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盡力把它做好,時間會給出答案。」
搭建一個樹屋其實並不難,只是前提是你必須得先有一棵樹。從這個角度來說,小芊楓的「作品」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樹屋,叫它「樹洞」似乎更合適。
來自廣東的小芊楓今年25歲,大學期間就經常就地取材製作些小物件。細膩精緻的手工能力,也是她能夠在B站上爆火的原因。而製作「樹屋」這個想法,早在兩年前就已經開始構思了。兩年來,她收集了200斤的廢紙箱,然後用這些閒置無用、棄之又不環保的材料打造了一個童話一樣的樹洞,並給它起名為「蘑菇屋」。這個蘑菇屋可不是《嚮往的生活》裡那種朋友們可以在裡面體驗生活的大房子,而是專屬於小芊楓的角落。除了名字相同,它們還都是一處能包容人們懶散情緒的角落,讓人享受不被打擾的寧靜。
小芊楓花了半個月時間,把存下來的紙箱泡軟,然後再搗碎和成泥漿,做樹洞的還可以稍微粗糙些,但做蘑菇的就要非常細膩了。光是錘這些泥漿,就花費了一個星期。這是製作「蘑菇屋」最重要的一個過程,也可以說是最基礎的準備工作。設計圖也是她自己親手畫的,只是與常見的建築設計圖紙不同,她的設計圖更像是一幅畫。
然後就進入了最困難的環節——搭建骨架。竹子是小芊楓自己從後山砍的,十幾米高的竹子被鋸成等長的竹條。這些新鮮的竹子並不能直接用來編織,還要現晾曬半個月,等水分揮發得差不多了才能用。
骨架搭好後,就要糊紙了。首先是把混合了白乳膠的報紙平鋪,雖然這個過程看上去簡單,其實需要極大的耐心。因為第一層報紙粘貼出來的形狀直接決定了最終完成時的形象。這僅僅是最基本的,她還要重複三、四次同樣的步驟來糊紙泥。紙泥不能太幹,否則會出現顆粒,又不能太溼,會不貼和,形狀也會走樣。只能一點一點嘗試,直到把紙漿調到正好的溼度。整個過程不僅枯燥單調,而且特別累,因為樹洞的頂部很高,在糊上半部分的時候需要爬上梯子,有時候感覺舉著報紙的手快要廢了的感覺。等樹洞做好了,剩下的過程就相對輕鬆多了。蘑菇擺設只要用鐵絲盤成傘狀,再重複糊紙的過程就好了。
最後一個過程就是上色了,對於有繪畫功底還做過美術老師的小芊楓來說,這個過程可以說是最輕鬆的了。丙烯顏料可以起到防水的效果,顏色也比較鮮明,至於顏色、圖案和紋理的選擇,自己喜歡就好了,沒有特定的要求。
樹洞完成後,小芊楓又去後山收集了一些樹皮和樹藤做了兩個燭臺,再用橘子皮和乾花做成香薰燈和蠟燭。這些小的擺件都是她親手製作的。
一開始,樹洞只是專屬於小芊楓一個人的空間,直到後來她撿了一隻流浪貓。這個偽裝成森林一角的室內景觀也隨之變成了一人一貓的港灣。為了讓新室友住得更舒服,她到後山砍了棵橘子樹給貓做了爬架。當然,如果想承受住小貓的折騰,就不能再像蘑菇屋那麼簡單的只用白乳膠紙漿了。手鋸、氣釘槍、電鑽……這些更複雜的工具都被用在了爬架的製作中。
雖然人們在B站上看到的視頻只有十幾二十分鐘,但整個蘑菇屋的製作過程即便不算搜集材料在內,也足足花費了5個月的時間。小芊楓說自己只是個普普通通的美術老師,只是自己辭職在家,閒來無事時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罷了。出名什麼的還真是有點出乎意料。「我也很震驚,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炸了。沒想到有那麼多人喜歡我的蘑菇屋。」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繫 個別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