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8日,德國向盟軍宣告無條件投降後,被盟軍分別軍事佔領。盟軍將德國分為四個佔領區,分別歸美、蘇、英、法四國管制。隨著美蘇冷戰的開始及加深,美英與蘇聯在德國的問題上矛盾加深。1948年2月至6月,美國、英國、法國等六國召開倫敦外長會議,提出「倫敦建議」,內容為法佔德區與英美佔德區協調經濟政策,共同管制對外貿易,並共同制憲,成立西德國家,以西德為中心復興歐洲。圖為1945年柏林布蘭登堡門前的英國士兵。
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宣布由6月21日起西佔區實行單方的新貨幣改革,即發行有B記號之馬克。蘇聯得知後,於6月19日提出抗議,發表「告德國民眾書」,認為英美法三國欲分解德國。6月22日,蘇聯佔區也實行貨幣改革,發行新的D記號馬克,並於6月24日,全面切斷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及貨運,只保留從西德往柏林三條空中走廊通道,史稱第一次柏林危機。圖為通向西柏林的三條航空通道。
6月29日,美國實行空運,派出大批飛機向柏林250萬居民大規模空運糧食及各種日用品,此後一年間飛行次數277,728次,空運貨物211萬噸,同時對蘇佔區所缺的鋼、焦煤及電力等實行反封鎖。圖為西柏林市民在等待空運物資。
西柏林市民從停在河面上的飛機卸下食鹽等生活必需品。
到了1949年春天空運的結果開始顯現,4月份後通過空運投下的物資甚至超過了之前通過鐵路向城市運送的貨物,柏林空運的成功讓之前不相信其可能有所作為的蘇聯感到壓力。
1948年9月,美英法區以阿登納為首的65名州代表開始擬定新憲。1949年5月8日,德國議委會通過新法。5月12日,美英法三國軍政長官在法蘭克福批准新法,同時公布佔領法,西德政府結構基本確立。蘇聯於封鎖中蒙受損失,它深知封鎖不能阻止西德建立,遂於同日宣布撤銷封鎖,第一次柏林危機結束。圖為柏林上空在執行運輸任務的美軍飛機。