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仙境小鎮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北邊界,平均海拔4370米,以世界第一高城之名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鎮。這是西藏自治區南部一座歷史悠久的繁華古城。這個美麗的小鎮經常出現在許多著名的詩歌、文章和歌曲中。
亞東是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東南部,北鄰康馬縣、白朗縣、崗巴縣,向南呈楔狀伸入鄰國印度和不丹之間。為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之一。亞東縣境內蘊藏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有亞東溝自然風光(西藏江南)、及「一泉兩寺、一湖一山、一草一木」即康布溫泉,東嘎寺、嘎居寺、多慶湖、卓木拉日雪山、帕裡草原、下亞東原始森林。
她位於一個被群山環繞的小鎮上,位於喜馬拉雅的山脊上,一個開放的、灰黃色的大壩子。這裡的房屋大多在藏族,傳統的石木結構房屋莊嚴華麗。當夏天綠草如茵,草原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時,這裡被稱為五色草甸。在這個時候,遊客可以享受到騎士精神和民俗風情。
帕裡鎮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中東部。它是日喀則市重要的邊境城鎮之一。帕裡對藏語中豬形山的意思進行了音譯,意為巴豬和黎山。鎮上有四個居委會:第一居委會、第二居委會、第三居委會和第四居委會。帕裡位於帕裡草原的卓木拉日雪山腳下(海拔7400米)。距下司馬鎮50公裡,距日喀則市區250公裡,總面積425.48平方公裡。2017年,人口2611人。
據研究,早在4000年前,藏族的祖先就一直生活在這裡。公元初期,它是象雄古國的邊界領土,因此得到了早期的發展。後來,帕裡鎮部落隸屬於吐蕃豪族的桂族,直到進一步發展成為其核心地區。元、明、清三代已正式併入中國境內。1888年,帕裡鎮被英國佔領並開放為商業港口,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帕裡鎮的商業繁榮,直到1947年才被中國收回。西藏噶廈地方政府在這裡設立了帕裡宗。
1951年,它屬於日喀則濟宗。1954年,由藏基管轄。1960年,帕裡宗與亞東辦事處合併,同年成立亞東縣、帕裡鄉和1964年成立帕裡鎮。

這是亞東縣南北的分界線。綽莫拉利峰被稱為聖母神山,是喜馬拉雅山脈的第七高峰,被稱為神女峰。境內有豐富的礦產資源、野生動植物和旅遊資源。這裡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日照的平均年周期為2722小時。氣候屬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0.2,年降水量380mm。融水有豐富的冰雪。
帕裡鎮是一個半農半牧的城鎮,擁有青稞、豌豆、小麥、油菜等農產品、犛牛、藏系綿羊、山羊等畜產品。它盛產冬蟲夏草、貝母、雪蓮花等天然藥材,其巴利手工羊毛在西藏聞名。有一個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裡的帕裡草原。受印度洋暖溼氣流影響,這裡已成為西藏最肥沃的草原之一,種植了300多種優良牧草。它還以其獨特的犛牛聞名於西藏和周邊國家。

帕裡鎮位於中國與不丹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南部,邊界長達64公裡。自古以來就是藏南的一個軍事城鎮。由於地處亞東通往該地區中心的咽喉地帶,交通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裡交通比較便利,拉日亞公路的過境改善了這裡的交通狀況。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商貿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商貿業將成為該鎮的支柱產業之一。
200多年前,帕裡草原只有少數牧民。後來,移民從全國各地來到這裡。由於地處不丹、錫金、印度等國的交界處,中外貿易自然應運而生。到20世紀初,它已經發展成為西藏的一種宗教。西藏地區的大宗對外貿易基本上是在這裡進行的,各國的企業都聚集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