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大酒店」舊址位於赤坎中山二路(舊名「法國大馬路」),是三層磚混結構,面寬24米,進深為15米,建築面積為360平方米。
「六國大酒店」由陳卓才興建於1937年,整幢建築沿中山二路布置,建築外形酷似一艘客輪,在「廣州灣」時期被稱之為有「船屋」。
「六國大酒店」主要以旅業為主,因生意好,住客多,晚上客房經常燈火通明,因此亦有「不夜天」的別稱,在赤坎家喻戶曉,在廣州灣時期曾風光一時。
「廣州灣」時期,城市是呈崎型發展,所謂的黃、賭、毒無處不在,旅業亦相應旺盛。由此,為滿足上流社會的需求,一批高級酒店應運而生。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赤坎就出現「寶石」、「南華」、「南僑」、「大中」、「歐亞」等等較大規模的高級酒店,「六國大酒店」也是其中之一。
抗戰期間,由於各地難民大量湧入,赤坎的旅館客棧客源經常爆滿,供不應求,「廣州灣」的旅業更為鼎盛時期。一些本地商人見有利可圖,紛紛辦起各類旅館,有些商行也轉做旅館,甚至是「九八」行也兼營旅業。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日軍「協防「廣州灣」後,許多商人及難民又選擇離開,此時的旅業便開始蕭條,不少旅館客棧被迫關門停業。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初期旅業有所恢復,但也只有「南華」、「南僑」、「大中」「寶石」「歐亞」等十多間有一定背景和人脈關係的能夠維持經營。
湛江解放後,「六國大酒店」一樓有一間第二商業公司的飲食店,市民也習慣稱為「不夜天」,二樓是赤坎防疫站。現時,該建築物已落實政策退還原業主後人出租作經營場地。
(圖文/霍自強 編輯/金 臻 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