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蔣凡失去的阿里合伙人頭銜,也許是一顆裡茨飯店那麼大的鑽石
蔣凡除名合伙人,到底損失幾何?
一瓜未完,一瓜又來。近日的網際網路行業頗不寧靜。
4月27日下午,阿里巴巴公布了蔣凡事件的調查處理結果。該調查由阿里巴巴集團廉正部成立特別調查組進行。根據調查,由阿里巴巴集團管理層形成了處理結果,阿里合伙人委員會也對此進行專項審議。
調查組就阿里集團對如涵電商的投資,以及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入駐、活動、引流、交易等做了全面的內、外部調查。確認:阿里在2016年投資如涵電商的決策與蔣凡無關;蔣凡對如涵電商、張大奕所有淘寶、天貓店鋪的經營活動並無任何利益輸送行為。
但調查組認為,蔣凡在公司重要的崗位上,因個人家庭問題處理不當,引發嚴重輿論危機,給公司聲譽造成重大影響。一個嚴重的處罰結果是,蔣凡從阿里巴巴合伙人的名單裡除名。
蔣凡瓜落,阿里法嚴。事情曝出正好10天,處理得乾淨利索,不迴避,不拖延。實際上,處理這個級別的管理層,對阿里來說其實並不是大事,阿里歷史上遇到過很多比這個大得多的風浪,都穩穩的過來了,這次顯然也不例外。快速的處理,也反映了阿里這家網際網路巨頭的公司治理能力的理性和成熟。
可以說,後院一把無名的火,比鑽石還昂貴的「合伙人」頭銜,將不再屬於這名35歲的年輕人。
合伙人含金量幾何?
蔣凡何許人也?淘寶、天貓、阿里媽媽的總裁,阿里巴巴最年輕的合伙人,今年剛剛晉升到M7。作為電商龍頭淘寶和天貓的壹號掌門人,備受關注。
4月17日以來,蔣凡和張大奕的緋聞鬧得沸沸揚揚。網際網路上「吃瓜」的討論仍未停止。有意思的是,與最開始聚焦到當事人本身不同,越來越多的網絡討論出現明確的指向,即阿里應該對蔣凡「揮淚斬馬謖」。從今天的公告來看,阿里巴巴已經做出了嚴重的處罰。處分如下:
1、管理層提議並得到合伙人委員會批准,即日起取消阿里合伙人身份。
2、記過處分。
3、降級。職級從M7(集團高級副總裁)降級到M6(集團副總裁)。
4、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
我們必須看到,處理蔣凡這次的阿里「黑天鵝」事件,只是阿里的「家務事」,不能被外界雜音所擾,更不能因此影響公司的正常發展。雖然蔣凡主掌的業務,的確是阿里最核心的單元,但歸根結底,蔣凡也不過只是阿里巴巴高層裡的三十八分之一而已。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曾闡釋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三大特徵:樹立道德標準,解決接班人問題,避免關鍵人風險。
蔡崇信指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首先為全公司樹立了道德上的高標準。確保公司的操守文化,是合伙人群體最重要的責任之一,而在考察和選舉合伙人的時候,道德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每一位新成為合伙人的公司成員,一般都要經過長達3年的考察,還需獲得75%現任合伙人的支持,這是一個非常高的門檻,以保證公司合伙人團隊有健康的構成。
有人分析,蔣凡這個級別去年的年終獎有8位數,「取消上一財年度所有獎勵」,意味著千萬獎金沒了;而M7與M6之間的年收入差距據說也是8位數,從M7降到M6,又損失了千萬。但21Tech記者並未從阿里巴巴官方處得到準確回應。
否認利益輸送
阿里巴巴2019年6月在SEC披露的報告顯示,阿里巴巴共有38位合伙人,蔣凡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
出生於1985年的蔣凡,固然是阿里最年輕的高管,但對於人才濟濟的阿里而言,蔣凡也沒有到不可替代的地步。但在阿里的競爭對手那裡,蔣凡卻早早就被「封了神」。
當蔣凡還是M6的時候,美團王興稱蔣凡為阿里「太子」,就今天阿里和美團的競爭格局來看,王興的話頗有「捧殺」意味。在逍遙子接任阿里巴巴董事長剛半年多的情況下, 「太子」之論未免太急,「太子」之說在業界流傳以後,外界對蔣凡關注大增,不免被用放大鏡檢視。
這從近期的輿情表現上得到論證。4月17日,蔣凡從阿里巴巴低調的年輕總裁,成為網絡娛樂版的吃瓜對象。隨後,這條娛樂新聞迅速變成商業新聞——輿論突然轉向蔣凡是否和張大奕存在利益輸送,以及阿里巴巴是否應該嚴懲蔣凡。
在社交網絡上,倡議阿里巴巴換掉蔣凡的聲浪逐漸增多。數據公司知微事見的分析報告顯示:「疑天貓總裁夫人喊話張大奕」隨著事態的逐步發酵,呈現出從單純的網友吃瓜逐步上升至阿里話題,將話題延伸至阿里危機的趨勢。
無論是百度指數,還是微信指數,都有異常之處。按理說,蔣凡和張大奕作為這個「瓜」的兩個當事方,輿情走向影響趨向一致。但在4月19日前後,這兩個詞的詞頻卻發生明顯的背離。張大奕在走低,蔣凡卻在走高。對於這種不尋常的輿論走向,值得「吃瓜」群眾深思。
此番,阿里巴巴的處理結果出臺後,也有外界聲音認為是「輕罰」。但是,至少證明了一個結果,蔣凡在公司層面上,並沒有與商家利益輸送的關聯。
阿里的道德標準指向誰?
這兩年,蔣凡在阿里先接任淘寶總裁,再接任天貓總裁,又在今年3月兼任了阿里媽媽總裁。從阿里的業務戰略層面來看,這無疑是在下一盤「大棋」。阿里藉由組織的調整,實現了對核心電商業務和核心商業化場景的整合,對於未來的行業競爭力持續增強。
單就事件本身而言,對阿里來說,查清蔣凡是不是違反商業規則,有沒有利益輸送,再進行相應的應對,並不是一件難事。不過,過度把蔣凡事件與阿里進行「綁架」,甚至「擴大化」的外延伸展,無益於公司乃至行業的發展。
2020年正是電商大戰如火如荼之年,淘寶和多電商平臺的競爭可以用「白熱化」來形容。在此當口,臨陣換將歷來是兵家大忌,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
回顧阿里的發展,可以發現其一直以來都是既重視戰略,也重視組織。蔣凡「一肩挑」三個核心事業群,表面上是「組織」,深層次看就是「戰略」。這個戰略其實有兩個核心目標,一是通過做好多元化供給,進一步吸引更多用戶;另一方面是增強商業化能力,把品牌的生意機會轉化為平臺上的增長。
再看阿里的核心優勢——商業化能力,目前推動的淘寶天貓和阿里媽媽的打通,肯定會進一步增強阿里的商業化實力,而這無疑會對未來的行業競爭產生重大的影響,有利於其長遠布局。
先來看用戶,Trustdata的數據顯示,淘寶3月MAU(月度活躍用戶)環比增長了4172萬,達到了6.99億,超過了1月的水平。在主要電商軟體中,淘寶的用戶規模率先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和主要競爭對手京東、拼多多的用戶規模差距也進一步拉大,淘寶的MAU已經是排名第二第三電商平臺之和的2.05倍。
正因如此,對阿里來說,真正該做的是堅持自己的戰略路徑。蔣凡事件該由調查還原本來面貌,以阿里等大公司的內部反腐和組織建設能力而言,阿里不會放過一個壞人,也不會冤枉一個好人。
同樣,這次事件也給包括阿里在內的各大公司高管提了個醒,作為重要崗位負責人,不僅是公司員工,也帶有「公共屬性」,管好自己真的很重要。
【附】阿里合伙人的資格要求
1、合伙人必須在阿里服務滿5年;
2、合伙人必須持有公司股份,且有限售要求;
3、由在任合伙人向合伙人委員會提名推薦,並由合伙人委員會審核同意其參加選舉;
4、在一人一票的基礎上,超過75%的合伙人投票同意其加入,合伙人的選舉和罷免無須經過股東大會審議或通過。
此外,成為合伙人還要符合兩個彈性標準:
對公司發展有積極貢獻;高度認同公司文化,願意為公司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竭盡全力。
2014年6月16日,阿里首次披露27人合伙人名單
馬雲、程立、戴珊、樊路遠、胡曉明、蔣芳、姜鵬、井賢棟、金建杭、劉振飛、陸兆禧、彭蕾、彭翼捷、邵曉鋒、Timothy A.STEINERT(中文名石義德)、童文紅、蔡崇信、王堅、王帥、吳敏芝、武衛、吳泳銘、俞思瑛、曾鳴、張建鋒、張勇、張宇
2014年9月6日,阿里巴巴更新的赴美上市招股書顯示,合伙人增至30人
名單:馬雲、程立、戴珊、樊路遠、胡曉明、蔣芳、姜鵬、井賢棟、金建杭、劉振飛、陸兆禧、彭蕾、彭翼捷、邵曉鋒、Timothy A.STEINERT(中文名石義德)、童文紅、蔡崇信、王堅、王帥、吳敏芝、武衛、吳泳銘、俞思瑛、曾鳴、張建鋒、張勇、張宇、蔡景現、倪行軍、方永新
新增:蔡景現、倪行軍、方永新
2015年12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4位新成員當選為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合伙人增至34人
名單:馬雲、程立、戴珊、樊路遠、胡曉明、蔣芳、姜鵬、井賢棟、金建杭、劉振飛、陸兆禧、彭蕾、彭翼捷、邵曉鋒、Timothy A.STEINERT(中文名石義德)、童文紅、蔡崇信、王堅、王帥、吳敏芝、武衛、吳泳銘、俞思瑛、曾鳴、張建鋒、張勇、張宇、蔡景現、倪行軍、方永新、俞永福、鄭俊芳、趙穎、孫利軍
新增:俞永福、鄭俊芳、趙穎、孫利軍
2016年8月,陸兆禧、姜鵬宣布退休,成為榮譽合伙人,不再行使合伙人權利,合伙人減至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