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微信運營、電商運營、營銷策劃、試食、試玩等多種業務。小編微信/QQ:154333001 電話:0759-3871505 手機: 18125901808
南華大酒店位於赤坎區中山二路57號,一直是老赤坎人心目中的赤坎地標,南華的威水史至今仍在老街坊中津津樂道。由於城市中心的轉移,南華大酒店風光不再,但酒店門前依然車水馬龍,繁華非常,有 17條公交車線路由此經過,是赤坎重要的交通要道。南華大酒店從建成至今,已走過76年風雨歷程,如今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或許「南華」只是代表一個公交站牌,可在很多老赤坎人眼裡,「南華」承載了太多的回憶。
二百多年前,南華大酒店所在地是人跡罕至的海灘,潮漲海水湧至南京路、光復路一帶,船隻可直泊埠頭,離酒店不到80米的井街口和米行街口,至今還保留有清代石砌踏跺式的渡頭遺蹟。這裡流傳有一段赤坎商易發展的傳說,赤坎在宋代已具小商埠雛形,但尚未有正式埠名。人們根據西南多是坎頭崗巒,加之泥土呈赤色特點,便起名「赤坎」。清朝康熙年間海運解禁後,海上貿易迅速發展,有一潮陽李氏商人與僕人乘船到海外經商,途中遇颱風沉船,幸好兩人緊抱帆篷,飄流到今南華酒店旁獲救。與此同時,也有兩尊木頭神像飄到沙灘。李氏商人認為是神佑才大難不死,許願有朝一日必定建廟供奉。事隔數年後,李氏在外經商發了財,不食前言,到原獲救地建廟還願,定名「雙忠廟」, 並定居下來,不斷招引同鄉來做生意,引聚集居形成今天的潮州街,帶來日後赤坎的繁華,李氏被民間公認是潮州到湛江經商的第一人。1959年大躍進時,雙忠廟被拆毀,後開闢建成小公園,廟前「雙忠廟」和「保障全潮」石刻匾牌保存在湛江市博物館收藏。雙忠廟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編篡的《遂溪縣誌》明確記載「赤坎乃遂南邊唯一小鎮也」,赤坎地名正式確立,離雙忠廟建廟已60多年了,故民間素有「未有赤坎,先有雙忠」之說。
南華大酒店成了赤坎的地標
歲月流逝,海水遠退,陸地伸延,特別是上世紀初,赤坎商貿日趨興旺,而市區土地稀少,障礙發展。港商許愛周,慧眼獨具、大膽斥資,與本地商紳合股組建填地公司,把今古老渡一帶伸入赤坎市區的海灣填平,使赤坎的面積大幅擴增,南華大酒店一帶變成城建用地。抗戰初期,沿海城市相繼淪陷,廣州灣屬法國殖民地,成了我國唯一可利用的港口,赤坎亦成為進出口的商業重鎮。廣州、香港等地淪陷後,大量難民逃到廣州灣,特定的歷史時期,帶來赤坎經濟畸形發展,也推動赤坎城建較快發展。這一時期,赤坎一些商人把資金投入餐飲和旅業經營,一批富有現代風格的酒樓應運而生,其中最具代表就是南華大酒店。酒店由廣州灣商人陳學談出資興建,由赤坎建築商兼設計師梁日新負責建造。原地是一口池塘,光打木樁處理地基花了一年時間,於1939年建成。樓高4層,呈梯形平面,總面積3466平方米,內有花園,集餐飲、娛樂、旅業於一體,是時下粵西最高、最宏偉的建築,也是南路最大的酒店。當年廣西北海較有規模的桃園茶樓開業,還專程派人到南華取經。南華建成,赤坎市政的重心移到這一帶,西式建築「南橋」、「六國」等酒樓及「中南」等國貨公司在其周圍拔地而起,南華大酒店成了當年赤坎的地標。
南華大酒店為提高知名度,有意選擇在1939年傳統的五月初五端午節開業。招牌,則請清末榜眼、著名書法家朱汝珍題寫。朱是清遠人,本應考上狀元,考卷呈到慈禧太后,因死對頭康有為、梁啓超、洪秀全、孫中山都是廣東人,慈禧對廣東人極為反感,故把朱壓到第三名。清亡後,朱的故事在廣東流傳。他為南華寫招牌,被看作是狀元題寫,加之招牌金薄鑲之,高貴莊重,南華開業揭牌時,看招牌的人裡外三重,招牌達到了名人效應廣而告之的效果。
南華大酒店的設備較好,在當時堪稱一流,有餐廳10個,臺椅用酸枝木、柚木、雲石製成;使用銀、銅、錫餐具。客房百間,睡床使用時髦的彈簧藤編織的床墊。店內花園,種有各式奇花異草,還設有戲臺、舞廳、麻雀館、咖啡廳、冰室。開店初期,聘用省港著名廚師黃煜、鄭照、梁安、譚蝦等人,經營粵菜、西餐、中西點心,承辦大小筵席和早、午、晚茶市,是廣州灣時期最高檔的消費場所。上世紀40年代初,省港著名藝人馬師曾、薛覺先、白駒榮、紅線女、譚蘭卿、何芙蓉、黃千歲、張瑛、吳楚帆等曾在該店住宿或就餐。不少港澳同胞和華僑,也慕名前來食宿,南華大酒店在省港澳及東南亞享有盛譽。
新中國成立後,南華大酒店由人民政府接管,上世紀60年代期間,曾改稱人民酒店, 1973年,恢復南華大酒店老字號。該店技術力量雄厚,擁有粵西老名廚(點)師及一、二、三級廚點師共20多人。1978至1986年,根據國家安排,先後派出廚師和一級餐廳服務員多人到賴比瑞亞、西薩摩亞、獅子山等國協助烹飪工作,受到好評。該店「髮菜扒鴨」、「椰汁奶油雞」、「牛油脆皮蝦球」、「金錢蟹盒」、「鳳凰春卷」、「摩酥鮮蛋撻」等名菜美點,風味獨特可口,馳名業界。南華的早茶、月餅、冰水、叉燒包,很多老赤坎人仍念念不忘。
南華大酒店曾有過耀眼的光環。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再過12天就是湛江解放後的第一個元旦,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新年。當年12月29日,市軍管會在南華酒樓三樓舉行各屆代表慶祝湛江解放暨元旦座談會。全市64個單位400多名代表出席,這是湛江人民翻身後的首次聚會,不少人是平生第一次進酒樓。軍管會主任劉田夫主持會議並講話,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當家作主人,管好城市,積極支援解放海南島,為建設新湛江而奮鬥。
新中國成立後,美帝國主義採取經濟封鎖政策,其中一項是橡膠禁運,妄圖從經濟上扼殺年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從1951年起,我國在華南地區展開聲勢浩大的墾荒種膠,隨即在廣州成立華南墾殖局,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葉劍英掛帥兼任黨委書記、局長。當時湛江是墾荒種膠的主戰區,為了方便現場指揮,1952年2月,葉劍英把華南墾殖局遷到湛江,在赤坎南華大酒店辦公,南華大酒店留有偉人葉帥的足跡。1953年2月,華南墾殖局首屆勞模大會在南華大酒店召開,葉劍英為勞模籤發獎狀。
1956年「八一」建軍節前夕,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頒銜,時任農墾部部長王震及駐湛部隊第55軍軍長陳明仁上將在南華酒店宴請駐湛三軍各級軍官並授銜,記下歷史的一刻。
2012年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經專家考證,南華大酒店確定為赤坎區不可移動文物,並報湛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認定公布。根據文物的保護法規,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將採取有效措施,加強保護和利用,充分發揮其價值,為建設文化赤坎做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綜合網絡)
合作、投稿或版權: 18125901808 | 1543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