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琿春市圈河口岸,一輛卡車等著過關去朝鮮拉海鮮。
朝鮮羅先特別市,在吉林琿春圈河口岸以南48公裡。羅先市總面積890平方公裡,其中,中朝羅先經貿區面積為470平方公裡。
在地區戰略版圖中,羅先最著名的是海港,為天然不凍港,其中羅津港可停泊萬噸級貨輪。官方資料稱,羅先三處港口的年貨物吞吐能力為650萬噸。
由中朝雙方共同構成的羅先經貿區管委會正在運行中,此前,10月26日該管委會正式掛牌。朝鮮羅先經貿區設立其實已有21年,因政策、政局等原因發展緩慢。2009年後,建設腳步加快,中朝加強合作,目前共同開發和管理。
從中國商人在羅先的探索經歷看,羅先開發充滿機遇,但也存在風險。政策穩定性、法律法規的完善,都是羅先進行經濟開發亟須解決的問題。
管委會稱,羅先經貿區將打造朝鮮的「深圳特區」。是否能夠建設規範市場,樹立投資信心,羅先經貿區管委會被寄予希望。新京報記者 吳偉 吉林報導
「會有商機,但我明白風險也很大。」10月13日晚,吉林琿春市一家賓館,劉維忠與合作夥伴張磊,討論到朝鮮羅先市做生意的事。
這天,趕到中朝俄三國交界處的琿春市後,劉維忠探訪了常年赴朝經商的中國商人郭寶樹等,諮詢經驗。
劉維忠萌發入羅先做生意的念頭,是因注意到一則新聞。中朝此前在長春、北京等地舉辦了朝鮮羅先經貿區和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投資說明會。經貿區將由中朝雙方「共同開發、共同管理」,人民幣可以流通;投資者經營所得匯往朝鮮境外不受限制。
此前,在羅先的市場上人們只能偷偷使用人民幣,因為朝鮮禁止使用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外幣。
「80年代中國也很窮,很多東西憑票供應。當年日本電器能在中國賺錢。如果現在的朝鮮和那時的中國一樣,我們也能找到類似機會。」劉維忠說。
10月26日,中朝羅先經貿區管委會成立。朝鮮官方表示,羅先經貿區未來的發展重點是旅遊、裝備製造、物流、國際貿易、輕工,以及高效農業。
羅先經貿區欲建設成為「朝鮮的深圳」。
「受邀」後可入朝考察
要到羅先進行商業考察,需要先申請「邀請函」,之後可以在經貿區相對自由活動
劉維忠想到羅先去考察,他需要先有「邀請函」。
赴朝進行商務考察,邀請函是必要手續。按程序,邀請函由中國人申請,由朝鮮會社或政府招商機構發放。
憑藉此函,中國人可以在羅先經貿區內相對自由地活動,與朝鮮會社(國營企業)談生意。
若作為遊客赴朝,則只能在指定地點由指定人接待,大部分時間只能隔著車窗去看這個國度。
琿春商人郭寶樹介紹,常年在羅先地界上的中國人習慣聚居,約有8千至1萬人。
琿春對朝有兩個公路口岸:圈河、沙坨子,其中走圈河口岸赴朝的較多。據琿春市工商聯的信息,圈河口岸出入朝鮮人數幾年來穩定在17萬人次左右。
10月10日,商人李雙喜和同伴,剛通過圈河口岸結束了一次為期幾天的朝鮮之行。幾年來,李雙喜等人忙著從羅先的會社收購產自朝鮮東海岸的螃蟹、魷魚、扇貝等海鮮,倒回國內賣。
劉維忠他們初步的打算,也與水產有關,打算到羅先特別市去投資水產養殖。
羅先特別市,由羅津、先鋒合併而成,地處圈河口岸以南48公裡,往東與俄羅斯哈桑區接壤。根據資料,羅先總面積890平方公裡,其中,中朝羅先經貿區面積470平方公裡。
在地區戰略版圖中,羅先最著名的是海港,其中羅津港可停泊萬噸級貨輪。
羅先是2010年1月升格為特別市的,這被認為是羅先經貿區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
羅先經貿區事實上已存在21年。延邊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金強一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開發署提出一個項目,以圖們江出海口三角洲組織一個國際性開發區。這裡有技術與資本雄厚的日本韓國,有能源資源豐富的俄羅斯,有人口密集資本也雄厚的中國。這個背景下,1991年朝鮮指定羅津、先鋒地區為經濟貿易區。
中朝兩國邊貿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中國人從朝鮮進口海鮮、礦物等資源類產品,向朝鮮出口糧食、日用百貨等。
中央黨校戰略研究所張璉瑰教授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最早去羅先貿易區的,一般是朝鮮的僑民,為了愛國的表示,到那裡搞一些小企業;後來有一些中國民營小企業進去。
20年後加快「開放」
羅先經貿區在過去20年中,沒有如預期那樣發展。不過,2009年開始,朝鮮又加強了招商引資,加快「開放」
琿春商人郭寶樹1998年就到羅先經商了,主要是做邊貿,「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那一年朝鮮開放羅先經貿區與中國圈河口岸的互市貿易,每周開放三天。
圖們江流域的發展曾被國際看好,不過羅先經貿區成立以後,並沒有出現所期望的變化。根據延邊大學城市與生態研究所所長南穎的調研文章,羅先沒有發展為「集製造業、出口加工、金融及服務為一體的綜合自由貿易區」,而是縮小為簡單的中介貿易和旅遊開發區。
金強一教授介紹,羅先經貿區設立之初主要還是面對中國。但它的計劃是有限開放,它想學「深圳模式」,但它對外開放,對內不開放。羅先經貿區一開始立足於建設賭場之類的設施,而基礎經濟設施無法滿足中國的要求。當時中國商人在那邊並沒有多少人賺錢,缺乏示範效應。
此後的近20年時間裡,朝鮮的國內外事態都影響著經貿區的發展。韓國的投資被限制入內,俄羅斯也並不積極。
直到2009年,經貿區開始了新一輪招商引資。與以往相比,這個時期中朝高層互訪更加頻繁,溫家寶2009年訪朝,金正日2010年訪華,中朝政府層面的經濟合作開始。
2009年12月,金正日視察了羅先市,接著2010年1月羅先市被升格為特別市。2010年1月27日朝鮮修訂了《羅先經濟貿易區法》,重新著手羅先市的開發開放。
金強一教授認為,開發羅先經貿區,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投資環境、政策問題,是否能吸引中國的商人和公司。而目前羅先的現狀是,基礎設施非常落後,甚至電力、交通都得投資者自己解決。
基礎落後資源豐富
在羅先,交通、電力都還成問題,不過朝鮮的礦產資源依然吸引著中國企業的投資
對於羅先的基礎設施,郭寶樹深有感觸。
郭寶樹2009年時籌劃在羅先搞一個鐵礦加工廠。「羅先沒有礦,礦石得從朝鮮內地運來。」但交通狀況差,導致礦石運輸成本上漲。此外,能源供應也存在問題。羅先缺乏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農業用電大約能滿足六七成,礦業更少,電壓也不夠。用國內帶來的柴油機發電,成本高昂。鐵礦廠計劃最終不了了之。
目前,由中方投資的琿春圈河-元汀-羅先的一段50.3公裡的二級柏油路已通車,從圈河口岸到羅先市車程僅約40分鐘。另據《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琿春的大唐電廠將向羅先供電。
但羅先與朝鮮內地的交通計劃仍不明朗。
張璉瑰教授認為,朝鮮當初設經貿區目的非常單純,就是賺取外匯。搞經濟特區主要是吸引外國人到他那裡投資,賺取外匯,因此過去在法制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都不夠。
不過,朝鮮的礦產資源依然吸引著中國企業的目光。
據介紹,在朝鮮,地下深埋的礦藏估價約6萬億美元,蘊藏著鐵及鋁、鋅、銅、金、銀等有色金屬。朝鮮2005年曾出臺「以礦產換振興」計劃。今年9月底,負責朝鮮對外招商的官員,再次邀請中國商人到朝投資礦業。
目前,繼中國五礦集團拿下朝鮮第一大無煙煤礦龍登煤礦的開採權後,中國大型企業如吉林通鋼、延邊天池鋼鐵集團等紛紛進軍朝鮮礦業。
來自韓國產業銀行旗下的經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對朝鮮的投資70%集中在礦產資源上,其中以鐵和銅為主。大部分的企業來自黑龍江、吉林和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