明朝的歷史會怎樣呢?朱棣還有機會篡位登基嗎?01朱標是仁慈之主,大明王朝一定蒸蒸日上。如果朱標能夠順利登基,其實對大明王朝最大的改善,那就是平反活動會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