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地區(琅琊、沂州)管氏文化遺產一覽

2021-02-07 管氏文化

2、 相公莊(管仲莊)與管鮑分金臺遺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相公街道相公村(社區),分金臺遺址2004年列入臨沂市河東區文物保護單位,《分金臺的傳說》入選臨沂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宣統元年( 1909年)測繪《山東省地圖)》標註:「相公莊」。相傳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曾寓居於此。今村南汪中尚有「分金臺」遺蹟,據說是二人分金的地方。原名管仲莊。後來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而管仲居相位,受人尊敬,因改稱「相公莊」。「相公」 ,系對宰相的尊稱(1999年版辭海3647頁)。乾隆《沂州府志》卷之七《古蹟》記載:「相公莊相傳為管仲莊。」

臨沂市河東區分金臺遺址保護碑


3、 管仲河與管仲河崖(yai)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八湖鎮,管仲河為湯河支流,相傳為管仲所開,清宣統元年(1909年)測繪《山東省地圖》標註:「管子崖」。該村處管仲河東岸,改稱「管子河崖」。1940年村民認為「子」字欠佳,改為「管仲河崖」。

管仲河畔的管仲像


4、 堂埠脫囚與夷吾亭,在山東省蒙陰縣常路鎮西高都村邊的一條小河處,歷史上也稱「堂阜水」。「堂阜遺蹟」是蒙陰八景之一。乾隆《沂州府志》記載:「堂阜,莊公九年(公元前685年)管仲脫囚於此。」《左傳·桓公·子糾爭國》載:「管子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同脫,釋放)之。」 晉杜預注《左傳》稱:「蒙陰西北三十裡有夷吾亭,即堂阜。春秋時期,管仲射小白(齊桓公)後,鮑叔牙率軍攻魯,囚管仲而回,至堂埠,鮑叔牙釋管仲,以禮待之,後人稱為「堂阜脫囚」。時齊國無相,鮑叔牙深知管仲之賢,極力推薦。齊桓公不記前仇,任管仲為相,委以國政。管仲遇明君,負國政,助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後人為紀念這一事件,在今南北圍子村中齊魯界河,刻立齊魯交界碑。並建「夷吾亭」以祀管仲,在今西下莊(即西堂阜)建堂阜廟以祀三賢(即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今廟、碑、亭已廢,唯廟基尚存,世稱「堂阜遺蹟」。


5、 沂南北寨漢墓博物館,位於山東沂南城西汶河東岸北寨村,現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曾出土刻有管叔形象的漢畫石像,為已知最早的管叔畫像。其中榜題管叔的管字為草字頭(菅),與山東嘉祥的漢代武氏祠中管仲形象榜題的管字是同樣的寫法。

沂南北寨漢一號畫像墓中室南壁西段,自左依次為:齊侍郎、蘇武、管叔

漢畫像榜題:管叔


6、 管帥,位於五蓮縣城西北,為管帥鎮政府駐地。地處古驛道,相傳為春秋管仲掛帥之地,此地曾出土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龍興寺碑,碑文有"大宋國莒縣管帥堡北孫奉村"字樣。


7、 元代贈禮部尚書管仲祿墓及管公坊,清乾隆《沂州府志》載:元管仲祿墓,縣北一裡馬湖莊,今已無存。此墓為元朝散大夫、西臺御史管懷德為父所立,碑由元代首科狀元張起巖撰文、姚庸正書、孔思立篆額。碑現已無蹤,臨沂管氏宗親多次尋訪均無果,只有錄文藏於家譜之中。

清吳式芬著《攗古錄》記載管仲祿碑及坊


8、 平邑萬莊管氏譜碑,位於平邑縣萬莊管氏祠堂中,保存有自明嘉靖三十六年、清雍正十三年至民國八年管氏宗譜譜碑十七通,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目前還沒有申領地方文物保護。

山東平邑縣萬莊管氏祠堂中的譜碑


9、 郯城一貫書院,位於山東郯城,相傳春秋時期,曾子遊學時曾在此居住,講學授徒,後人建有曾子祠。元代中期,磨山鎮北鳳儀村人(今華嚴寺村)、做過江西廬陵縣尹(後任履實司副提舉)的管文通致仕回到家鄉,順應時代潮流,借曾子鳳凰山前講學授徒的典故,於至正二年(1342年)創建曾子書院,又名鳳山書院、宗聖堂、曾子廟。他參照孔廟的祭祀形式,模仿江南書院的風韻布局,巧心設計,精心指導,使其既有朝祀宗聖,又有供人讀書學習的功用,別具一格,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書院建成以後管文通不辭勞苦,親自到鄒、魯、臨、郯,將一些文人學士珍藏的書籍收集運到曾子書院。明代改名宗聖書院,祭祀曾子,並教授生徒,備有多種樂器、祭具和經書。嘉靖二十年(1544)又改名一貫書院,後在地震中倒塌。清乾隆十五年(1750)知縣李湖出資修復。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縣立高等小學堂。民國《臨沂縣誌》藝文收錄有元劉詵(廬陵人)一篇《曾子祠記》記述。


10、 小窯管氏祠堂(清屬沂州),位於五蓮縣於裡鎮小窯村,清光緒二十五年九月始建,光緒二十六年二月初成,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碑載:管氏祠堂,系清代建築,磚牆,瓦頂,硬石頂,重梁,一門四窗。長14.8米,寬6.13米,高約8米,建築面積為90.7平方米。該祠對研究清代建築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城陽管氏,乃名門望族。明初管氏先祖自江南海州遷至莒州至今,已逾六百年。此六百年間,管氏族人勤儉持家,忠厚傳世,精心耕作,尊師重教,名流輩出,尤以小窯村管家「一門五進士」「叔侄三翰林」而為世人稱道。

小窯管氏祠堂


11、龍泉古井,位於臨沂市河東區湯頭鎮觀唐溫泉度假村(原官莊村舊址),據村碑記載,「古井」又稱「龍泉」,開鑿於後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由遷於此址的管姓人氏挖掘而成,這口井年代久遠,水質甘冽,村民世代飲用,因取水者眾多,井口修繕數次。80年代拆遷時,村民們沒捨得回填,使用圓石蓋住,期待此井能重見天日,後觀唐溫泉度假村在基建清理地基時被發現,遂加以保護。

龍泉古井


以上資料充分證明臨沂(琅琊、沂州)地區管氏一直在此生息繁衍,人才輩出,據不完全統計,現臨沂地區管氏聚落近百處,人口過萬,當地政府重視管子文化,河東區相公街道有兩條道路分別被命名為「管仲路」和「鮑叔牙路」,以紀念兩位先哲,這也是全國除山東臨淄、安徽潁上、江蘇盱眙外以管仲命名道路的城市之一。此外臨沂市沂南縣輝峨村還有山東地區唯一保存基本完整的管氏明代墓群,因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幸得以保存, 1668年郯城地震中,墓碑大部分傾倒狀態,2019年5月臨沂宗親為其扶正,可參閱《山東臨沂管氏輝峨扶正墓碑紀實》,恕不詳述。


說明:本文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或歷史文獻,由作者發掘整理,因五蓮小窯、管帥行政區劃曾歸屬沂州(臨沂),故納入。成文匆忙,難免疏漏,歡迎各地宗親指正交流。

相關焦點

  • 「山東第三極」,憑什麼是臨沂?
    攝影/劉篤龍臨沂,山東的「第三張臉」在地貌上,山東大致分為三大單元:魯西北平原(非特指西北部,而是覆蓋山東西部平原地區)、膠東丘陵平原、魯中南山地丘陵。攝影/劉篤龍不到臨沂,不知山東之奇臨沂,又是「最不山東的山東」。作為山東緯度最南的地區,臨沂除了擁有北方的底色,還呈現出別樣的南方風情。橫屏觀看,效果更佳
  • 古琅琊(臨沂)八大景,竟然還有八首對應的絕美古詩
    臨沂因地臨沂河得名,古稱琅琊、沂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秦時屬琅琊郡和郯郡。近代中共在臨沂地區創建了沂蒙革命根據地,1945年8月在莒南縣大店鎮成立山東省政府。1994年12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沂地區和縣級臨沂市,設立地級臨沂市。
  • 臨沂原名叫什麼 古時候叫琅琊後期才選擇改名
    臨沂,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小城市,這兩年的發展也非常的不錯,各個城市也有了明顯的發展和進步。其旅遊業發展的更是越來越好,和之前那個有些落後的臨沂相比,現如今的臨沂已經成為了三線城市,並一直都在努力前進。而你們知道嗎?
  • 臨沂沂州古城情景街區,美食,表演,DIY,購物...嗨玩整個十一假期
    昨天是十一黃金周的第一天,臨沂迎來了一場屬於全城人的狂歡盛宴,沂州古城情景街區開街暨國慶文化秀盛大啟幕!上萬名臨沂百姓前來遊玩,現場情緒高漲,熱鬧非凡,場面一度十分壯觀!這場活動讓臨沂百姓足不出城就能嗨玩不停,體驗到前所未有的驚喜與歡樂,同時進一步了解這座擁有千年文化底蘊的沂州古城。
  • 山東臨沂有多少人口 未來城區人口將有新突破
    作為臨沂人,怎麼可以不知道山東臨沂有多少人口呢?臨沂地大人多發展好,不只本地人,外地人也有不少。想要知道臨沂有多少人口,未來人口還會有什麼變化嗎?   臨沂人口這麼多   臨沂因地臨沂河得名,古稱琅琊、沂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 琅琊臨沂,這裡的「山」「水」你都去過了沒
    小編知道最近《琅琊榜二》引起了人們很大的爭議,可是你知道有一個的地方的別稱為琅琊嗎?小編偷偷告訴你,這個地方就是臨沂啦!臨沂因地臨沂河得名,古稱琅琊、沂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當然臨沂的山水也是眾所周知,這些地方你去過了嗎?
  • 山東這座城市,跟濟南、青島「三足鼎立」,臨沂到底牛在哪裡呢?
    伴隨著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許多省份的發展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就近年來我國許多省份而言,山東的發展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省內城市青島的發展一直很強勁,經濟一直穩居省內第一,省會濟南雖然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不是很理想,但是在合併萊蕪之後,城市空間擴大了,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城市活力,使濟南在近幾年也穩步發展
  • 唐朝臨沂叫什麼名字有什麼來歷 曾經的沂州文化悠久
    臨沂至今有50萬年的歷史,文化悠久令人沉迷。那麼在文化繁榮的唐朝臨沂叫什麼名字呢?   臨沂在唐朝分屬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   唐朝時,臨沂的有名人也有不少,一起看看都有誰!
  • 夢幻燈光秀重現「琅琊八景」「十一」國潮音樂節等你來打卡
    當中秋遇上國慶節,那必然擦出不一樣的火花,臨沂市沂州裡首屆「國潮音樂節」火爆來襲,遊古街品美食,聽音樂逛市集,賞「琅琊八景」夜景秀,只要你想要,沒有什麼不可能。老臨沂底片,新城市客廳,在場地中觸摸到歷史留下的痕跡,也能體味臨沂最原汁原味的休閒生活,這就是沂州裡。
  • 昨夜,臨沂這一幕幕刷屏了
    由臨沂首席DJMC帶來的潮嗨電音炸場,拉開了沂州裡國潮音樂節的序幕,掀起了此次音樂節的高潮。動感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讓臺下觀眾忍不住揮舞著雙手,搖動著身姿,嗨翻全場。臨沂本土樂隊糝樂隊閃亮登場,揭開了神秘面紗,讓臨沂的父老鄉親看到了廬山真面目。「太帥了!這歌聲太有味道了!」觀眾中有人驚呼道。帶有臨沂特色的樂隊,讓觀眾在歌聲中感受到了「糝」的味道,讓他們重新定義了味覺的概念。
  • 閒談臨沂沂州古城
    國慶期間去了趟臨沂河東區新開的沂州古城,規模初現,目前免費開放版圖的一半,另一半在建設中展現臨沂美食文化歷史作為臨沂本地人,肯定希望臨沂能有更多的旅遊景點,帶動旅遊、城市經濟!
  • 山東喜迎新高速,投資88億,沿線日照,臨沂,棗莊經濟即將騰飛!
    導讀:山東喜迎新高速,投資88億,沿線日照,臨沂,棗莊經濟即將騰飛!最近山東又傳捷報!山東喜迎新高速,投資88億,沿線日照,臨沂,臨沭經濟即將騰飛!山東的這條高速公路起點是日照市嵐山區潘莊村東,向西南方向途經臨沂市臨港經濟開發區、臨沭縣北部、河東區南部、羅莊區東部,最後順接已經建成的棗莊至臨沂高速公路。嵐山至羅莊高速公路,全長約104.502公裡。
  • 臨沂為何熱衷於開發古城?
    1.背景近日,在山東文旅融資項目對接會上蘭陵王城項目驚豔亮相,風格以唐宋風格為主,並計劃復建蘭陵王宮、蕭氏宗祠、荀子祠、十八酒坊、蘭陵笑笑生故居等;通過打造餐飲美食街、休閒娛樂打卡街、非遺文化展示街等,並增添風暴館、法術館、樂舞館、叢林秘境等高科技遊樂互動體驗項目,實現古今融合
  • 是「琅邪」還是「琅琊「?
    是《琅邪符氏文化志》還是《琅琊符氏文化志》?
  • 夜遊臨沂市的沂州古城,意境跟花僮演唱的《笑納》很相似
    而身在臨沂的筆者,昨天夜遊河東區的沂州古城,偶然間發現:沂州古城的夜景,跟花僮的《笑納》很有相似之處。臨沂在古代稱作沂州,清代沂州由「州」升級為「府」,沂州府就此也成為魯南地區的一大中心城市。原沂州府城治所在老蘭山縣,城池舊址已不存。
  • 臨沂「百強」轄區,GDP高達1142億,卻因「琅琊名士」聞名
    要說山東哪一個城市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秘境,毋庸置疑就是臨沂了。在臨沂這片土地上真的藏著太多的神秘。不但有古沂水流經,還有蒙山這樣神秘的地方。雖然如今已經是一個被開發的景區,但卻是被國家承認的5A級景區。而在臨沂這片土地上也有著非常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臨沂有望獨立的「百強」區,GDP高達1142億元,卻因「琅琊名士」而聞名。這究竟是臨沂什麼地方?
  • 山東臨沂,古稱琅琊,有山有水有聖人
    臨沂古稱琅琊,有山有水有聖人山——蒙山,山東第二高峰,空氣中負離子含量豐富,有天然氧吧之稱水——沂河,臨沂的母親河,建有世界最長的橡膠壩聖人——智聖諸葛亮、書聖王羲之、孝聖王祥、算聖劉洪不僅如此,臨沂作為山東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每個區縣有著眾多特色鮮明的旅遊景點市區——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
  • 臨沂原名叫什麼名字 這還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城市
    有網友提問臨沂原名叫什麼名字,有人說臨沂城古代的時候被稱作琅琊,這是真是假呢?那麼山東臨沂的別名為什麼叫琅琊呢?下面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析分析。   臨沂的原名叫什麼   臨沂,古稱琅琊郡、沂州府,以臨近沂河而得名。
  • 航拍臨沂啟陽機場,雖然不大,卻是山東省第一座民用機場
    臨沂啟陽機場,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距臨沂市區非常近,約8公裡。臨沂啟陽機場為4D級民用機場,雖然飛行區等級不算高,但它是山東省第一座民用航空機場。臨沂啟陽機場始建於1934年,後來經歷兩次遷建,才有如今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