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1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熱烈慶祝西藏自治區婦聯成立60周年
拉確兩姐妹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大約是在她5歲時父母同時死於飢餓與疾病,拉確兩姐妹在親戚的幫忙下,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從日喀則來到邊境小鎮帕裡,投靠早年嫁到這裡的姑姑。然而,當她們姐妹找到姑姑時,姑姑家的境遇竟然也不怎樣。原先的差巴戶已經徹底破產,丈夫及公婆全都在饑寒交迫中死去,獨留姑姑一人在鄉村中遊蕩乞討,家中的房屋早已是他人居所。拉確兩姐妹到此也只好加入到姑姑乞討當中。在拉確12歲時,已是燈枯油盡的姑姑也追隨著她的丈夫去了。
帕裡小鎮是通往亞東邊境的必由之路,在舊西藏時這裡是亞東與境外交易的主要通道,商貿發達,一些在拉薩的貴族商幫都在此設有店鋪。拉確兩姐妹在這些店鋪中找到了女傭的工作,這才得以活了下來。後來解放軍來了,他們修通了日喀則到亞東的公路,並在路邊建立起一串串的養路道班,拉確和姐姐一同被招進道班,做了新西藏的第一批道班工人,那一年拉確15歲,自此飢餓的味道便再也沒有出現在她的生活之中。
道班的工作相對於拉確過去所作之事,要輕鬆的多,飯也能吃飽,還有工資可拿。拉確和姐姐的身體漸漸地恢復,紅潤的皮膚,豐滿的曲線無不展現著她們青春的美,也因此她們也收穫了愛情。
成家後,拉確夫妻倆商量著今後的生活安排,丈夫主動辭去工作回鄉放牧,幹回自己的老本行。因為拉確的丈夫聽家裡的親戚朋友說,他們都分到了屬於自己的牲畜,收入全歸自家,現在的日子過得別說多得意了。拉確的丈夫認為自己在放牧中很能幹,特別是為犛牛接生的技術,在鄉裡沒人能比,所以回鄉後日子一定能過得不比別人差。並且現在工作工資雖說不錯,但要掙得一份有牲畜的家業,得需要不少的時間,不如現在就回去,只要鄉裡分給自家牲畜,他保證用不了幾年就會成為村裡的養殖大戶。就這樣,兩人懷著致富的願望返回到了帕裡。
拉確生養了5個孩子,其中兩個孩子考上大學,畢業之後1個做了教師1個做公務員。如今她和大女兒一起生活。大女兒和二兒子及小兒子三家一起開了一間商鋪,主要做對外貿易,年收入近20萬元。大孫女也是大學生,現在日喀則做公務員工作,還時不時往家裡寄錢。
拉確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滿意,只是遺憾丈夫走了,不能看到全家如今的幸福生活。
—END—
原標題:《【聽故事】日喀則市亞東縣帕裡鎮一居委會四世同堂拉確一家》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