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學名圓田螺,在我國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庫、稻田、池塘溝渠均廣泛分布。田螺肉豐腴細膩,味道鮮美,素有「盤中明珠」的美譽。它富含蛋白蛋、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鈣質的天然動物性保健食品。田螺含有維生素,而維生素A可以調試眼睛適應外界光線的能力,以降低夜盲症和視力減退的發生。維生素A同時有助於多種眼疾,如眼球乾燥和結膜炎等的治療。如此說來,故老相傳石螺明目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田螺富含蛋白質,具有維持鉀鈉平衡,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 ,緩衝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
田螺富含鈣。鈣是骨骼發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響身高;調節酶的活性;參與神經、肌肉的活動和神經遞質的釋放;調節激素的分泌;調節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腫;維持酸鹼平衡等。
田螺富含銅,銅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營養素,對於血液、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頭髮、皮膚和骨骼組織以及腦子和肝、心等內臟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田螺富含鐵,鐵是造血的必要成分,適宜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田螺的脂肪含量只有0.2克。在貝類食物中,田螺的蛋白質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堪稱貝類中營養的翹楚。
蘿蔔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蘿蔔乾,是指曬乾的蘿蔔,是大眾喜愛一種獨具風味的易保存幹蔬菜。富含維生素,鐵質含量高過其他食物。潮汕的菜脯,其實也就是蘿蔔乾,因為在潮汕,蘿蔔稱為菜頭,被曬乾稱為脯,所以蘿蔔乾也就順理成章的被稱為菜脯了。菜脯是潮汕有名的土特產,有人曾將「菜脯」、「鹹菜」、「魚露」稱為潮汕三寶。
潮汕人對蘿蔔的栽培和醃製歷史悠久,有著世代相傳的加工醃製操作經驗,先將菜頭冼淨,放在太陽底下曝曬,晚間收回拌鹽,並加石頭壓實,白天再拿出去曬,約拌鹽3—4天,一直曬到幹、扁,成為菜脯為止。潮汕菜脯味道獨特,如果覺得菜脯做佐餐類太過單調,不如嘗試一下,做一道「菜脯煎蛋」。首先將菜脯剁碎,然後取幾個雞蛋,將蛋打碎,和菜脯一起攪拌,往鍋裡下油,緊接著就可以做出一道美味的「菜脯煎蛋」了。另外潮汕的著名小吃,鹹水粿,也是用菜脯做餡料製成的。
金不換是一種綠色菜,它藥食兩用,學名叫三七,疏風行氣、化溼消食、活血解毒,這是香草「金不換」之功效。金不換開出的小花一般都是白色的,幾個小花頭聚成一圈為一層,大概有九層,層層疊疊如寶塔。相傳四百多年前,這種植物開始傳入臺灣,因為不知其名,顧取其花之形狀,命之「九層塔」。金不換雖不如其他花一樣絢爛嬌豔,它的身上卻帶著奇異的香味,漸漸地成為了各式菜品的最佳佐料之一。
而在潮汕,金不換永遠是海鮮水產品的最佳搭檔,在殼類海產攤檔之間,你不難看見它與辣椒那一紅一綠的身影。在海鮮裡加入金不換,除了可以去腥除羶之外,還具有助消化等的功效。但真正抓住胃口的還是它的奇異香味。這種異香,既不是大蒜那樣的,也不是芹菜那樣的,而是一種凌駕於它們之上的讓人瞬間生出強烈食慾的說不清道不明的奇香。當然,妙處就在於它再香,也不會奪走主菜的原味,而是會為主菜增香添色,起到無與倫比的點綴作用。金不換在海產品,殼類的運用中可謂到了極致,或炒或湯或煎或醃,加上一點金不換,都能讓海鮮華麗轉身。
今天就用新鮮田螺,菜脯,金不換,做一道潮汕家常菜,金不換菜脯炒田螺,是一道由新鮮田螺,菜脯,金不換主要食材製成,大多數潮汕人炒殼類必不可少的就是金不換,菜脯真的很重要,做這道菜程序似乎很簡單,適量油燒熱鍋,下菜脯,姜,蒜,蔥,辣椒爆炒香,加入田螺爆炒,再加入金不換、醬料翻炒至即可,非常爽口。金不換藥用價值極高,具有較強的活血作用它能加快血液循環,也能刺激女性子宮,所以生活中那些已經懷孕的女性絕對不能服用金不換。田螺因其肉嫩味美、營養豐富,且有清熱止渴、明目等食療功效,成為人們喜愛的水產品之一,特別是潮汕人把它作為席上佳餚。
主料
新鮮田螺1000克,菜脯50克,金不換10克。
輔料
食用油20克,精鹽10克,生薑5克,香蔥5克,蒜頭5克,小米椒6條,生抽1匙,雞精1匙,料酒1匙,耗油1匙。
金不換菜脯炒田螺的詳細做法
田螺清水洗乾淨,用洗米水浸泡,上午浸泡下午就可以吃,注意石螺尾部的第一、二節要去掉。
姜清水洗乾淨,切片待用。蔥清水洗乾淨,切末待用。菜脯清水洗乾淨,切顆粒待用。小米椒清水洗乾淨,切碎待用。蒜頭清水洗乾淨,切碎待用。金不換清水洗乾淨待用。
熱鍋冷油,放入菜脯,小米椒,蒜頭,蔥,爆炒香。
爆炒至菜脯邊角有一點點焦後,倒入田螺爆炒
田螺爆炒約5分鐘,加入金不換,爆炒5分鐘。
加入少量生抽,鹽,蠔油,料酒去腥,再爆炒一會。
放和田螺一樣水煮開後,散上蔥花加一點雞精,翻炒均勻。
可以開大火,收一下汁即關火,出鍋裝盤。
一道鮮香,美味爽口,的潮汕家常菜,金不換菜脯炒田螺,就製作完成啦,趁熱吃別有一番風味,值得一試。
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