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24日,蘇聯開始封鎖西柏林

2020-12-15 往事推送

1945年5月8日,德國向盟軍宣告無條件投降後,被盟軍分別軍事佔領。盟軍將德國分為四個佔領區,分別歸美、蘇、英、法四國管制。隨著美蘇冷戰的開始及加深,美英與蘇聯在德國的問題上矛盾加深。1948年2月至6月,美國、英國、法國等六國召開倫敦外長會議,提出「倫敦建議」,內容為法佔德區與英美佔德區協調經濟政策,共同管制對外貿易,並共同制憲,成立西德國家,以西德為中心復興歐洲。圖為1945年柏林布蘭登堡門前的英國士兵。

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宣布由6月21日起西佔區實行單方的新貨幣改革,即發行有B記號之馬克。蘇聯得知後,於6月19日提出抗議,發表「告德國民眾書」,認為英美法三國欲分解德國。6月22日,蘇聯佔區也實行貨幣改革,發行新的D記號馬克,並於6月24日,全面切斷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及貨運,只保留從西德往柏林三條空中走廊通道,史稱第一次柏林危機。圖為通向西柏林的三條航空通道。

6月29日,美國實行空運,派出大批飛機向柏林250萬居民大規模空運糧食及各種日用品,此後一年間飛行次數277,728次,空運貨物211萬噸,同時對蘇佔區所缺的鋼、焦煤及電力等實行反封鎖。圖為西柏林市民在等待空運物資。

西柏林市民從停在河面上的飛機卸下食鹽等生活必需品。

到了1949年春天空運的結果開始顯現,4月份後通過空運投下的物資甚至超過了之前通過鐵路向城市運送的貨物,柏林空運的成功讓之前不相信其可能有所作為的蘇聯感到壓力。

1948年9月,美英法區以阿登納為首的65名州代表開始擬定新憲。1949年5月8日,德國議委會通過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國軍政長官在法蘭克福批准新法,同時公布佔領法,西德政府結構基本確立。蘇聯於封鎖中蒙受損失,它深知封鎖不能阻止西德建立,遂於同日宣布撤銷封鎖,第一次柏林危機結束。圖為柏林上空在執行運輸任務的美軍飛機。

相關焦點

  • 戰後,250萬人口的西柏林被史達林封鎖,美國如何力挽狂瀾?
    可是,1948年3月,蘇聯突然採取單方面行動,拒絕給飛入蘇佔區的飛機提供雷達導航,導致4月5日發生蘇聯戰鬥機與英國運輸機相撞、機毀人亡的慘劇。蘇聯為什麼要單方面撕毀協議、封鎖空中通道?01 建立一個親蘇政府的願望泡湯1945年5月2日,柏林被蘇軍攻克。
  • 第一個翻越柏林圍牆,從東柏林到西柏林的士兵舒曼的結局是什麼?
    康拉德·舒曼因飽受抑鬱症的困擾,於1998年6月20日在家中上吊自殺。攝影師彼得·萊賓抓拍到到康拉德·舒曼跨過鐵絲網的一瞬間康拉德·舒曼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東德逃亡者之一。由於理念上的差異,在戰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陣營與以蘇聯為主的陣營逐漸疏遠。準備跨過鐵絲網的康拉德·舒曼1948年2月至6月,美國等六國,召開倫敦外長會議,提出所謂的「倫敦建議」。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宣布,從6月21日起,西佔區實行單方的新貨幣改革,即發行有B記號馬克。蘇聯得知後,於6月19日提出抗議。
  • 歷史上的6月24日,世界上都有哪些大事件發生?
    6月24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175天(閏年第176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190天。 17世紀 1622年:澳門的葡萄牙殖民者成功擊退荷蘭人的進攻。 19世紀 1812年:拿破崙一世率領40萬士兵越過尼曼河,開始入侵俄羅斯。
  • 老照片:冷戰時期的東德生活,東柏林1967年
    1948年6月20日,盟國管制委員會對美英法三國佔領區內原本分別發行的貨幣進行了整合,卻排除蘇聯佔領區,發行了所謂的標記字母D的馬克。而蘇聯佔領區也在3天後發行了標記字母F的馬克,儼然象徵東西德正式分離。德國蘇佔區方面在1948年中期開始,對使用西德馬克的西柏林地區進行封鎖,為期11個月。
  • 東柏林 西柏林
    其中最有名的那幅壁畫,是俄羅斯畫家德米奇·弗魯貝爾創作的《兄弟之吻》,它取材於一張新聞照片:1979年10月7日,在民主德國建國30周年之際,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親赴東德參加慶典,和東德領導人昂納克熱烈擁抱並親吻。這張照片傳遍全球,被稱為「兄弟之吻」,成為當時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牢固團結之象徵。這場熱吻之後10年,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了,東歐集團垮了。
  • 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紀念日,我來到了德國首都柏林
    從首都機場出發時是11月8日,當晚8點到達德國首都柏林的泰戈爾機場。柏林有兩個機場:泰戈爾國際機場以及舍奈費爾德國際機場,泰格爾機場簡稱柏林機場,為目前柏林兩個商用機場中較繁忙的一個,此機場將在布蘭登堡機場啟用後關閉,屆時所有航班將移至布蘭登堡機場;舍奈費爾德國際機場,原為東柏林機場,從東歐各國飛來的航班在此降落,目前正在機場旁擴建新機場,建成後將與之合併稱為布蘭登堡機場,這也將成為柏林的主機場。
  • 裡根呼籲推倒柏林圍牆,蘇聯評價「公開挑釁,煽動戰爭」
    1949~1961年,大約有260萬東德人逃到西柏林,大部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工程師、醫生、律師、教師、技術工人,對東德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961年8月13日,為了阻止更多的德國人逃離,同時也為了將所謂的西方間諜拒之門外。在蘇聯的支持下,一夜之間,160公裡長、3米多高的柏林圍牆拔地而起。
  • 蘇聯隨軍記者拍攝:1948年百萬解放軍入關的壯觀場景!
    遼瀋會戰其實是由蘇聯將領科瓦廖夫親自指揮的,因為林根本指揮不了"蘇日聯軍"的陸海空大兵團的立體作戰! 這很好的說明了為什麼根據地在延安,內戰卻從東北開打的原因。米哈伊爾·普羅科菲耶維奇·科瓦廖夫大將,1939年率領白俄羅斯方面軍解放波蘭東北,1943年任後貝加爾方面軍司令員,1948年率領第四野戰軍解放中國東北。
  • 美國在冷戰之初為何不用原子彈滅了蘇聯?
    在1948年2月接替艾森豪出任陸軍參謀長的另一位二戰名將奧馬爾·布萊德雷(Omar Bradley)將軍也認為,用原子彈大規模屠殺蘇聯的城市平民是不人道的,有損軍人「武德」;在1948年11月11日即一戰停戰紀念日,他在講演中有如下名言:「我們的世界是一個核武巨人和倫理嬰兒共存的世界。我們對於戰爭比對於和平知曉更多,對於殺戮比對於生存知曉更多。
  • 翻牆:柏林圍牆裡牆外28年
    從1989年11月9日柏林圍牆倒塌開始算起,至今已過31年,但曾經柏林圍牆隔開兩個世界的歷史,已經成為一道永遠無法抹去的歷史疤痕。 時間回到1945年2月,隨著二戰接近尾聲,「三巨頭」在雅爾達會議上約定,由被解放國家的人民自己選舉民主政府,盟國不得強行幹涉 。
  • 蘇聯東歐崩潰:經濟的教訓
    波蘭,第一塊多米諾骨牌1989年2月6日,波蘭首都華沙細雨濛濛。團結工會領袖華勒沙率領著24名代表步行到部長會議大廈,參加與波蘭政府之間的「圓桌會議」。6月4日開始的大選,反對派不僅獲得眾議院自由競選161席的160席,還囊括了參議院100個席位的99席。執政黨知名領導人全部落選。雅魯澤爾斯基雖當了總統,但他不得不同意由團結工會提名的馬佐維茨基擔任總理並組閣。
  • 影響世界格局的會議,20世紀的6場元首會議
    9月30日籤訂了《慕尼黑協定》。慕尼黑會議雖將大戰延緩一年,但助長了希特勒的囂張氣焰,使他認識到英法之間的軟弱。英、法的綏靖政策給了納粹德國充裕的時間加強軍備和經濟力量,推向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1948年9月9日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
    500年後,高麗被李氏王朝取代,改國號為朝鮮,意思為「朝日鮮明」。朝鮮半島南北全長約2100朝鮮裡(合840公裡),東西寬約900朝鮮裡(合360公裡),兩值之和恰為3000朝鮮裡。半島上有巍峨險峻的山嶺,肥沃坦蕩的原野,有水源豐富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半島上不但氣候宜人而且景色秀麗,因此,人們用「三千裡錦繡江山」來形容朝鮮。1897年,朝鮮國王李熙改國號為「大韓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