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18 09:01:17 來源:網上輕紡城
如果你不了解MDI,我可以告訴你,這是生產聚氨酯的主要原料。如果你對聚氨酯這種高分子化工材料還是不了解,那麼請打開一輛轎車的車門,方向盤、儀錶板、坐墊、頭枕,車頂上的隔熱材料幾乎都是這種材料做的,而冰箱、手提包、鞋子、服裝等等,幾乎都有聚氨酯的用武之地。
到目前為止,我國生產MDI且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只有煙臺萬華一家(2010年)。丁建生的頭銜很多,他是煙臺萬華合成革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萬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煙臺萬華技術委員會主席。為MDI 項目,他帶領出一支由21名海內外博士、100餘名碩士組成的團隊,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優秀創新團隊」。今年,丁建生摘得了200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談到MDI,丁建生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外的化工企業同行不僅嚴格保密技術,而且就連陳舊設備也要封存。就在那時,中國企業決定從國外引進聚氨酯合成革生產裝置。當時有套裝置是歐美公司上世紀60年代的落後設備,但是讓這樣的裝置進入中國,已經是這個跨國公司的「疏忽」。就這樣,煙臺合成革廠迎來了這套裝置,知道的僅僅是如何操作這套裝置而已。
在向國外遍求無門的情況下,丁建生和萬華創新團隊竟然在對洋設備的敲打和改裝中,憑藉專業的水準和不懈的努力,鑽進了MDI的核心,破解了這一技術,國外的壟斷因此被打破。
「真正有市場潛力的高新技術是不可能靠引進的,技術創新能力也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丁建生難掩內心的激動,「沒有科技的發展和創新,不掌握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中國的民族企業就不會真正走上科學發展的道路。」
MDI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個陌生的名字,但它卻是生產汽車、冰箱、手提包等產品的關鍵材料,也是生產聚氨酯最重要的原料。就是MDI,讓丁建生為之奮鬥數十載。「上世紀80年代,我們從日本引進一套合成革生產裝置,生產合成革需要生產聚氨酯,國內企業還不能生產聚氨酯,更不能生產MDI。而配套引進的MDI生產裝置比較落後,產能還不到1萬噸。」丁建生說。前後花了近5年時間,丁建生依然無法引進MDI的核心技術。某家MDI跨國公司的總經理告訴丁建生,如果賣出了這個技術,他們的跨國公司就會像快要下山的太陽一樣了,所以沒有企業會賣。這番話讓丁建生刻骨銘心,他意識到,自主創新可能不是靈丹妙藥,卻是化工企業生存的DNA。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丁建生帶領MDI研究開發和創新團隊進行了長期艱苦的探索和研發工作。他在國內率先建立起MDI工藝過程計算機模擬和MDI核心化學反應計算機數學模型,開發出了國內首套MDI製造工藝技術軟體包,並成功應用於1.5萬噸MDI裝置改造。隨後,丁建生主持國家重點產業技術開發項目,解決了縮合反應、光氣化反應和分離精製三大核心技術難題,使我國成為繼德、美、英、日之後全球第五個擁有MDI製造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通過集成創新,煙臺萬華成功開發出連續縮合反應、連續多胺光氣化反應、粗MDI連續分離精製3大關鍵技術,並成功應用於工業化生產,實現了我國MDI製造的連續化、產業化生產,使我國MDI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了使MDI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力,丁建生成功研發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一系列MDI製造核心關鍵技術,並在國際上首創MDI含胺廢鹽水循環利用清潔生產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世界級規模MDI生產技術的國家。
談及今後萬華的競爭優勢,丁建生又一次談到創新。「我們開發的環保型塗料、建築節能材料,還有正在研發的秸稈板材,都是具有廣闊前景的項目。過去的成功靠創新,今後的發展還要靠創新。」(中國紡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