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0 18:48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樓雅琪
前兩日,義烏國際商貿城一管理人員在勸賣菠蘿的小攤販時,小攤販竟拔刀劃向了工作人員,致其受傷。事件一出,社會上一片譁然。
流動攤販是合法經營的嗎?賣的東西是衛生的嗎?義烏流動攤販經營現象怎麼樣?又該如何解決流動攤販的問題?為此,中國義烏網將開展系列報導,直面義烏流動攤販的問題。
「勸阻小販的過程,像個打遊擊戰的過程。勸走後,在你們轉身的過程他們又回來了。」義烏商城集團二公司工作人員說。
今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義烏國際商貿城邊上仍然車水馬龍,前來購物的商人、市民絡繹不絕。
地點:國際商貿城
13點15分,中國義烏網記者從國際商貿城一區正門進去,一眼就看到大廳裡有兩個擦皮鞋的商販在擺攤,其中一名已經有了「客人」——小攤販正在為一名外國商人擦皮鞋。
記者隨後從北向南走去,發現寬敞的中廳裡都有2-4個擦皮鞋的商販,他們大多都比較熟識,沒有客人的時候相互嘻戲,看到有走過的客人就主動招攬生意。
13點30分,2位擦鞋的小販又尋到了客戶做起了生意。
在中間的過道上,記者還看到有賣盒飯的、賣酸奶的、賣草莓的小販在叫賣。
13點40分,記者來到國際商貿城一區號大門前,發現由於下雨,原本在門外賣水果的小販將攤位移到了門前。三四個攤位佔據了門旁,一看到進出的市民,都會問一句「美女/帥哥,要不要來一串菠蘿?」
地點:國際商貿城一區對面
國際商貿城一區西大門對面,可以說是小販的「陣地」。早上9點開始,賣手抓餅的攤販就過來開工,中午12點左右,賣皮具、賣番薯的小販也陸陸續續來了。
記者看到,賣皮具的小攤販說自己賣的是真皮,然而皮具上既沒有商標也沒有合格證。
「今天下雨,客人不多,平常的時候生意很好。」在賣縉雲燒餅的小夥子說,「以前不是在這一塊賣的,後來看到別人到這邊來了,我就過來了。」
地點:商貿城公交車站臺
15點,義烏商貿城2區的各個公交車站臺邊上,各種販賣食物的小攤已經擺起來了,手抓餅、縉雲燒餅、菠蘿……各種小食品琳琅滿目。
誘人的香味,再加上便宜,吸引不少剛下班的市民。路邊的車子開來開去,帶起一路的灰塵,食物是否乾淨可想而知。
在國際商貿城上班的朱小姐告訴記者,自己之前花了3塊錢在這邊買了一個菠蘿,想爽下口,但是吃了幾口後,就看到菠蘿上有一塊棕色的顆粒狀東西。「當即我就被噁心到了,立即扔了,我之前還再三向老闆確認是不是新切的。」朱小姐說,老闆還肯定地說是,現在都不敢去買了。
中國義烏網記者看到,這種流動攤販呈現點散、人多的特點,售賣東西從食物到皮具、服務不等,售賣價格有一個「行業標準」,比較統一。
記者了解到,現在的小攤販大多是江西人,擺小攤子已經不是簡單的個人售賣,而是成為了「家族」式販賣。比如說現在我們看到一個人在賣菠蘿,其實他的妻子、爸爸、媽媽、兄弟都在商貿城及周邊販賣類似的產品。
家族式叛賣和個人販賣最主要的差別是工具的多樣化和先進化。即使執法人員沒收了一個小攤販的工具,他能立即再拿出一套,繼續販賣。這樣也就增加了執法管理和整治的難度。
據中國
14593348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