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時間6月17日晚上7點半,世界三大繪本獎之一凱特·格林納威獎(The CILIP Kate Greenaway Medal) 揭曉了2020年度最終獲獎者——澳大利亞華裔繪本作家陳志勇,憑藉作品《大城小傳》(Tales from the Inner City) 摘取桂冠。
○ 卡內基兒童文學獎 LARK《百靈鳥》(左)
○ 凱特·格林納威兒童繪本獎 Tales from the Inner City 《大城小傳》(右)
英國《衛報》評論,在凱特·格林納威獎長達64年的歷史中,陳志勇(Shaun Tan)是第一位獲獎的「有色族裔」。雖然這位藝術家並沒有推特帳號,許多官方組織和網友仍然在推特上紛紛祝賀他,獲得了實至名歸的榮譽。
1974年出生在澳洲的陳志勇,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母親則是澳洲人。他成長於澳洲西部城市柏斯(Perth)的北邊郊區,青少年時期就有畫畫高手的稱號,在雜誌上為科幻小說與恐怖故事畫插圖。
他在1995年畢業於華盛頓大學藝術系以及英國文學系,後來專職從事繪本創作,代表作品有《抵岸》(The Arrival)《緋紅樹》(The Red Tree)《蟬》(Cicada)等,2011年獲得了林格倫文學獎,動畫作品《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 )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多年前,陳志勇心裡閃過一個念頭:如果野生動物出現在城市,會發生什麼事?隨後他寫下了首篇故事:住在辦公大樓的鱷魚——這個意象進而開啟他一連串的奇想:從市中心斑斕降落的萬千蝴蝶、有著人臉的下水道肺魚、在下午搭犛牛回家的工人等等。這些神秘、優美的畫面,點燃了他的靈感,促使他以超現實的筆法,配上濃鬱深邃的油畫,創作出一系列引人深思且著迷的故事—— Tales from the Inner City《大城小傳》。
或許連陳志勇自己也沒有想到,在世界各地城市因疫情採取封閉隔離措施的情況下,他腦海中的想像竟然會在現實中上演——動物闖入了人類的城市。在威尼斯沒有郵輪的水域中出現了久違的魚群;更多數量的火烈鳥湧向孟買;羊群造訪無人的麥當勞;還有今年年初的一個夜晚,在武漢長江大橋上狂奔的野豬......人和動物在同一城市環境下共生的關係,在此刻變得更加微妙和珍貴。
《大城小傳》原名 Tales from the Inner City,直譯過來是「內城故事」。"Inner City"指的是城市中心的低收入社區。這意味著,作者選擇了城市的邊緣地帶,與發達的現代文明拉開距離,注入豐富的想像,打造出了一個如真似幻的奇異空間。
在這個故事裡,人類統治世界,建造起一座座城市。鱷魚、野馬、狐狸與雄鷹,原本失去了自己的棲息地,卻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融入城市,瀟灑的穿梭在人類身邊。
這部繪本作品,用25個短篇插圖故事描繪不同動物的命運,探討了野生動物和城市的關係,以及人類對動物永久的愛與破壞。他向我們展示了動物如何拯救我們,以及我們如何緊密聯繫在一起變得更好,或變得更壞。帶著標誌性的智慧和悽美,每一個超現實故事都被驚人的畫作照亮。
陳志勇用想像力賦予了動物與人共生的全新可能。同時,他也用沉痛的筆調,揭露人類的自私與貪婪,真實地呈現了動物們在現代文明裡所面臨的生存威脅。
○ 《大城小傳》· The Forgotten Lesson 被遺忘的課堂
大獎評審主席Julia Hale說,《大城小傳》的每一個細節讓其成為「插畫之傑作」,能夠讓讀者獲得卓越的體驗,應該被廣泛地分享和稱讚。
她還說:「我們和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美麗生物之間的紐帶,從未如此細膩地展現過。」
凱特·格林納威獎對陳志勇來說意義非凡,在發表獲獎感言時他說:
「能夠獲獎並和這麼多傑出的藝術家和作家同行,我感到驚訝、高興又深深的榮幸……《大城小傳》是在奇怪的時代裡的一本奇怪的書,在老虎、熊、青蛙、肺魚奪回城市的夢裡暗示著人類的脆弱。
知道並不是我一個人在享受這個可能有點過分的猜測,對我來說不是件小事。能夠成為和這個星球對話關係的一部分,讓人感到很欣慰,特別是能和年輕一代讀者對話——因為隨著他們的想像,未來已經正在成形。」
簡介
凱特·格林納威獎
凱特·格林納威獎(Kate Greenaway Medal)是英國兒童圖畫書的最高榮譽,跟美國凱迪克大獎和國際安徒生大獎齊名,並列為「世界圖畫書領域三大獎」。
這是由英國圖書館協會(CILIP)於1955年為兒童圖畫書創立的獎項,主要是為了紀念十九世紀偉大的童書插畫家凱特·格林納威女士所創設。
凱特·格林納威(1846-1901年)是英國兒童書籍插圖畫家,她的水彩畫作品常常以藍色和綠色的纖細陰影為特點,並以優雅而善意的幽默而著稱。她被譽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貼近兒童心靈的藝術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納威女士曾經與蘭道夫·凱迪克等人合作出版彩色圖畫書,他們一起對推動插畫藝術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格林威獎由英國圖書館協會發起,設有「格林威大獎」、「榮譽獎」和「提名獎」,大獎獲得者除了可以得到獎牌,還有資格為圖書館挑選總價500英鎊的繪本。自從2000年起,得獎者還可另外獲得5000英鎊,這筆獎金是由柯林米爾斯(Colin Mears)所提供。柯林米爾斯是一名會計師,他收藏了許多童書,死後把遺產捐贈給英國圖書館協會,作為格林威大獎的獎金。
凱特·格林納威獎的評選標準十分嚴苛,不僅要求作品內容要打動人心,更是高標準把控書中的插圖質量!比如第一屆沒有好書,索性金獎空缺。其次,每屆金獎只選一個。
格林納威獎和凱迪克獎一樣,都有個早於它設立的兒童文學獎,每年與其同時頒獎。美國那邊是紐伯瑞獎,英國這邊是卡內基文學獎。
同時獲得紐伯瑞金獎和凱迪克金獎的作品,至今還沒有;但同時獲得卡內基和格林納威大獎,目前已經有了一本,那就是派崔克·奈斯和吉姆·凱合作的《惡魔呼喚》。
同時獲得凱迪克金獎和格林納威金獎的也有一部,就是:《這不是我的帽子》,來自繪本界新銳喬恩·克拉森。
格林威獎雖然是英國兒童繪本的最高榮譽,但得獎者卻不僅限於英國國籍的插畫家,除鼓勵英國本土的創作人才之外,評委們也不忘兼顧國際其他優秀畫家,這也使得格林威獎格外具備高端大氣國際範兒的氣質。
凱特·格林納威獎
歷屆引進版獲獎作品
1956年
《提姆尋親記》
作者:愛德華·阿迪宗
(收錄在《小水手提姆系列》)
1962年
《ABC字母書》
作者:安野光雅
(收錄在《色彩大師雙語認知紙板書》)
1963年
《寶兒》
作者:約翰·伯寧罕
1969年
《我家寵物是條龍》
作者:瑪格麗特·梅喜
1970年
《和甘伯伯去遊河》
作者:約翰·伯寧罕
1973年
《聖誕老爸》
作者:布裡格斯
1983年
《大猩猩》
作者:安東尼·布朗
1987年
《聰明的變色龍》
作者:[英]莫溫伊·海蒂斯/文
艾德裡安娜·肯納韋/圖
1988年
《你睡不著嗎?》
作者:馬丁·韋德爾
1992年
《動物園》
作者:安東尼·布朗
1996年
《寶寶不想睡》
作者:海倫·庫珀
1998年
《南瓜湯》
作者:海倫·庫珀
1999年
《愛麗絲漫遊奇境》
作者:劉易斯·卡羅爾 文
海倫·奧克森伯裡 圖
2000年
《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
作者:羅倫·喬爾德
(收錄在《查理與蘿拉》)
2002年
《小仙人》
作者:包勃·格雷厄姆
(收錄在《一看再看 第二輯》)
2004年
《格列佛遊記》
作者:喬納森·斯威夫特
2005年
《大灰狼》
作者:埃米莉·格雷維特
2008年
《恐懼的大書》
作者:埃米莉·格雷維特
2009年
《哈裡的大腳》
作者:凱薩琳·瑞娜
2010年
《哈裡和小狗跳跳》
作者:瑪格麗特·威爾德
(收錄在《世紀花園繪本 第二輯》)
2012年
《惡魔呼喚》
作者:喬恩·克拉森
2013年
《大黑狗》
作者:李維·賓福德
2014年
《這不是我的帽子》
作者:喬恩·克拉森
2015年
《極地重生:沙克爾頓南極史詩之旅》
作者:威廉·格利爾
2016年
《睡美人與魔紡錘》
作者: 尼爾·蓋曼 /克裡斯·裡德爾
2017年
《一個部落的孩子》
作者:萊恩·史密斯
2018年
《等爸爸回家》
作者:喬安妮·施瓦茲
2019年
《消失的詞彙》
作者:傑基·莫裡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