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尤尤。
歷史上的今天,1626年10月20日清太宗皇太極登基,十年後,稱帝建國號大清。雖然他爹努爾哈赤為大清奠定了基業,但從從實際創建封建王朝來說,皇太極算是大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不過,皇太極也還是在清軍入關前夕歸西了,沒能完成全國政權盡收股掌的夙願,也是遺憾。
而且,對皇太極的皇位,歷史上有過很多爭執。有說他的皇位是搶來的。我最愛看的《孝莊秘史》裡就把皇太極刻畫成了逼死大妃、給多爾袞下套的心機男。
那麼,皇太極到底是正當繼位?還是以庶奪嫡呢?
在《清實錄》中,皇太極生母葉赫那拉氏*孟古哲哲被稱皇后。她是清代第一位皇后,但是是追尊,因為史書修訂的時間,是皇太極在位的時候。所謂母憑子貴,兒子登基之後,將生母尊為皇后,也是理所應當之事。
在《清代名人傳略》中也記載:皇太極稱帝後,按漢族制度,把自己本是妾的生母,尊為了孝慈高皇后。因為皇太極是庶是嫡關係朝政,又因為皇太極是公推制產生的「汗」(如果這句話成立,就說明在滿族的宗法中,嫡庶無差別,誰都有機會繼承汗位。)
於是,就有人認為皇太極是搶了多爾袞的位置,多爾袞才是嫡子。
據《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努爾哈赤的正室有四人,其中,就有皇太極的生母孟古哲哲,並稱其為「中宮皇后」,孟古哲哲只有一個兒子,就是皇太極。然而,這本實錄,也是在皇太極登基之後修訂的,說法是否屬實是需要考證的。
皇太極生母排在多爾袞生母之前
不過,史料中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孟古哲哲嫁給努爾哈赤,是在繼妃富察氏與大妃阿巴亥之間,按先來後到排第三,大妃阿巴亥排第四,阿巴亥是多爾袞生母。
1596年,繼妃富察氏似乎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1620年,「妃得罪,死」,這表明,富察氏已經失寵,甚至,連正妃的頭銜都不保了。在《滿文老檔》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皇太極曾回憶,兒時經常將自己的吃穿物品送給莽古爾泰,這可是富察氏的兒子。
在富察氏被廢之後,下一個正室應該就是孟古哲哲。
所以,皇太極得到了父親直接的「養育」。生活條件富足,他才有多餘的物資,接濟他的兄弟莽古爾泰。皇太極深受努爾哈赤喜愛,被養在了宮中,同室生活,照顧皇太極起居的正是他的生母,這說明孟古哲哲也是「同室而居」。
皇太極生母娘家背景雄厚
孟古哲哲的娘家——海西女真葉赫部,是四大部落之一。從娘家的背景來看,她嫁過來的時候肯定不是庶妃,從時間來看,富察氏還在世時,孟古哲哲也不可能是正妃,所以,孟古哲哲她嫁過來的時候,最有可能是側妃。
富察氏失寵被驅除正室,孟古哲哲順理成章成為正室,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去世的早,做正室娘娘的時間可能不長。但「中宮皇后」這一說法,就是孟古哲哲在努爾哈赤時期的真實身份可信度也是蠻高的了。
除此之外,在孟古哲哲去世的時候,努爾哈赤讓四個奴婢為其殉葬,還殺了牛馬各百頭來祭祀,並齋戒了好幾個月。這還不算,努爾哈赤還把孟古哲哲埋葬在了自己居住的院子裡長達三年之久,後來,才葬在十尼亞滿山岡。之後,遷都遼陽,孟古哲哲的遺骨也被遷到了東京陵。
在皇室家族中,妻子嫡庶的劃分標準,其實挺簡單
一是、門第高貴,母族越是厲害,嫁出去的女子在夫家才會有地位,因為這種聯姻,更多的是結盟;
二是、丈夫的寵愛程度,歷朝歷代,皇帝都有眾多的妻妾,爭寵是很尋常的事;
三是、「先來後到的順序」,這個標準是最容易被推翻的,那些出身略差,又不被丈夫寵愛的女子,很容易就被淘汰。
由此可見,孟古哲哲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那皇太極就是子憑母貴,所以,他才能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一起封為四大貝勒,而且,在幾個貝勒中,皇太極德高望重,政治軍事實力最強。那個時候的多爾袞才15歲左右,無軍功無威望,立多爾袞為嗣不太現實。
這麼看來,皇太極之所以被推舉為「汗」,除了軍事才能之外,完全是以嫡子身份。而滿族的宗法,也重視嫡子,所以那種「以庶奪嫡」的說法,就不攻自破了。
每位帝王在繼承皇位之後,都會做一些美化自己的事,但凡事都有痕跡,在歷史的某個角落,終會有人訴說著其背後的故事。而帝王的故事,本就是一本值得世人思索的史籍。
更多想了解皇太極的朋友,感興趣的話可以在這本書裡了看看。
有其他歷史觀點的評論區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