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冀瑞寶—《匠心營造 土木華章》(四)

2020-12-24 澎湃新聞

【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冀瑞寶—《匠心營造 土木華章》(四)

2020-06-11 0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課堂視頻

Lesson Video

匠心營造,土木華章(四)

重點筆記

Key Notes

01

梁思成的應縣之行

1932年,梁思成讀到了一份日本學者關野貞(日本建築史學家、中國營造學社外籍社員)於1918年在中國北方的一份考古報告。在報告中,關野貞說到大同以南大約50英裡的應縣城裡,有一座建於11世紀的木塔,當地人稱為「應州塔」,這和流傳已久的華北諺語「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相吻合,這讓梁思成感到非常興奮。

1933年9月6日,經過一番籌備,中國營造學社的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莫宗江、紀玉堂終於踏上了考察山西北部重鎮大同以及應縣木塔的旅程。對大同作了簡單的考察,林徽因因放心不下剛剛一歲的兒子小弟(梁從誡),便提前於9日晚坐火車返回北京。這樣,梁思成、劉敦楨、莫宗江、紀玉堂完成了對大同古建的測繪,於17日踏上了應縣之行的旅途。

02

應縣木塔誕生的年代背景

人創造歷史的活動一定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經濟條件和政治背景是最重要的因素。應縣木塔的誕生,也離不開其所處的時代背景。

01

崇佛之風開始在皇族與權臣中盛行

02

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

03

財力強盛

蕭綽時代學習中原大唐太宗皇帝的貞觀要略,明法度、開科舉、行稅制,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遼迅速進入封建制。特別是實行南北依俗分治的靈活措施,有力保護了新領地中漢族的農耕經濟,使國力大振。加上「澶淵之盟」後從宋朝獲得的巨額歲貢。

04

人才的匯集

「絲綢之路」上活躍著的佛寺建築人才,湧向西京大同。加之後周世宗滅佛,佛門中大德高僧一時間逃向遼國和西夏。這兩股力量在遼國重用人才的政策之下得以充分釋放。

05

得天獨厚的木料

宋遼金元時,恆山、句注、管涔以北原是一片蔥籠。龍首山下黃花嶺上更是古木參天,當地的落葉松材質和當地自然氣候條件一地天成的適應性,才保證了木塔千年不朽、不腐。

03

應縣木塔各層布局

【一層】主塑釋迦牟尼佛像,內槽牆壁上畫有6幅佛像,門洞兩側壁上也繪有金剛、天王、弟子等,是遵循著《法華經》的儀軌。

【二層、四層】設須彌座,塑釋迦佛,文殊普賢兩大菩薩,所不同的是二層的二脅侍在四層變成阿難、迦葉二弟子。

【三層】壇座呈八角形,塑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等四方佛。

【五層】也呈八角,塑中央佛毗盧舍那如來和八大菩薩。三、五層合起來便是一座曼陀羅壇城,依《大日經》所傳密宗蓮花藏四方八面五智如來布局。這一格局也表證了遼密在道宗一代的勃然興起。

梁思成先生曾在《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史》中說到:「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佛光寺、應縣木塔是中國萬千古建築的縮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通過這些珍貴遺蹟,了解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演變,以及其中凝聚的智慧與藝術,向世界打開了解中國的獨特窗口。

原標題:《【文旅在線-文旅雲課堂】冀瑞寶—《匠心營造 土木華章》(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