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微酒獨家】明日起將被實施反傾銷,澳洲酒「凜冬將至」?
11月27日上午,中國商務部發布了2020年第59號公告,即《關於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反傾銷調查初步裁定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
《公告》核心內容為:調查機關初步認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根據《反傾銷條例》第二十八條和第二十九條的規定,調查機關決定採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消息,迅速在行業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少行業人士直言澳洲酒「凜冬將至」。
自今年8立案公告發布以來,行業一直對該澳洲酒反傾銷事件保持高度關注。初步裁定結果出爐,澳洲酒進口商乃至整個葡萄酒行業是怎樣的反映?微酒記者進行了調查。
商務部:對澳洲酒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7月6日,中國酒業協會代表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正式向調查機關提起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的申請。
8月18日,調查機關發布立案公告,決定對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傾銷調查期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資料顯示,在規定時間內,共有超70家澳大利亞及國內葡萄酒生產商按立案公告要求向調查機關登記。由於數量眾多,最終調查機關決定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範圍為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的葡萄酒。
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傾銷進口產品數量持續大幅增加,由2015年的5.67萬千升逐年上升至2019年的12.08萬千升,損害調查期間累計增長了113.05%。傾銷進口產品數量佔中國國內市場份額持續增長,由2015年的7.40%逐年增長至2019年的16.30%,損害調查期間累計增加了8.90個百分點。
調查證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傾銷進口價格呈總體下降趨勢,由2015年的55390元/千升持續大幅下降至2018年的41780元/千升,2019年傾銷進口價格雖有所上升,但仍比調查期初的價格下降15.91%。
在此期間,國內產業同類產品價格雖然呈現上升趨勢,但低於同期成本的漲幅。這表明國內產業同類產品成本的上漲沒有正常傳導到銷售價格,銷售價格的漲幅未能合理消化成本的上升,導致國內產業同類產品價格成本差呈下降趨勢,具體數據為由2015年的3296元/千升,下降到2019年2638元/千升。
損害調查期內,傾銷進口產品價格對國內產業同類產品價格產生了抑制作用。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調查機關初步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根據相關規定,調查機關決定採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自2020年11月28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被調查產品時,應依據本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保證金比率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107.1%-212.1%保證金?相關人士:或多退少補
《公告》中對於保證金的徵收方式和比例也作出說明。
《公告》將公司分為三類,分別為被抽樣公司、其他配合調查的公司、其他澳大利亞公司,不同公司對應107.1%-212.1%的不同保證金比率。
其中,天鵝釀酒有限公司保證金比率最低為107.1%,卡塞拉酒私人有限公司保證金比率為160.2%,其他配合調查的公司保證金比率為160.6%,其他澳大利亞公司保證金比率統一為212.1%。
保證金以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從價計徵,計算公式為:保證金金額=(海關審定的完稅價格×保證金徵收比率)×(1+進口環節增值稅稅率)。
根據此計算方法,以其他澳大利亞公司為例,報關100元的產品,需要繳納保證金212元。
在這份《公告》中,保證金的繳納方式也備受關注。雲酒倉總經理張海嘯就道出了自己的疑問:「保證金沒講清楚什麼時候退,如何才能退。」
對此問題,微酒特地向中國酒業協會相關人士諮詢。對方表示,目前報關依據是此次初步裁定的臨時措施,等終裁後,按照終裁的稅率徵收,將對之前報關繳納的保證金進行多退少補。
微酒記者在採訪中經銷商時也了解到,此前到港的產品無需補交保證金,新規定將按照報關時間從明日起實施。
雖然對於保證金的繳納方式和規定都表示理解和接受,但是這無疑將使澳洲酒進口成本大幅度增加,對此,經銷商也正在積極籌措。
有經銷商直言:進口商們基本都不願意付保證金。他介紹到,某些品牌代理商是用信用證代理進口,利用時間差將酒變現再換信用證本金的模式操作;保證金對於進口酒商而言就是真金白銀,幾乎沒人願意繳納。
如果經銷商不願意繳納保證金,那麼是否可以由酒莊莊主出面承擔這一成本,或者雙方共同承擔?對於這一問題,不同經銷商的看法不同。
有經銷商認為,澳洲企業直接付款給中國海關,其間的資金動向關係不容易理順,同時,由於《公告》沒有明確指出保證金退還條件,廠家很可能不願意冒險。
但也有經銷商認為,如果進口商放棄進口產品,澳洲酒企將損失中國市場,這對於其發展不利,考慮到發展原因,澳洲酒企可能也會在保證金繳納中給予支持。在採訪中,微酒記者也了解到,已經有廠家表示願意承擔保證金繳納費用。
凜冬將至?經銷商:正積極應對
數據顯示,中國是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重要市場之一。根據此前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公布的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2019-2020財年報告,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出口值僅下降了1%,至28.4億澳元;中國市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的進口市場,進口額增長了0.7%,至11億澳元。
對於《公告》消息,部分行業人士在相應媒體平臺發文:Winter is coming!然而更多進口酒商卻在經歷最初的驚詫時刻後迅速調整心態積極應對。
「目前我只有幾百箱澳洲酒了,賣完就沒貨了。」
「8月份聽到消息後,身邊一些有能力的經銷商已經在開始囤貨了,澳洲酒漲價是必然的事情。」
「損失肯定是有的,但是每一個專業做進口酒的經銷商不可能只代理一個品牌,大家會將資金更多地轉向其他國家或者國內葡萄酒品牌。」
「澳洲酒漲價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漲價消費者還能接受嗎?對銷量肯定會有影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公告》發布後,葡萄酒尤其是澳洲進口酒相關經銷商進行了激烈探討。從採訪結果來看,微酒記者主要看到以下幾種觀點。
首先,經銷商對於商務部的決定與舉措都表示理解與支持。
其次,經銷商認為該事件雖然對自身有影響,但不至於關乎生死。一方面,進口經銷商一般會經營多個品牌產品,或者早已布局其他酒種;另一方面,即使產品斷貨,但渠道還在,後期產品導入只是時間問題。
其三,經銷商會更加關注其他國家以及國內葡萄酒產品。由於成本增加,庫存減少,澳洲酒漲價在眾多經銷商看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價格上漲,消費者卻不一定願意為此買單,銷量可能受到影響。因此,他們可能會將目光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及國內葡萄酒產品,甚至白酒產品。
採訪中,有一位經銷商講了一個例子,此前該經銷商在一次銷售中對計劃購買澳洲酒的消費者說,相關部門正在對澳洲酒進行反傾銷調查,對方即刻放棄原有意向轉而購買了其他葡萄酒產品。
《公告》發布後,微酒記者也在微博、微信等多個平臺了解消費者態度。「支持決定,抵制澳洲酒」的言論佔據絕大部分。
從這一角度來說,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澳洲酒不僅面臨著進口成本增加,也面臨著消費者購買意願下降的雙重壓力。在此次調整中,經銷商如何應對也將成為關注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