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川菜名店,重慶味苑餐廳

2021-02-27 川味文化

重慶味苑餐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辦的川菜名店,曾是原商業部指定的全國五大烹飪技術培訓站之一,被譽為川菜培訓的「黃埔軍校」。

與頤之時、老四川、小洞天等重慶老字號川菜館相比,味苑餐廳雖然歷史不長但意義深遠。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地道的川味菜點,曾是廚師和食客共同嚮往之聖地,為川菜推廣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它在後期遇到的拆遷改造、商標搶註、人才流失等問題又可引以為鑑。

解放碑夜景

誕生背景,川菜培訓簡史

早年川菜烹飪技藝的傳承,主要依賴師徒間的口傳心授,部分學校雖設烹飪課程但甚為零星(三十年代川菜名家黃敬臨曾在女子師範教過烹飪課),報刊雜誌登載的烹飪指南則更多針對家庭中饋。

五十年代後期開始,師徒就店教學、短期技術培訓班、專業技術學校等新形式陸續出現。成渝兩地飲食服務公司組織老廚師在國營餐館傳技授藝,以籤訂師徒合同的形式就店帶教青年廚師,並對中學畢業的練習生進行崗位培訓,是為後備之需。

同時,川內各地紛紛以著名餐廳為依託開設技術培訓班,接收各區市縣的國營飲食從業人員進修,培養技術骨幹,像成都的成都餐廳、玉龍餐廳、紅旗餐廳,重慶的實驗餐廳、朝陽飯店(後改為小洞天),綿陽的子云酒家等均曾開班教學。

早年培訓留影

七十年代後期,為滿足日益增長的飲食業、服務業人才需求,一批專業技術學校在川內成立,開展系統教育。如四川省飲食服務技工學校(後併入四川省商務學校),以及成都、南充、瀘州、內江、樂山、攀枝花等地的商業技工、財貿旅遊學校。1985年,全國第一所川菜烹飪大專院校,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後改為四川旅遊學院)在成都創辦,川菜烹飪正式進入高等教育。

味苑餐廳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昨日輝煌,川菜「黃埔軍校」

味苑餐廳於1981年4月12日在解放碑附近的鄒容路開業,初為重慶市飲食服務公司的烹飪技術培訓班,旨在培訓本市中高級川菜廚師,1982年原商業部飲食服務管理局聯合市飲食公司在此設立重慶烹飪技術培訓站,與瀋陽、福建、西安、內蒙古並列五大培訓站,並於1983年正式面向全國開班招生,培訓中高級川菜廚師。

味苑餐廳擔負了培訓加經營的雙重使命,既是面向廚師學員的教學實踐場所,又是面向消費者的經營場所。餐廳門臉不大,內部裝飾突出四川園林風格,設以山池花卉,繪以修竹叢林,擷取名詞佳句點綴其間,鬧中取靜,閒情雅致。

味苑

味苑匯集了一大批川菜名師,技術力量雄厚,特級廚師陳志剛、吳海雲、吳萬裡、許遠明、李新國、劉應祥、張正雄、曾群英、劉錦奎及特級宴會設計師陳述文、婁雲惠、戴貴懿等先後在此教學事廚,他們不僅技藝精湛,且善於研究,彙編了許多珍貴的川菜教材,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們能收穫理論與實踐雙提升。

據1993年《重慶年鑑》統計,味苑成立後的十餘年間,為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培養出一千餘名高中級川菜廚師,由於味苑具備製作高檔川菜筵席的條件,許多學員回去後都能在原單位獨當一面,主理川菜廚政,而在重慶新考核的特級廚師中,近七成都曾在此接受過培訓。

味苑當時在川菜烹飪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全力開展培訓的同時,味苑面向廣大食客提供正宗的川味菜點。由於名師聚集,自然名品薈萃,名菜有幹燒巖鯉、清蒸江團、紅燒魚翅、九色攢盒、樟茶鴨子、家常海參、叉燒酥方、雙味火鍋、蔥燒裙邊、雞蒙葵菜,名點有朝霞映玉鵝、雪花馬蹄糕、綠紗靈芝酥、玉兔餃、鳳尾酥、牛肉焦包等。

其中雙味火鍋是1983年陳志剛參加全國首屆烹飪大賽時首創的獲獎作品,後來改名為鴛鴦火鍋。

鴛鴦火鍋

餚豐饌腴,又地處市中區黃金地段,引得無數食客、遊客趨之若鶩,當時很多人以能到味苑用餐為榮,不僅因為餐廳檔次高,出品正宗,讓請客、赴宴的人都有面子,關鍵有錢還不一定能吃到,需提前預定,更讓人覺得來之不易。

黯然消隱,期待早日重逢

在獲得巨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後,市飲食公司把擴建「味苑川菜培訓中心」的計劃提交至重慶的十年發展藍圖(1991-2000),這份雄心勃勃的計劃分三期建設實施,全部建成後,預計年利潤額為1000萬元,該計劃同樣寫進了市中區的城市建設規劃中。味苑,看似未來可期。

可能正因為地理位置太好了,有人認為1000萬元的預期利潤完全可以交由效益更高的項目實現,特別是在商業地產面前,這簡直就是蠅頭小利。

1997年,重慶恆幸物業有限公司取得味苑地塊拆遷許可證,啟動項目拆遷,但因資金及錯綜複雜的原因,一直拆了多年仍未拆順暢(地塊內尚有韓國光復軍司令部舊址,正是味苑所在位置),終於在2008年被列為「四久工程」(久劃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久建不完)。

就在被拆遷困擾時,更惱火的事情發生了——商標被人註冊了!2003年,當味苑準備註冊商標時,發現已被黑龍江的一家火鍋店註冊。眼看地盤就要被佔,現在居然名字都不能用,尷尬至極。於是味苑進入商標奪回程序,戲劇的是,在歷經六年努力之後,黑龍江火鍋店商標被撤銷,申請註冊時才又發現被廣東一先生提前搶註了「味苑」,不得不再次踏上「奪標」之路。

家常臊子海參

店外的事足以讓人疲於應付,店內又出問題了。九十年代中後期,正值境內外商業巨頭們布局內陸,現代化酒店、高級餐廳、連鎖店、快餐店等新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把傳統川菜衝得暈頭轉向。

由於體制問題,味苑的經營存在許多局限,譬如工資待遇就和對手相差甚遠,味苑培訓出來的廚師列著方陣奔向對方廚房,自己培訓的廚師既留不住又請不起,人才流失嚴重。

內憂外患之下,改組後的東家不得不減少對味苑的投入,這無疑讓味苑雪上加霜,進入業務減少,收入不足,投入有限,日漸式微的惡性循環,只能勉強維持。

2011年,味苑地塊被英利拍得,用以建設重慶金融街的成員項目(後又易手恆大),2015年,味苑商標註冊成功,同年餐廳原址拆除完畢。曾號稱「川菜黃埔軍校」的味苑餐廳就此揮手作別,幸好招牌仍在,期待早日重逢。

九色攢盒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僅供示意

轉載請註明:川味文化

【關注「川味文化」】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相關焦點

  • 消失的川菜名店,重慶「會仙樓皇后餐廳」
    1949年12月,劉伯承、鄧小平、吳玉章等人召集重慶社會賢達、工商代表開座談會,會後在皇后餐廳設宴招待與會人員。次年初,餐廳由政府接管。川菜名菜乾燒魚翅1952年,皇后餐廳由重慶合作社聯合社經營,改稱合作第一餐廳,三年後轉為重慶第二商業局飲食服務公司經營,擴建更名為民族路餐廳。
  • 消失的川菜名店,自貢「鹽城餐廳」
    早年自貢十字口的鹽城餐廳,曾是這座川南名城最負盛名的川菜殿堂之一,從民國中期誕生時起就是自貢高檔菜館的典範,後新建於六十年代並在八十年代前後達到鼎盛,培養出無數名廚,貢獻了大批正宗川菜名菜點,之於鹽幫菜的興旺功不可沒。
  • 消失的川菜名店,都江堰「灌縣幸福餐廳」
    井福街口1958年3月,毛澤東赴川主持成都會議,期間曾到成都、郫縣、灌縣、隆昌、重慶等地進行視察,到灌縣的時間是1958年3月21日。早年的幸福餐廳菜單餐廳廚師力量雄厚,川菜名廚張金良、尹顯華、廖清華、馮理暢、劉順成等人先後在此主理廚事。
  • 消失的川菜西餐名店,成都「耀華餐廳」
    上世紀成都著名的耀華餐廳,將川菜、西餐、中點、西點融於兩堂,成為同時閃耀成都川菜史和西餐史的一顆餐飲明珠。李九如早年在北京事廚,擅長各大菜系,見過大場面,勤交際善周旋,在各方支持下,聚豐園很快成為同時經營南北大菜和西餐的一流名店,幾乎壟斷了包括各級官商名流和外國領事館在內的高端市場。
  • 重慶特產傳說(176) | 消失的川味名店「重慶粵香村」
    粵香村,上世紀重慶著名川菜餐廳,從1939到1985年,前後存續四十六年,以一個廣式小飯店的身份誕生,以一個頂級川味餐廳的榮耀結束,中間幾經輾轉、數度改名,既有成為全國典範的高光時刻,又有改川代粵的唏噓蹉跎。它為重慶留下的,是一代川菜名師的傳奇,三道精品川湯的回味,以及永不磨滅的川菜精神。
  • 消失的川菜名店:中華老字號 成都芙蓉餐廳
    上世紀中後期,在成都的天府廣場附近,幾乎同時出現過兩家高檔川菜餐廳,一家是以成都作名的成都餐廳,一家則是以芙蓉為號的芙蓉餐廳,二者攏聚了當時成都餐飲界一大批一流名廚,創製出品類繁多的名菜名點,星光璀璨,聲名顯赫,續寫著川味正宗之地位。
  • 消失的川菜名店,中華老字號「成都餐廳」
    成都餐廳開業前經過了精心準備,籌備委員會包括多位當時成都餐飲界的資深人士,最初想法是重現當年川菜聖殿榮樂園之盛景,後因意見不一改為成都餐廳,簡稱「成餐」。但眾人在餐廳定位和經營方向上是一致的,高級餐廳、正宗川菜。
  • 消失的川菜名店,攀枝花「攀花園飯店」培訓餐廳
    攀花園亦是久負盛名的川菜名店,為八方食客貢獻了無數極富地方特色的名菜名點,堪稱攀枝花川菜典範。在攀花園存續的約三十年間,她走過的每一步都與攀枝花城市建設息息相關,極能反映中國釩鈦之都的發展與變遷。攀枝花大渡口片區舊影攀枝花本植物名,今多指木棉之一種。木棉一詞早見於晉代張勃《吳錄》:「交趾有木棉,樹高丈餘,王浯溪云:『一名斑枝花』」。
  • 消失的川菜名店,成都東大街「香風味」
    城守東大街舊影傳統川味香腸或麻或辣,不像廣味香腸帶有明顯突出的甜味,又稱麻辣香腸,成品節長尺餘,瘦肉凝脂溢棗紅,肥肉透明泛乳白,乾爽結實而富有彈性,微微麻辣,略有甜香。華興街盤飧市和上南大街利賓筵的醃滷技法師出同源,兩店主人牟茂林與劉達川均師承民國成都醃滷名店暢和軒老闆廖澤霖,是為錦城醃滷業之大宗,而且都以滷菜為盛,利賓筵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消失,盤飧市則依然佇立在華興街,經久不衰。
  • 重慶的新式川菜餐廳 有點意思
    原標題:重慶的新式川菜餐廳 有點意思 華龍網2月7日16時訊 今天,我們來看看重慶的新式川菜到底有哪些? 山茶川菜 人均:91元 地址:渝中區五一路99號協信星光廣場5樓(百麗宮電影院旁) 整個餐廳燈光比較昏暗,大量使用銅製品和石材搭配,看上去時尚大氣。
  • 探店重慶知名川菜餐廳,為生活而來,創造高品質正宗川菜餐廳!
    探店重慶知名川菜餐廳,為生活革新而來,創造高品質正宗川菜餐廳!嫩芽融合川菜連鎖餐廳武漢店5月開業了!吃貨們準備好了麼?喚醒沉睡的吃貨們,這家店小編關注已久,從選址到開業,為生活革新而來,創造高品質正宗川菜餐廳!
  • 首批「川菜特色名店」揭曉 後起之秀搶眼
    7月21日,「川菜特色名店(首批)」美評榜正式啟動投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成都範兒APP的讀者、網友、用戶積極參與,短時間內引來數十萬網友、讀者踴躍投票,評選出了最終榜單。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眉州東坡、大蓉和、成都映象、老房子、麻辣空間、卞氏菜根香等幾家「資深」川菜館外,大龍燚、味蜀吾、聽香·花醉、紅燈照四家新晉上榜的「川菜特色名店」也是「來頭不小」。
  • 消失的川菜名店,成都「治德號」小籠蒸牛肉
    小籠蒸牛肉,是早年盛行於四川盆地的一款風味吃食,又名籠籠蒸牛肉、小籠粉蒸牛肉,初以川味小吃身份流傳民間,後漸進入川菜筵席被端上各級宴會餐桌,終成一道川菜名菜
  • 重慶珍檔 | 曾經聲名鵲起的會仙樓皇后餐廳,他家的名菜誰吃過?
    川菜名菜乾燒魚翅1952年,皇后餐廳由重慶合作社聯合社經營,改稱合作第一餐廳,三年後轉為重慶第二商業局飲食服務公司經營,擴建更名為民族路餐廳。從這時開始,皇后餐廳正式從主打中西大餐轉變為以正宗川菜、川味小吃為主,兼營中西名點的經營格局。民族路餐廳布局宏大,包括前、後、南、北四個正廳,可供1200人同時用餐,設備設施齊全,率先在重慶飲食業實現機械化和蒸汽化,還特別發明出電動傳送機裝置,作為廚房到廳堂之間的送餐用具,被商業部編入全國推廣材料。
  • 中國最「紅」川菜名店:成都努力餐
    這家中國最「紅」川菜名店,不是當今市場上所謂的網紅店,而是由革命先烈車耀先開創於上世紀的一家川菜館,為當時中共在成都開展革命活動發揮了巨大作用,「紅」得純正純粹,「紅」得自然而然。車耀先創辦的大聲周刊傳統名店,努力餐努力餐主營的是大眾快餐,除了上面提到的特色主食之外,還有不少傳統川菜,比如燒什錦、宮保雞丁、
  • 重慶餐飲十大品牌 嫩芽融合川菜餐廳帶您感受舌尖跳動的快感
    重慶餐飲十大品牌 嫩芽融合川菜餐廳帶您感受舌尖跳動的快感時間:2018-03-14 17:01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慶餐飲十大品牌 嫩芽融合川菜餐廳帶您感受舌尖跳動的快感 人們對吃的追求幾千年以來都毫不停歇,麻辣特色的川菜一直不斷發展,現在已經紅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了人們不能缺少的美食
  • 年度川菜、火鍋候選餐廳巡禮
    與往年一樣,本次大獎將繼續評選出13個類別的餐廳獎項以及優質食材、新銳名廚、實力名廚、年度行業貢獻名廚等特別獎項。承接之前公布的年度本幫江浙菜系候選餐廳和年度京魯菜、淮揚菜候選餐廳、年度粵菜餐廳的候選名單,今天揭曉的是年度川菜、火鍋餐廳第一批候選名單。
  • 曾經火爆一時的川菜餐廳,紛紛退市!如今川菜什麼最火?
    曾經火爆一時的川菜餐廳,紛紛退市!如今川菜什麼最火 曾經餐飲一個爆品闖天下,幾乎一個菜品帶紅了一條街,形成了重慶餐飲史上著名的柴火雞,花江狗肉,來龍巷家庭小火鍋一條街、六公裡啤酒烹製系列一條街、歌樂山辣子雞一條街、南山泉水雞一條街、太安鎮太安魚一條街和兩江碼頭的豆花魚船等,大都好景不長,各領風騷一二年後,基本上消失不見了。先以柴火雞為例。
  • 探店 | 這道曾消失的重慶非遺川菜,30餘年後重現江湖!
    FASHION YU ZHONG DISTRICT渝中是好吃狗的天堂老饕們的江湖不僅匯集世界風味的時尚餐飲也有歷史厚重的傳統美食一道由現代川菜鼻祖藍光鑑研發開創30年未曾露面的非遺川菜在東水門老街重現江湖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東水門老街,輕軌穿行的東水門大橋和古樸厚重的老城牆交相輝映
  • 成都:23家餐廳被認證為「成都餐飲名店」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23家「成都餐飲名店」出爐,將首次獲專項資金支持。成都市在第13屆美食旅遊節籌備期間成立了「成都市餐飲行業品牌認定委員會」 並啟動了「成都餐飲名店」的評選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